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佛学院毕业僧,坚守10余年“山海情”
2021年3月22日更新皈依佛网
  被观众送上热搜的扶贫剧《山海情》,口碑炸裂,豆瓣评分9.4。

  这部剧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了最坦诚的贫困——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这就是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

  我们为“锅里没粮,锅底没柴,缸里没水,身上没钱”的真实乡愁唏嘘扼腕,更为在苦难中不屈奋斗的吊庄百姓感动,这就是大写的宁夏,苦难与无畏共存,泪水与希望同频,这里的佛子生于斯,长于斯,修于斯,成于斯。

  文/慧欣

  如晟法师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外祖父与外祖母双双出家,父母、舅舅、姨妈、姐弟全都信佛学佛,法师高中毕业就剃度了……他们这一家人,实在是善根深厚。

  不过我认识法师,却不是在大西北,而是远在东北的内蒙古,我们都是来参加凤凰网佛教通讯员交流营培训的,只是分属不同小组。

  当时刚参观完康宁寺藏医馆出来,远远却见寺院红墙边,另一小组正在利用时间拍摄短视频作业——《雪中禅》。天空湛蓝,风马旗猎猎作响,美林谷将近零下二十度的寒风,直接灌进了领口,我连忙伸手去掖紧,手刚从口袋掏出来,就冻得直吸冷气,简直顾此失彼。

  然而那一边,却见著黄色僧衣的汉传法师一次又一次配合着拍摄,时而缓缓拾级而下,时而对大殿合十礼拜……穿红色僧袍的藏传法师则手持相机严谨地寻找着最佳角度——我忽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于是掏出手机拍摄了几张图片,纪念这特别的相遇。

  后来,慧海公益基金“千寺健康驿站计划”向偏远地区寺院援赠医药箱,宁夏境内受委托的正是那位汉传法师——如晟法师,我因参与报道,才有幸了解到法师的故事。

  此时,他刚刚常住青铜峡市郊的法幢寺不久,前后算起来,在乡郊小庙已经坚守十年有余了。

  2009年,刚从中国佛学院(1956年创办于北京,全国目前唯一开展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级佛教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毕业的如晟法师,回到平罗县郊的皇祇寺,他是为剃度恩师的嘱托而来,然而老和尚却早已在两年前圆寂。

  面对恢复了一半的皇祇寺,为了完成师父的遗愿,也为了守护一方信众的道场,只身一人,他决定留下建寺。

  高中毕业就剃度的如晟法师,十足是一介文弱书生。2003年出家后,他先后又读了六年佛学院,别说盖房建寺,连基础的社会经验都还没有。

  那些年,很难。

  宁夏的冬寒特别长,农村没有统一供暖,那时在皇祇寺都是烧这种炉子取暖,但室温始终不高,虽有火炕,但依然得盖着厚被子过夜。

  凌晨四点多,在寒意森森的屋子里起床,给炉子添一点煤——煤炉子密封差,频频有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严重的晕厥倒地甚至窒息死亡,轻则头疼发晕。顾不上这些感觉,简单洗漱,法师就赶紧搭衣上殿早课,偌大的院子里,只有星星和手电筒陪伴他。

  早课后,走出大殿,早晨六七点的天空依然不见光亮——宁夏的日头来得总要比南方晚一个小时。

  早斋是一碗稀粥、几个饼子就着咸菜,简单吃过,接着就打扫殿堂,然后再做些功课,或者接待来访的信众。

  平罗县乡镇经济收入较低,年轻人只能外出谋生,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他们在农务不忙的时候来寺院,给师父带点米面馒头,再上上香,拜拜佛,诵诵经。有师父在,修行有啥不懂的,随时可以请教。若在寺院再吃上一顿斋饭,心里头就更踏实了,感觉有归属有依靠。

  皇祇寺距平罗县城20公里,寺中最著名的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田州古塔,始建于西夏年间,现存的古塔是乾隆三年宁夏大地震后,在乾隆四十八年由维秀和尚主持重修。

  经历了大小百余次地震,以及多次运动后,寺院历史资料以及重要文物——殿堂、佛像等,被彻底拆毁,仅存田州塔。肩负中兴任务的续早法师也一度被安排在附近的生产队参加劳动,但他仍坚持素食单身,用功修行。

  待1980年恢复政策后,续早法师重回皇祇寺,一边忙于各大寺院恢复开放,一边筹备成立宁夏佛教协会。但当时寺院已没有房间,只在塔下盖了两间简陋小屋。后经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对田州塔进行了维修,1985年被定为平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续早法师1987年圆寂之后,维护寺院的重任落到了湛照法师的身上,在恢复建好古台寺后,法师于1990年移住皇祇禅寺,2007年圆寂,前后住持18年,为恢复道场亦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等到如晟法师2009年毕业归来时,皇祇寺已经两年没有比丘师父领众修行了。

