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撞雨:一起回宋代,寻找传说中的九位黄檗祖师
2021年11月15日更新皈依佛网
  编者按:2021年11月6日,第二届国际黄檗禅论坛暨隐元禅师东渡创建京都黄檗山万福寺360周年纪念大会在黄檗祖庭福清万福寺举行。本届论坛以“黄檗宗与东亚禅文化”“黄檗禅与东亚佛教史”为主题展开分论坛,共有35位学者提交论文。黄檗书院副院长白撞雨提交了论文《黄檗花开自有时——寻找宋代黄檗》,黄檗寺志中没有宋代黄檗祖师的踪影,白撞雨经过阅读禅宗相关史料,分析宋代黄檗诗文中的相关记载,结合寺院留存的宋代文物题刻,开启了一场宋代祖师寻觅之旅。十愿智库摘录论文部分观点如下:

  扑朔迷离:南宋黄檗寺十二祖师堂之谜

  《淳熙三山志》记载表明,在南宋时期的黄檗寺,有十二祖师堂。在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初年,黄檗寺得到宋太宗赵光义的御书,就在法堂的西侧,建造了一个阁楼名为“御书阁”,专门供奉安置宋太宗颁赐给寺院的御书。但这个御书是什么内容,因何而起,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这是好事,寺院极其重视,专门建阁楼奉置。奇怪的是,降下御书,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按照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比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在宫里, 宋太宗御书都要奉藏,但在《黄檗山寺志》里面,却没有一字提及。

  南宋诗人翁卷来黄檗山,曾写下一首五律《福州黄檗寺》,诗中写到:

  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

  碑看前代刻,僧值故乡人。

  一宿禅房雨,经时客路尘。

  将行更瞻礼,十二祖师身。

  翁卷的诗词说明,宋代的黄檗寺,供奉着十二位祖师,这和《淳熙三山志》的记载是吻合的。当然,我们无法知道,这十二位祖师的具体名讳,但可以肯定, 这是南宋以前的祖师,也不排除有北宋年间祖师的可能。翁卷的诗文,提供了宋代黄檗寺供奉着十二位祖师这样一条史料,很好地与其它福建乡邦文献彼此印证。更为难得的是,蔡襄和朱熹两人来黄檗山,曾写过三首诗,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宋代黄檗寺两个住持的名字。

  第一位:北宋黄檗祖师彬长老

  蔡襄来黄檗寺时,写过一首《过黄檗听彬长老谈禅》,那就是说,北宋时,黄檗寺有一个住持是彬长老。

  蔡襄(1012 ~ 1067),字君谟,号莆阳居士,他工于诗文书法,学贯儒释。蔡襄是北宋仁宗、英宗的两朝重臣。曾知四地州府(开封、杭州、福州、泉州)、他主持修建的洛阳桥闻名遐迩。

  蔡襄是黄檗居士。为什么说蔡襄是黄檗居士呢?在北宋的时候,黄檗山周边有九庵十八寺,禅风兴盛,参禅的士大夫络绎不绝。黄檗山和蔡襄有着很深的缘分。蔡襄在其两任福州时,无论是探亲访友,劝农兴利,抑或路过,都要顺道造访黄檗山寺的住持彬长老,对寺僧也是关心尤加。道光版的《黄檗山寺志》,卷七“居士诗”这一章节里,收入了蔡襄的《过黄檗听彬长老谈禅》,诗中写道:

  一圆灵寂本清真,谁向清波更问津;

  欲说西来无见处,奈何言句亦前尘。

  值得一说的是,在蔡襄的《蔡忠恵公文集》里,这首诗题作《宿黄檗听彬长老谈禅》,这一个过,一个宿,内涵不同,但都意义重大。如果是《过黄檗听彬长老谈禅》,说明日理万机的蔡大人,十分虔诚,因公务路过黄檗,也要进山入寺礼佛,听黄檗寺住持彬长老谈禅论道,指点迷津。如果是《宿黄檗听彬长老谈禅》, 那就是说,贵为知府、主政一方的蔡襄,不仅来黄檗礼佛,还要住下来拜见彬长老, 品茗论茶,仔细认真地听黄檗寺彬长老谈禅说法,培福增智,为操劳奔波而疲乏无力的身心充电。

