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

梁武同泰——南京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鸡笼山麓,是南京古寺之一,东对紫金山,北临玄武湖,山明水秀,风景佳丽,向为游览胜地。

鸡鸣寺本人是梁武时同泰寺的旧址。南朝时,梁武帝肃衍信佛教,大通元年(527年)在鸡笼山上大兴土木,创建了同泰寺。为了便于肃衍朝夕拜佛,在宫城的北面开了一门,正对着增的南门,称为“大通门”。同泰寺与皇宫遥相呼应,金碧辉煌,六座大殿,七层在佛阁,九层宝塔,供奉着十方金像十方银像,规模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中首屈一指。梁武帝曾经四次到同泰寺里“舍身”当和尚,大臣们只好拿出巨款为他“赎身”。

这后,寺遭雷劈火烧,除瑞仪殿、柏殿外,焚之殆尽。梁武帝并不死心,还想大兴土木再造十二层宝塔。塔尚未造成,侯景举行破城,梁武帝便饿死在台城。同泰寺建筑,现在只能偶见一些瓦片以及一段基础。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同泰寺旧地建成鸡鸣寺,清朝时遭兵燹,同治时重建。寺门为砖砌,侧有施食台,又叫“志公台”,明宋濂书额。相传此在为古战场,元朝为杀人的形场,明朝初年迎西番僧结坛施食,超度幽灵,所以称“施食寺”。寺内有院落,前为正殿,后为楼,中供观音,称“观音楼”。清光绪时又取杜甫“尤来豁蒙蔽”之意建“豁蒙楼”。清末民初,寺僧石寿、石霞在“豁蒙楼”东建“景阳楼”,凭窗外眺,见远山近水,令人心旷神怡。十年浩劫中,寺门和全部佛像、法器,毁之无余,今已其本修复。

鸡鸣寺东侧有胭脂井,相传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妃曾投其中以避隋兵。俗云“石井栏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色,故名“胭脂井”,又叫“辱井”。

陈扣主苟安江南,与美女、奸臣游宴赋诗,能宵达旦,把国事置之一边。公元589年,杨坚统一北方后,发兵伐陈。陈叔宝自恃长江天堑可守,依然沉缅于酒色,犹奏乐府吴声《玉树后庭花》、《临春曲》。直到台城攻破,陈叔宝才酒醒,慌忙携宠妃张丽华、孔贵妃隐匿于景阳殿侧的枯井中。后被隋兵发现,据传,将他们三人从井中吊上来时,纷面黛目的嫔妃涕泪俱下,胭脂沾满井石栏,以帛拭之不去,遂留下胭脂痕迹。

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记载,胭脂井原名“景阳井”,在台城内,后掩没。后人为了让人们记载陈后主的教训,遂在法宝寺(今鸡鸣寺)侧再立胭脂井。宋朝进士曾巩写了《辱井铭》,书篆文刻于石井栏之上,铭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曾在这里留诗一首:“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沉亦可羞。”

鸡鸣寺所在地鸡鸣山还留下了康熙皇帝的一段佳话。刘宋时期,鸡宠山的最高处建立了第一个日观台。元朝,这里有观象台,存放过郭守敬的天文仪器;明朝,则设有钦天台。1685年,清圣祖康熙在他第二次南巡的一个晚上,带着大臣登上鸡宠山观象台。康熙问汉臣中是否有人懂天文。大臣们知道皇帝懂天文,都推说不会。康熙了解到学士李光地懂得历算天文,就向他发问。李不在一一回奏,有不全者,康熙屡屡补充。康熙又打开用金纸做的星图,指出南方近在大星是老人星。李光地在帝旁讨好地说,老人星见,天下太平。康熙说,这有什么关系?各地纬度不同,北京40度,老人星在南,自然看不见;南京32度,自然看得见。如果到了你们闽广(李是福建人),就连南级星也也看得见。老人星哪一天都在天上,怎么能说见到就天下太平呢?康熙皇帝站立在观象台上,俯瞰玄武湖,心旷神怡,欣然命笔写下“旷观”二字,为纪念康熙此行,是年冬,两江总督王新命、安徽巡抚薛笼山之事。从此,鸡笼山被“北极阁”取而代之。如今,那块碑仍立于北极阁气象台前。

鸡鸣寺著名祖师为宝志禅师,著名方丈有西池、石寿、石霞、守惠、宗诚。现任方丈莲华法师,42岁,江苏大丰人,兼任江苏省南京市佛教协会理事,南京市妇联委员,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监院觉如法师,38岁,江苏海门人,兼任江苏省南京市佛教协会理事,区政协委员。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