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诚法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上海龙华古寺
2018年12月6日更新皈依佛网
  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40 年来,中国佛教经历了从百废待兴到空前繁荣的辉煌历程。上海佛教界40年菩提路,同样也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佛教界的成就缩影。凤凰网佛教根据《同向——上海佛教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一书特别制作纪念专题《申城菩提路:筚路蓝缕40载》,以此向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为中国佛教光辉40年做出贡献的高僧大德、四众弟子致敬!本文是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古寺方丈照诚法师的回顾文章《潮音花雨遍大——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龙华古寺佛教文化建设纪实》。作为一名亲眼目睹、亲身经历40年改革开放的宗教界人士,照诚法师回顾了龙华古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路走来的往事,并表示:改革开放事业为龙华古寺带来生机和活力,龙华古寺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得更加兴盛。

  绪言
  四十年改革开放,慧日朗照,时代更新。在龙华古寺一千七百余载的历史前,四十年光阴或许只是长河一瞬间;但对于今日之龙华古寺,这段岁月又是那样不平凡。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龙华古寺这座沪上名刹。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龙华古寺从百废待兴到焕然一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与变化。

  从改革初期先师明旸师尊再续灵山绝唱,中兴龙华宗风,以至我受先师明公上人慈命忝入丈席,驻锡道场,龙华古寺生生不息,一代代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书写下今日的华彩文章。筚路蓝缕,回顾龙华古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路走来的往事,不禁使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千。

  一、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众所周知,先师尊明旸长老是圆瑛大师嫡传法嗣,在教界高山仰止,是广为四众弟子衷心尊敬的一代高僧,更是中兴龙华道场的法主和尚。

  当改革开放的时代开启后,先师尊明旸长老开始恢复佛教活动,先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并兼任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上海圆明讲堂、宁波天童禅寺、福州西禅寺、莆田光孝寺住持。他和赵朴老、真禅长老及其他教内大德一起,积极倡导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堪为爱国爱教典范。师尊明旸长老对于龙华古寺在近代的复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始,上海龙华古寺恢复宗教活动,即由先师尊明旸长老担任住持。并和赵朴老一起,成为中日韩佛教“黄金纽带”这一文化交流成果的创建者和缔造者;不止于此,改革开放后,他代表中国佛教进行外事访问达数十次,一生曾三下南洋、八访美国,东渡扶桑二十余次。万里奔波,席不暇暖,足迹遍及欧洲、澳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友谊,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1 年初,本人晋院升座为龙华古寺住持,次年师尊明旸长老圆寂。顿失人天依怙,促使我常思索这样一个重大命题:如何使龙华古寺这座千年古刹,在新时代中持续兴盛、生机焕发,才能不辜负先师尊明旸长老于常寂光中。

  在总结龙华古寺千年文脉和历史规律,以及对时代精神、社会特征作出观察判断后,我提出“以文化阐扬佛法,以教育培养僧才,以慈善回报社会,以修学净化人心”的治寺理念。在继承师祖圆瑛大师和师尊明旸长老爱国爱教的传统基础上,秉持禅净双修法门,坚持文化兴寺,热心公益慈善,先后创立多种慈善基金项目,引领救贫扶病、帮困助学善举,创办佛学班,以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弘扬佛法。值此盛世光景,正好大展作为、振兴伽蓝,以报国恩、师恩于万一。

  特别思考师尊明旸长老海外弘法、交流参访的历史贡献与行迹,感到这是上海佛教界的一项宝贵传统,是上海佛教文化建设与开放交流的一面旗帜。在我们这一辈人中,这面旗帜不能丢,这项传统不能断,我们要将师尊明旸长老和其他前辈大德创建的这一优良传统忠诚地继承下来,使之更加发扬光大。

  二、海外弘化,梵音宣扬
  2015 年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会议开幕式上,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指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要鼓励有条件的佛教团体和名山大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开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交流,增进不同信仰的沟通与互鉴, 丰富和拓展文化交流内涵。要加大对外弘法和交流人才培养,增强中国佛教的对外表达能力, 扩大中国佛教在文明对话中的影响力,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 世纪90 年代,我以带领上海龙华古寺弘法团出席香港法会为契机,首次进行海外弘法活动。因缘际会,不可思议,以此发为端,频繁展开海外弘法。屈指数来,至今9 年中已有14 次海外弘法记录,计有5 次香港(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6 年), 6 次美国(2014 年、2015 年两度、2016 年、2017 年两度),3 次澳洲(2014 年、2015 年、2018 年),并已积极筹备2018 年英国伦敦弘法。

