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共苦,30家道场,千名僧伽助力;众志成城,惠益贫困人群 |
2020年9月7日更新皈依佛网 01 你可曾见过这样的僧人? 他们放着庙里的“清修”不享,选择干起了苦力。 扛着几十斤的生活物资,一步一踉跄,翻越一座座山。 “雨下的很大,路垮了,今天经历了很多挫折,终于到达目的地 。” 放心的运下物资,合掌的手,因长久重压而颤抖,心里却舒畅出一口气。 被淋湿的背,分不清是雨还是汗,他们这是去哪了? 他们运送的是【僧伽医养项目的物资】,由于有20位师父,又住山上没信号,山下的师父主动提出【帮送上门】,十几里坎坷的山路,虽然回来的路依然艰难,但他们慈悲的心光芒万丈,照亮了前行的路,和我们的心! 02 你可见过那样的僧人? 两位六十岁左右的比丘尼师父,一颗迫切的心, 让她们像“逃”似的离开本寺, 再快一点,快一点, 在深山似有声声盼望的呼唤。 开一辆二手面包车,跌跌撞撞, 带上够两天的干粮水果,绕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淌过雨翻泥泞的土地。 这不是去荒野求生,她们又是想去哪? 每一年,她们都会进几次山,运送生活物资给偏远的寺院。老人和老师父们,贫病交加,拄着拐杖,望着山门。她们忘不了这些老泪纵横的眼神。“这件事,到死都想做下去!” 03 你一定还没见过这样的僧人。 他自己的身体,未见的有多好。 逢人却问:你会治病吗?你是医生吗? 一句肯定的答复,会让他心怀宽慰。 拍手称叹:“走,要不要跟我下山去组队!” 他这是要给自己看病吗? 那又何苦用如此大的阵势。 十僧人七八有病,大大小小的健康问题,他召集了医生,免费为出家人,和困难群众义诊,这件事做了好几年,他越做越高兴。多治好一个人,这件事就是赚了! 除了帮助他们,还想尽可能帮助困境群体。 比如寺院周边的贫困村民。” 这是几十家寺院团体或法师,成立僧伽医养基金的初心。在今年99公益日,有将近30家僧伽公益基金,都设立了僧伽医养子计划,法师们带头齐心发力,只为了筹得更多钱款,帮助更需帮助的困境人群。 04 咸安佛协公益基金 在新冠肺炎抗击疫情期间,他们是一支很容易被忽视的队伍,但又是无比坚定的力量。 前期由于武汉封城,位于湖北的咸安佛协,充当中转站,主动承担起了运送灵山慈善所筹的医疗物资到武汉去的任务,他们不辞疲苦,不计安危,除了运送物资,还得在争分夺秒的物资运送和进度的信息中,第一时间回复,代价却是三天三夜没合眼。 “我不敢睡,我怕我错过信息,物资来不了咸宁。能早一分钟到咸宁,咸宁的医院、一线抗疫的工作者们,就能少一分危险,我们的抗疫就不那么艰难。”他们说。 白天搬运物资,晚上关注消息……出世未敢忘国忧,即使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 这一次他们发起了僧伽医养子计划,帮助在疫情打击下更为艰难的群体,他们有僧人,有老人…… 竺隐公益基金 耀弘法师刚出家时,为自己准备了缴纳社保的资金,但看到一位出家师父有困难,就把自己预留缴纳社保的钱全部用于资助那位师父了,至今,耀弘法师自己也没有社保。尽管如此,释耀弘法师仍热心公益慈善,一直照顾着身边更困难的师父们和困难群众。 由于受疫情影响,山门关闭,寺院运转困难,但竺隐寺耀弘法师仍念念不忘周边的困难僧伽和群众。2020年耀弘法师,在灵山慈善基金会成立了“竺隐公益基金”,5月28日,竺隐公益基金慰问周边困难僧伽和群众,送去生活物资,另外还准备为50位出家人,每人供养400元生活物资。 2020年6月1日,竺隐公益基金为老比丘尼以及收养的孩子们过了一个特殊的“儿童节”。是因为耀弘法师曾收养了多名孤儿,教他们读书学习。由于孩子们大多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于是,释耀弘法师在每年的六一为孩子们“过生日”。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活艰苦,照片里,一边是孩子们的笑脸,一边是邀请的老师父们的笑容。 耀弘法师坚定做慈善的心愿更强梁,她认为“慈善像水,能柔软身心,利益周边,有时,一点善心,对人的影响超出想象”。 今年的99公益日,竺隐公益基金也设立了僧伽医养子计划,想在这个【可获得配捐,爱心翻倍】的日子,温暖更多的人。 