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国南传佛教结夏安居与解夏安居的关系 |
2024年10月22日更新皈依佛网
云南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彝族村寨人民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日常生活与佛教也是息息相关,结夏安居节与解夏安居节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重要节日,直接影响着傣族人民的起居、生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 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左右,刚好夏种完毕,进入雨安居,雨安居终了,稻谷成熟,开始收割。安居期间,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出家僧众修行最严格的时期,僧团和信众必须严格遵守上座部佛教教规戒律,僧众禁止外出,聚居修行,也是傣族民众定期到佛寺听闻佛法教诲,净身修行,感恩佛、法、僧、父母、师长的最好阶段。 结夏安居节,也称“入雨安居、雨安居节”,傣语为“毫瓦萨”(Hao vssa)、“毫洼”、“进洼”。正如其名,这是一个神圣的、吉祥的傣家传统节日,是云南傣族、布朗族和部分德昂族、佤族、彝族等信仰南传佛教的共同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于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历史记载佛教夏安居始行于印度婆罗门教,后被佛教采用。一般认为,结夏安居节和解夏安居节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三个月的关门被视为信众的安居戒斋期。这期间共历时三个月,僧众们在雨季来临之前找个合适的地方,安居静下心来反省自己,充实内心世界的契机,期间信众们都到佛寺,禅林里静养心灵,积累功德,听经闻法、打坐禅修等活动。很多世俗的活动(婚嫁、建房、谈恋爱、兴修土木)被暂且搁置在一边。解夏安居节之时,所有的世俗生产生活似乎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就是这“一开一关”之间,包含着佛教教义要求人们自我反省,认识自己,起到自我约束,净化民风的作用。一直要待到解夏安居,很多仪式和活动才能得以开展。时间一般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如果傣历有两个九月份;一般在傣历第二个九月十五日(在农历七月中旬),历时三个月。 “毫瓦萨”(Hao vssa)缘起 佛陀在世的时候,由于在当时印度雨季的时期,社会农民都在生产,种植,僧侣们外出托钵,回来的时候身上到处是泥,又把人家的稻谷给踩了。所以有人向佛陀反映,佛陀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为了避免僧团游行乞食的困难,不受蛇类蚊虫的侵袭,以及避免伤害到草木虫蚁,踏坏百姓们的庄稼,佛陀便把佛徒们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外出托钵乞食,在佛寺好好修行,弘扬佛法,故而定制此规定。这就是“毫瓦萨”(关门节)的来源。由于傣族全民几乎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节日与傣文化民俗节日相结合,就形成了傣民族的重要节日“毫瓦萨”关门节。 “毫瓦萨”,一般分为三天,节日前一天主要是民众打扫寨子周围环境,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做好丰富的菜饭,备下各种各样的水果佛寺供品,花样繁多,琳琅满目。僧人在这天清净佛寺,准备一些佛事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各村寨的佛寺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吴巴索(男善信)、吴巴西嘎(女善信)担子挑着许多供品齐集佛寺斋僧献佛,礼请比库长老加持祝福,举行三皈依、受持五戒、八戒、禅修、闻法、滴水做功德回向! 