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禅寺

简介: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九华山后山文殊峰东侧。明初始建,初名文殊茅蓬。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名僧月霞法师等人在翠峰寺开建“华严道场”进行僧伽教育,为我国佛教培养了一批僧伽人才,开创了我国佛教教育史上办佛学院的先例。据传: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的一天,月霞法师在翠峰寺开坛讲法,有一位老年女居士听完讲法欲回时,天色已黑,大雨倾盆,僧直妙便让出自己的铺盖让女居士住下,自己则到伙房住了一宿。月霞法师知道此事后,责备直妙违戒。僧直妙受此委屈,便离开了翠峰寺,准备云游外地。途中偶遇当时青阳县豪富江佰万执意挽留,僧直妙见其留人心诚,便“以八元银币购地六亩”,重建庵堂,故有“六亩田”之俗称。后扩充殿宇,易名“心安禅寺”。

  后经传本、海明、海德、印空、妙行、演法等历代住持僧的建设、护持,心安禅寺至今已历经百年沧桑。

  心安禅寺周邻被百丈潭瀑布、天柱仙踪、古嘉鱼池、古钓鱼台、天柱馆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簇拥点缀,重峦叠嶂,五彩缤纷。林中鸟读今古文章,峰顶云绕绝妙丹青,是谈禅、悟道、修性、旅游的好去处。

  今住持演慧传承禅门衣钵,护法持戒,广结善缘,将百年殿修葺更加庄严。释演慧目睹住在寺庙附近的山民百姓艰难地用肩挑背驮的原始劳作方式翻山越岭运输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发大愿用了近三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之中修建了一条近10公里的盘山公路,受到当地百姓和前来朝山进香的海内外信士弟子的盛赞。

  “四众共修”典故:1898年月霞在翠峰创办“华严道场”,又称华严大学,位于后山翠峰。“讲华严,造成大位”,学制三年,当时就读的学僧众多,且不论僧众,均可听课,但规定不得留宿女众(尼姑与女居士)。一日狂风骤雨,一尼姑听课后难以返回,就读的一位小沙弥因同情而擅自将其留在柴棚内过了一夜,小沙弥因此违反了寺规而被逐出道场。因为自己的经历,此后小沙弥一心想自己建造一座寺庙开创“四众共修”的新规——即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以及男女居士可同寺修行。此小沙弥就是心安禅寺的首任住持直妙。其“四众共修”的寺规一直延续至今。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