  在这十数次海外弘法中,其中几次有着特别意义,也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如2014 年3 月,我率上海佛教法会团龙华古寺三十余位法师,应美国纽约佛教联合会邀请,前往纽约举行“祈福息灾水陆法会”。这是继师尊明旸长老早在1987 年赴美国万佛城举行水陆法会之后又一次规模庞大的佛教盛会,成为中美佛教传播和传统文化交流的一次里程碑式活动,纽约佛教界与华侨人民法喜充满,影响广泛。

  另在2015 年11 月,纽约第二届水陆法会圆满之际,于11 月30 日在纽约河滨教堂(The Riverside Church in the City of New York),举行中国汉传佛教首次临济、曹洞宗传法大典暨传灯祈福法会。法会上,我将临济正宗和曹洞正宗的禅宗法脉,授予了五位嗣法弟子。对我本人而言,这是首次在海外传付禅宗法脉,以作效仿先贤之举,愿尽形寿,将佛法弘传十方。

  令人欣慰的是,在海外弘法各项活动中,龙华古寺海外弘法团众法师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严的佛教修持,为中国佛教界赢得了声誉。在威仪上,弘法团诵经礼忏,乃至行住坐卧,处处组织严谨,如法如仪;弘法团精神饱满,传统梵呗尽显丛林道风。同时由于重视管理,弘法团无论人数多少,在外期间遵守外事原则,不议时事,凡遇有人询问皆不亢不卑, 不失国格,给海外佛教界和信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如王作安局长所指出的:中国宗教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龙华古寺海外弘法与交流参访活动结出累累硕果,海外佛教大德或寺院团体,如美国、澳洲、泰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寺院大德纷至沓来,到龙华古寺进行参访,交流佛法。泰国驻沪总领事馆曾访问龙华古寺,请求寺院为泰王国国王诵经祈福。这些友好往来, 留下了今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佳话。

  通过数次率团赴中国香港、北美、澳洲等地区和国家的弘法活动,我深切感受到这一弘法举措对扩大中国传统佛教文化影响力,宣传了当代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深了与港、澳、海外侨界的亲情文脉和侨民宗教团体的联系,以及联系起北美、澳洲各国佛教界的巨大作用。“中国宗教走出去”促进了世界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会通与融合,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佛法的命脉在于灯灯相续,文化的生机在于碰撞交流。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战略的东风,“中国宗教走出去”从未像今天这样生机勃勃。以开放的视野与胸襟,积极响应“一路一带”战略宏构,这一优良传统将散发出无尽的生命力。

  三、文化兴寺,伽蓝增辉
  当时代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形态不断变革,新时期的佛教也应与时俱进,以时代大众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慰藉众生。作为千年古刹龙华寺,应以智慧抉择,创造更加有效的善巧方便引领众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

  龙华古寺的探索始于2006 年,与北京慧海文化资讯中心合作启动《赵城藏》电子化全文本专案。所谓盛世修藏,这是中国古版大藏经首次电子化的宏大工程,也是弥补大陆佛教大藏经电子化空白的应时之举。《赵城藏》电子化工程自2006 年4 月启动后,得到教界高僧、学界专家的广泛支援;经过一、二期成果积累之后,第三期成果结集于2008 年12 月,共收入般若部、宝积部、华严部、大集部全部四个部次的经典,共计420 余万字。目前,《赵城藏》电子化工程目标基本实现。

  在最近十多年中,龙华古寺所出版的刊物有:《明旸法师年谱》、《龙华》中英文对照版、《无上清凉——弘一大师墨宝舍利》、诗集《花雨心香》、邮册《圆明照禅心》、《说诚实言》、《华林公案》等近百种出版物。

