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缅寺
塔树奇观——大寨官缅寺
大寨官缅寺位于云南省景谷县城外约一公里处,大寨乡原土司衙门右侧的小山丘上。据《威远厅志》记载:“大缅寺在威城北门外,寺内有缅僧百余人,皆薙,用黄布裹岙,名缅和尚。寺中有塔二座,各高三丈余,昔土官刀汉臣所建”(按:刀汉臣在清朝顺治初年为景谷土司)。
1966年前,大殿已经崩塌,仅留下殿前二塔及一布书亭。1983年,大殿修复竣工,基本上保持原来样式和规模。但原来的矮土墙已改成矮砖墙,壁上并装置玻璃,原大殿正面有山门一道,门前立石狮一对,现已将山门改在大殿左侧,石狮不存。
大殿建筑为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结构,规模宏敞,连同走廊在内,宽15米,长20米。三重檐的坡面约呈现30度,比西双版纳一带的大殿上层檐面坡度平缓。殿左右两侧的走廊上各竖七棵红色的大型木柱,前后走廊也各竖四棵大柱。殿基高出庭院地面一米,可沿数级石阶登入殿门。石阶两旁有石狮一对。从大殿的外形观察,与内地汉传教教的正殿相仿而不同于西双版纳类型的南传佛殿。但殿内陈设,殿外的布书亭和佛塔形式,却又与西双版纳、孟连等地基本相同。
大殿正门东向。殿西端中部台上供一尊大型释迦牟尼佛坐像。佛座左前侧设僧侣念经拜佛的长方形平台,高出殿面0.3米,上摆放圆座垫若干个。殿堂右侧及中部为信众听经拜佛地方,厅内悬挂很多长幡,有的幡上绘唐僧取经的故事,显然是受内地汉传佛教传奇故事的影响。一个显著的重点是大殿内没有设立汉传佛教的诸佛、菩萨塑像,只有释迦佛像两侧跪着两个弟子塑像,体形稍小,削发合掌,形态温恭。这与内地佛殿及西双版纳一带佛殿的塑像布局都不同。大殿周围石基的外侧有许多浮雕,为各种花草、开屏的孔雀、头上长角的麒麟(拉乍细)等形象。
寺内还有两座远近闻名的佛塔,一座叫树包塔,一座叫塔包树。道光《威远厅志》卷八“杂记”载:“寺中有塔二座,高三丈余,昔土官刀汉臣所建,左塔中生缅树,其枝从石缝内周围伸出,枝叶甚茂,塔石不崩。至晚,丛鸟聚集,欢鸣于上,缅僧皆奇焉,名曰塔树,至今犹然。”刀汉臣是明末清初人,这佛寺、佛塔亦当建于他任土知州的时期,约公元老1661年以前。距今约三百二十多年。而道光十八年(1838年)修《威远厅志》时,已蔚为奇观,树龄距今已在二百年以上了。
树包塔在寺东侧,这是一座下方上圆葫芦型砂石浮雕塔,塔座每方长4米余,塔高10余米,上有砂石浮雕多层,浮雕之上还有用砖石围筑的葫芦形塔顶。一株两围多粗的大榕树,生长在塔顶中央,树冠散开,像一把擎天巨伞在塔中,塔外又有无数枝粗壮的树根把石塔紧紧的搂在怀中。树塔如融一体、美妙和谐。佛塔上雕刻着美丽的莲花座,座下四方角上,各雕有一个大力士,奋力扛住莲座。莲座四周,刻有各种飞禽走兽、傣族仪仗、装饰花纹。最有趣的是还刻有唐僧取经故事,孙悟空在前探路,唐僧骑马在中间,沙僧、猪八戒紧紧跟在后面,人物、服饰都很逼真。
塔包树在寺西侧,树包塔的对面,也是下方上圆葫芦型砂石浮雕塔。一棵一围多粗的长青榕树从塔中心长出来。由于树龄不大,树荫遮盖仅方圆十多米。雄伟壮实的白塔从四方把大榕树紧紧的包裹在怀里。塔包树景色格外优美,在各层浮雕上刻有飞龙、飞马、孔雀、马鹿、白鹭、花、葫芦、蕉叶、甜竹等动植物和生活用具,还刻有不少佛经故事。
官缅寺现任方丈俸联宽,67岁,云南省景谷县人,兼任云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现任安章徐定忠,63岁,云南省景谷县人。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