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古寺

三国名刹——上海·龙华寺

  上海徐汇区龙华镇的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寺。龙华寺被誉为海上名刹,历代文人骚客极尽赞美之能事。名苑奇胜,风华绝代。

龙华弥勒

  远在上海开埠之前若干年,这儿水天一色、尘辙不到,是一块纯净的修行宝地。传说,三国时期,西域康居国的僧康僧会下江南,云游到此,与广泽龙王斗法。龙王输了,就把龙宫宝地奉献出来,让康僧会在此修建梵宇。因此,寺名龙华。康僧会后来到吴王孙权那里,为孙权求得十三颗放出五色祥光的佛骨舍利子。孙权江南造了十三座塔供奉舍利子,龙华塔即为其一。塔影横江,令人赞不绝口。唐诗人皮曰休没见着最美的塔影,就写诗来表示心中的遗憾:“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月清光久,不见波心塔影横。”传说是当不得真的,因为考古发现证明,三国时期此地还未成陆地。寺院和塔能从海水中冒出来吗?再者,皮氏的这首诗在其文集和《全唐诗》中均不见踪影。实际上,宋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年),吴越王钱弘俶夜泊海上,风雨骤至,见草莽之中祥光烛天,钟梵隐然,于是出资建寺造塔。寺名龙华,取自弥勒降世龙华树下的典故。佛经声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修道,需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得成佛,降世到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召开龙华法会,普渡众生。

  一步入山门,就能看出龙华寺的待点,因为眼前是弥勒殿,而非天王殿。寺院中轴线上排列的大殿全是皇宫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汉地古建筑的审美特征和民族风格。歇山式弥勒殿,飞檐翘角,协调稳重,又有飞动轻快之美感。龙华寺让弥勒独居一殿,别具特色。在鼓楼前的“龙华寺诸殿阁赞诗碑”中,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寺甜明阳法师有《弥勒殿》歌颂弥勒:“布袋典携会也磨,终期开囗笑呵呵。一生补处摩诃萨,三会龙华阿逸多。大肚能容天下事,悲心普救人世瘥。华林园里千花放,愿向申江散曼陀。”救人济世的善心都表现出来了。龙华寺每年农历三月三还办水陆道场纪念弥勒。

  龙华寺建筑群仍保持着宋代的伽蓝七堂制。中轴线上,弥勒殿后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藏经楼。天王殿主往上挂有长联:“修上乘行面向未来初入山门先参弥勒;诵下生经心依内苑待随海众三会龙华。”天王殿的正中,供奉在兜率天修行的弥勒菩萨的本相,头戴五佛冠,佩璎珞,面相庄严慈祥,具有五智圆满之德,人称天冠弥勒。弥勒的背后是佛教护法神韦陀,“顶天立地擎金杵,愿为龙华助转轮”,东西分列四大天王。韦陀(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相传释迦涅磐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陀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混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陀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陀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在中国的寺院殿宇叫印度血统的韦陀已经汉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国武将,英俊威武。他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降魔去妖,威风凛凛。天王殿中所塑的韦陀,一般具有两种站立的姿态:一个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而立;一个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双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安心住下。后者则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山门。这就是花华韦陀的最佳写照。

大雄法身慈爱庄严

  大雄宝殿是龙华寺的主体建筑,为双檐歇山式,借助于台基地势和宝殿前后左右建筑的衬托,给人以壮丽雄飞之美感。殿檐下,悬一块“龙华十方”匾,表明龙华寺实行十方丛林制。大殿进门两侧有楹联一副:“如是妙相庄严主伴并彰灵山会俨然未散;本来佛身清净圣凡一体菩提道当下圆成。”上联颂赞了至今照耀法界和人间的华严三圣,即华严海会上说法的一佛二菩萨,主位上端坐着毗卢遮那佛,旁侍文殊、普贤二菩萨。龙华寺属于天台宗寺院,按天台宗教义,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为报身佛,释迦牟尼则是庄身佛,三位一体。法身佛,“身具一切佛法”,双足交叠,脚心朝上,成莲花座;双手向上,作说法印,屈指成环形。在法会上开讲佛法的释迦牟尼法身佛形象,给人以端庄慈爱、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普渡众生之感。

  藏经楼的主体是二楼朝南正问的千佛阁,里面珍藏着四海闻名的龙华三宝,即镏金毗遮那佛像、龙藏和金印。这座法身像为说法相,结跏跌坐,作说法印,头戴千叶冠,面庞丰润,神态端庄,浓厚的大彻大悟的意味。龙藏指的是大清朝刊印的乾隆版《大藏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二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佛典,十分珍贵。金印,表示“佛之心印,坚固不坏”,是明神宗所赐,龙迹边框,中题篆款,印上还蹲着一只金制狮子。

龙华三绝

  古刹、古钟、桃花向为龙华三绝。钟楼中间悬挂一青龙铜钟,重三千公斤。此钟洪音震发,若惊霆行天,穷壮极丽,为海邦列刹之冠。“数声断续斜阳外,较胜寒山夜半闻”,连寒山寺的钟声也在其下。远处听之宏亮,近处听之悠扬,若钟声与潮声相伴,徐徐而息,意境幽深。予夜时分,若得明月、潮水、清风相应,更显得夜半钟声的宏阔、深沉、悠远。

  “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百年之前,乘船去看龙华庙会,畅游一天,晚间方归,寺里钟声悠扬,犹如后浪推前浪,层层叠叠,余韵不绝,连船过了十八弯,钟声还清晰可闻。而今每至农历三月十五前后,龙华庙会热闹空前,但是人们已无需乘船而去,而且寺院四周噪杂不堪,钟声黯然失色,已非花华之胜,更难激发起游客们诗意般的联想。

  然而龙华素斋久享盛誉,清净淡雅、风味隽永。“年年士女春三月,忙煞烧香吃索斋”,素斋美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自在寺院的东北角,现已兴建一座具有佛教持色的宾馆,名上客堂,青瓦黄墙,花木扶疏,其造型与寺院古建筑群和谐相处。堂内客房采用现代化的设施,体现出古朴典雅、清幽洁美的风格。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柳江村花映溪”、“十里桃红红不断”的昔曰龙华桃花的盛况,已不复存在。现在要看桃花,需出龙华寺,陵园正中,桃树成林;东西两侧,各式桃树连绵,曲径通幽。每当阳春,草长莺飞,桃花盛开,嫣红如画,又如红霞夺目,灿烂之至。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