  人才培养始终是当代佛教面临的终极课题,龙华古寺秉持“以文化阐扬佛法,以教育培养僧才”理念,举办周末佛学讲座活动,创办空相青年佛学班,系统学习佛教教理,培养佛教人才,推动佛教文化宣传;并且重视义工队伍培养,不定时进行讲座、培训、行禅、佛学讲座等活动,提升义工佛学造诣,增强信众宗教信仰。2017 年,龙华古寺荣获“第三届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党和政府对龙华古寺文化建设成绩的充分肯定,更加促进了龙华古寺坚定“文化兴寺”的信心与动力。

  佛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传统文化永恒的主题,佛教的传播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清初四画僧是佛教艺术家中的典范。在众多艺术种类中,我独偏好传统书画艺术。在本人倡议下,龙华古寺先后成立无尽意图书馆、华林书画院、华林博物院,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团结沪上知名书画大家,如陈佩秋、韩敏、周慧珺、韩天衡、陈家冷、茆帆诸先生,以文化为载体,演绎佛教文化新范式,成为沪上雅事。

  在明旸长老诞辰100 周年的纪念日,2016 年5 月,我和唐招提寺住持松浦俊海长老、金石书画家茆帆先生、旅日书画家周之江先生四人,联袂举办“纪念明旸老和尚百年诞辰—— 共结来缘中日佛教书画交流展”。7 月,又在龙华古寺染香楼,和韩敏先生联合举办“清风南来、相约龙华”扇面展。难忘的是2016 年10 月,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龙华古寺联合主办的《山高水长——陈佩秋、照诚书画联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对展览作出高度评价:“陈佩秋先生和照诚法师的忘年合作,实是在理想追求上的心灵默契。照诚法师的左笔书法可见脱俗心迹,佩老的山水显现明澈气息,两人的合作合展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超越性的境界。”展览结束后,陈佩秋先生作品七言对联《日出春来》,及本人书法作品《观心》《云海》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四、大爱无疆,慈化有缘
  佛教的精神,是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倡导“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精神内核对现代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作为佛教徒,应以社会责任和道德标准为己任,救人济世,扶危济贫。

  龙华古寺长期以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以“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根本,在人道救助领域倾力奉献,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广泛赞誉。汶川地震后,本人第一时间赶到灾区进行赈灾救助活动,并通过上海市红十字会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向灾区捐款162万元;随后通过书法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120 多万元全部定向捐给灾区孤儿;又购买几十吨大米、白面、食油、药品和棉被等100多万元物资,紧急调往灾区。面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本人先后向贵州、西藏、江西、四川等地希望小学、贫困学校捐助110多万。多年来,龙华古寺累计向社会捐款近6000万元。2009 年本人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慈善奖”,2010 年又获上海市第四届“慈善之星”,深感政府与人民厚爱。

  从2006 年开始,龙华古寺连续十年举办了九届书画义拍活动,所得款项8000余万元,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为该会单项捐助最高数额的项目,广受社会好评。

  2014年12月,由龙华古寺发起创建的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龙华古寺的慈善事业走向系统化、科学化的新台阶。基金会提出“发慈悲愿,做欢喜事”的倡议,明确“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的基本理念,要求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策划并落实好每一个慈善项目,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大慈基金会经过三年多的运作,涉及面越来越广,不仅在帮困扶贫、扶智助残、科学放生等领域继续推进,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新的亮点;“明旸法师帮困助学”“生命护航”“儿童普惠”等慈善项目不断升级,逐步形成大慈品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了解到龙华古寺的慈善义拍举措后,称赞“龙华古寺是以文化推动慈善,可谓‘文化慈善’。”

  今后,龙华古寺要把扩大慈善规模与提升慈善水平结合起来,创新公益慈善模式,探索有特色、高水平、专业化的佛教慈善事业,为建设美丽中国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改革开放事业为龙华古寺带来生机和活力,龙华古寺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得更加兴盛。进入新世纪以来,龙华古寺全体上下一心,坚定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国宗教走出去”战略,密切开展同海外国家、地区的佛教交流,努力争取在弘法交流、文化兴寺、社会慈善等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佛教中国化方向在当下的意涵,就代表着坚持走拥护党的宗教政策、弘扬人间佛教精神的道路,龙华古寺将以党的宗教政策为指引,高擎人间佛教的旗帜,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久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东风之下,上海龙华古寺将继续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与教内同仁一起前行。(照诚,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古寺方丈)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