卧佛寺
汉傣佛像——保山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城北三十华里处,有一山名云岩,高二百余丈,呈月轮形,卧佛寺即坐落于此。寺中有一卧佛,因而得名。据《永昌府志》载:“建自汉室”。相传由哀牢王创建于东汉明帝时期(58-75年间),唐南诏时蒙氏皮罗阁护修,明崇祯十年(1637年)重修。
寺内主要建筑依山就洞而筑,有前后两院,以后院的正殿为主。此殿原来一石洞,深数十丈,广阔数丈;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曾详细记载了他持炬探访此洞的情况:“盖一洞而分内外两重,又分上下二重,始觉其奇也。”此洞是“内外两重”中的外洞。洞中钟乳倒悬,石纹盘结,百怪千奇;最引人注目的是洞中石佛,就天然巨石凿成,横卧岩下;佛身长三丈,通体饰金,华丽辉煌,侧身睡在一个高四尺的平台上,面东背西,头南而足北,一手微曲托头,一手平伸置于腿上,两足自膝下隐入暗洞之中。佛像端庄而安祥,两眼微闭,其造型之精,佛体之大,均甲滇省。东侧洞口,有李根源题“唐开元四年建”字样。当年,主持僧些岛“广为劝募,延请工匠三人,精心制作,七年乃成”。相传,此卧佛系纪念一傣族货郎,他常来此地卖货。洞底有一条暗河,洞中流有一股清泉,供人钦用。一天,货郎卖货经过此地,突见河水从洞中急涌而出,眼看山下万顷良田将被淹没,货郎心急如焚,他急中生智,毅然横躺在洞口,挡住河水,使这一带的群众免除了水患。人们感激他,故修此“云岩卧佛”。自此,每年春节前后,中、缅、泰的傣族群众相携来此供奉朝佛者,络绎不绝。本地居民则把正月初八定为庙会。
大殿之中,塑有释迦牟尼、大势至、观世音华严三圣,其左塑有文殊骑青狮,右有普贤骑白象,殿之两侧塑有十八罗汉,或骑龟、或伏虎、或踏龙,神态各异,竞相争辉。1948年夏至1952年春,由幼光大师主持,民间泥塑家罗存仁等人,就殿内悬崖上的钟乳石增塑五百罗汉,安排错落有致,色彩燦然耀目,形象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可与昆明筇竹寺内的罗汉媲美,同是“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卧佛寺依山傍岩,洞口倚悬崖竖石柱,架石梁,垒石墙,搭石椽,并利用自然延伸的岩石雕凿成斗拱式,上绘彩色图案,艳而不俗,洞殿相接之处,为藤萝全掩,远看起来,与山石俨然一体,郡守王坤曾题石联于殿前:“千岩竞秀,一窍通灵”。徐霞客到此游历考察后,对殿宇建筑结构,给予极高的评价:“洞与巩连为一宫,巩高而洞低,巩不掩洞,则此中之奇也。”
寺前明一清池,池广约一亩,深约三尺;池边垂柳依依,青翠欲滴。池水清澄如镜,水自寺下的石罅中涌出,池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池中有亭,为两层六角水榭,名曰:“禺山阁”。
“云岩卧佛”是保山胜迹之一,游人四时不绝,1949年后,人民政府曾拨专款修茸,使殿宇、廊庑、僧舍、山门等焕然一新。寺中石碑曾有“每岁春,郡人来此焚香游览者,车马骈阗,肩相摩而踵相接也”的字句,记载着这里的庙会盛况。1961年缅甸前总理吴努偕夫人曾专程取道保山,于四月六日身着黄绫袈裟,前往参拜,并乐捐功德。“文化大革命”中,卧佛寺遭到破坏,1986年政府拨出专款进行修复。1988年底,由缅甸华裔佛教弟子联合赠送一尊身长1.8丈,重达9.6吨,神态仿原卧佛的白玉佛雕像,从缅甸接到寺内供奉。
卧佛寺现住持素良法师,61岁,兼任云南省保山地区佛教协会副会长,保山市政协委员。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