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卡达希长老:南传佛教成为云南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纽带
2016年10月14日更新皈依佛网
  编者按:2016年10月12日,第十九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宁波奉化雪窦山龙华广场隆重开幕。本次会议以“法乳千秋•一脉相承——东北亚佛教交流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中韩日三国佛教代表们将围绕主题进行交流发言。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提卡达希长老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全文如下:

  尊敬的中韩日诸位长老、诸位法师、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大家吉祥!
  因缘殊胜,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盛会。中韩日佛教一脉相承,佛教文化是维系三国人民情感交流的黄金纽带,中韩日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延续至今。

  2500多年前,佛教发源于印度,后来向印度以外传播发展,分为两大主流:一是向北方流传,经过中亚西亚传入中国内地以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属于北传大乘佛教;二是向南方流传,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云南等地,属于南传佛教。

  中韩佛教交流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而中日佛教交流始于公元6世纪。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将中韩日佛教交流比喻为三国间友好关系的“黄金纽带”。历史证明,在中韩日文化交流史上,佛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了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是共同的佛教信仰架设了中韩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互信,结下了深厚的法谊;二是在上千年的佛教文化交流中,佛教经典、语言、天文历法、医学以及佛教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也随之在中韩日人民之间相互交流并发扬光大。

  中国是一个佛教三大语系俱全的国家,南传上座部佛教自公元七世纪由东南亚传入中国以来,主要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临沧、保山等地,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阿昌族、佤族、彝族等民族所信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缘、亲缘和教缘优势,南传佛教文化成为云南与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文化交流的纽带。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佛教三大语系共同的本义,南传佛教一直以来秉承着佛教慈悲、清静的本意,引领信众由这三方面将佛法引入到生活中,以善念指导生活。南传佛教以“五戒”、“十善”为基本道德信条,以达到阿罗汉果为最高道德理想。“诸恶莫作”,要求信徒遵循佛教的基本戒律,即“五戒”;“众善奉行”,要求佛教徒应当遵守“十善”的道德规范;“自净其意”即佛教徒要在体悟自性清净的基础上,清除内心的无明、烦恼,达到解脱之境,即伦理意义上的最高善——涅槃。总之,南传佛教戒律不仅是止恶的约束,还是行善的督约,戒律的持守是南传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基础方面。戒律是每一个行持者身心都能常处正念中的保护,也是佛法能够延续发展的保障。

  佛教尊重生命、珍视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一种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以其独特的理念给世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深刻的启迪: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才能得以持续性发展。在中国南传佛教文化中,从每个寺院建设需要栽种“五树六花”这一项就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信仰与民族文化的共融。五树是指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中国信奉南传佛教的信众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傣族为代表。因为地域、气候等原因,人们在建设家园的同时不仅仅注意选择、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而且还特别注意保护、移植一些珍贵的植物,他们把一些古树名花作为傣族家园的象征物,最典型的就是“五树六花”。在“五树六花”之中,有四种树、两种花是佛教的礼仪植物。这四种树是菩提树、高榕、贝叶棕和铁力木;两种花是莲花和无忧花。这是根据佛经中的记载佛陀从无忧树下出生到成佛有关的植物,所以,人们以保护、种植的方式来纪念佛陀,在生活中来践行自己的信仰。

  总之,南传佛教生态伦理观体现了终极关怀和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其着眼点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终极关怀却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南传佛教由小至大,在传教方式与引导信众的方法上,就是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虔诚的培养和恭敬的增长上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进而促进一个国家的和平,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

  我作为中国南传佛教的代表人士参加此次交流盛会,深感荣幸,感触颇多。我们相信:在世界各国佛教徒的共同努力下,中韩日之间这条象征“和平、智慧、慈悲、包容”的佛教“黄金纽带”将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不断传递,并焕发出熠熠光辉,成为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力量源泉。

  祝愿大家吉祥,安康!萨图,萨图!谢谢大家!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