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寺

 碧山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是台怀中心区以北最大的一座寺院,距台怀镇,二里许,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传承法系以临济宗为主,开山祖师为法聪法师。

  佛教四大名山中,五台山是唯一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道场。汉传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在办寺宗旨上有“为本寺”和“为十方”的不同。这就造成了五台山寺院既有青庙、黄庙,又有子孙庙、十方院的复杂倩况。

  青庙黄庙,如建寺目的是为游方僧人设立,专供十方僧人居住和修行的,则称“十方寺院”。碧山寺就是全国著名的十方丛林。十方院的主持由住院的游方僧人选举产生。任期为半年,可以连选连任,但性质仍是暂时主持寺务,不是寺主。五台山大多数寺院仍属子孙庙。子孙庙中,寺院财屋属於在寺出家僧人所有,由在本寺出家僧人管理和继承。在子孙庙出家的僧侣称“子孙和尚”,子孙和尚师徒之间关系就如世俗父子关系。非本寺剃度僧人,即使在寺中居住多年,也不算子孙庙僧人,无权过问寺务,不能担任寺里的管事僧。子孙庙住持或方丈只能由本寺出家僧侣担任。

  碧山寺创建於北魏,重修於明朝,曾名“普济寺”、“护国寺”、“北山寺”等,清乾隆年间改名为“碧山寺”,宣统年间又称“广济茅篷”,现在全称“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相传宣统二年(1910年),有僧乘叁、恒修礼台,见北台华严岭路有冻死之人,顿生慈悲之心,立誓要为朝礼北台的僧人、居士修一歇脚饮居之处,於是建“广齐茅篷”,并从北台顶下购得一部分房产,使山上山下连为一体,碧山寺也由子孙庙改为十方丛林。该寺规定:凡南来北往游方僧到此,一律免费食宿,任何人无权逐客。启程时如缺少川资盘缠,寺中须得周济资助;方丈实行选贤制;丛林师父们度的弟子不得在本寺常住。由於该寺乐善好施,朝台佛徒多愿来此住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寺院开支。这笔颇大的开支主要来自经营土地。1949年前,碧山寺拥有许多地产,据载五台县“光明寺村为碧山寺庄产,年收租四十石”。此外它还经营工商业,接受布施和施舍,扩大了收入来源。

  由於上述原因,碧山寺聚集高僧名师,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在全国佛教界有名气,而且在东南亚国家也有一定声誉。史载,经常盘桓於寺中十方僧人有三百馀人。民国年间,在国内外佛教界颇负盛望的虚云、圆瑛、印光三位法师都曾在碧山寺开座讲坛,他们还出国讲经传法,美国的禅宗就是由虚云弘扬的。女居士施剑翅,为生父报仇,於1935年亲手击毙孙传芳,後曾来此修行。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能海法师就曾任碧山寺住持,并在寺中宣扬密宗奥旨。原中国佛教协会的临事胡子笏居士曾在寺中创办五台山佛学院,最後就圆寂於碧山寺。现任美国佛学院研究会会长、纽约大成寺住持寿冶法师也曾在碧山寺挂锡,近年还给碧山寺捐赠资金。

  碧山寺建筑宏伟,古朴典雅。寺区林荫蔽曰,寺前流冰潺潺,景色绝佳。古人曾有诗赞曰:“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崦,明日下寒泉。”全寺一进地四重大殿,占地面积24亩,有殿堂楼旁五十馀间。

  碧山寺的木牌楼为三楼三门,牌楼正面横梁上嵌有“清凉震萃”的匾额,上面又挂一匾,题“清凉圣境”。

  第一进大殿是天王殿,与其它寺院天王殿的装置不同,所有圣像都置於木龛和壁窗内。元朝名僧金壁峰、明朝史僧古月,都曾在这里讲经说法。至今,寺院对面山上尚有二位高僧墓塔。第二进大殿为毗卢殿,又称“雷音宝殿”,殿内主供毗卢佛。佛教称佛有法身、报身和应身,毗卢佛是法身,释迦牟尼是化身。法音如雷音,故名‘'雷音宝殿”。此殿韦驮、伽蓝二菩萨护法,佛和十二圆觉莒萨济济一堂,俨然一幅讲经听法的场面。殿左山墙外壁,嵌有一块明万历年间的石刻题诗,有诗四首,其中一首云:“眼昏不辨天花落,口说前朝事可凭。铁棒五郎曾护驾,铜台大显五台僧。”说的是杨五郎的故事,传说杨五郎出家先投碧山寺,後又到太平兴国寺。五郎常用一根长7尺,重81斤的铁棒,曾用此棒击杀辽将韩昌。1949年前,碧山寺尚有五郎战袍,现仅存五郎半截铁棒於显通寺中。第三进大殿为戒堂殿。前檐有23排每排3叠华拱,殿顶为单檐歇山顶,形式硕壮华美。殿脊两端吻兽面对面,张着大口吞住正脊。右端的吞脊兽背面有剑把。殿脊上排有仙人、龙、凤、狮子、夭马、海马、斗牛等十样小品,象徵吉祥和威严。殿内正中设有青石砌成的戒坛,长5.1米,宽5米,高1.2米,是五台山唯一一座戒坛。戒坛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时,最早弘扬律宗的法聪曾於这里开讲《四分律》。现存戒坛为明朝遗物,戒坛上有一尊缅甸玉佛,玉佛通体洁白,结踟趺座於莲台上,高约1.5米,姿态凝重圣洁,雕工极其细腻精湛。传说民国年间,有一江西老修行与一老僧同去印度朝佛,经过缅甸,共请三尊玉佛回国,一尊置上海玉佛寺供奉;一尊置武汉归元寺,另一尊即置碧山寺。大殿两旁排的十八罗汉,都是一色金身,系由特殊工艺制成,统称“漆沙罗汉”。塑制时,先做好沙模,再在外面用沙、布、胶层层粘贴,成型後把内裹的沙淘空。采用漆沙工艺制成的罗汉,体轻而坚固,很适於远途请运驾迁。

  最後一进大殿为藏经殿,曾存有雍正十三年四月八曰(1735年)刊印之三藏经全部,计7500馀卷。佛坛上正中供释迦牟尼佛,两侧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背後,又有高大弥勒像,佛头部到二层阁楼上。弥勒佛塑法不是盘腿打坐,而是下伸的姿势,双腿自然下垂,脚蹬地下,称为“当未下生弥勒尊佛”。碧山寺内珍贵文物尚有华严经字塔和四大部经字塔;僧人墓塔数座,其中著名者为普同塔及帕思巴古塔;另有宋元明清各代碑刻17块。

  “文革”後,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碧山寺又进行了一个新的恢复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几年妙江法师主持寺院以来,寺院的面貌逐年改观。寺下院北台顶和华严岭也有新的建设。所有这一切为僧人修行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每年夏季安居期间,从国内外聘请学修兼备的法师,来碧山寺举辨培训班,为一些初学者修行提供了方便。现在的碧山寺,成为全国知名的道风严谨、学修并重、禅净共容的十方道扬。

  碧山寺历代著名祖师有金壁峰、果定、广慧等。现任住持妙江法师,47岁,山西人,1958年出家,师从藏通法师,毕业於南京楼霞佛学院,兼任山西省佛协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并同时兼任北台住持。现任临院湛普法师,47岁,山西人,1984年出家,师从常信法师。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