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寺

东坡胜迹——临安卧龙寺

  卧龙寺位于浙江省临安市玲珑山。玲珑山在临安市区西南3公里,海拔358米,石径蜿蜒,林泉清幽,是拥有千年历史的佛教胜地。玲珑山有一石阶步道,沿洞而筑,洞随山转,九曲盘旋,两旁古树葱绿成荫。游道左侧崖壁上更有自宋朝以来的摩崖题刻,尤其珍贵。玲珑寺初建于唐,播名于宋。南宋淳熙六年,数僧住山,将简陋原寺重开山径,开禧元年四月完成。嘉定年间住持行善弘扬佛学,广交文友,该寺一时享誉东南。元末明初,由于兵燹及其它原因,山寺趋于衰落荒无。直到明万历七年,僧人真广开辟山径,斩伐荆棒,重建殿宇。但不久“僧弥遁空,寺几倾圮”。至万历廿八年十月徽州高僧照启入山重兴,经十几年艰辛,殿宇规模又具,香火又进入一个旺盛时期。至清季咸同之交,太平军多次进出临安,战事频繁酷烈,寺又毁于兵燹。原有万斤洪钟化为兵器。光绪初,僧受成恢复山寺,后传与真福,建“受成塔”。

  1917—1943年德勤法师住持本寺,他和名人交往甚多,梅兰芳为其画梅花,白崇禧为其写楹联,并从沪杭等地化缘重铸万斤洪钟等。1949年后寺中只剩心谷数人守寺。1960年,他已七旬高龄,访得东天目昭明寺仁善和尚,忠厚老实德高望重,就请他到卧龙寺管理寺院,于1962年晨历四月初八举行仪式,然后香火有所兴旺。1965年全县东、西、南、中天目和径山寺僧人全集中到玲珑山成立“佛教民主管理小组”,仁善和尚任组长。“文革”开始后,他回江西石城告别二十多年的家乡净修,寺中由爱山和尚住持,1985年卧龙寺获准正式开放,开放后扩建寺宇,重塑佛像,寺院已形成规模,成为临安市佛教活动中心,香火颇盛。

  玲珑山寺虽小,却自古有名。苏轼、黄庭圣、佛印、徐霞客、郁达夫、林语堂、梅兰芳、蒋介石、杨虎城等诸多历代名人雅士曾踏迹此山,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与动人传说。苏轼曾作《登玲珑山》诗赞之曰:“何年僵立两荟龙,瘦脊盘盘尚倚空。翠浪舞翻红罢业,白云穿破碧玲珑。山修亭上工延日,九折岩前巧宁风。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卧龙寺著名文物古迹主要有:(一)琴操墓。琴操乃北宋钱塘名妓,自幼才华出众,精通佛经,因家变而落入青楼。后经苏东坡点化,削发为尼修禅于此。她死后葬于寺东山坞,今称“琴操坞”。墓碑乃为明朝万历十二年许太胤所书,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近代名人郁达夫曾有诗叹:“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此地环境幽雅,绿荫娱目,鸟鸣悦耳,颇能发思古之幽情。(二)醉眠石。此石在合洞泉旁,横陈路侧,平滑如床。相传苏东坡赏醉卧于此,宛然入梦,故曰:“醉眠石”,石上刻有“东坡醉眠石”等字。(三)苏轼像碑。此碑为青石质,高155厘米,阔61厘米,厚10厘米,镌苏轼单人坐像。雕刻细线平刻,造型准确,构图生动,形态祥和,衣褶自然。着峨冠、宽袍、靴履,下露坐椅底座。据考证,此碑刻于明朝万历十三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四)学士松。此树相传为北宋天祐年间苏东坡游玲珑山时亲所植,故称“学士松”,已有近千年历史。(五)九折岩。进山石阶左侧岩壁上方有大量的宋、元、明、清以来的题字石刻。在九折岩第六折西侧崖壁上,横列楷书“九折岩”三个大字,字径二尺许,传为苏东坡所书,字体苍劲,为玲珑山摩崖石刻之最珍贵者。

  除上述外,卧龙寺还有玲珑泉、天王殿、大雄宝殿、如来佛像、石头观音像、仁善和尚舍利塔等胜迹。尤其是入寺山门,其额“玲珑胜境”及楹联“山玲珑水玲珑山水玲珑;钟悠远楼悠远钟楼悠远”,引人入胜。

  1985年由仁善和尚大弟子益西法师任住持,他1962年跟随师父仁善法师来玲珑山,住本寺三十多年,1997年12月圆寂,终年77岁。卧龙寺现任住持耀玄法师,近十年来,先后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地藏殿、客堂、齐堂、厨房、住房等,整个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并在原先基础上扩大了三分之一的范围,真正成为为个清净庄岩、修行用功、弘法利生之道场。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