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寺=大佛寺
凌云寺(大佛寺)在凌云山上,九峰环抱,寺宇辉煌。因为是大佛所在,所以又称大佛寺。凌云寺寺门高踞,飞檐凌云。正中高悬巨大金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4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一派千年古刹的气势。
建筑特色
凌云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寺门外左侧岩壁上嵌有一碑,上刻岑参《登嘉州凌云寺》全诗。入寺门后数十步左转,是寺内第一重大殿——天王殿。殿前是参天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明清两代重修寺宇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笑容可掏,亲切喜人。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则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后殿供奉着护法神韦驮,像为木雕装金。
穿过天王殿,便是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高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两旁分列十八罗汉,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殿后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大势至四菩萨,是明代的作品。大雄殿左右两侧庑殿,现为乐山大佛辅助陈列室。
寺院历史
凌云寺创建于唐初,开元初年(约713年)开凿佛像,寺宇又有扩建。据《方舆胜览》记载:“会昌前,峰各有寺”。但到会昌四、五年间,由于唐武宗李炎下令灭佛,凌云山庙宇只有凌云寺得以保存。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一诗曾这样描写凌云寺;“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不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凌云寺,早已不是唐代原貌。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时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兵祸,大部被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重新修建的,此后又经多次修葺,尤其是解放后不断维修,保存了现在的面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