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甲寺
挂甲寺位於天津东南部河西区挂甲寺街界内。东邻海河,北连中环通卫,雄踞津沽风水宝地,扼镇渤海国都之门。
挂甲寺原名“庆国寺”,原建年代不详。公元698年,唐太宗御驾征辽奏捷,驻师挂甲於寺,故更名焉。距今已一千三百馀年。斯寺历史悠久,素负盛名。历代文人墨吝,文官武将,不辞艰辛,来寺朝拜。明万历二十八年,游击将军张良相,负命东征,慕挂甲之名,途经於斯。叹曰:“余将凯旋亦挂甲於此焉”。清乾隆年间文举万光泰,诗人蒋诗曾到寺朝瞻,即兴赋诗。
旧寺占地两亩半,由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组成。寺院香火旺盛,每逢阴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开寺朝佛,善男信女,香客游人,聚集寺庙,进香膜拜。
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古寺亦历尽沧桑,屡经变迁,几度盛衰。加之历史原因,寺院部分被毁,佛事一度消沉。
欣逢改革开放,因缘成就。千年古刹,喜得重建。乃继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兴复三宝道场,弘扬民族文化。恢复扩建後的挂甲寺,规模恢宏,形制严整,建筑精美,古朴幽静。新寺共占地十五亩。由庙前广扬,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禅堂、千佛塔、东西配殿、钟鼓楼等组成。楼阁殿宇错落有致,布局协调,浑然一体。
在张良相开始集资重修之后,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座新的寺院便建成了。随着万世德抗倭援朝的胜利,张良相与部下们回到了天津,按照当初许下的誓言,张良相与手下将官将盔甲挂在挂甲寺以示还愿。一时间,武将们在出征讨伐之前要到挂甲寺拜祭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时尚,而挂甲寺的灵气也愈发得到传扬。
从此以后,寺院香火旺盛,每逢阴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开寺朝佛,善男信女,香客游人,聚集寺庙,进香膜拜。万历二十八年,当地一位姓刘的文人为此特意撰写了《重建挂甲寺碑记》,记载当时挂甲寺的繁荣景象,可惜的是这块碑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但碑文还可以从现存的天津志书查找到。
挂甲寺在后来又得到一些修缮,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了大雄宝殿、二十八年改建观音殿;民国二十一年、三十三年又得到一些修葺。清乾隆年间文举万光泰,诗人蒋诗曾到寺朝瞻,即兴赋诗。在鼎盛时期,挂甲寺内号称八景:拱北途岑,镇东晴旭,安西烟树,定南荷风,吴粳万艘,天骥连营,百沽平湖,海门夜月。繁荣昌盛跃然于上,香火兴旺令人感叹。
到了1997年,经过数年努力,一座规模恢宏、型制严整、建筑精美、古朴幽静的挂甲寺重现在人们面前。占地15亩的新寺,由庙前广场、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禅堂、千佛塔、东西配殿、钟鼓楼等组成。楼阁殿宇错落有致,布局协调,浑然一体,再现了千年古刹当年的辉煌。
挂甲寺重建之中发生许多传奇的故事,似在冥冥之中有神的扶佑。寺内大雄宝殿左侧有一口古井,这是挂甲寺的古迹之一,过去被荒草断垣所覆盖,在一次偶然之中,人们发现了这口古井。谁知井口正好面对着重修后的大雄宝殿塔顶上的龙嘴,令人称绝。
挂甲寺由扬州高旻寺住持德林法师兼任方丈,现年85岁,原籍天津人,1946年出家为僧。监院为演龙法师,44岁,原籍安徽人,l8岁时出家为僧。该院知客为能护和界通。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