祜巴提卡达希:积极开展新时代南传佛教公益慈善事业 |
2021年7月12日更新皈依佛网 编者按:2021年7月8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会议围绕更好发挥专委会职能作用,共同谋划未来五年重点工作,旨在促进南传佛教健康传承发展,切实推进新时代我国南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临沧市佛教协会会长、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祜巴提卡达希出席会议,并作“积极开展新时代南传佛教公益慈善事业,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题发言。全文如下: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见,新时代宗教中国化的目标就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12 年,国家宗教局会同中央五部门下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对促进宗教慈善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也是宗教正能发挥正能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是宗教界和信教群众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具体表现。因此,积极开展新时代南传佛教公益慈善事业,是坚持南传佛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南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实践方向,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新时代南传佛教公益慈善事业的探索和实践 南传佛教的流传播布区域基本上处于云南西部、南部和西南部边境民族地区,与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毗邻。当前在云南南传佛教信仰区域存在着吸毒、艾滋、孤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二十多年来,云南南传佛教界积极入世,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自身的慈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南传佛教慈善事业道路。 第一,“佛光之家”的慈善实践。2003年7月26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经费,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公室协调,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具体组织实施,一个名为“佛光之家”艾滋病预防与关怀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佛光之家”开展的慈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办禁毒防艾宣传培训班。“佛光之家”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宣传队伍到西双版纳州各乡镇村寨举办知识性培训班。截止2011年2月,“佛光之家”先后举办过100多期由僧侣、村寨骨干、乡村医生等相关人员参与的禁毒防艾宣传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0000余人。 二是关怀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患者往往受到社会歧视、偏见,也有的被家庭遗弃,“佛光之家”建立了与患者直接关怀的关系,长期对他们给予帮助。“佛光之家”对关怀对象在精神上给予帮助。经常在西双版纳总佛寺举办关怀对象禅修培训班,从而帮助关怀对象在精神上达到“医疗”的目的。在西双版纳州,先后约有200余名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得到“佛光之家”的直接关怀和帮助。 三是举办文艺宣传晚会。结合当地百姓的实际情况,迎合百姓喜好,举办以“禁毒防艾,保护自己”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吸引男女老少都来参加。在文艺晚会中,发放禁毒防艾宣传手册、画册和宣传单。 第二,“慈爱园”的慈善实践。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慈爱园”也是云南南传佛教界慈悲关怀的一种实践和探索。 在瑞丽中英项目和全球基金支持下,2004年6月,云南省佛教协会投资数万元建成瑞丽市防治艾滋病培训中心——“慈爱园”。借助瑞丽市南传佛教界的力量,“慈爱园”开展了一系列以社区为基础的关怀活动,对社区群众开展艾滋病关怀的佛事宣传活动,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庭与社区群众的联谊活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咨询;艾滋病患者的关怀服务;深入信众做防艾知识宣讲等等,旨在消除社会歧视,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教育四众弟子“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慈爱园”建立以来,收治了艾滋病患者数十人,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感染者关怀的心理需求。据统计,到“慈爱园”寻求帮助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有40%是希望得到比库长老的心理帮助与抚慰,75%是自愿来到“慈爱园”的。25%是其亲属带来的,96%的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希望得到医疗治疗。经过几年的努力,接受关怀和咨询服务者达几千人次。 第三,扶弱济困、赈灾救济。扶弱济困、赈灾救济是南传佛教界开展较早的一项慈善实践。云南南传佛教界对社会的孤、老、病、残、弱等困难人群进行关心和帮助,积极开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服务社会。例如临沧佛教协会定期给困难民众捐赠一些生活物资,扶弱济困。为了践行南传佛教中国化,云南省南传佛教多次参与赈灾救济,例如 2008 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南传佛教界为大地震遇难同胞举行超度祈福法,并组织捐款赈灾救济。 第四,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南传佛教州、市、县(区)佛教团体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佛教界服务社会、担当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以实际行动播撒爱心、传递温暖。例如,2017年至2020年临沧市、县佛教协会共募捐到善款362472元,开展献爱心、扶贫、济困、助残、养老、美丽乡村建设帮扶等活动。 第五,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发生后,云南南传佛教界按照中国佛教协会、云南省佛教协会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积极协助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双暂停一延迟”要求,执行属地防控部署,要求各州、市、县(区)佛教协会、宗教活动场所主动加强防范,进一步做好佛教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僧团与信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并积极组织参与“防疫抗疫 共克时艰”行动。云南南传佛教界捐款捐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贡献力量。 二、云南南传佛教慈善发展困境及挑战 事实证明,在南传佛教团体的推动下,云南南传佛教的慈善事业正以“佛光之家”、“慈爱园”等慈善实践开始起步,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慈悲关怀,不断探索服务社会,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之路,在弘法利生、慈悲济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云南南传佛教慈善发展亦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第一,慈善救助零散,无统一组织。云南南传佛教慈善实践起步晚,除“佛光之家”外,云南南传佛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没有形成专门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体系,组织形式比较松散,慈善活动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主要依托云南各地区佛教协会来开展随机零散的慈善活动,救助有限。 第二,缺乏专业人才,慈善专业化水平低。当前的云南南传佛教慈善事业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发展处境:由于缺乏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专业人才,云南南传佛教界参与社会服务的水平不高,社会影响不够,作用发挥有限。 第三,缺乏稳定的慈善资金,可持续性无保障。慈善公益项目只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才可能健康、持久地进行下去。云南南传佛教公益组织“佛光之家”这些年一直面临经费缺乏的困境。2003年至2006年,“佛光之家”尚有联合国儿童基金的资金资助。2007年后,“佛光之家”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转。其他如瑞丽市佛协、临沧市佛协的慈善救助则更无资金保障。 三、新时代南传佛教慈善事业发展的路径及思考 新时代南传佛教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路径何在?南传佛教的慈善事业将走向何方?我简要谈一谈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建立统一的慈善组织。推进云南南传佛教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建立统一的慈善组织,组建自己专业化的团队,完善慈善组织的各项制度建设,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慈善实践活动,而不是零散的、临时性的慈善活动。 第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是云南南传佛教慈善事业寻求发展的一种必要路径。就慈善组织的持续发展而言,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公益慈善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在公益服务项目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有利于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总体服务能力。 第三,拓展慈善募集渠道。一方面,一个制度完善、慈善项目专业的公益慈善组织是拓展慈善募集渠道,获得更多社会捐赠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充足的慈善资金是保证慈善组织正常运转,慈善活动可持续开展的一个有力保障。 第四,提高慈善公信力。毋庸置疑,公信力是一个慈善组织的生命力。首先,南传佛教慈善组织要及时全面地公开信息,提高透明度,进而提升公信力。其次,可通过树立南传佛教领袖慈善形象大使, 提升佛教慈善公益组织的公信力。 总之,从实际效果来看,南传佛教的慈善事业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的有益实践,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这无疑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在新时代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创新性实践。从效果来看,这种实践增强了各民族人民对于国家、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促进了民族的和谐发展,这本身也符合宗教中国化的本质——即对于国家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也符合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宗教提出的要求。来源:华人佛教 |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