05 乾县百事一善公益基金 通普法师,身虽出家,心怀苍生,对于本寺周边贫困寺院的出家人,哪怕在深山,他都会开着寺院的小面包车,跑过去送物资。出家人的健康问题也一直是通普法师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他感召退休的医院院长,携手其他医生为本县地区的出家人和困难群众提供义诊,已连续开展好几年,深受师父们和群众的好评。 2020年,通普法师在灵山慈善基金会设立了“乾县百事一善慈善基金”,依托这一平台,师父想更好地为出家人和困境群众服务。 他记得,有一个中老年女士拿完药之后,问,“需要多少钱?” 医师亲切地告诉她,“咱们是做慈善义诊活动,不收钱。” 她听到后,从开始的怔愣,到脸上笑容绽开,高兴的说:“因为家在村里,如果身体有个不舒服,上医院也很不方便,医生能来,我们太高兴了!” 做慈善,就是不求回报,不图名利,别人的离苦得乐,哪怕是瞬间的快乐,都是最好的馈赠。 今年99公益,乾县百事一善公益基金,也成立了僧伽医养子计划,慈善是心,医者仁心,僧者佛心,他们想筹越来越多的钱,帮助疾厄困难中的人群。 磻溪公益基金 定宏法师是北京人,十多年前,师父到福鼎磻溪住下,一住就是十多年,磻溪地区经济落后,寺院香火少,生活非常清苦。 定宏法师多年来时常照顾寺院周边16所偏远寺庙里的年迈出家人,每年不止一次下乡慰问偏远寺庙,常常用积累下来的微薄供养,或自己寺院的有限物资,接济其他更困难的法师,有时把自己寺院的米面都捐完了,也依旧发心不止。 2020年,定宏法师在灵山慈善基金会,成立“磻溪公益基金”后,筹得的钱,给偏远寺院送达物资的机会增多,她常开着寺院的小车,带着两天的馒头干粮,下乡给山里的老师父们送上夏安居供养物资,年龄最大的法师103岁,定宏师父自己也60岁了,师父最忧心的是将来跑不动了,谁来照顾这些老师父们。 和以上同样慈悲之初心的师父们一样,定弘法师也成立了僧伽子计划,如果能在99公益日,哪怕捐一点钱,都能获得加倍的配捐,那么就能覆盖更多的山中困境群体。 有好多好多的心愿,等待完成, 有许多许多翘首以待,需帮的人, 相信今年99公益日,在这近30家道场, 千名僧伽的助力下,能至少惠益万名的困境群体。 而这一切,离不开你的支持, 哪怕一份传播,多一份了解, 都有裂变出更多爱心的可能性。 小惊喜:灵山激励 • 参赛资格:所有由道场或法师僧伽基金设立的子计划 • 参赛分组:截至9月6日24:00时,在灵山僧伽医养公益基金平台,筹款额达到10万以上的为一组,筹款额10万以下的为一组 • 激励金额:在两个参赛小组中,按照子计划截至9月9日24:00的筹款额排名,对排名前三的子计划,灵山慈善基金会按照其已完成筹款额,分别给予10%、8%和5%的激励。激励金额用于灵山统一执行的项目, 子计划发起人对受众群体有建议权。例:在灵山提供的僧伽医保、社保、物资救济等项目中, 提供受助者名单供参考,服务由灵山专业团队统一执行。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河南乡村小庙生存图鉴:四亩玉米年入2600元,主食几乎都是玉米粥 文/法圆法师,2019年,九月底,我坐着绿皮车,穿越华北平原,走进中原腹地,河南叶县,来到仙台镇大悲寺。 寺院座落于一片寥落的庄稼地中,因为是秋收时节,地里的玉米刚刚收割,一马平川的苍茫大地上,孤零零地屹立着复兴的古寺,带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穿越时空亘古往复的雄浑感觉。 寺院饮食条件、居住环境的简单,是可以用清贫来定义的。 主食几乎都是玉米粥,间或配以简单的面食。 蔬菜则是寺院自己种的,有什么吃什么,几样菜炒在一起。如果做饭的居士多加些酱油,就几乎分不出都是些什么菜了。 僧寮是大殿两侧的配房,木板床、布衣柜、没有蚊帐、没有卫生间。 淋浴室在寺院的东北角,昏暗低矮,通风极差,只可以勉强使用。 卫生间在寺院的西南角,如果是夏天,这段距离不算什么,但若是冰雪覆盖的冬天,走这段路就要多加一些小心。 至于大寮和五观堂,就更难定义了。 做饭与吃饭是在同一间低矮阴暗的旧房间内,通风不好,卫生条件也比较差。破旧的桌子放上电磁炉,就是做饭的地方。切菜则在吃饭的矮桌上。 洗菜洗碗的水池在屋外,连个简易的遮雨棚都没有,下雨时,就只能和着雨水洗碗。 