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看话禅法的法门传承
2024年6月21日更新皈依佛网
  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以下为原文部分摘录:

  大慧宗杲(1089—1163)是宋代影响最大的禅师。大慧之下,法嗣日盛,据《大慧普觉禅师年谱》记载,其中有度门弟子84人,嗣法弟子110多人,随他参禅的僧人和士大夫更是不计其数。大慧弟子及其法系形成临济宗大慧法脉,一直承袭到明清之后,遍布于南方广大地区。

  大慧嗣法弟子中,著名的有橘洲宝昙、泉州教忠寺弥光、福建西禅寺鼎需、福州东禅寺思岳、饶州荐福寺悟本、温州能仁寺祖元、庐山东林寺道颜、福州西禅寺守净、明州育王寺遵璞、建宁府开善寺道谦、衡山伊山寺冲密、潭州沩山寺法宝、福州雪峰寺蕴闻、温州净居寺妙道等。

  大慧的弟子以佛照德光(1122—1203)最为知名。他曾历主名刹,弟子众多,并入宫说法,得到孝宗皇帝的欣赏。德光之后,出现了灵隐之善和北磵居简两支。之善系的元叟行端(1235—1341)有“再世妙喜(宗杲)”之誉,在元代初年与元朝廷关系密切,十分活跃,居简系的笑隐大欣(1284—1344)亦历主名刹,元帝赐“广智全悟大禅师”,加赐“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号,声名一时。

  以下着重介绍大慧宗杲禅师的几位福建籍嗣法弟子。

  建宁府竹原宗元,建州(在今福建)人,俗姓连,少时被赞称为“儒林秀杰”。宗元二十八岁时,悟万事皆空之理,于是礼西峰道耸为师。不契,遂拜谒大慧宗杲,入其门下。宗元请益,宗杲禅师举岩头见德山,问“是凡是圣”,德山大喝的公案,宗元顿悟本旨,疑云尽释。宗元属宗杲所收较早的弟子,《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一载:其“依妙喜最久。宗元与宗杲另一弟子开善道谦友善,宗元曾语之道谦‘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五事”。宗元契悟后,分座西禅。宗杲的至交,丞相张浚曾以数院迎请,宗元皆不赴。后归乡隐居。关于宗元的禅法思想,《嘉泰普灯录》及《联灯会要》所载较详。

  福州西禅懒庵鼎需禅师,大慧宗杲禅师之法嗣,俗姓林,本郡人。鼎需禅师幼时即中进士,声名大振。二十五岁时,因读《遗教经》,恍然有出世志,惊呼道:“几为儒冠误!”

  于是他决定离家修道,受具足戒后,鼎需禅师开始游方参学,遍参名宿。后又归到故里隐修,结庵于羌峰绝顶,足不下山者三年。后应上封佛心本才禅师之邀请,出山,于大乘充当首座,经常诘问来参者“即心即佛”之公案。当时,大慧宗杲禅师结庵于洋屿,鼎需禅师于是请益。鼎需禅师悟道后,住福州西禅寺,开法接众。《全宋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泉州教忠晦庵弥光禅师,径山大慧宗杲禅师之法嗣,俗姓李,福建人。弥光禅师儿时清净肃穆,寡言少笑,一听到梵呗(佛教唱赞或音乐)的声音,就欣喜踊跃。十五岁依幽岩文慧禅师落发。出家后,有一段时间,他还像在家时一样,喜欢阅读世间群书。一日,弥光禅师悚然自警道:“既剃发染衣,当期悟彻。岂醉于俗典邪?”于是出岭北上,游方参学。

  弥光禅师初投江西云居,礼谒圆悟克勤禅师,后又往参黄檗祥、高庵悟禅师。弥光禅师与这几位禅师的机语皆相符契。后弥光禅师又重新回到福建,礼谒佛心禅师(上封本才)。当时,大慧宗杲禅师在广东梅州,弥光禅师听说后,遂前往投礼参学。

  弥光禅师后于泉州开法化众。

  建宁府(又称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开善道谦禅师,大慧宗杲禅师之法嗣,本郡人。道谦禅师出家后,即游方参学。曾前往京师,依圆悟克勤禅师,无有省发。后依大慧宗杲禅师,居泉南。宗杲禅师后来移居径山,开法接众,道谦禅师亦随往而执侍。

  道谦禅师后回建州开善寺,弘法化众。

  枯木祖元,福建长乐人,俗姓林。祖元出家后,先参谒雪峰顶禅师,又参佛心本才禅师,机语皆契。大慧宗杲于福州洋屿庵传法期间,祖元前来参学,礼其为师。由僧人剔灯,火光闪烁,祖元顿悟无明与真如不异之意。祖元为洋屿庵“得法十三人”之一。

