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佛网 | 释迦牟尼佛 | 阿弥陀佛 |
地藏经 | 观世音菩萨 | 药师佛 |
法华经 | 文殊菩萨 | 弥勒佛 |
佛经库 | 法师讲经 | 在线供佛 |
吃饭也是一种修行!一文了解佛门“饭训”五要诀 |
2025年3月27日更新皈依佛网
你会吃饭吗?不就动动嘴的事嘛,谁还不会!那你知道佛门的“食存五观”吗?吃饭,也是一种圆满功德的修行哦!如果你还不清楚,就认真读读此文吧! 吃饭,谁不会? 按照佛教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好些人不会“吃饭”,要不然佛门怎么会有“饭训”呢? 佛门的“饭训”,用佛教的专用术语说出来,叫做“食存五观”。“食存五观”这句话的意思是: 当我们面对食物、准备食用的时候,应该存有五种“观想”! 这里又顺便解释一下,“观想”也是佛门专用术语,它的含义也比较深广,大概相当于“将观察、观念、思维、冥想、剖析、定位等等行为和作用融汇于一体”的意思。 下面就简介一下“食存五观”。 第一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好好计算一下,这一餐饭菜需要多少功夫、多少功劳、多少功德的积累才能得到; 好好测量一下,这一餐所需的水、电、煤、米、菜、油、佐料等等,都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变魔术变出来的,而是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换来的。随便举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太多太多人的辛勤付出。 当我们端在手里、吃在嘴里的时候,可曾把这其中的“帐”好好计算过? 第二观: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应供”是佛门用语,放在诸佛菩萨、高僧大德身上,就是“应当接受众生的供养”; 放在正在努力修行的普通凡夫身上,就是“应答众生的供养以广结善缘、自他互勉”。 吃饭就是“应供”的一种方式。 要好好思忖一下自己的德行,自己究竟是“全”德呢?还是“缺”德呢?然后根据自己在德行方面的“全、缺”情况,来决定自己应该怎样吃这餐饭! 第三观: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既要防心“离”,又要防心“过”。 防心“离”,是防止心念离开正道;防心“过”,是防止心念耽迷在过失上面。 这些“离”和“过”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产生出来的,所以需要随时提高警惕进行防止! 而“离”和“过”一旦产生、流露出来的最明显现象就是以“贪”为首的几个“宗”(这里的“宗”意思就是“宗主、首领”)。 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哪几个“宗”吧——就是“贪、嗔、痴、慢、疑”及其“等等”啦! 第四观: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这一餐饭的性质是“正事”之“良药”,它的目的是“为”了治“疗”这个“形”体,使其暂时不致“枯”萎! “正事”,即非“邪事”。那么什么是佛法的“正事”和佛门弟子的“正事”呢?好好想想! “良药”可能还会“苦口”,说明这顿饭既不是为了追求色、香、味、形的世俗感官享受,也不是为了吃得油光水滑、皮毛发亮、摇头摆尾、甚至是“满汉全席”!只要能达到“疗形枯”的目的,足矣! 第五观: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是为了成就道业,就应该接受此食,不是为了成就道业,就不应该接受此食! 所以佛门有两副斋堂门口的对联写得很好。 第一副这样写:“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能够老老实实心存“五观”,则“金易化”;如果贪、嗔、痴这“三心”(也有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三心”的)一点都没有“了”,则“水难消”! 第二副对联是这样写的:“有弥勒肚皮千金易化,无维摩手段滴水难消”! 哦,面对这样两位大菩萨的境界,我们一般业障凡夫就只能愧死了!本来就已经够惭愧的了,如果再有哪个家伙竟敢把“弥勒肚皮”理解成“饭量很大”、把“维摩手段”理解成“很会来事儿”的话,我们大家就真的要发一声喊、然后一脚踢死他!哈哈! 因为“食存五观”,所以佛门的斋堂又称为“五观堂”。 |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 |
天天念佛拜佛,心向善,生生世世无烦恼 版权所有 www.guiyifo.com 皈依佛 邮件联系 guiyifowa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