天热的时候,我们就搬个矮桌在屋外的树下吃饭。桌子很破旧,摆上两块辅大殿地面剩下的瓷砖,就成了比较不错的桌面。小凳也很陈旧,但不耽误使用。 于是,早殿过后以及中午出坡归来,我们就坐在天地之间,清风之中,喝粥吃菜。那时候,才更明白,摄取饮食不过为长养身体,所有的味觉分别都是多余。 虽然生存条件并不算好,寺院也只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师父住持,但行持却从未从简。 每天凌晨四点二十,我准时打板。老师父随即起身,于钟楼之上,接板叩钟,我则赶回大殿点灯燃香,之后,赶至鼓楼接钟敲鼓。鼓声将尽,老师父于大殿接鼓击磬,早课由此开始。 大悲寺钟楼 因为是秋收,所以早斋过后,几乎没有休息就要开始出坡作务。 我们先是翻晒已经脱粒的玉米,晒好的玉米小部分留着自己吃,大部分卖掉。 随后,还要晒干玉米核儿,因为这玉米核儿就是寺院一冬取暖做饭的柴火。 寺院中晾晒的玉米核儿 玉米刚收好,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了,我们又要与雨赛跑抢收黄豆。 这一季的黄豆收成并不好,干旱又逢虫害,有些地块几乎绝产。老师父说,那也要收回来呀,从春到秋的付出,能收些回来做明年的豆种也好呀。 这样的劳作一般会持续到暮色深沉,天光隐没。尽管此时的我们已经很是疲累,但是每天的全堂晚课却从未间断。 没有居士来寺的时候,古老的中州大地上,苍茫的夜色之中,就只有我跟在老师父身后诵经念佛。 晚殿过后,就到了晚钟时间。我先于鼓楼撞响暮鼓,老师父于钟楼接鼓唱响晚钟偈,而我则在历代僧侣千年不变的誓愿余响中,接钟打板。 板声断续,天地归于寂静,寺院一天的行持由此结束。 秋雨如约而至,气温骤降,一夜之间,中原大地从盛夏走进深秋,我们因此也多了一些闲暇。 老师父和我计算起这一季的收成。 豆子就不说了,够种子就很好了,玉米收成还是不错的。这一季,寺院种了近四亩玉米,亩产大概在八百斤左右,每斤玉米卖到0.83元。这些钱,就是寺院日常开支。 我默默听着,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就是卖掉所有的玉米,寺院的收入也不过2600元左右。如果再算上春收的一季小麦,寺院日常可用资金也很紧张。 我问老师父,为什么不拿些居士供养的钱做生活费用,老师父说,那钱是用来建寺的。 老师父说,你别小看这大悲寺,以前,它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寺院,出家僧侣众多,梵唱不断,经声绕梁。我既然有缘住持此处,就有义务恢复古寺,让它复现昔日的鼎盛繁华。与重建寺院相比,生活的清贫,就不值一提了。 老师父说,你看,寺院现在有些规模,附近的信众就更愿意来寺院了。虽然他们可能懂得的教理并不多,但是,哪怕只是于佛前点一柱香,或者跟着上一堂早课晚课,都会成为他们离苦得乐,最终解脱的善因缘,这才是出家人应当在意的事。 秋风秋雨中,没有生活艰难,只有随缘行持,只有古寺重兴,我与老师父捧着手中的玉米粥,相视而笑。 凤凰网佛教、慧海公益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偏远地区的寺院、法师,凤凰网佛教总编辑崔明晨老师作为发起人之一,发起了“僧伽医养计划”,希望通过公益的方式,帮助偏远地区的寺院、法师。 在偏远地区弘法的法师,他们不住名山大刹,他们游走在佛法并不兴盛的边地,他们的容身之处,可能是某处偏远的山村小庙,也可能是苍凉高原上的一座孤寺,甚至只是荒山野岭中的一处狭小茅棚。 他们的生活,并不诗情画意,他们所在的地方,远离现代文明都市,可能连寻常的吃饭喝水,都甚是困难。 即便人们把目光投向困境群体时,也往往忽略这些出家僧伽,而这些偏远地区的小庙,无疑更需要供养。 在佛教中,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能让出家众仰仗修行,进德修业;在家信众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长。 99公益日,由于腾讯的配捐,会使得你的爱心无限放大。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