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泉法师:会心当处即是 泉水在山乃清
2021年5月8日更新皈依佛网
  从古至今,在福建这片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不知诞生了多少位伟大的爱国志士,从勤政爱民的蔡襄,到抗倭名将俞大猷,从民族英雄郑成功到林则徐,我们都耳熟能详。事实上,一些远离尘嚣的僧人,也在民族危难时刻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就是会泉法师。

  会泉法师(1874—1943),俗姓张,法名明性,号印月,别号华藏。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小西门人。7岁丧父,随母徙居厦门岛内。自幼天性仁孝,见母亲辛苦操劳,很不忍心。稍长,即与其兄做小买卖补贴家用。后因母亲积劳成疾去世,既痛寸草难报春晖,又感人生如梦,颇萌出家之意。于1893年,在厦门虎溪岩善温和尚处披剃出家。次年即往漳州南山崇福寺,依佛学和尚受具足戒。

  1909年,在厦门虎溪岩创办“虎溪莲社”,开设佛学讲座。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中华民国,他再次赴宁波与太虚、圆瑛两位法师晤谈,共商振兴中国佛教大事。1924年,南普陀寺住持转逢法师倡议将该寺改为十方丛林,实行选贤制度,会泉法师素有“闽南僧中巨擘”之盛誉,众望所归,被选为首任方丈。他就任后,即着手整顿寺规,发展寺务。法师素抱有振兴中国佛教之宏愿,认为振兴佛教,首在挽救佛门颓风,重在弘扬正信的佛教。故于1925年,会泉法师与前任住持转逢法师议拟创办一所现代高等僧学院——即闽南佛学院,为未来佛教的永续发展储备人才,落实“继往开来”的高瞻远瞩策略。

  法师着重在振兴佛教,心系芸芸众生,曾多次应请在厦门监狱为罪犯说法,以渡生济世的大悲心,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讲述人世善恶因果的佛理,使数百名囚犯深受感化,萌生向善之心;法师还热心协助多个寺院创办义学和养济院、养老院等慈善机构,帮助贫穷的人和孤寡老者,使其能够努力摆脱生活困境,得到身心的安顿;更是帮助圆瑛法师在开元寺创立“开元慈幼院”,以收容失怙无依的幼童。会泉法师如是的善心善行,不胜枚举,可谓造福四方。

  法师一生峥嵘,经历了“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等,为佛教、为众生,不惜生命,舍己为人。爱国护国,同样不遗余力。1937年,法师复任南普陀寺第五届方丈。1937年4月初,厦门市佛教会接到上级要求组织僧伽军训的训令后,当即着手登记受训人员,定制军训制服,并向厦门市社会军事训练总部请求选派军事教官及救护医师。1937年4月26日,在南普陀寺开始训练,4月30日由会泉法师主持开学典礼,号召僧人积集参与护国为教的组织,并定名为“厦门市僧众救护训练队”。全队共100名队员,总分为两个区队,细分为六个小队,训练时间每日午前六时至八时,教官由厦门大学军事教官张涤新兼任。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队员们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和医护知识,1937年7月3日,厦门市僧众救护训练队举行了毕业典礼。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厦门南普陀寺遭受日本飞机轰炸,寺院多处房屋被炸毁。“厦门市僧众救护训练队”全体队员立即加入组织“青年僧伽战地救护队”,为报效祖国,保卫人民贡献力量。

  在日本侵华、国难当头之际,弘一法师高呼佛教信徒必担起救国的责任,会泉法师与其想法不谋而合。1937年“8·13”淞沪会战,不久厦门亦处混乱状态。会泉法师与弘一法师在万石莲寺,均誓以殉教殉国之精神,题“殉教”室,表现出凛凛浩然正气。1938年3月底,会泉法师与转逢法师又尽全力,在厦门主持护国息灾法会。桩桩件件,无不体现着法师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1938年5月12日,日本军队攻占厦门后,日军特务以会泉法师在地方上素为社会钦敬,德望为闽南第一人为由,派出特务人员百般威逼利诱,欲请法师出任伪组织要职。日寇本想逼法师归顺,再凭借法师的影响力,号召闽南教界归心为日寇服务。但会泉法师深明大义,始终不忘祖国,葆有殷切的爱国情怀。无论敌人如何以利益诱惑,或以恐吓逼迫,法师从不畏惧,无视敌人软硬兼施的伎俩,坚决不被其利用,坚守着中华民族的气节。后来,法师迫于无奈暂时避居鼓浪屿公共租界,最终乘英国轮船丰平号远赴香港。翌年,转往新加坡弘法,从此持续在南洋传播佛教。直至缘尽舍报为止,都未能复返闽南故土。国难当头之时,法师始终秉承佛教爱国爱教、利于人民的慈悲济世之精神。法师高尚的民族气节、爱国爱教的思想情操和救济众生的慈悲之心,都值得后世的敬仰和学习。

  会泉法师的生命段落,正好落在近现代中国乃至中国佛教内忧外患,甚至世界局势都动荡不安的非常时期,家国的忧患、佛教的忧患,在法师的一生中都不曾稍减,尤其在其生命的最后段落,更还遭遇国土沦陷、自身流落域外的无奈世局。法师虽披染出家,但对于家国忧患乃至民族大义,却丝毫不含糊,抗日战争期间积集号召并组建厦门僧伽救护队,为保卫祖国尽心尽力。法师有着宁折不屈的民族气节,耻于与敌伪为伍,敢于直面贼寇的威逼利诱而不屈不挠。致使法师在近古稀之年飘泊南洋,最终都无法回归故土。1943年2月20日,会泉法师于马来西亚槟城妙香林寺圆寂,世寿七十。其遗体火化后,得舍利子80余颗。其徒众后在马来西亚妙香林寺和厦门南普陀寺分别建造舍利塔,以志纪念。

  最能够概括会泉法师这一生慈悲济世的,当属弘一法师为其题写的“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若以法师之行事来解之,或曰:会泉法师对其所处时代之承先启后的历史关键性,自是有所“会心”,故而一生、一心为教,为众生而席不暇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一生始终磊落如日月,清澈如山泉,爱国护教,利济群生,始终不改初衷。会泉法师的爱国情怀和高风亮节,深得后人尊重与崇仰。希望后人能将会泉法师的高尚品德永久传承,这也是对法师最大的尊重和报答。来源:南普陀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