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弟子,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道德绑架?
2021年10月25日更新皈依佛网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佛弟子,你是否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这点小忙都不愿意帮,你们学的什么佛?一点小事还斤斤计较,你们佛弟子不都是应该忍辱吗?……

  似乎因为你是佛弟子,就应该是有求必应的大善人,是忍气吞声,没脾气的老好人……其实这些都是对佛弟子的误读,那真正的佛弟子应该是怎样的形象呢?

  乐善好施≠有求必应

  小张刚刚学了佛,身边的朋友同事总让他请客吃饭,还总找他借钱。次数多了以后,小张看着日渐瘪下来的钱包,生活上犯了难,于是就找朋友同事们商量,能不能先把借了的钱还给他。同事们却先不满起来,纷纷朝他抱怨:“你们佛教不都讲布施嘛,听说学佛的人都乐善好施,借你点钱,吃几顿饭怎么了。”……

  佛教讲布施,布施就是以福利施与他人,使他人得到利益。无论我们是用智慧、知识,还是财力、体力,或者是用语言鼓励人、帮助人,只要能让他人从困难中得到利益与帮助,都可称为布施。在《地藏经》《布施经》《业报差别经》《大智度论》等多部佛经中,都讲到布施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功德。

  作为佛弟子,我们在生活中要修布施,比如积极参与利益大众的善事,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上前帮一把;在街边遇到乞丐,施舍点钱财或者饭菜等等,这些都是布施。

  佛弟子应该要树立“乐善好施”的形象,但并不是有求必应,满足别人的种种需求,甚至是一些无理的要求。乐善好施也是要有智慧的,不能太随意,要量力而行, 布施值得布施的人,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慈悲宽容≠忍气吞声

  老王是公司的一个小领导,一次把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安排给下属去做。结果下属马虎不上心,把事情办砸了,害得公司损失了一笔钱。老王忍不住批评了几句,后来下属逢人就吐槽老王:“一点也懂得不慈悲宽容,脾气那么大,不知道学的是什么佛。”……

  佛教的确提倡宽容,佛陀在世时曾 多次在各种场合通过言传身教, 向弟子开示宽容的法门, 要求弟子以慈悲宽容的心对待众生。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别人做了错事,或者有损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佛教的方法修持安忍,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别人,但这种安忍和宽容也是有智慧的,并不是一味地忍气吞声,把对方所有的错误,甚至是对自己的加害、冤枉、侮辱等全部接受,否则就是纵容,应该通过制约、教化等方式方法,去改变他们。

  少欲知足≠一味苦行

  小白是个出家人,有一天他的手机坏了,为了不耽误跟信众们联系,去店里买了个新手机。走在路上使用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议论:“出家人不都应该过得又穷又苦吗?居然还用这么好的手机,寺院也不管一管。”小白只能无奈地苦笑。……

  在佛教经典中,确实有提倡佛弟子应少欲知足,勤俭节约,但并没有要求人人都去苦行。佛陀在成道前,曾苦行六年之久,每日只食一麻一麦,最终导致他的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有办法进趋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粥后,于菩提树下证悟成道。

  在现代社会,物质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佛弟子来说,只要没有对欲望的贪着,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正常合理的物质需求和享受也是允许的。

  身心清净≠放弃感情

  小李刚交了一个女朋友,于是带出来给朋友看,朋友们得知他信佛,疑惑地问他:“你们佛教不是追求身心清净的吗,怎么也能谈恋爱啊?”小李不知道怎么回答。……

  很多人受到影视作品的误解,认为佛教是排斥感情生活的,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比如《白蛇传》中的僧人法海,被塑造为一个不讲情义、拆散别人家庭的形象。

  事实上,佛教并不是要我们放弃感情生活。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友情。我们虽然作为佛弟子,但仍是凡夫, 也会有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等等。而除了出家人之外,在家信众都可以有配偶。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兄弟姐妹,真诚对待配偶,这也是佛教徒应有的态度和责任。佛法并非反对感情生活,而是提供经营感情的智慧和方法,指导我们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作为佛弟子,我们应当充满智慧地去做自己,不要被别人影响自己的信念,活成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也希望大众能够正信正行,对佛教多一些了解和理解,社会才会更和谐。本文转自公众号“上海玉佛禅寺”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