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寺
香道首栈-五台山.岩山寺
五台山北麓,离台怀镇五十多公里有一个名叫天岩村的地方,五台山北部著名的寺庙岩山寺就在这儿。岩山寺位于山西繁峙县境内,距县城达四十公里。每年佛诞或文殊诞辰的日子,塞外的信众便纷纷前来朝山,岩山寺恰好是位于香道上,为进山的第一栈。因此,一直香火旺盛,经久不衰。
金代壁画珍品
岩山寺创建于金正隆三年(一一五八年),元、明、清各代皆有修葺。在经历了沧桑岁月后,寺内的许多建筑多已改观,面目非昨了。庆幸的是,寺内南殿和殿内的壁画依然保持着金代的原貌,弥足珍贵。这一发现是一九七三年国家文物局的复查发现的,它与芮城县永乐宫内的元代道教壁画,合称山西古壁画的双壁。
寺内古木森森,殿宇嵯峨。正殿早已毁圮,现有的建筑为南殿、东配殿、西配殿、禅院及山门、钟楼等。除南殿外,其余房舍均为清朝至民国初年的建筑。南殿又名文殊殿,殿内巨大的方形佛坛上,正中供奉着文殊像,两侧是胁侍和天王等彩塑,北面是水月观音,均为金代塑品,颇为传神,亦很名贵。
最值得称道的当然是殿内满壁的壁画,其绘画技巧之精湛、表现内容之丰富,实属中国古代壁画中稀有的精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例如鬼子母本生图,故事内容反映佛法威力无边,,吃人恶魔经佛陀度化而弃恶向善,壁画用丰富曲折的图幅变化来反映这一情节,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有鬼子母、龙宫赴宴、龙王迎接鬼子母,郊外游骑、水推磨坊、深山遇仙、农夫赶驴、鬼卒夺婴、金翅放生等场景,富有极强浪漫的传奇色彩。据画上题记和寺内碑碣考证,作者是金朝御前承应王逵及其助手金大定七年(一一六八年)完成,王逵时年六十八岁,宫廷画师老将出马,技术当然是第一流的,代表的是金代壁画的最高水准。
割肉奉亲壁画
南殿壁画原有一百三十多平方米,只可惜,由于年九失修,损坏了不少,现在尚有九十多平方米保存了下来。西壁上绘的是佛祖传记故事,壁面主要绘一组完整的宫城,楼台殿宇,悉如真境。在宫殿、配景中,以插图的形式描述了释迦受胎、降生、沐浴、角力、云游、出家、苦修、成佛、度化、说法、涅磐等经历,使人们对佛祖的一生有直观的认识。中壁正中是释迦像,两侧为本生故事,讲述了佛祖在成佛前经过多生累劫的行善,故事非常感人。
其中一幅是取材于《大方便佛报恩经》,讲述须菩提太子割肉孝敬父母的故事。波罗奈国王的宠臣心生歹意,聚众纂夺了王位,太子与国王、王妃被迫出逃,中途迷路,米尽粮绝。国王持刀欲杀妃而食,太子割自身肉三份,二份分奉父母,一份自食。此后,国王与太子分手,帝释天化作狮子对太子威逼恐吓,太子依然默默忍受。太子的孝行感动了邻国国王,而派人帮助打败了宠臣,重新恢复了王位。国王、太子重新团聚,乘象而归。须菩提太子就是释迦牟尼的前生,他以非凡的孝行种下了善因,于今世获得了佛果。
观音救难壁画
文殊殿西次间的壁画表现的是五百商人入海求珠、遇海啸狂涛、坠入罗刹国的故事。罗刹国的故事。罗刹国,食人之鬼所住所,在大海之中若有人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能解脱罗刹之难。壁面上一只大船正扬帆行驶在大海之中,风卷浪飞,船舶颠簸,把五百商人吹坠于罗刹国中。食人鬼罗刹女扮作美女前来营救,欲一一食之。幸好,观音菩萨及时赶到,五百商人化险为夷。该壁画总面积约七平方米,有海市蜃楼、航海遇难、门前迎宝、商贾被囚等图景组成,其中的海市蜃楼用淡墨白描工绘,比例精当,透视准确,门庑、回廊、平台、高阁、楼阶、抱厦等无不完备。这幅壁画不仅是中国金代绘画红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图样中的一则蓝本。
世貌风俗
宗教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而宗教的内容表现,却是显示生活。壁画这种艺术,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极尽夸张、想象之能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岩山寺的壁画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而又美于生活的海市蜃楼。它集中反映了宋、金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各种人物的生活形态。
例如,东壁中央有一组富丽的宫廷建筑,主殿中波罗奈国王临朝执政,他头戴王冠,身着长袍,手捧腰间玉带端坐其中,侍女宫娥执扇后。殿内及阶下文武官吏捧笏侍于两侧,仪卫整肃,群臣恭顺。此图真实反映了当时宫廷中君臣议事的情景。东壁北隅的鬼子母本生图中也有许多脱离佛教范畴的人间生活内容。例如,殿阁上方一群嬉戏的婴儿或坐、或伏、或卧或仰、或倚、或游戏、或玩水,天真活泼,情趣自然,神色姿态个不相同。画面的上部,深山叠置,流云出没,丛林高峙,古树掩映,清流曲泉自上而泻,似乎可以听见潺潺水声。驮物的驴子,沿蜿蜒山径徐徐而行,主人或于驴侧,或尾随驴后,吆喝着驴子赶路。目睹此景,深山雅趣油然而生。东壁还有一幅水磨作坊图,构思周密,绘制精确,真实地表现了磨坊建于片石叠坎之上,有木阶梯做蹬道,旁侧有渠,下部装有水轮机构,清流奔泻,冲击着水轮运转,水轮的中轴又带动磨面和滔米的机轮转动,齿轮交错,轴杆盘旋,整个水推磨坊的机械装置和结构方法清晰可辩,磨面滔米的过程表现得十分清楚。这样的画作,如果没有多年的绘画功夫及对生活细微的观察,是不可能创作来的。
西壁南隅的酒楼石等,是岩山寺壁画中又一精彩场面:河流之上,建酒楼一座,歇山式屋顶,四面敞明,形如方亭之制。楼内有桌凳,门外挂招旗,上书“野花攒地出,村酒透瓶香”,用以招揽过路游客。楼内品茶饮酒,说唱卖艺及凭栏赏景者满堂,其中一位女子,发型弯曲,躬身向前为倾,好象正在演唱。酒楼门外是商贩聚集区,有的在为顾客操刀切肉,有的提着两条大雨回家,有的因烈日当头而为主人撑着伞盖,有的捧着鸟笼,有的头顶罐盘。除此之外,还有盲人、官贵、赤身露体的婴儿和四方游历的僧侣。这种街中闹市的繁忙景象,确切地反映了北宋汴梁(今开封)、金朝中都(今北京)的社会风貌。可以说,除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外,几乎无可与之媲美者。
岩山寺文殊典的壁画,无论在绘画史上,还是就其所反映内容的史料价值来说,都是极为珍贵的。金代绘画传世甚少,就目前所知,署名作品更是寥寥无几,且多是卷轴画,或出于文人随兴之作,像这样有确切年代,出于金朝宫廷画师之手的巨制,在过去是从未见过的。其水平之高,在现存金元补花中也是罕有的,和宋画传世精品不相上下。它不仅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爷,而且还为研究宋、金宗教和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