  第二位:北宋黄檗祖师确禅师

  北宋实录检讨官刘弇有诗《题福州黄檗山确禅师息老堂》,《永乐大典》卷七二三八收录此诗,并作注解:“宋刘弇诗息老堂,为福州黄檗山确禅师题”。刘弇(1048 ~ 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年进士,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刘弇生活在北宋庆历至崇宁年间,那么他所题“息老堂”的这位福州黄檗山确禅师,亦应为北宋年间黄檗禅师。

  《题福州黄檗山确禅师息老堂》全文如下;

  顷来法席如师少,老去生涯似此无。

  直寄天年谩龟鹤,聊收化日到桑榆。

  苍环作抱三台壮,缟带明空一水纡。

  时拂东斋坏云衲,更开南粤隐居图。

  买山支遁初无费,示疾维摩本不徒。

  夜雨龙腥飞别涧,昼烟禽哢落高梧。

  斋馀短捉清生麈,坐久柔团暖称蒲。

  三乐荣期犹俗物,二毛潘岳信拘儒。

  禅林彪虎新眠熟,觉海乌藤旧搅枯。

  不学昔人悲唾远,已将兹世脱鱼濡。

  从刘弇这首诗解读,福清黄檗寺有一位确禅师,他要退去住持一职,开始考虑自己的“老去生涯”,就建造了一座退居寮,正好赶上他的朋友、太学博士刘弇来山,确禅师就让刘弇题匾,刘弇挥笔写下“息老堂”三个大字,而且意犹未尽, 即席赋诗一首——《题福州黄檗山确禅师息老堂》。

  刘弇的父亲曾在福建做官,任福建蒲城县尉。那么,刘弇是怎么来到福建的呢?许多文献资料显示刘弇的仕途,第一个就是知嘉州峨眉县,然后就是到朝里做一些其他的官。实际上,刘弇任四川峨眉知县之前,还有几个地方任职。在周必大为刘弇的《龙云集》所作序言中记载:元丰二年,刘弇登进士第,之后任通州海门县主簿(今江苏启东)。历任河南临颍县令、洪州府教授、兴化军录事参军。到了绍圣二年,才知嘉州峨眉县。绍圣三年,应宏词科考试又中进士,提拔为太学博士。兴化军就是今天的福建莆田。

  接下来我的思考是,刘弇是哪一年来到黄檗山的呢?根据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黄桃红老师考证,刘弇是元丰五年(1082),丁母忧结束后,补任兴化军录事参军的,在莆田为官五年(刘弇:《北宋文学家刘弇》,载《兰台世界》2006 年15 期)。正是在莆田任上,刘弇来到与莆田紧邻的福清黄檗寺,给确禅师题了匾额,又赋诗一首。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共计 8 年。那么基本可以推断,刘弇是在元丰五年至熙宁二年期间来到福清黄檗山的,确禅师也就是这期间黄檗寺的住持。

  第三位:南宋黄檗祖师妙湛思慧禅师

  关于思慧禅师(1071~1145),在惠洪所著《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三有他的生平。在《嘉泰普灯录》卷八有“福州雪峰妙湛思慧禅师”一节,在《五灯会元》卷十六有思慧禅师的传记。《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七有他的诗。《全宋诗》收录天的诗 12 首,《宋代禅僧诗辑考》辑录他的诗两首。

  这些史料中记载:释思慧,号妙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俞。俞氏方贵且富,师抗志慕出家为童子。大通见之,与语如流,即与染削。次竟真净, 终归礼大通。出住霅川道场法席(属浙江湖州),继徙径山、净慈寺。诏居京师智海寺,又移补显亲、黄檗,终住福州雪峰寺。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大通善本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五。

