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

鹫领觉皇——飞来峰灵隐寺

  灵隐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山上,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灵隐山离杭州城约12里,又俑“灵苑山”“仟居山”。此山起歙出睦,跨富春江,控余杭,婉蜓数百里,结集於钱塘。其间群山并列,千峰竞秀,万溪争流,湖光山色,气象万千。相传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印度高僧慧理来到灵鹫峰,说:“此天竺灵驽峰之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曰,多为仟灵所隐,今复尔耶?”於是在这里结芦而居,名山曰“飞来峰”,建寺为“灵隐寺”。

  灵隐寺初创规模不大。到南北朝智一法师驻锡寺中时,以群猿啸聚,乃自称“猿父”。梁武帝曾赐田给灵隐寺,使灵隐寺初具规模。梁武宗灭佛时,寺毁僧散,但很快恢复。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缪命延寿禅师重行扩建僧房一干三百馀间,赐名“灵隐新寺”。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灵隐寺为“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1021年)又改景德寺为“景德灵隐寺”,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改名为“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孝宗乾道三年(1167),诏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赐帛五十匹给灵隐寺。宁宗嘉定年间评定浙江禅院,以余杭径山为第一禅院,灵隐寺为第二,净慈寺为第三,宁波天童寺为第四,阿育王寺为第五,全称为“禅宗五山”。朱理宗赵昀(1225-1240年)又赐书“觉皇殿”、“妙庄严域”等匾额。

  元朝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觉皇殿倾颓,住持正传捐资重修。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灵隐寺毁於战火。明朝初期,灵隐寺相继修复觉皇殿等殿堂,新塑佛像及诸供具。但隆庆三年(1569年),寺又毁於雷火。直至万历十年(1582年),如通法师任灵隐寺住持,开始大规模重建工作。历经五年,建起仿唐大雄宝殿、三藏殿和直指堂,巍峨壮观。清朝初年,具德法师任住持,历时十八年修建,使灵隐寺百拱干炉,金碧丹黝,为东南之冠,破称为“东南第一山”。灵隐寺拥有七大殿、十二堂、四阁、三轩、一林、三楼。

  清初康、雍、乾“百年盛世”,之期,三位皇帝多次巡视江南,驻跸灵隐,赋诗纪游,刻碑立寺。尤其是康熙帝玄烨,一生六次南巡,五次驻跸灵隐,赐额留诗,与灵隐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康熙二十八年(l689年),皇帝驾监杭州,在灵隐寺“亲洒宸翰,书‘云林’二字,赐名云林寺。御制《灵慝寺》诗一首:“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青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扪烟萝。羽卫闲来住,非同问法过。”十年後,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二次驻跸“云林”,赐金佛一尊,香金五千两,御书“禅院法纪”额,并御题楹联“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康熙四十二年圣驾再幸,赐御书《金刚经》一卷,《心经》一卷,御制《再过灵鹫峰》诗一首:“爱此清幽一径深,马随泉响入云林。苍苔古洞何年凿?脉脉韶光自赏心。”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时,“圣驾再幸云林,赐住持臣僧慧辂御书金扇一柄,石砚一方。”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再幸,又赐人参二斤,香金四千两。佛教有云:“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清三朝盛世之际,皇帝赐物珍贵,优礼有加,故尔灵隐寺在清初亦有百年隆盛之局。

  嘉庆二十年(1876年),寺毁於火。清政府资助灵隐寺再行修葺和扩建,清政府拨帑金万两,当地督府司道捐款十一万八千两白银,浙东绅士捐款二万两。遭毁殿堂,次第修复,倾圯楼阁,一律鼎新。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杭州,灵隐寺又遭毁坏,仅存天王殿和罗汉堂。1910年,住持昔徵在盛宣怀支持下,重建大雄宝殿。1937年底,日军入侵杭州,灵隐寺再度被毁。

  1949年7月,大雄实殿因年久失修而倒坍,_殿内三尊泥塑大佛也被压毁。周恩来总理楞察杭州时,指示灵隐寺属於千年古刹,应得到政府保护。1952年浙江省政府成立了“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主持修复工作。改原砖木结构为钢筋水泥结构。1954年,大雄宝殿落成。1985年起,灵隐寺制定全面恢复寺院十年规划,共三期工程,授资三干——五干万元,将灵隐寺修建成一座亭台楼阁齐全、殿堂寺宇配套的佛教丛林,再现江南千年古刹雄姿。

  灵隐寺入山门处有一横匾:“最胜绝扬”,字迹苍劲,传说为晋人葛洪所书。参道照壁上镌有“东南第一山”五字。

  天王殿内供奉着一尊袒胸露腹弥勒像,称为“皆太欢喜弥勒佛橡”。弥勒像佛龛壁上挂者“说法现身容大度,救人出世昼欢颜”对联。两侧有高近八米四大天王塑像,系1932年塑造,近年重新装饰一新。弥勒像肖後是韦驮护法像,系南宋时雕刻,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佛身由香樟木雕成,可以一块块卸下来,整个佛像不用一钉,镶嵌连在一起,是南宋木雕造像艺术精品。天王殿前有两座经幢,建於南宋开宝二年(969年),经文至今清晰可辨,是重要的古代文物。

  大雄宝殿为单层重檐式,高33.6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全寺的主殿,气势雄伟。殿内主像释迦牟尼佛像高19.6米,连座达24.8米。佛橡用24块巨大香樟木雕成,妙相庄严。发髻、衣褶、坐姿皆为唐朝佛雕风格。佛趺坐说法相,右手上举,左手伏膝,双眼微启,面颊丰润,微露笑容。全身装金,光芒四射,雄健端庄。此像被国际佛教界人士和学者视为佛相释迦牟尼标准造像。大雄宝殿两侧是二十诸王塑像。殿後分坐十二缘觉像。十二缘觉布局为全国寺院之孤例。释迦牟尼背后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海岛观音立体佛像群。上有大小佛像156尊,全为泥塑,部分镀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经塔,建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八角九层,为大理石砌成,塔壁镌有无数石雕佛像。

  在灵隐寺内,有一座“理公之塔”,为纪念开山祖师慧理和尚修建,四面六层。还有一尊石刻弥勒像是宋乾德四年(956年)造,肥头大颊,大腹便便,喜笑自若,旁边的石刻十八罗汉为元朝加添。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在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针下,由木鱼方丈住持,监院觉乘法师引领,以“充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建设东南人间净土”为发展目标,使灵隐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