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塔身流失近20年后回归故里 台湾中台禅寺无偿捐赠
2017年4月17日更新皈依佛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流失近20年的唐代邓峪石塔塔身今天回归山西故土。这座距今1300年历史、代表我国盛唐佛教雕刻艺术极高水平的唐代石塔,塔刹和塔身先后在上世纪90年代被盗,塔身由台湾中台禅寺无偿捐赠回大陆,今起在山西博物院展出一个月。

  在山西晋中市榆社县城南九公里郝北镇邓峪村的庙里,安放着一座距今1300年历史的唐代石塔。村里人都知道,这座塔的塔座和塔檐是“原装”的,但最精华的塔身和最高处的塔刹却是复制的。即使过了将近20年,榆社县文物局局长王太明依然能说出塔身被盗的准确日期,“1998年9月10日凌晨1点,犯罪分子去偷的。我们在塔周围焊了钢筋,把它护起来了,每天在检查,结果恰恰那天,保护员巡逻的时候发现有好多人在偷,还有车。他一进去就被人拿着钢管打了一下,昏了过去。”

  村民们试图护住这尊石塔造像,但一个管理员终究敌不住七八个人的“围攻”,塔身还是丢了。而就在两年前,最高处的塔刹也已被盗。村里的邓峪石塔被人为分割成四份,“头”和“身子”是空的,只剩“脖子”和“脚”。在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大量古遗址、古墓葬遭到盗掘,和邓峪石塔的命运一样,成批文物被盗运出境。

  塔身后来辗转流入台湾,由私人藏家捐赠给中台禅寺。开山方丈释惟觉长老表示愿意无偿捐赠回大陆。2016年2月,一直在寻找塔身线索的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第一次看到台湾提供的图片便一眼认出,这就是邓峪石塔的塔身。

  昨天上午,当搭在石塔身上的黄盖布被一点点揭开,人群中发出了一阵阵赞叹。与塔座和塔檐相连的塔身精美绝伦,它的四面各有一座高浮雕彩绘佛像,抬眼望去,每座佛像约有1米高,都是通肩袈裟,有的端坐于束腰莲花座上,有的双手置于胸前站立在须弥座莲花上,有的倚坐。每座佛像面形圆润,体态丰腴,气度非凡,四个边棱上雕有串珠形柱,塔身左侧清晰地刻着“大唐开元八年”。山西博物院副院长李勇2016年7月作为专家组成员赴台湾参与现场鉴定,他说,这是一座罕见、具有极高价值的唐代石雕彩绘四面佛造像塔。一般的石塔上都有佛教方面的内容。邓峪石塔的四面都有造像,而且四面的造像都是高浮雕,就是很接近圆雕。从雕刻上讲,不论比例、神态、仪表、坐姿,都是盛唐时期佛造像的标准样式。而且造像上还有彩绘,雕刻完再上彩的一般都是比较好的雕像,它才这么精细地制作,所以比较珍贵。

  邓峪石塔在近20年后找回了自己的“真身”,但塔最顶端的塔刹至今还杳无音讯。山西博物院选择用复刻品暂时安放在塔身、塔檐之上,目的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它的模样,帮助找回塔刹,让石塔早日实现永久的金身合璧。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告诉记者,特展取名为“归来”,从今天起向公众开放,为期一个月。

  我国是世界上流失文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非法流失的文物,有的是清末至抗日战争时期被列强掠夺,有的则是被盗掘、盗窃或者走私。目前我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打击文物非法贩卖、促进文物返还的双边协定,近5年已先后促成100多件文物的回归。此次唐代邓峪石塔寻回“塔身”,是继2015年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摩尼佛首回归后,海峡两岸又一个协力促成中华民族流失文物回归的故事。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这些文物的回归,特别是这次邓峪石塔塔身的回归,因于两岸同胞的血肉亲情,源于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是留在两岸民众心间、载入两岸交流史册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在海内外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也有利于鼓励两岸民众共同保护好中华文化遗产。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