  《嘉泰普灯录》记载表明,思慧禅师是在大通善本禅师门下薙度,后来参谒云庵真净禅师,曾住持径山、净慈寺。应皇帝御诏,居京师开封大相国寺智海禅院,后来到黄檗寺,最后驻锡的是福州雪峰寺。

  周裕锴先生在《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中谈到,“思慧”的本名可能就是“思睿”,进京后改名“思慧”,或者是因为“睿”字是天子的专用,所以要避讳。

  李贵先生“《灵源和尚笔语》书简受主考释”一文(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励耘学刊》2018 年第 2 辑),考释了北宋禅僧灵源惟清的 79 通书简,其中就有写给思慧禅师的一封信札。文中讲道:思慧禅师字廓然,妙湛是赐号。但作者没有详细论及获赐的详情。据研究推测,思慧禅师获赐“妙湛”之号,应该是奉诏入驻开封大相国寺智海禅院期间。

  《嘉泰普灯录》记载,妙湛思慧禅师曾经参谒真净克文禅师(1025 ~ 1102), 俗姓郑,是河南陕县人,年二十五落发,研学经论,严持戒律。曾历主仰山、高安、洞山、圣寿寺。应王安石之请住于他舍宅所建的报宁寺,王安石奏请朝廷赐克文禅师号“真净大师”。

  对于妙湛思慧禅师驻锡黄檗一事,我查阅了三卷本崇祯《黄檗寺志》,在卷一“寺”中的“桥”一条记载:“外拱桥,桑池园之西,即古山门外。旁有勒石碑, 载:宋时僧妙湛募造。”这条史料虽然简略,但佐证了宋僧妙湛曾经住持福建黄檗的论点。

  笔者还查阅到,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的张元干,曾写有《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直接使用“黄檗山妙湛禅师”的称谓,这是最为确指的文献记载。

  关于妙湛禅师最为重要的资料,见诸《补续高僧传》卷十一“了一传”,其中记载:“会妙湛来莅黄檗,师自雪峰至,学成行尊,众推为上首。”这条史料说明,妙湛禅师住持黄檗寺后,了一禅师从雪峰赶来黄檗,被僧众推任为首座。

  至此,我们综合《嘉泰普灯录》《黄檗寺志》《补续高僧传》和《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四种史料和诗文记载,基本可以明确这样一个结论,妙湛思慧禅师, 曾经住持福建黄檗无疑。

  还有一段史料,涉及月堂道昌禅师(1089—1171),在此录出以裨益闽中佛教研究参考。《沙弥律仪要略述义》记载:“月堂,讳道昌。湖州宝溪吴氏子。得法于妙湛思慧禅师。青下十四世。”曹勋《松隐集》卷三十五《净慈道昌禅师塔铭》:“绍兴间,值参政张公帅闽,请师住大吉。” 《嘉泰普灯录》卷十二《临安府净慈佛行月堂道昌禅师》记载:“绍兴初,居闽中大吉,徙秀峰龟山,方来万指。诏移金陵蒋山。复奉旨擢径山、灵隐。”

  月堂道昌禅师是妙湛思慧禅师法嗣,曾奉旨住持径山、灵隐二寺。月堂道昌禅师有“黄檗活作死医,临济死作活用”的颂古偈语。南宋绍兴初年,住锡于闽中大吉山。这个“闽中大吉山”到底在哪里?我查阅了南宋《淳熙三山志》的记载, 古田县有“大吉山资圣院,天宝六载僧尚志自郢州来轫。大中祥符八年敕改天王资圣禅院。” 月堂道昌禅师来到闽中,很大可能就住锡于此地。

  综上所述,妙湛思慧禅师曾驻锡福清黄檗,其法嗣月堂道昌禅师也来闽中弘化,实乃南宋闽地佛教一段故实。

  在宋代,妙湛思慧禅师可是巍然大名的高僧,不仅皇帝下诏请他入京师大寺住持,还御赐名号“妙湛”。与他交游唱和的也都是文豪巨宦。工部尚书廖刚写有《别妙湛》:

  云游何所图,只为一大事。

  事了早归来,和我休歇去。

  妙湛思慧禅师自己的诗文造诣也很深厚,在他的偈语里,有许许多多的金句流传。

  比如: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一法既通,万法无碍。一番云过一番雨,半日阴来半日晴。

  在下面这首偈颂里,黄檗山妙湛禅师更是慨叹光阴流逝,阐发面对流逝的时光和无常的世事,要能够醒悟,了知生死,脱离轮回的重要:

  青春易过,白日难留。

  始见新年,又将一月。

  生死事大,人皆知之。

  了得生死,能有几个。

  第四位:南宋黄檗祖师月庵善果禅师

  关于宋代禅宗的著作很多,《五灯会元》是比较著名的一种。其中的《嘉泰普灯录》有关于潭州大沩月庵善果禅师的传记和公案,里面有这样一段记载:“徙闽中黄檗及东西禅,晚居大沩,两住福严。”也就是说,临济宗杨岐派的月庵善果禅师曾经住持闽中福清的黄檗寺。

  在此基础上,我又查阅了其他史料。发现在《续古尊宿语要》中,有善果禅师的语录,在《嘉泰普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二十,有善果禅师的传记, 但传记里没有禅师来福建黄檗的确切时间和背景记载。祖琇所撰《僧宝正续传》, 这部书第五卷,记载着善果禅师的详细传记和来福建的时间、以及缘由。从这份史料的记载来看,善果禅师 (1079 ~ 1152),自号月庵。俗姓余,信州铅山(就是今天江西铅山)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圆寂,年七十四。这样推算他的出生年是北宋元丰二年 1079 年。

  起初,善果禅师是在七宝院元浃和尚座下受薙度,并受具足戒。禅师从小长的一脸佛像,额头宽广,鼻梁挺直。特别喜欢禅道。他刚去铅山鹅湖山的时候, 有一次在禅堂里打坐,听到两个小孩子在争抢一个蒲团,其中一个小孩举起来说, 你难道看不见这个是什么。善果禅师恍然有省,一下子就开悟了。

  那么,善果禅师住持福清黄檗寺和东、西禅寺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缘,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样一个背景呢?《僧宝正续传》第五卷记载:绍兴九年(1139 年), 枢密张公德千里迢迢来福建做巡抚,请善果禅师来做鼓山寺的住持,善果禅师不来。张巡抚又改请善果禅师住持黄蘗寺,善果禅师就同意了,以 60 岁高龄,来到福清,住持黄檗山,后来又去了福州东禅寺和福州西禅寺任住持,先后在这三个寺庙呆了十年。但是,善果禅师特别不喜欢福建的气候和风俗,心里一直是雅意江外。恰好,当时有浙江天台万年寺、安徽双林寺、湖南大沩山,这三个地方都争着请善果禅师住山,最后,还是长沙这边下的力气最大,善果禅师就在晚年, 回到了湖南大沩山。

  善果禅师留下了很多诗文和《偈颂》,比如“家有三般宝,富贵压乾坤。” 除了偈颂之外,善果禅师上堂开示、说法的时候,也是金句频出,比如:“心生法亦生,心灭法亦灭。心法两俱忘,乌龟唤作鳖。我本人比较欣赏善果禅师两句朴实无华的名言:一句是“地肥茄子大”,另一句是“有理不在声高”。

  第五位:南宋黄檗祖师照堂了一禅师

  了一禅师(1092 ~ 1155),号照堂, 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年十四于大云寺出家。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后师从黄檗山妙湛思慧禅师,游方遍谒耆宿。后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福州知府叶梦得迎至黄檗道场。继归卧雪峰故庐。又出住云门,迁法石,返西湖雪峰庵。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奉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 世寿六十四。

