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

万山第一——雷州天宁寺

  天宁禅寺位於广东省雷州市雷城镇,古称“报恩寺”,亦称“天宁万寿禅寺”,开山祖师岫公(有旭)创建於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刹。

  本寺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左辅城关,右瞰西湖,丛林幽静,山环水绕,风景优雅。与曲江之南华寺、乳源之云门寺并称唐代岭南名刹。

  绍圣四年(1097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南赴瓊州儋耳路过雷州,爱其环境清幽,为题“万山第一”以匾其门。明弘治九年(1496年),守珠池太监陈荣耀此匾蚀於蟲或毁於火,乃坚石坊於门外,其四字於其上,以壮其观瞻而垂诸万古。

  唐宋之世,贬官逐客南来大多寄寓於此。北宋拒辽名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以及南宋抗金重臣李纲、赵鼎、正言任伯两、参政李光、编修胡铨等,或谪雷阳,或贬瓊崖,皆或久或暂寓於此寺。清乾隆八年(1743年)雪州府学教授顺德陈振桂题联“名山不断名贤至,古寺曾经古哲题”,意即指此。

  建炎三年(1129年),李纲贬海南万安,以“海上群黎弄兵”而滞此半载,写有《天宁留题》志其始末。

  西湖之北有西馆,原属天宁寺。宋乾兴元年(1022年),故丞相寇准自道州再谪雷州,初寓於此。他的《海康西馆有怀》、《病中书》诸诗,皆成於是时,而其所饮用之井,雷人名之为“莱泉”。明朝憨山大师亦与本寺有很深的因缘。师博通儒释,著有《法华通义》、《金刚决疑》诸书,谓学有三要: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懂参禅,不能出世。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以忤慈圣李太后而远黜雷阳,驻锡天宁寺十五载,讲授《楞严经》,官民无不仰其道风。

  自唐迄今,天宁寺兴废不一。宋末毁於兵,元住持僧石心师始复其旧。明洪武、成化、弘治及清顺治、康熙、乾隆之际,官民协力,增所未备。嘉庆二十年(1815年),梁楝毁於蠹,而佛像所设文彩亦日渐脱落,住持僧德本遂撤而新之。至光绪七年(1881年)、十五年(1889年),住持僧德深及某徒常静重建两院拱亭与天竺诸室,寺貌一新而设置弥善矣。

  所可借者,天圣元年(1023年)以後,西馆既改建寇忠愍祠,而本世纪30年代初,门外丛材又辟为中山公园,所馀堂阁僧舍,其面积不过400平方米,以视唐宋盛况,已不可同日语矣。

  1933年之秋,本寺先後作为“海康县乡村师范”、“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及“海康县第一中学”等学校校舍。

  十年浩劫,佛像荡然无存,僧众星散四方,古刹钟声,戛然绝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後,落实宗教政策,寺归僧人,开始按其原规模重修。1984年以来,群众乐捐及港澳同胞赞助共九十多万元,将全寺分六进全面修葺,一进为“天宁禅寺”山门;二进为“万山第一”石坊;三进为金刚阁;四进为弥勒、韦驮、天王阁;五进为大雄宝殿,殿内塑三宝佛及十八罗汉,佛像连座高七米,庄严肃穆;六进为藏经楼,楼上安放藏经、舍利子,楼下为初祖堂。

  全寺占地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其建筑按中轴线对称依次布局,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其殿下两厢,左为伽蓝殿、消灾延寿堂、钟楼、寮房、斋堂、客堂、楼房;右为祖师阁、功德堂、鼓楼、寮房、会议室、西方厅、楼房等,庭院之间,榕树参天,清幽凉爽;走廊盆景,绚丽多彩,鸟语花香,令人神往。

  至今寺内保存宋、元、明、清碑刻(包括石匾、石联等)三十多块,其中有宋学士苏东坡“万山第一”石匾,明代海瑞题“天宁古刹”门额以及翰林院编修陈昌齐所题石联等。这些碑刻对研究苏轼、海瑞、陈昌齐等人的思想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苏轼“万山第一”和海瑞“天宁古刹”二石匾收入《中华名匾辞典》(辽宁出版社出版),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新建山门牌坊匾额“天宁禅寺”四字,为原广东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书,其牌坊石联为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云峰和尚所撰,书法家沈定庵所书。“大雄宝殿”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

  天宁寺祖师为永机法师,著名方丈德深大和尚。现任方丈有昆法师,35岁,广东雷州人,广东省佛教协会、湛江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雷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雷州市人大代表。现任监院远亭法师,54岁,雷州人,湛江市佛教协会理事,雷州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