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堂-上禅堂
景德三最——神光岭上禅堂
上禅堂原名“景德堂”,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神光岭肉身宝殿下。该寺始建于明朝,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徒第宗衍重建,始改今名。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寺僧扩建观音殿题额“秀观云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初年(1862年)住持僧开泰募款重建。光绪年间(1875-1908年),由清镛禅师续建万佛楼。1925年住持僧霞光,因其慈善有功,倪前知事赠额“佛国元动”。1928年住持僧志劳重修大殿,安单接众,遂与百岁宫、东崖禅寺、祗园寺、甘露寺、莲花寺、东善寺成为九华山七大丛林之一。1933年再修大殿。1944-1953年达隆、则霞、安慧先后任住持。1957年因僧人不慎遗火,观音殿部分毁于火灾。1987年重修。1976-1996年先后由晓悟、体灵任住持,全寺总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现为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上禅堂位于神光岭的半山腰上,云树映带,泉水萦绕。它坐北朝南,其山门却开在东山墙,与众不同。前有照壁一通,宛若平台小院隔离市井,十分清幽秀丽。古人游上禅,称道:“九华香火甲天下,唯上禅堂为最盛,风景唯上禅堂为最佳,殿宇唯上禅堂为最丽。”故称为“三最”,深得文人雅士、香客信众的喜爱。
山门上接一披间,即弥勒殿。弥勒坐像,法身不甚大。佛龛旁悬挂一口黄铜大钟,重千余斤,铸造精致,周围钟口上的佛像凸出钟面,面目传神,栩栩如生。大雄宝殿由两厅堂并连,四落水屋顶,有天井。高10米,宽14米,进深加大,为28.5米。正殿有释迦、观音、地藏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佛像均是生漆夹苧制作,金碧辉煌。正殿横梁有三层浮雕:有群臣在庙堂议事,有将军在马上作战,一组组人物故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大殿南对韦驮殿,韦驮殿后是三层楼阁的客房。虽是同一建筑,但如同布置在三级台阶上,第一级大雄宝殿比韦驮殿高出0.7米,第二级韦驮殿则比客房高出5.5米。而客房与韦驮殿同一水平线下为一个楼层,其上两个楼层高10米。
殿旁有金沙泉,水不盈瓯,四时不涸。泉上岩石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为唐朝诗人李白手书。字体丰腴,笔力遒劲,结体和神韵,近似颜真卿。李白楷书遗墨不多,无法考证。金地藏《送童子下山》诗中“爱向竹欄骑竹马,惯于金地聚金沙“即指此。泉边有金钱树一株,为九华山三宝——金钱树、娃娃鱼、叮当鸟之一。
金钱树,在祗园寺和上禅堂各存一棵。树木挺直,干黑叶青,春天长出青翠的长叶,夏时枝上又长出细条,好像一串金钱,或二三枚一串,或五六枚一串,最多的达十几枚一串。到了秋天,钱串由青变黄挂满树干,故称“金钱树”。相传李白扶杖沽酒,杖头挂着酒钱,高山没有酒肆,于是用天池的水就地酿酒。他将手杖植于金沙泉边,不料手杖竟长成了枝叶扶疏的金钱树,铜钱也变成树叶,到秋后金光闪闪,宛若铜钱,故又叫“太白钱”。这种树在外山很少见,九华山也不多,所以称“九华一宝”。另二宝为娃娃鱼和叮当鸟。
上禅堂林泉视托,寺宇华丽,又有宝树名泉可供游人欣赏、品尝,令人流连忘返。清朝音韵学家周山门曾有《咏上禅堂七律一首》赞曰:“禅堂玲珑巧构思,九华一曲擅幽奇。轩环水石屏三面,窗展云山画四时。钱树落花仙买酒,金沙涵月僧咏诗。此间好借维摩榻,染笔挥琴事事宜。
上禅堂现任住持妙行法师,65岁,安徽六安人,1982年出家,师从体灵大师,1984年在如日山普照寺受具足戒,1996年起任本寺住持。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