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中寺

 玄中寺位於山西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士宗发源地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玄中寺始创於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於承明元年(476年)。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

  北魏时期,高僧昙鸾曾住玄中寺传播净士教义,使玄中寺逐渐闻名於世。昙鸾(475-542年),山西雁门人,少年出家,广学内外经典,对《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有特别领悟。晚年移住玄中寺,宣传净土宗要义,很多人皈依该宗。东魏孝静帝元善对其十分敬重,尊为“神鸾”。南朝梁武帝萧衍也很崇倍昙鸾,称之为“肉身菩萨”。隋未唐初名僧道绰主待玄中寺,寺院再度兴盛。道绰(552-645年),并州(山西太原)汶水人,是昙鸾净土宗思想继承者。他14岁出家,习《大涅盘经》。隋大业五年到玄中寺,因睹《昙鸾和尚碑》,被昙鸾法师念佛往生种种瑞应所感动,此後他即到玄中寺为中心传播净士教义,提倡掐珠念佛。他在玄中寺为信徒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二百遍,大众欢喜赞叹。由於他的热忱弘化,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一带七岁以上男女都会称“阿弥陀佛”名号。唐太宗李世民曾到玄中寺访道绰大师,为文德皇后祈愿除病,可见道绰威望之高,影响之大。道绰常住的玄中寺属西河汶水之地,故称之为“西河禅师”。道绰继承和弘扬净士宗的名僧是善导(613-581年)。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到玄中寺拜道绰为师,改信净土法门,听讲《观无量寿经》。道绰圆寂后,他才回长安传播士教义。

  玄中寺在唐朝具有很高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曾施舍“众宝名珍”,重修寺宇,并赐名“石壁永宁寺”。宋朝时,玄中寺成为律宗道场,建立“甘露义坛”,同西都长安的灵威坛、东城洛阳的会善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然而,在宋哲宗赵煦元祐五年(1090年)和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寺院遭两次大火,烧毁大半,後分别由住持道珍、元剑主持修复,金末,寺院再度毁於兵焚。元太宗高阔台十年(1238年),赐玄中寺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住持惠信在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下,重兴寺院。太宗後乃马真三年(1244年),蒙古朝廷曾派使臣到玄中寺参加长达三昼夜的水陆道场、告天祈福,元世相忽必烈统治时期,惠信弟子广安做了太原路都憎录。在元朝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玄中寺达到了极盛。不仅寺内拥有大片土地、山林、而且所属下院多达四十处,遍布现在的华北各省。

  玄中寺原存建筑,除建於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天王殿和明朝处牌楼门外,其馀都已毁没。现存者均为清朝或1949年後重建。从天王殿通往大雄宝殿的甬道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碑亭,亭中各立一通古碑。西边是唐朝代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立的《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碑》,字体刚劲秀丽,为唐代女书画家、太原参军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书,碑中记载了唐太宗与玄中寺的往来,这是道绰任住持时玄中寺盛况的历史记录。东边是唐元八年(813年)建立并重修於元至顺三年(1332年)的《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玄中寺大雄宝殿,不像其它寺院大雄宝殿那样供奉释迦牟尼佛,而是供奉阿弥陀佛像,此外,还有明朝十六尊者画像及1994年所请缅甸玉佛一尊。七佛殿上悬挂着“西方圣境”门匾,内供明朝木雕镀金七佛像,均为坐像。这七佛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千佛殿是玄中寺最高点。极目远眺,石壁山幽雅秀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千佛殿内供奉一千尊小型坐式佛像,正中供奉一尊阿弥陀佛坐像。祖师堂内正面悬挂昙鸾、道绰、善尊画像。这三幅画像是1957年9月日本菅原惠庆长老与高阶珑山为首的佛教访问团参观玄中寺时所赠,是由日本净土宗大本山知恩院、增上寺和真宗本原愿寺、东本愿寺分别绘制的。佛龛前悬挂着一对形制精美的幢幡,是1980年日本净土宗为纪念善尊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年来华叁拜祖迹时赠送。

  1983年3月,日本佛教净土宗菅原长老部分遗骨安放在玄中寺,谐写了中日友好的又一佳话。菅原惠庆长老在1942年,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封锁,从日本东京来到玄中寺,参加昙鸾大师一千四百年纪念法会,并将玄中寺的枣带回东京运行寺种植,将寺改为“枣寺”,列为玄中寺下院。1957年10月,菅原长老应邀参加玄中寺开光法会,受到中国佛教界热烈欢迎。这是战後日本佛教界的第一个友好访华使团。菅原长老一生曾八次到玄中寺拜谒祖庭,并取“玄中寺”三字分别为其三个孙女命名。1964年7月来寺时还在祖堂前树下埋下落齿。玄中寺内有僧墓塔26座,其中菅原惠庆长老墓塔与原玄中住持象离和尚墓塔建在寺院东侧山坡上。墓塔亭阁式,单层石结构。塔基座为四方形莲花座,座上为四方形须弥座式的金刚宝座,束腰三面刻莲花浮雕。塔身上部由一组仰莲花托着翼角如飞的塔顶。塔刹部分由三组莲花图案组成,上托一颗摩尼宝珠。全塔共108瓣莲花,表示念佛能除百人烦恼,得百八之味。

  玄中寺还保存者历代石刻造像、碑记四十多件。这些文物不仅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也对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具有参考价值。其中北魏延昌四年(515年)造像(残)和北齐河清三年(564年)四面千佛造像,是寺中最古的两件文物,是研究玄中寺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在七佛殿两侧建有砖廊,陈列着历代碑刻二十一通。其中有一块罕贝的八思巴文,背面是汉字正书。此外还有唐长庆三年(823年)的《特赐寺庄山林地士四至记》碑,记载了玄中寺创建始末和特赐田庄的倩况。1954本玄中寺千佛殿废墟中出土了宋朝鎏金铁佛两尊,对研究宋朝铸造工艺有重要意义。

  玄中寺现任监院悟证法师,35岁,山西临县人,1991年出家,师从了满法师,毕业於新加坡佛学净士班,兼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交城县政协常委。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