  宗杲禅师灭后,看话禅由宋理宗时期无门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确立了比较稳定的思想体系。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万寿寺月林师观禅师之法嗣。

  《无门关》是无门慧开禅师集成的“四十八古则”,以“赵州狗子”为第一则,《无门关》中记载:

  无门曰:“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这)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透得过者,非但亲见赵州,便可与历代祖师,把手共行,眉毛厮结。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岂不庆快!莫有要透关底么?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个热铁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荡尽从前恶知恶觉,久久纯熟,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如哑子得梦,只许自知。蓦然打发,惊天动地。如夺得关将军大刀入手,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游戏三昧。且作么生提撕?尽平生气力,举个无字。若不间断,好似法烛一点便著。”【1】

  《无门关》后来成为修行看话禅的基本工具书。祖先(1136—1211),广安(四川宁西)人,俗姓王,字破庵。出家后往参密庵咸杰,修临济禅法。咸杰住持灵隐寺时,令他“分座”训徒。曾有僧问:“猢狲捉不住时奈何?”师曰:“用捉作么?如风吹水,自然成纹。”是说心性本静,不必刻意求静。有专讲《楞严》的座主求开示,祖先说偈曰:“见犹离见非真见,还尽八还无可还。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谁识老瞿昙。”祖先初住夔州卧龙寺,后又至江浙一带住持多处寺院。

  祖先有弟子无准师范(1174—1249)等,师范年轻时在灵隐寺侍奉祖先,闻“木落秋空”偈而得悟,曾住持焦山、雪窦、阿育王、径山等名山大寺,受赐“佛鉴禅师”号。无准师范传法断矫妙伦。

  断桥,天台人,长期追随无准师范,参叩问疑,分座说法。初参师范,范问:“从何处来?”答曰:“天台。”范曰:“还见石桥么?”答曰:“我一脚踏断也。”从此丛林称之为断桥伦公。其示众法语云:“晓来一阵春风动,开遍园林一样花。”断桥妙伦的法嗣为高峰原妙。

  高峰原妙(1238—1295)及其弟子中峰明本等,丰富发展了大慧宗杲的“看话禅”,使禅宗在宋末元初又重现出勃勃生机。

  高峰原妙禅师长年独居高山危崖之上,目瞪宵汉,孤峭严冷,不假人辞色,后人记载其严肃冷峻竟至“未尝一启齿而笑”。原妙门风甚严,决不轻评妄可,到天目山师从原妙禅师学道问禅者的有数万众,但得其法者仅二人,即断崖义公和中峰本公。断崖义公寂然不闻于世,中峰本公即中峰明本禅师。

  明本(1263—1323),号中峰,杭州钱塘人,俗姓孙。少有异志,喜唱梵呗,十五岁立志出家,持戒甚严,夜读佛经犯困,以首触柱自警。后阅《传灯录》至“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什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顿发疑情。明本闻高峰原妙禅师居天目山狮子岩立死关以待参学,前往参叩,高峰一见,即知其为大器。

  二十四岁那年,明本诵《金刚经》至“担荷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豁然开解,内外典籍,皆通达旨趣。但是,高峰禅师告诫他:“识量依通,虽于义趣通经,终非悟也。”于是明本从高峰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并随侍十年,昼则工役,夜则参禅,尽得高峰禅师的禅法旨要。

  高峰原妙禅师对明本禅师深为推重,曾亲书赞偈赠明本禅师:

  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2】

  高峰禅师逝世后,明本禅师游方各地,先后经历皖山、庐山、金陵、镇江、少林寺等地,并于庐州弁山和平江雁荡山结庵传禅。至治二年(1322),宣政院请他主持径山,不应命,而结庵于中佳山,次年即圆寂,其临终书偈曰: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3】

  明本禅师在禅林赢得“江南古佛”的赞誉,当时的朝廷也屡加赐号褒扬他。明本禅师寂后,元帝敕封他“普应国师”尊号。

  在当时的元朝,只有藏族大喇嘛被尊为国师,而明本禅师以汉族身份受封,实属罕见。

  明本禅师的弟子中,以天如惟则与千岩元长最为知名。

  元长(1284—1357),号千岩,萧山人。十七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在一次斋僧中,遇到中峰明本,明本让他参“无”字话头。于是往灵隐山修行,但或许因缘未熟,元长未能开悟,又到处参访。十年后再上灵隐山习禅,“胁不沾席者三年”,然后又去参见明本禅师,明本告诫他:“汝宜善自护持,栖遁岩穴,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于是,元长隐居天龙山东庵,“耽悦禅味,不与外缘”。泰定四年(1327),元长禅师开始在圣寿禅寺建立道场,弘禅授徒,声誉远播,曾受赐为“佛慧圆鉴大元普济大禅师”号。