中午13:00-15:00时,汇集中心佛寺(总佛寺),众长老、比库受持清净吴波萨塔巴帝摩卡进行自恣。这是为了折服无耻之人、善行比库的安住,为了防护现法诸漏、后世诸漏,为了未生信者生信、已生信者增长,为了正法住立、资益于律。 下午15:00-17:00时,“赕坦”(献经书)讲经,念经活动。晚上,在家信众在佛寺进行“毫瓦萨”雨季安居仪式。年轻人还有很多娱乐活动,如:敲象脚鼓,跳舞,唱歌等等。 “毫瓦萨”第二天,各佛寺全体僧侣举行“嘠拉洼甘朵苏玛”(行礼,示恭敬、孝敬、感恩之意)。先礼敬佛陀,后敬拜佛寺住持大长老,聆听尊者开示,再向佛陀忏悔,最后沙玛内拉受十戒。借着吉祥的日子,众人礼敬父母,忏悔过错,怀着恭敬的心继续前行。 “毫瓦萨”第三天是庆祝欢乐。亲戚、朋友互相走访,团聚,年轻人向长辈“甘朵苏玛”行礼,示孝敬、感恩之意;长辈为儿女、子孙,念祝福经,赠吉祥语。 中国南传佛教结夏安居活动的基本过程 傣族地区结夏安居南传佛教活动的中心是“持戒”或称“禁戒”(Sila)。傣语称“敖信”(Ao sin),又称“赕星”(Dan sin),谓对持戒者的布施之意。出家僧人的职责只有两件:一是自修;二是讲经说法。自修即持戒修止观(帕瓦那),讲经说法:教育信徒持正见,守持五戒、行十善业、修止观等。 从“毫瓦萨”(Hao vssa)到“噢瓦萨”(Ovssa)整整三个月时间,出家僧众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除了僧团和信众必须严格遵守教规戒律以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在入夏期间,佛寺除了赕佛经、讲经、禅修外,一般不举行全民性的隆重庆典活动。 傣族佛教徒把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时间平均划分为十三个七天,每七天举行一轮“赕星”(Dan sin)活动。结夏安居的第一个赕星日,即结夏安居开始的第一天,实际上是一次全民参加的以村寨为单位的祭祀先祖亡灵的民俗活动。 傣族人的信仰是佛法僧三宝,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历来注重环保,傣族人认为,父母就是自己的佛祖,父母在世的时候,儿女要好好孝敬父母、供养父母。他们的习俗是不留坟墓,因而也不不需要占用土地,破坏森林。因为这样的习俗,人们不但心死后去哪里,色身都回归大自然了。有些寨子上千年都是同一块地来火化寨子里往生的人,这样就不存在没钱买墓地的情况,也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感悟自然、爱护自然、绿色环保的民族特性。 傣族人祭祀祖宗的方式是在自己家中做好一桌菜饭,然后拿到寺院做赕(供养),恭请僧团给予功德滴水回向,以此来报答感恩祖宗、父母、师长。一年中傣族人会在新年泼水节、入雨安居、出雨安居这三个日子为过往生的亲戚作祭祀,其他时间如果做了善事他们也会将功德滴水回向给自己的父母以及过往生的亲戚。 从“毫瓦萨”到“噢瓦萨”整整三个月中(傣历每个月的8日、15日、23日、30日)这四天为“宛信”(Wan sin),是入寺持戒的日子。守持五戒、八戒的吴巴索、吴巴西嘠傣族长者,村寨里50岁以上的男女老人沐浴穿上洁白的衣服,由子女带着行李来到佛寺住宿一天两夜,持戒礼佛、静心修行的那一天一夜,只吃一顿中午饭,下午忌食,佛寺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老人们和佛寺里的出家人一起拜佛、一起“帕瓦那”(静坐禅修)、听长老讲经说法,自觉地遵从佛陀教诲。年轻人也一样,每隔七天举行一次轮流布施做赕“贺信贺坦”赕佛活动,以食物、蜡条、鲜花等献奉三宝和纳福老人。这段日子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结婚,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直至傣历12月15日解夏节(开门节)的到来。 结夏安居活动内容 结夏安居期间,傣族信众每七天举行一轮“赕星”(Dan sin)佛事活动。全体村民被编为若干小组,每一组的居民轮流担负一次斋僧布施,傣语称“贺信”(He sin),各村活动不一定统一。以户为单位,每家每户至少要赕一部佛经,多者不限。佛教徒认为,一切布施中,佛法布施最为殊胜。自后,南传佛教进入禅定修习的阶段。上座部佛教对于禅定修习是很认真的,南传佛教信徒在结夏安居期间的宗教生活之要旨就在于禅定修习。