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座寺

少林南武——仙游九座寺

  九座寺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凤山乡,距县城43公里,有大路直达寺门。寺处九座山,故名九座寺。唐朝智广上人创建咸通六年(865年)。智广上人系仙游县度尾镇人,咸通十年(869年)奉诏进京,参加唐懿宗迎奉佛骨盛典,敕封本寺为“九座山太平禅院”,并钦命智广禅师为太平禅院方丈。智广禅师圆寂于光启二年(886年),谥正觉禅师,荼毗后,获舍利四千余粒,晶莹似冰雪。宋元祐六年(1091年)加封慈应禅师,隆兴元年(1163年)又加封普济禅师。禅师的舍利一半为泉州、建州二太守请去供养,一半塔葬于溪西双峰之下,宋崇宁年间敕封“无尘塔”。1996年,该塔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仙游县有“江南佛国”之称,九座寺又为“江南佛国”之中心,大书家蔡襄曾书“九座山”三个大字,世人所重。该寺计有山门、天王殿、罗汉堂、大雄宝殿、大士堂、藏经阁、钟楼、鼓楼、祖堂、法堂以及其他丛林所罕有的厅与浴院等二十多座建筑群。

  九座寺初毁于嘉定八年(1255年),再毁于宝祐三年(1255年)。法本法师率徒募化,重修寺宇,至开庆元年(1259年)恢复旧观,常住僧人达二百余众。

  以后又时有兴废,至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被倭寇焚毁,僧人逃散。万历年间意空和尚恢复大殿。后又废。康熙已亥年(1695年)密祚法师及其徒惠亮法师历尽艰幸,重兴寺宇,鼎盛期间,寺僧多达五百余人。

  历朝以来,九座寺都保存了一个不同于其他寺院的特点,就是文武兼修。原因如下:智广上人于唐开成二年(837年)从福州桃枝山前往嵩山少林寺受持戒法,至鄂州,参监官禅师,禅师发问,智广答曰:“不东不西,是佛菩提;不上不下,真佛不假。”禅师曰:“佛法省要,尽在汝矣。”于是前往少林寺,一住十余年,不但深悟少林宗旨,而且精通少林武功。回到九座寺之后,代代相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开科禅师语录.卷一》载:“祖师云:东土西天老古锥,说黄道白赚阿谁?少林宗旨谁瞒我,得髓儿孙是可为。祖师、祖师,一脉长垂直!”寺西十三里处,有“贼营”和“十八股头”,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是当年寺僧练功之所,尚有“拳打卧牛地”等多处古迹。1993年至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罗照教授和国家体委武术研究中心潘一经先生十多次上山考证,确定九座寺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

  九座寺位于风光秀丽的九座山上,怪石嶙峋,奇洞遍布,如石鱼群、巨鹰、木鱼石、达摩岩、巨象、沙漠卧舟、一鸣惊人、女娲补天、龟兔赛跑、金蛇入洞等奇观。

  主要文物有唐朝石砌围墙一道,底基宽2米,长约80米。祖师殿为唐朝风格,大雄宝殿和大悲殿为明、清风格。这三座殿1986年由印度尼西亚华僧定海法师主持重修,寺西北的龙王庙遗址,尚存一对石柱,瓜梭形,为北宋遗物。此外尚有海会塔、元庵禅师塔、第二十八代玉堂和尚塔及宋朝桥梁一座,大钟一口,《九座寺山田记》石碑一块。

  1998年,仙游县大齐镇张德坤居士募资在原址上重建天王殿一座,并铸铜佛六尊(约七吨)。

  九座寺现任监院觉福法师,77岁,福建省仙游县人,1989年出家,师从真亮法师。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