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庙

佛道福寰——赤帝峰南岳庙

  南岳庙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群山之中,俗称“南岳大庙”,“新圣帝殿”,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三位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庙位于南岳镇北端,前临寿涧水(古为护龙池),后枕层绝峦叠嶂、烟树云海的赤帝峰。该峰据《淮南子》记载,乃赤帝祝融死后墓葬之处。原占地面积九万八千五百平方米,现有面积七万六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五千八百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分为九进、四重院落。两翼东有八观,四列八寺,形成佛、道共存于大庙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南岳大庙有别于其它四座岳庙的重要特色。前后纵深375米。从前至后,依次为棂星门、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寢宫、北后门。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四个院落,大小不一,古木参天,花草缀地,绿叶摇翠,飞鸟鸣轩。碑、亭、水池之属,总是两相对称,石径通连,掩映错落,点缀繁花浓荫之中,成为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高度结合的艺术群体。

  南岳庙第一进大门叫棂星门。它由棂星而得名。棂星古称天田星,“主得士之庆”,故以此名门。汉高祖刘邦命祀棂星,凡祭告天地必先祭祀棂星。棂星主人才辈出,国兴家旺。棂星门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932年改建成四柱三楼式花岗石牌坊,牌坊上主“岳庙”二字,为邑人康和声书。其下白色大理石横额一方曰“棂星门”,原为曹伯开书,文革中被毁。1983年重刻,系湖南省书协主席女书法家周昭怡书。拱门石柱上阴刻楹联:“棂坏卍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闕;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坊额两侧镌有浮龙彩凤及传说典故,坊顶较为奇特,全为石制,方中有圆,最上层倒轩一石印,它象徵南岳圣帝的玺,寓意南岳庙至高至上的地位。牌坊前门西侧蹲着两只高大古朴的石狮,口含石珠,姿态慈善祥和,似乎在喜迎四海嘉宾。南端坊额上刻着“天下南岳”四个大字,笔势遒劲刚健,为宋徽宗赵佶手书。棂星门两侧便门和西便门,是进入东八观和西八寺的两道侧门,上面的泥塑古朴大方:“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簾洞之奇”四绝风光彩塑以及八仙、和合、福、禄、寿等彩塑,无不栩栩如生。东便门楹柱上有联曰:“八卦象离,中正乃成天下化;五行属火,文明大启楚邦才。”横额是“东来紫气”。西便门横额是:“西霭慈云”。过碑亭即为奎星阁。阁西有鼓亭,阁东有钟亭,钟亭内原有铜钟一口,为元泰定元年(1324年)潭州人易仲富捐铸,计重9000斤。上铸钟铭:“阴阳炭、天地炉。元橐签,神范模。铸成大器镇仙都,悬吊法音沏霄衢,绵亿万年福寰区。”相传其钟为镇洪之用,发声若雷,远传数十里;蛟在闻之则不敢兴风作浪,敛迹而去。奎星阁台基上架构一座戏台,原为娱神而建。戏台南面柱联是:“亭有盘龙,何不在天飞霹电;岳常集凤,都来此地听箫韶。”后台有板梯登上三楼阁顶,阁内原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奎”系星名,是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七宿之首。“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故《考经》说:“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塑其像,以示崇文之意。院落正中为御碑亭,亭四周松、柏、丹桂、古樟、香楠,郁郁葱葱,使庭院显得十分幽深。碑亭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立置康熙帝所撰《重修南岳庙》碑而建。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八角飞檐,雀替斗拱,雕刻精细,脊兽齐备,玲珑夺目。亭周为四面红墙,四方各开一拱门,亭内置御碑。岳庙记御碑及碑座于“文革”中曾被砸毁,八十年代修复。亭坊竖额书“御碑亭”,为长沙书法家李立篆书。亭周额枋上有篆书“寿”字200个,体形无雷同,寓意南岳为“寿岳”。

  第七进为圣帝殿,亦称正殿、大殿,殿过古木集翠,参天拱卫,尤其是宋柏(璎珞柏),明樟(树龄六百多年),映衬金碧辉煌的殿宇,显得大殿格外气势宏伟。殿高31.11米,不但是整个南岳庙的最高建筑物,而且也高出南岳古镇所有屋顶,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建筑在一座高2米、面积2300平方米的花岗石台基上,前设月台、御道,围以白色大理石护栏。全殿由72根花岗石圆柱顶立其间,寓意南岳七十二峰之数。正门前二个大柱系整块花岗石凿制而成。柱高6米,直径1米,重达28000斤;其余70根均由两截连接组成。屋面盖黄色琉璃瓦。脊饰各种珍禽异兽,正中高耸一个高4.55米,重约千斤的七节青铜葫芦,金光熠熠,高耸入云。两端对称地各置一支长约一米的青铜剑。它既起避雷针作用,又使整个正殿增添肃穆之感。殿内正中石雕须弥座神龛上饰有四条金龙、二只金凤。龙飞凤舞,形态生动。龛两旁镶嵌有郑板桥梅兰竹菊版刻画。龛内供奉南岳圣帝巨大泥塑金身神像。像高6.3米,金身冠冕,垂绅正笏,神态威仪,耀眼夺目。神案上陈列着香炉、烛台、宝瓶、海灯等法器,均属铜铸鎏金,浑然一体、熠熠生辉。殿前左右竖立金吾二将巨像,手执斧钺,相对峙立门首两侧。这三尊塑像是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专款15万元重新塑造的。1992年在正殿左又塑造了民间称为六部尚书的站立神象。南岳圣帝神龛背面画有“老龙教子”巨幅壁画。幅面高7.4米、宽6.3米,为1983年湖南陈白一、钟增亚等所作。