  元长禅师毕生提倡看话禅,自高峰禅师倡导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后,所谓的参话头,几乎变成专参此话头。元长禅师曾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八个字是天目高峰老祖自证自悟之后,又将这八个字教四海学者,各各令其自证自悟。”

  明末最活跃的临济宗禅师是笑岩德宝的弟子幻有正传一系,正传的著名弟子有密云圆悟、天隐圆修和雪峤圆信,都在江南一带弘法,其中密云圆悟影响最大。

  圆悟(1566—1642),号密云,俗姓蒋,宜兴人。少家贫,从事各种劳动。待其成为大禅师后,曾回忆说:“悟上座出身本非他乡异士之人,即本邑南岳山中一个樵夫耳。”二十六岁时,阅六祖《坛经》,始知宗门向上事,二十九岁,自觉时节成熟,抛妻离子,出外游历,立志出家,翌年,即万历二十三年(1595)正月,圆悟到常州龙池山参见幻有正传,正传授其法号“圆悟”。

  圆悟一生历主名刹,在江苏、浙江、福建一带有很大影响,其弟子遍天下,剃度弟子二百余,嗣法弟子十二人,其中破山海明、费隐通容、石通秉公、朝宗通忍、万如通微等,在明清之交,影响很大。此外他与王公巨儒、大臣名士亦多有交往,或尺素相通,或邂逅咨请,他们“得师激发,无不虚往而实归”。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圆瑛禅师、虚云禅师等一批高僧、大德住持禅刹,光大宗门,颇有建树。

  圆瑛禅师(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圆瑛禅师门人甚多,如明旸、慈航、白圣等诸师。

  虚云和尚(1840—1959),名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五十岁后自号虚云。湖南湘乡县肖氏子。咸丰八年(1858),至福州鼓山涌泉寺披剃,翌年受具足戒。此后,习苦行,住岩穴三载。后奉师命外出参学,遍历大江南北,习禅研教,亲近善知识。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扬州高旻寺禅七中悟透禅关,疑根顿断,得偈云:

  杯子扑落地,响音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4】

  又颂偈曰: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5】

  在百余年的弘法生涯中,虚云和尚恒志禅法,见地深入,为禅门的光大作出巨大的贡献。虚老和尚一身而承禅门五宗法脉,继则传嗣后代。当代禅门的很多大德,如一诚、本焕、净慧、佛源、传印、圣一、宣化等老和尚,都是虚云老和尚的弟子。

  当代禅门大德中,茗山长老、传印长老是比丘本性求学南京栖霞山佛学院与北京中国佛学院时的老师,本焕长老是比丘本性在广东韶关南华寺受三坛大戒时的戒和尚。圣一长老因比丘本性在斯里兰卡留学期间,常在香港转机,而常去探望长老,得以多次接受其教诲。其他一些大德亦曾有缘得以当面请教。

  比丘本性就读中国佛学院时的老师传印长老,推崇当代大德净慧长老的“生活禅”,他在写给“净慧长老示寂三周年追思纪念会”的致辞中说:

  吾之同学伴侣挚友慧公老和尚,在秉承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虚云老和尚“四根一本一枢纽”思想之基础上,立足于宗门之圆顿信解,提出了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以“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为特色之“生活禅”理念,从理论上消解了成佛与做人、出世与入世、生活与修行、宗门与教下、契理与契机、当下解脱与究竟解脱、自利与利他等之间的对立,使之融为一体,成功地在佛教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此桥梁之切入点,以引导公众按简单、自然、纯净之方式去生活,按做人做事之二八方针去为人处世,把佛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努力将佛法人格化,从而实现净化人心、和谐社会、建立人间净土之目的。

  本性法师简介

  本性法师,福建省宁德市人。先后毕业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专业课教材编写组成员、评审组成员。

  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中国汉传禅学禅法、佛教社会学、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与汉传佛教《楞严经》的比较研究、佛教教育与创新科技。现任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大乘佛教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主编出版《圆瑛大师全集》《福建历代高僧评传》等。出版个人佛学专著《中华佛教禅门五宗》《中华佛教四大禅法》《中国禅法的跨国与跨界》等。出版个人学修《禅思录》与《禅旅记》逾十部。应邀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演讲中华禅学三十多场。

  附录:

  1. (宋)宗绍编著:《无门关》,《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册,第292页。

  2. (明)净柱辑:《五灯会元续略》,《卍新纂续藏经》第80册,第506页。

  3. (明)净柱辑:《五灯会元续略》,《卍新纂续藏经》第80册,第506页。

  4. 虚云著,释明贤选编:《虚云老和尚禅要》(云门宗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564页。

  5. 虚云著、释明贤选编:《虚云老和尚禅要》(云门宗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564页。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