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慈寺
方岩仙境——永康广慈寺
广慈寺位于浙江省永康市境内的方岩山上,创建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最初称“大悲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改为今名。至今部分建筑仍保留明清建筑风貌。广慈寺所在地方岩,素有“人间仙境”之美誉,是浙东的名山胜地。峭壁丹霞,突兀峥嵘,古洞石室,飞瀑流泉,谷幽景奇,名闻遐迩。自唐、宋以来,游人就络绎不绝,曾使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作品。明嘉靖《永康县志》记载:“方岩山,县东五十里,高二百余丈,周六里许。其山四面如削。驾飞桥石梯而登。将至绝顶,有两岩相峙为关。一夫守之,万夫莫开。只有亭,曰透关。自亭而入,地皆平衍。有井,曰砚井。有池,广亩余。有祠,曰佑顺侯祠,右有佛炉,曰广慈寺。寺后有谷,高数丈,曰屏风阁。其下石室,深一丈许,广数丈。僧构室于旁,居之。”现代小说胃郁达夫游方岩后驚叹道:“从前看中国画里的厅岩绝壁,
法皱迭苍劲雄伟不可思议,现在到了方岩,向各山略一举目,才知道南宋北派的画山点石,都还有未到这处。”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方岩时曾经说:“方岩居中,游遍浙东。……方岩过去游客之多,在地理位置上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吧!”
历史上广慈寺占地面积约三千余平方米,由大殿、禅房、经楼等组成。大殿前、中、后三进,画栋飞甍,檐牙交啄,气势雄伟,雕饰富丽,寺内共有佛像220尊。寺僧最盛时多达五百余人,分为八房,即里地房、外地房、人房、乾房、财房、宝房、智房。史料记载:“(广慈寺)至其规模之大,就余足迹所及,余杭之灵稳,甬之育王,与夫天目,普陀而外,实罕见。”寺中花坛至今生长着一株由国清寺转赠的日本樱花,说明书了它与国清寺有着极深厚的历史渊源。位于该寺不远处的释正德“开山祖师之墓”,表明广慈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刹,满清入关后,僧人逐渐减速少。宣统元年遭受水灾,原八房被焚烧,当年七月重修外地房(现称“齐院”),乾房(现称“僧房”)保留至今。1949年后寺中僧人纷纷还俗,广慈寺日趋冷落,十年浩劫中,广慈寺又遭受一场灾难,前、中两殿夷为废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做了大量修复工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于1985年
址重建了前、中两殿(正殿、圆通殿),修复了大雄宝殿、地藏王殿、金刚殿等,塑佛像数十尊。两殿翘角重檐,雕刻精细,造型优美,金碧辉煌。大殿上县挂沙孟海先生书写的“广慈寺”匾额和姜东舒先生的楹联,精妙绝伦的书法作品为古刹平添不少光彩。1992年进一步落实了党宗教政策,按照“寺像寺,僧像僧”的要求,恢复了寺院自治自养、以寺养寺的原则,并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现在广慈寺的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浙江省主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