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问道”普陀山佛教协会普门讲堂讲经法会 隆藏法师讲授《从知法知义谈瑜伽止观原理与方便》
2024年1月22日更新皈依佛网
  2024年1月21日,“之江问道”普陀山佛教协会普门讲堂讲经法会在普陀山宝陀讲寺举行。峨眉山佛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部主任隆藏法师讲授《从知法知义谈瑜伽止观原理与方便》。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智宗法师,普陀山全山各寺院(单位)僧众及随喜护法居士共300余人参加法会。

  隆藏法师以《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所说“知法知义”为契入,讲解了凡夫迷悟的根源及止观修行的原理。他首先说明“知法知义”这一概念的出处,表达一般信众对“止观”的概念有所误读,指出“止观”是通于三乘所修,而瑜伽行派对止观有着自身特色和丰富的理论,在境行果中皆有方便修行法门。

  隆藏法师依《分别瑜伽品》十八门详细讲解止观修行的原理与方法。他指出,止,指心的寂止;观,指心的慧观。若行止观,应对佛陀“法假安立”的十二部经,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特别是对诸法见地应多闻、善思、圆通,由此为基础,“由散入观,定地作依”。

  对“止”的所缘境,法师对比上座部佛教,指出瑜伽行派,是一种保任能思维心与所思维法的安住状态,所缘为“无间心”,这是一种无分别影像所缘。而“观”的所缘境,是定状态下的“如所善思维法”,是“内三摩地所行影像”,是有分别影像所缘。止与观的所缘都离不开法义境。

  隆藏法师进一步阐释法与义的区别与意义,知法、知义在《解深密经》中的解释,并引申出闻慧、思慧、修慧的区别。他指出,闻所成慧与思所成慧是散乱的,只能了知名言的概念,只有修所成慧,即止观所得慧,才能真实见得诸法意趣,证诸法实相。

  他表示,盲童目不能见物,以想象为真,指导行动,必不能得到正确结果。而我人凡夫,便如盲童不见真实,因烦恼所障六识,认假为真,导致流转六道,不得出离。只有在止观修行中,知法知义,净惑所缘,调伏烦恼,如实证得诸法的自相和共相,才能正确认知真实义,遣除我法二执,成就两种转依。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