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寺
开封市相国寺
相国寺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刹,它位于开封市中心自由路西段路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素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称。
据《如梦录》、《汁京遗迹志》等史书记载,相国寺寺址在战国时为魏公子公忌(人称信陵君)故宅,称信陵坊。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信陵坊旧坊上创建“建国寺”,后遭水火,建国寺被毁。
唐朝时,这里一度成为达官贵人的住宅和花园。唐朝景云二年(711年),高僧慧云在建国寺旧址上重建寺院。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慧云住持建国寺,睿宗特颁“相国寺”额,后唐玄宗也御书寺额。此后,相国寺名一直沿习下来。
唐代的相国寺,规模宏伟,殿堂巍峨,占地面积540余亩,内分64院,殿堂楼阁,金碧辉煌。唐天宝四年(745年),相国寺又兴建了排云阁,高达30丈。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7年),又营造普满塔,至代宗大历十年(775年)才竣工,塔内供奉文殊、维摩像,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塑,生动自然,精妙奇绝。寺内还有车政道在于阗摹写的天国图像和智俨所画的三乘八道图,也堪称为精奇绝伦之作,为相国寺增辉添色。
唐代书法家李邕所撰《大相国寺碑》记载:相国寺“棋布黄金,图拟碧络。云廊八景,寸散四花。国土威神,塔庙崇丽,此其极也。虽五香紫府,太息芳馨。千为赤城,永怀照灼。人间天上,物外异乡,固可得而言也”。可见其兴盛。
宋代的相国寺更是盛极一时,成为北宋京都汴京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宋太祖、宋太宗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相国寺的住持也由竽帝册封。平时,相国寺也成为皇帝观赏、巡幸、祈祷、恭谢的重要场所,有皇家寺之称。寺内殿堂绚丽,僧房林立,“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寺内塑像精美,名画名碑遍布。每逢节日,市民纷拥而至,前来观灯进香,进行民间贸易,热闹非凡。不少来宋学习的天竺(今印度)、高丽(今朝鲜)、日本等国高僧名士,如天竺王子曼殊宝利、高丽画师崔思训等,都到相国寺学法修行,幸了文化交流。有趣的是,1383年,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京教也开创了相国寺。今天,中日两国相国寺重续这段历史因缘。
明朝时,相国地一度改称崇法寺。崇祯十五年(1642年),相国寺被洪水所淹没,沦为废墟。清代予以重修,顺治十六年(1659年)恢复相国寺名。现存建筑主要是清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766-1768年)重建,规模比以前已大大缩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国寺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多次修复工作,但一直作为展览馆,由文物部门管理使用。
1992年4月,河南省政府应河南省佛教界的要求,批准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移交给佛教界组成的相国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使用。
相国寺主体建筑为山门、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戒堂、藏经楼等组成,殿堂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气势宏伟。院内花木繁茂,清净幽雅。
走进山门,过牌楼,是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中开三门,飞檐四起,屋顶覆盖黄绿琉璃瓦,精美朴实。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弥勒像等。
出天王殿,过花圃、池塘,是大雄宝殿。殿阔七间,中开五门,重檐飞拱,屋顶覆盖黄绿琉璃瓦,殿高12米,高大雄伟。周围及月台护以白石栏杆,上雕刻以狮子等物。月台及殿后,以青石铺设,朴素庄重。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之北,是罗汉堂。罗汉堂建筑最具特色,呈八角形,又称八角琉璃殿。殿中八角亭高耸入云,约12米,亭顶置高约1.5米的铜宝瓶刹,金光闪烁。亭四周游廊环绕,游廊顶覆盖以黄绿琉璃瓦。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7米,为乾隆年间(1736-1795年)塑造。相传为一棵银杏树雕琢而成,工艺精美,形象生动,是清代木雕艺术精品。
罗汉堂正北是藏经楼,高大雄伟,称作“天下第一楼”。藏经楼高约15米,挑角脊饰琉璃狮子,下系铃铛。楼上斗拱为明代风格,四周雕桩,下层周围出厦,犹如回廊。
藏经楼南侧,有钟楼,钟楼内悬挂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铸造的铜钟一口,重达50余吨,高约4米。钟上铸有“皇图巩固,牵道遐冒,佛日增辉,法轮常转”16字铭文。每逢深秋,钟声回荡全城,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城市,“相国霜钟”被列为开封八景之一。
1992年11月6日,相国寺举行了佛像开光、方丈升座庆典,上海真禅法师荣任相国寺方丈,江苏省苏州市弘法法师任监院。寺内还成立了寺务委员会,下设寺务处,真禅法师就任寺务委员会主任,弘法法师任寺务处主任。这一天,相国寺沉浸在喜乐之中,海内外佛教界知名人士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这一庆典。数年中,千年古刹相国寺在佛教界的精心管理下,整修殿宇,重铸佛像,重建钟鼓楼,使大相国寺获得新生,为古城开封焕发新的光彩。
1995年12月1日,真禅法师圆寂后,弘法法师率领全寺僧众,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传统,在建设寺庙、管理寺庙、维护道风、弘扬佛法等方面,继续做出了成绩。1996年10月15日。弘法法师继任相国寺住持,并隆重举行了升座典礼。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