结夏安居活动是傣族地区南传佛教一年一度重要的佛教生活内容,而又往往是全民参加,成为全民性的宗教节日。 除上述纯粹为佛教活动外,结夏居期间(在云南临沧)又插入一个庄严隆重、规模盛大的“苏坦弄”(念大经)祈福活动(每年傣历10月15月圆日举行)。 结夏安居活动内容:1、礼敬佛陀,皈依三宝,守持五戒;2、佛法讲座;3、赕佛(布施供养);4、“赕坦”(献佛经);5、点燃蜡条、滴水回向;6、甘朵苏玛仪式;7、传慧灯活动。 解夏安居 解夏安居(开门节),傣语为“噢瓦萨”(Oao vssa)、“噢洼”、“出洼”。“噢瓦萨”(Oao vssa)开门节也是傣族的重大节日。安居三个月,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出家僧众修行最严格的时期,也是傣族民众净身修行,感恩佛、法、僧、父母、师长的最好阶段。关门节安居斋戒结束,所有禁忌全部解除,人们可以探亲访友,可以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相传人们为了纪念佛陀当年上天为母说法三个月,在“噢瓦萨”解夏安居之际只要是有信仰的地方都会以点灯来庆祝,特别是信仰南传佛教国家,傣家人民也延续了这个美好传统。在“噢瓦萨”解夏安居的月圆之日,也代表着佛陀回到人间,象征着人间点灯迎接佛陀的归来。 当日清晨6时,佛寺里的僧侣击鼓为号,周围附近的信众听到鼓声后前往佛寺大殿和僧侣一起上早殿、礼佛、诵经、滴水,祈愿健康、吉祥、平安。 四方男女老少信众身着节日盛装,准备好瓜果、糕点、糯米饭等传统食物和鲜花、蜡烛等供品前往佛寺供养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八戒、禅修、闻法、滴水做功德回向等。 中午13时至15时,汇集中心佛寺(总佛寺),众长老、比库受持清净巴哇拉纳—吴波萨塔巴帝摩卡进行自恣(若有犯戒者,当众忏悔,称为自恣),这一天就称为僧自恣日。这是为了折服无耻之人、善行比库的安住,为了防护现法诸漏、后世诸漏,为了未生信者生信、已生信者增长,为了正法住立、资益于律。 下午15时至17时进行“赕坦”(献经书)讲经、念经、听经、放生等活动。 下午17时,四方信众又汇聚在佛寺大殿佛前点燃蜡条,安章全体村民在佛寺进行嘠拉哇甘朵苏玛“噢瓦萨”仪式,随后聆听长老现场开示。 随后举行“赕毫萨拉”仪式(“赕毫萨拉”是一年一度一种类似抽签祈福的活动),信众准备好各种随喜生活用品,写上祝福的话语。由小沙弥做成签条,由佛寺住持主持抽签。做赕(布施)的人家就把供养的礼物虔诚恭敬递到比库、小沙弥手中并接受祝福。通过抽签的形式,长老、比库和小沙弥们都得到了相应的各种各样的供养物品。 长老带领信众举行点灯祈福仪式。在佛寺的空地上用蜡烛摆放成菩提树叶、莲花等寓意吉祥的造型,信众在长老和僧侣的引领下,排着队列,每人手持两只点燃的莲花灯、蜡烛,一边听闻念诵吉祥祝福的经文,一边环绕佛寺点灯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 点灯祈福完成之后,村民们开始燃放自制的傣族礼花和爆竹。 最后,举行滴水仪式。祈愿佛、法、僧护佑大家“噢瓦萨”吉祥、快乐。愿人们生活和美,幸福安康。 延伸阅读 上座部僧团管理模式:中国南传佛教的组织制度与傣族社会组织制度之间逐渐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互动关系。作为制度化宗教,中国南传佛教僧团长期以来一直恪守原始佛教的纯洁性,严格坚持戒律,并严格执行布萨羯磨制度来加强对僧团内部的管理。 布萨羯磨,巴利语:伍波萨塔 噶玛(Uposatha Kamma),是佛教古老的仪式,是出家众最重要的一种宗教生活。比库必须每半个月在布萨堂集中,举行比库集会。比库们在傣历每月十五日与二十九日(小月)或三十日(大月)都自觉地集中到布萨堂进行布萨羯磨活动,即使外出也会及时赶回来,这已经成为每一位比库重要的宗教生活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南传佛教在组织僧团进行布萨羯磨活动时,正是按照佛寺的金字塔型管理体制来组织的。并不是所有的佛寺都可以有布萨堂,只有中心佛寺和总佛寺才具备拥有布萨堂的资格。布萨堂成为中心佛寺和总佛寺的身份标志。 每半月都定期到中心佛寺集中举行布萨羯磨仪式,这种制度既有利于整顿僧团的纪律,保持僧团的纯洁性,同时有助于强化中心佛寺以及上级佛寺的权威地位,强化僧团的制度化管理意识。(文/ 云南沧源金龙寺) |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