  整个正殿不仅完整地保持了清代建筑特点,而且是一座雕刻艺术宫苑。殿前丹墀内外是一个石雕群;登月台的两旁17级石磴,中间平铺着白色大理石浮雕龙,俗称“拜殿龙”。它昂首拽尾,在祥云托日的景物面上,鳞抖须动,跃跃欲飞。相传该石龙非常灵验,数百年来它的全身已被香客信士用铜钱磨擦得斑纹累累。在正殿四周还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构造的殿周仿宋钩栏。在126根栏杆柱头上端雕有麒麟、狮、象。144块白色大理石栏板都是双面浮雕,288幅台面上各雕刻珍禽怪兽、花鸟虫鱼田园等各种不同造型的图像。刀法刚健、线条流畅、画面构图精巧,丰满多姿。每幅图像均形态逼真、生动。其内容大都取材于《山海经》上的神话或历代传说典故。其画面浮雕,无论是神异的飞禽走兽,还是挺拔多姿的常青松柏、竞相吐艳的奇花异草,千变万化的山川云雾,都形态潇洒飞逸,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殿后大门门框上有花岗石雕刻“五龙捧日”浮雕。雕腾祥云,各奋牙爪,争捧旭日,形态生动,殿后墙平的“丹凤朝阳”泥塑,殿四周几十块檐板则是丹漆彩绘的游龙,画面相似,而细节各具特点,无一雷同。加上殿脊上、四檐翘角下的陶龙、泥龙、石板上雕龙、雀替上的彩绘龙,这此数以百计的龙,更渲染了“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突出了南岳的地方特点。

  南岳庙经过无数次修葺、扩建,成了一座建筑艺术宝库。可谓集宋、明以来建筑艺术之大志。它在建筑上扬北方宫殿之雄,存南方园林建筑之秀。布局严谨,如帝王之居。虽经千百年沧桑,仍然“崇如初”。其平面和空间布局,有序曲,重主题,留尾声,如一曲凝固的华彩乐章。显示出中国古代匠师们高超的建筑艺术才能。现存瓦件、彩画、栏板、门窗、碑刻、柱础、塑像直至院内香樟、翠柏等,无不是历史留下的见证,显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风貌,可说是数代同堂,各呈风彩。从建筑物讲:有殿、宫、楼、阁、寺、观、亭、牌坊等;从屋顶形式上看:有歇山、悬山、硬山、六角、八角、单檐、重檐等;从彩结种类上分: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雕刻类别有剔地突起、压地稳起、素平等不同形式。门窗格扇更是种类繁多:有方字格、冰纹、六回纹、宫式、灯景、葵式、盘长、如意、套方、码三箭、步步锦等。特别是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泥塑、木雕、石刻、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技艺之精妙,无不令人惊叹。早在明清时期,南岳就以其出色的泥塑、木雕、石刻、被誉为“江南三绝”。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破四旧”风潮冲击南岳庙。庙内数以百讲泥塑、木雕神像一日之内全部被捣毁烧掉,南岳神头像被运往长沙市游行示众;各种匾额三十余方和所有石刻、碑铭、经书、藏书、法器等全部被毁,五百余幅名贵书画亦全被毁或流失。看管岳庙八寺八观的和尚道人也被逐出寺庙。经过这场彻底破坏,大庙只剩下一座九进两廊的空架建筑。1967年,南岳正殿被改为大会堂,盘龙亭被辟为批门会场。1969年后,整座庙挂牌为“南岳人民公园”,旋被军管,由部队管理使用。1973年,恢复南岳文物管理所,以维护南岳庙这座空架古建筑物。1982年才由地方政府管理,并着手维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从1980年开始,被逐出的佛教和道教徒陆续回居南岳。198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拨出专款,对正殿、寢宫、御书楼、御碑亭进行全面维修,并安设避雷装置和新制消防设施,重修庙周围墙,恢复东西碑亭石刻。1993年完成正殿南岳神像塑造工程。90年代后,恢复了以僧道为主的民主理财体制的管理职责,成立了南岳庙管理委员会,履行管理职责。1995年来,重建了注生殿、辖神祠、北后门西长廊。大修了正殿,并对岳神像进行了贴金装饰,正殿内外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现八观中已重建了三元宫,八寺中重建了观音阁、关帝殿、忠靖王殿。一个集儒释道为一体的雄伟壮观的新南岳庙展现于世人之前。

  南岳庙现任方丈惟正法师,72岁,湖南衡阳人。1941年出家,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岳佛教协会会长,湖南省政协委员。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