  一个人住寺,什么都得学会自己料理,法师自己种菜,自己打理殿堂,有信众送来小麦和水稻,就拉去小作坊碾米、磨面。

  由于香火少,寺里的建设断断续续,攒点钱就盖一点,因为付不起工人工资,中途好几次差点停工。

  如晟师父不仅是工程监理,也是建材采购,很多时候还和大家一起干活。凡是能自己干的绝不含糊,不会的也学着干,搬砖、和灰、超平、放线、盘炕、套炉子、接电线、装水管、看图纸。几年下来,已磨练成了半个熟练工人。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日复一日,十年光阴转瞬即逝 。

  虽然建设多年,奈何皇祇寺的生活条件依然清苦艰难,积年累月,如晟法师的身体支撑不住了,相较建寺的困难,法师感觉更难的是:出家人太少,弘法人才太稀缺了!

  他渴望能有僧团共住,一同弘护道场!

  然而宁夏自治区总人口仅700万,甚至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出家人更是稀少难觅,皇祇寺附近方圆几百公里,一僧守一庙的故事比比皆是,甚至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了出家人,只能任由佛像、房舍破败凋敝。

  到了2018年,他感觉自己身心都已经难以负荷重担。为了增益道业,也为了调理一下身体,无奈之下只得与当地居士辞别,前往普陀山静修……

  2019年夏,一群宁夏平罗县的佛弟子风尘仆仆赶到了普陀山,这是他们心中向往已久的圣地,他们来拜观世音菩萨,也为来看许久不见的师父。

  自如晟法师因病离开宁夏,迄今竟已一年多未见。大家仿佛失去仰靠的孩子,踏入寺院瞻礼佛像、参加法会、共修诵经几乎成了奢侈,遇到修行问题更是无法及时得到解答了。

  远远看到如晟法师站在码头迎接,大家欣喜不已,随后几天,他们跟着师父游走在山中各处,看江南海岛的名胜,听观音菩萨的传说,在普陀山浓郁的佛教氛围里,心中敞亮欢喜……

  可是,时间飞逝而过,朝圣之旅很快结束了。

  即将离别的那一刻,很多人流下了泪水,他们向师父跪拜又跪拜,合十再合十,依依不舍。

  其实,此时如晟法师的心里更加难过,他明白寺院对周边信众的意义。

  农村人精神生活相对就贫乏,没有正信的宗教和优秀文化,邪门歪道就趁机扩张势力,他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播,信徒往往都是亲友关系,“朋友圈式传教”,煽动性极强,曾经有一个信众就因为家人都走偏了,也被慢慢拉了过去……

  经过一番深思及因缘和合推动,一年之后,如晟法师又再次回到了宁夏。

  这次他驻锡在青铜峡市的法幢寺,离皇祇寺一百公里,重大法会时,那边的居士们还可以赶过来参加。

  如晟法师是平罗县政协委员,也是宁夏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六年前参与过佛协对当地寺院的探访调研,很熟悉周围寺院情况,自然而然他成为了慧海公益基金首个“宁夏联络站站长”。

  63家寺院,有的地处偏僻,有的远在300公里之外。

  用了整整一周,风尘仆仆辗转多地,如晟法师终于圆满完成了慧海公益开年行善任务,派送医疗箱30个、新年礼包100个。

  师父们收到医疗箱,都倍感贴心温暖,觉得特别及时,特别实用。

  其中有一位续闻法师,他住持的寺院离法幢寺100多公里。原本是受捐方,但收到礼包后十分感动,当起了司机,自费开车加入了派送队伍。

  我问如晟法师:以后依然还留在宁夏吗?

  法师坚定地说:是的,决定继续留在宁夏。

  不管未来的路上是否依然孤身前行,他毕竟离不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更不忍心舍弃满怀期待的信众们。

  所幸,续闻法师告诉我们,近年陆续有一些佛学院毕业的高才僧来到了宁夏,他们进入农村小庙,肩负起了寺院建设,也托起了周围信众解脱的希望!

  电视剧《山海情》中,为了百姓能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日子,很多基层干部默默付出了一辈子的努力,终将荒漠变绿洲。而几十年后,虽然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飞跃,我们的精神世界却未必更加富足,恶性事件依然频频发生,道德底线更被屡屡碰触,如果人们普遍缺失了信仰,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那不啻是更为可怕的“精神荒漠”。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坚守在乡野山间的僧人,只要佛法还在世间,即使是朴素的因果观念,也能唤醒人们心中的善念,启以光明,予以希望!

  近年来,凤凰网佛教和慧海公益先后开展了“千寺健康驿站计划”“僧伽医养计划”“慧传计划”等助僧项目,旨在不断用实际行动告诉坚守在艰苦地区一线的师父们:

  弘法路上,解脱路上,还有我们!

  法师们用生命驻守偏远佛寺

  让我们为守护他们的健康出一份力。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