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寺

佛点宝窟——鼓山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部的鼓山,此山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大作,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涌泉寺位于山腰海拔455米处,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美。

  唐建中四年(783年),灵峤禅师在山中建华严寺,后废。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礼请雪峰义存大师之高足审晏禅师驻锡此山,遂称国师馆拥徒1500人,一时称盛。乾化五年(915年)改为鼓山白云峰涌泉院。宋咸平二年(999年),朝廷赐“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额,后又迭赐御书。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为寺,曾两度毁于火,宣德七年(1432年)、天启七年(1627年)均重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御书敕赐“涌泉寺”匾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乾隆七年(1742年),朝廷两次颁赐藏经,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涌泉寺目前的建筑,多属明、清两朝以后重建和扩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间的格局,中轴线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两侧辅以其它殿堂楼阁,计有大小殿堂25个,占地16650平方米,以气势宏伟著称。

  寺内多文物,天王殿前一对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造的陶塔,移自梁厝龙瑞寺。立于东者名“庄严劫千佛宝塔”,立于西者名“贤木构八角九层楼阁形式,外表呈棕褐色,两塔塔壁均贴塑佛像,又称千佛陶塔。现东塔有佛像1092尊,西塔有佛像1122尊。如此精美的千佛陶塔为国内所罕见。过天王殿为大天井,中间横桥卧波,左右两厢楼,钟鼓对峙。钟楼上的钟铸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其外表铸刻整部《金刚经》,共6372字。大雄宝殿位于寺中心。殿后保存着清康熙年间铁铸的西方三圣像,外表贴金,每尊重约2300斤。像前安放一张康熙五年(1666年)以铁丝木制的遇火不着、遇阴不潮的供桌。大殿再后一进为法堂,堂中有清嘉庆年间镇守福州将军庆霖与台湾府知府庆得两兄弟同献的“宝路庄严”横匾,法堂后面山上有花岗石砌的神晏国师塔,形制古朴,藏经殿正中有一座释迦如来舍利塔,佛舍利子供奉其中。塔前安放一尊缅甸白玉石的释伽牟尼佛涅盘像。两侧陈列着大橱,内存有明版《南藏》、《北藏》、清版《龙藏》等,计20346册,还有用“贝多罗”树叶制成的巴利文南传佛经七种和历代高僧大德血书的经书657册,堪称镇寺之宝。

  灵源洞位于寺之东,此处怪石嵯峨,摩崖题刻密集,堪称碑林。其中以宋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张元斡,近现代太虚法师、郭沫若等人的摩崖题刻最为著名。

  涌泉寺有悠久的刻经史,据《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一书统计,至1932年止,共刻经359种,其中明刻84种,清刻195种,多为楷书方册,精妙绝伦。1929年,弘一大师来寺见后,大为赞叹,誉为“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大师倡缘刷印十九部道霈禅师的《华严经疏论纂要》赠予扶桑各寺。目前,寺中尚存有明末清初所刻的佛经及佛学著述板片3613块,清末至1949年所刻的7696块,各种佛像、书画板片66块,总计11375块。

  涌泉寺与海外及台湾的关系密切。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方丈妙莲和尚与本忠、善庆法师在马来西亚槟城创建极乐寺,作为鼓山涌泉寺的廨院。而台湾早期佛教中的月眉山系、观音山系、法云寺系,溯其渊源,皆传自鼓山涌泉寺。

  涌泉寺现任方丈普法法师,上海人,毕业于闽南佛学院。现任监院道安法师,辽宁鞍山人。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