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院
中国佛学院创办于一九五六年。它位于具有一千三百五十多年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北京宣武区法源寺内,是全国规模较完整的一座汉语系高级佛学院。法源古寺苍松古木,松柏荫郁,翠竹丁香,清幽静谧,是喧器的城市中难得一块静地。学院以培养较高造诣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法源寺山门才,佛学教学人才、寺庙管理人才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为目标。学院招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程度,信仰虔诚,品学兼优,有相当时间的出家生活经历,发心从事佛教事业的青年僧人。学制为四年。它创办之初,在办学宗旨、教学与研究、行政管理上,把继承传统,适应当代,开拓未来,不断地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揭开了中国佛教教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崭新的篇章。
中国佛学院在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下,走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雨道路。可以说,这是“非同凡响”的四十多年,它为中国佛教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僧才,大多数成为了中国佛事业继往开来的中坚力量。学院首任院长是中国佛教界的龙象泰斗喜饶嘉措大师,他不仅是一位严持戒律,深入教理的藏传佛教大师,而且是受到国家领导人多次称誉的爱国老人。第二任院长法尊法师,是一位备通汉藏教理,显密双修的法门巨匠和当代译经大师。现任院长赵朴初居士,幼承家学,宗说兼通,史哲双融,集文学、书法、诗词于佛教及社会救济事业,是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在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爱国爱教;促进国际佛教徒之间的友好团结和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等事业方面贡献卓著,深爱国内外佛教徒和民众的爱戴。
先后中国佛学院但任副院长的有:周叔迦、法尊、巨赞、赵朴初、李庚生、李时雨、正果、明真、海明、传印、周绍良、明学、圣辉、姚长寿等。在佛学院担任佛学教学工作的义方、尘空、观空、王恩洋、高观如、虞愚、戴番豫、林子青、叶均、黄心川等到都是国内著名的佛教学者,“文革”中缀。一九八零年学院恢复教学后,除有在佛学上有高深造诣的佛教学者和法师白光、梦参、黄念祖、郭元兴、方兴、禹振声、吴立民、王志远、韩廷杰、方广昌、姚长寿等在院任教外,还先后有佛学院首届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如刘峰、任杰、王新、刘明渊、明哲等到在佛教教学中担任教职。近年来本院八四、八六、八八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道隆、向学、演峰、正刚、静波等中青年法师已起上教坛。
中国佛学院四十来,由于国家政府的支持,中国佛教协会特别是赵朴初会长的苦心运筹,历届学院院长,诸位大德长老、法师、老师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德财兼备、爱国爱教的弘法人才,佛学研究人才和佛教管理人才。
四十年来,中国佛学院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六年的十年为第一时期,这期间中国佛学院健康发展,繁荣兴盛。学院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可谓群贤备至,人才荟萃,师资阵容强大,学员素质整齐,学修一体,解行相应,纪律严明。此段时期,先后开办了汉语系佛教专修科、本科,研究班以及藏语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六届。共培育出四百一十名优秀的汉藏佛教人才。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佛教界的领导骨干,为住持和弘扬正法,开创佛教事业新局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这一批佛门中坚,使“文革”以后的佛教得到了重新恢复和振兴。
第二个时期是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十年,因“文革”,中国佛学院被迫停办。
一九八零年以后为第三个时期。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贯彻落实。古老悠久、饱经沧桑的法源古刹再度逢春,中国佛学院也于一九八零年的九月正式恢复办学,到期现在已近十八个年头。在这十八年中,学院已先后招收二年制的预科班一届,四年制的本科班九届、三年制的研究班六届,共计三百一十名学僧。这些学僧毕业后,既有一部分留在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工作,而大多数都回到原地的佛教协会各级佛学院或重点寺庙工作,成为当代佛教界的主力军和栋梁。
还有,从一九八一年起,学院先后选送毕业生二十八分别到日本、斯里兰卡、顷甸、英国、加拿大、韩国等高等院落校和佛学研究机构进修深造。有几位取得了硕士学位,有几位正攻读博土学位。这些优秀僧才,可以说是中国佛教教育阔步跨入二十一世纪希望之所在。
中国佛学院从恢复教学以来,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一些成绩,那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胜缘所使然。首先是国家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其二是中国佛教协会的运筹和全国佛教界的支持。第三是港澳台和侨居国外的大德长老以及各国佛教界友好人土的大力赞助,正是这些殊胜因缘才使中国佛学院不但得到恢复,而且正一步一步走向完善,办得更好。
中国佛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形成了优良的院风。如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求僧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交往的优良传统。学院推行学修一体化,学僧丛林化。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以文史哲学、法律政策知识为基础,教书育人,使学僧解行相应。学院领导班子在思想修养、宗教学识和修持、组织能力上都有比较强,能和合共事。并且还有一批专业娴熟,胜任教学乃至具有一定佛教学学术水平的稳固师资群体。学院严格招生条件,择优录取,吸收的都是一批有志献身于佛教事业的出家僧青年。
为了推动中国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协会成立三十周年时,提出出了建设高级中级初级既相衔接又各有侧重的三大语系佛教教育体系的总体设想。特别是一九九二年在上海召开的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会议,以高视角的观察,深层次的思考,估量形势,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出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意见与办法,为规划培养跨世纪佛教人才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这样的三级体系中,中国佛学院是高级佛学院,所以在开设课程上,要能体现佛学院对学僧有一个深层次的综合性的培养,体现有学术性,并有较深的文史哲方面的内容。具体的课程有:基础佛学、戒律学、中观学、唯识学、禅宗学、净土学、天台学、贤首学、各宗派佛学的专题研究课、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佛教音乐、中国佛教文献学、时事政治、古代汉语、写作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印度宗教哲学史、图书馆学、英日梵藏语、书法。
除以上课程外,还有早晚课诵、朔望诵戒、禅修、体育等课程。另外,作为数学的手段学院通过学生会,积极与社会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宗教院校加强交流,以及举行各种学术专题讲座,使学僧视野开阔,心灵沟通,相互促进。
中国佛学院不仅是培育中国佛教人才的摇篮,而且还成为与各国佛教徒开展友好往来、增进友谊、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四十年中,先后受到印度、柬埔寨、斯里兰卡、泰国、越南、老挝、尼泊尔、缅甸、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朝鲜等到国家的佛教徒和各界人土的参观访问。在增进世界佛教徒友好往来的同时,中国佛学院亦积级努力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等佛教四众弟子的联系,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中国佛教同粮”之情谊。
纵观今日中国的佛教,那个寺院的法务最隆盛。,那方名山古刹最有成就,那种佛教刊物办得最有特色,那些佛学院的道风学风最好,那么其中也必定少不了中国佛学院历届学僧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们当中,有的担任了中国佛协的付会长、付秘书长,是既有年轻的誉名海内外的方丈,也有管理有方,任劳任怨的监院、当家,还有献身于佛教事业,法雨香洒于各级佛学院的中青年法师。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佛学院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征程中,时代既赋予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只要树立起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在赵朴初会长“知恩报恩”院训的指导下,中国佛学院必定能办得更加成功,更加辉煌,将能为中国佛教界培育出更多的优秀僧才。广育僧才续慧命,欲栽大树柱长天。愿佛法久驻世间,愿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得到更大的蓬勃发展,以续佛慧命,造福众生。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