  黄檗山妙湛禅师法嗣十四人,有五人入《嘉泰普灯录》,照堂了一禅师是其中之一。《鸿庆居士集》卷三十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十二、《五灯会元》卷十六、《补续高僧传》卷十一均有照堂了一禅师传记。

  《补续高僧传》卷十一“了一传”记载:“会妙湛来莅黄檗,师自雪峰至, 学成行尊,众推为上首。”这条史料说明,妙湛禅师住持黄檗寺后,了一禅师从雪峰赶来黄檗,被僧众推任为首座。

  《补续高僧传》卷十一“了一传”有叶梦得将照堂了一禅师“迎至黄檗道场” 的简要记载:“改莅圣泉,会左丞叶梦得来守福。曰:‘黄檗古道场,今世名缁, 孰逾一公者。’饬使者具书币以迎师。至闽境,缁素奔走出迎,欢呼踊跃”。叶梦得 (1077-1148), 字少蕴 , 苏州长洲 ( 今苏州市 ) 人 , 自号石林居士。绍兴十三年至十八年 (1143 ~ 1148) 知福州兼福建安抚大使五年。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 皆有能声。”叶梦得政治生命长达半个世纪,历仕哲、徽、钦、高宗四朝,有“出入四纪更宠荣”之誉。特别是南渡之后,大力佐辅南宋政权建立。

  照堂了一禅师有《颂古二十首》,著名的“春有百花夏有热,秋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偈颂,就是照堂了一禅师所作。

  其实,关于这首诗,在宋代还有另外两种版本,一是照堂了一禅师圆寂一百多年后,绍昙禅师 (?-1297 年 ) 所作颂古五十五首,其中之一便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二是这位绍昙禅师圆寂一百多年后,黄龙无门慧开禅师(1183 ~ 1260)做了“无关门”,其中第十九则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诗偈的大意,就是禅师以最常见的四季变迁,来阐述拥有一颗平常心, 学会放下,则万事皆宽这样一个道理。但是,后面这两首基本完全相同,只是有俩字的区别,一个是“若无”闲事挂心头,一个是“莫将”闲事挂心头。而且, 后面这两首,都是说完春天就是秋天,然后是夏天、冬天。特别是对于夏天,说的都是“夏有凉风”,夏天有的是炎热,哪里会有凉风啊!

  还是照堂了一禅师这首,他是按照春夏秋冬这样一个顺序,娓娓道来:

  春有百花夏有热,秋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了一禅师说的是夏有热、秋有凉风,这才是讲究季节顺序、讲究物候特征的、准确的好偈子。

  本文标题“黄檗花开自有时”,即取自照堂了一禅师《颂古二十首》其十八:“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猛虎当路蹲,时人俱不会。黄檗花开自有时,明州有个憨布袋。”

  “白日街头独自行,夜间屋里独自卧。山高不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 这也是照堂了一禅师作品。

  照堂了一禅师尚有诸多偈语,闪耀着黄檗禅师的智慧光芒:须知天地共同根, 万物从来元一体。万事但将公道断,任教四海动干戈。大雄不费纤毫力,良马何曾用举鞭。如今四海平如掌,云自高飞水自流。大海都来一口吸,更无南北与西东。

  第六位:南宋黄檗祖师木庵安永禅师

  这位木庵安永禅师在福清黄檗寺三年,留下了很多诗文,其中有这样一首诗——《黄檗》:

  生缘不在北门村,行脚何曾参百丈。

  梦里思归黄檗山,无端平地堆青嶂。

  可见,木庵安永禅师这首诗,写于离开黄檗之后,所以诗句里有“梦里思归黄檗山”。黄檗山青山巍峨,层峦叠嶂,让人魂牵梦绕,以至于在睡梦之中,又回到了黄檗。

  木庵安永禅师(?一 1173),号木庵,俗姓吴,闽县(就是今天的福州)人。在 20 岁弱冠之年,出家为僧,没过多久,就来到云门庵参谒懒庵鼎需禅师。之后, 懒庵鼎需禅师住持福州怡山西禅寺,木庵安永禅师被推为首座,后继席西禅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居乾元寺,后来到了福清黄檗寺,在黄檗僧团呆了三年后,移住福州鼓山寺,直到宋孝宗乾道九年圆寂。木庵安永禅师是南岳下十七世,是懒庵鼎需禅师的法嗣。著有《木庵永和尚语》,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五。在《嘉泰普灯录》卷 21、《五灯会元》卷 20、《续灯正统》卷 10,有木庵安永禅师的传记。

