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寺

上海安远路的玉佛寺,虽然建寺刚满百岁,比起一些千年古刹,显得十分年轻,但已是驰名中外。看到繁华闹市中那飞檐的雄姿,细细品尝寺内那别有洞天的韵味时,就知它绝不是浪得虚名了。

玉佛寺由来

  玉佛寺原在江湾,是清末大官商盛宣怀的家庵。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普陀山僧慧根去印度朝拜礼佛,在缅甸募得玉佛五尊,途经上海,留下两尊供在盛氏家庵,并改庵名为玉佛寺。两尊玉佛均为整块白玉雕成,稀世之珍。后因庵年久破旧,一度迁往他处。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禅宗临济派僧可成在现址重新建寺,历时十年才全部竣工。

  寺院坐北朝南,殿宇仿宋代建筑形式,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寺为黄粉墙壁,飞檐耸脊,高大照墙伫立门口,气度非凡。正中山门上悬有慧根手书“玉佛禅寺”金字匾额,丰腴苍劲。东西偏门分别有“般若”、“解脱”行书眉额。般若意思是智慧,特指一种可以修道成佛的智慧。解脱指能摆脱种种烦恼的干扰而获得大自在。进了山门,就意味着与凡尘不同的另一重世界展现眼前。

  走进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三进主要殿堂排列在中轴线上。大雄宝殿内除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外,数十尊佛像金光闪闪,把大殿的气氛搞得热烈、神秘,格外辉煌。释迦像上方天花板上的藻井,装饰非常华美。那漩涡形的条纹图案中,一幅描绘释迦降生时的裸体法相,九条腾跃的蛟龙吐水为之洗浴,重彩飞金,光灿夺目。宝殿内五彩的幢幡悬飘,烛光摇曳。殿内金色柱子上均有联语,字芦均有佛门深意。其一云:“玉字琼楼,华池金地,只在自身,向君何处结莲胎,要先信心源清净;佛言祖训,圣诰贤谟,非传他法,教你顿时开宝藏,便同游法海圆融。”联中既表现了佛教的义理,又表达函教徒对佛教的虞诚信仰。

成道玉佛楼

  玉佛寺是因为供奉着两座玉佛而蜚声海内外的。脱掉鞋子,换上专用的拖鞋,踩在厚厚的地毯上,悄然无声地登上玉佛。佛像是释迦牟尼成道相,高一点九二米,宽一点三四米,玉质细腻,晶莹剔透,研磨圆润光滑,线条流畅优美,各部分比例和谐匀称,雕琢精致,巧夺天工。佛面略长而清秀,目凝视而有神,肉髻高凸,眉如新月,双眼半开,向下俯视,梁挺直,双唇紧闭,嘴角微向上翘,仿佛看着眼前的善男信女,带着一种安详、甜美的笑,双耳垂肩,身披的袈裟石镶边,右肩偏袒,右臂带穿臂钏,上面饰有翡翠、玛瑙、宝石。慈祥、柔美中显得庄严,栩栩如生地表现了释迦牟尼成道时的神态。佛像结跏跌坐,左手作禅定印,表示释迦在菩提树下静虑入定,最后觉悟成佛。右手作触地印表示佛在前生菩萨位时,为众生作种种奉献修种种菩萨行,这一切惟有大地能够证明。玉佛身躯略向前倾,给人一种亲切感。佛身在灯光及背面红色佛光衬托下,显得神圣、高贵。人们看到这尊玉佛,心神豁然,超凡脱俗之感便油然而生。这里清净安静,配以广漆地板,闪闪发光,有一尘不染之妙。

卧佛堂剔透精巧

  从大雄宝殿后门出来,转向右侧,便是卧佛堂,佛龛供奉玉质卧佛。殿堂不太大,光线幽暗,但佛像在灯光烛影照耀下,形象清晰。卧佛长九十六厘米,侧身而卧,一臂直伸,一臂曲肱而枕,神态安详。这是释迦牟尼涅磐的一刹那的形象,仿佛彻悟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之情,理解了生命的真谛。卧佛玉质洁白晶,雕刻圆润,线条流畅柔美,人物形神飘逸。

  卧佛堂所在的四合院内,还有陈列室。室内藏有北魏的菩萨雕像、唐代石刻观世音菩萨像、金代的唐僧取金屏以及精雕细镂、金碧辉煌的清代樟木雕的灵鹫山像及忏亭、供桌等,融化了印度、缅甸佛教艺术的精华继承了中国南北朝以来佛教艺术的优良传统。

  玉佛寺还藏有青代乾隆版《大藏经》一部,另有《大正藏》、《频藏经》、《频伽藏》、藏文《大藏经》等佛典,其数量之巨名列中国寺院的前茅。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