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莫高窟:古遗产焕发“新时尚” |
2018年6月12日更新皈依佛网 “人工智能讲解员”敦煌小冰、洞窟预警监测、洞窟二维码、石窟小程序、莫高共享单车、特殊的wifi密码“19440101”……已经1652岁“高龄”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在一代又一代“莫高人”的陪伴下,显得愈发“新潮”,智能无处不在。 什么是飞天?洞窟几点开放?门票怎么买?常驻在敦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的“敦煌小冰”常常秒回信息,与游客互动。 这是由敦煌研究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开发,将人工智能机器人“陪聊”进行二次开发,变成敦煌研究院的“智能讲解员”,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主任孙志军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敦煌小冰”是在闲聊中传播敦煌文化、历史、旅游、学术研究等各类知识和话题。小冰还有自我学习功能,除了已录入的十余万对问答(包括《敦煌大辞典》内容)外,还能从网上搜索学习各类与敦煌学相关论文文章,准确回答每一次在线咨询。 除了“小冰”这样的智能机器人对话平台,莫高窟还有“智能文保”监测体系。比如,对外开放的65个洞窟内各安置了温湿度探头,会对窟内环境变化全天候监测。如果某一个洞窟标超标就会及时报警,提醒管理人员暂时关闭洞窟。 据悉,目前建立的莫高窟预警监测体系可实现遗产地气象监测、洞窟微环境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这套监测体系,亦推动莫高窟的“智能接待”。比如,每日接待游客6000人,从数字展示中心到洞窟这条15公里的路上,经过模型推演计算,36辆车保障接送游客。 在莫高窟很多洞窟门口的墙上都贴着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下,该洞窟的详细介绍一目了然。孙志军说,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的很多洞窟都有了二维码,这相当于洞窟的“身份证”。 其中,莫高窟已有118个石窟布置完成,计划将492个洞窟全覆盖。“游客每次最多看12个洞窟,其它洞窟里面是什么,都好奇。但我们接待人数和游客参观时间有限,无法看太多洞窟。现在,游客在洞窟门口扫一扫就知道里面内容。”他说,这是敦煌研究院的主动式信息服务。 今年“五一”前夕,“甘肃石窟小程序”上线了,将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全部手机版“数字化”上线,并为游客提供参观须知,比如坐什么车、洞窟开放时间、门票、联系电话等服务。 孙志军说,甘肃石窟小程序扁平化的图标突出了重点洞窟的“看点”,比如炳灵寺石窟165窟的图标是“卧佛脚上穿着一双凉鞋”。小程序还可浏览主要洞窟的VR全景。 孙志军介绍,甘肃石窟小程序将服务到游客旅游的“前中后”全过程。旅游前做了解,旅游中做具体欣赏,旅游后写游记、分享,都可以用到。 莫高窟“智能服务”还有wifi覆盖的普及。60%至70%用来保障敦煌研究院的日常工作,而30%至40%为游客提供免费网络通讯服务。 与众不同的是,这项智能服务可根据游客多少可会动态分配。比如,根据规定,游客在洞窟的参观停留时间是75分钟,窟区的wifi为每个人提供时间是120分钟,以优化配置莫高窟的网络资源,同时提醒游客“不宜久留”,减少对洞窟文物的“压力”。 在这里,进入窟区后,敦煌研究院的职工连接无线网都有一个初始密码“19440101”,这是敦煌研究院的“生日”,即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希望我们每位职都能从这个‘生日密码’开始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一代代敦煌人传承下来的‘莫高精神’”。孙志军说。 |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