  据记载,木庵安永禅师最初参谒懒庵鼎需禅师,有一天安永禅师进入丈室, 懒庵禅师说:“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不得向世尊良久处会。”随后便是一声断喝。安永禅师就此倏然契悟,作礼说:“不因今日问,争丧目前机。” 要不是今天和尚这一番发问,我就白白失去了当下这份机缘。懒庵禅师听后,对安永禅师表示赞许。有一次上堂,懒庵禅师说:“我们要明白一个事,那就必须是具备击打石头能够冒出火花、闪出电光的手段,你才能够在险峻的悬崖边缘全身放下,才能在白云深处得到安居。这就如同看着脚下的土地,在上面寻觅一根细细的金针,非得弄的你脑门子快要迸裂一般。到这里,假使你见机而变,不犯锋铓,即使能够全身独脱,还要怕是拖泥带水。”说完这一通话,懒庵禅师敲击着拂子说:“淬出七星光灿烂,解拈天下任横行。”

  第七位:南宋黄檗祖师圆悟和尚

  朱熹来到黄檗寺,写下《香茶供养黄檗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二首,这说明,南宋时,黄檗寺有一个长老是悟公和尚。

  朱熹(1130 ~ 1200),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对福清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多次来福清的游历,除了来黄檗寺之外,他还分别到过灵石寺、闻读、棉亭、南日岛等地。其中关于他游寓黄檗寺的事,记载于道光《黄檗山寺志》。这个版本山寺志的修撰者,是临济正传三十八世达光道暹和尚,他在《黄檗重修寺志序》开篇就写道 :“夫赤县神州,精蓝棋布,屡废屡兴,在处有之。玉融黄檗者,唐宣宗观瀑联吟之地,梁江淹至闽游咏之区,裴丞相皈依于远祖断际,朱夫子供养其故人悟公……”。这句“朱夫子供养其故人悟公”,说的就是朱熹与黄檗寺悟公和尚的故事。

  《朱文公文集》卷九记载,庆元五年(1199),黄檗山圆悟禅师圆寂,朱熹以诗悼之,写下《香茶供养黄檗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二首》。这两首诗见于朱熹撰康熙间刻五卷本《朱子可闻诗集》,此书由洪力行抄释,旌德汤玉侯写版。两首诗都有抄释者的题解。

  第一首是:

  摆手临行一寄声,故应离合未忘情。

  炷香瀹茗知何处,十二峰前海月明。

  第二首是:

  一别人间万事空,他年何处却相逢。

  不须更话三生石,紫翠参天十二峰。

  第八、九位:北宋庆历年间的淳生及当时黄檗山住持复其

  现在的黄檗山万福寺有宋代石槽三个,记载了三个宋代的年款,还有两位黄檗僧人,其中一位是寺院住持。

  第一个是内山门前《传心法要》石刻下面,有北宋庆历五年的石槽。

  第二个是在法堂前观音菩萨石雕像下面,有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的石槽一口。第三个是在禅堂前面的草地上,有南宋绍兴年间的有雕工的石槽一口。这些石槽上都雕刻有文字和明确的年款。在北宋庆历五年的石槽上面,有“僧淳生为四恩三有舍,庆历五年己酉(1045 年)七月造,住持沙门复其”的题刻。这说明, 庆历年间有一位黄檗寺僧舍造石槽一个,可能是他的门人“住持沙门复其”为其题刻作记。来源:华人佛教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