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温暖巴楚|看他们如何以生命影响生命 |
2016年12月8日更新皈依佛网 临近岁末,寒冬步步紧逼,冰雪载途渐成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出行常态,然而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慈善脚步却没有丝毫懈怠;11月22日上午10时30分,仁爱启明书院及仁爱小屋开启仪式在新疆巴楚县唐城宾馆揭开序幕。仪式简单且庄严,淳朴的巴楚人民,热情地欢迎真诚的仁爱志愿者,双方在祥和的氛围中良好互动,唯一的话题就是巴楚的发展。会议由巴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艳主持,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守山、巴楚县委书记何强、巴楚县教师代表及仁爱志愿者一百余人出席活动,见证了这一温馨时刻:10所仁爱启明书院和10座仁爱小屋联袂在新疆巴楚大地上扬帆启航。 初识巴楚:荒寂中充满祥和 仁爱基金会赴巴楚志愿者的大部队,是21日一早从北京出发的,听大家说几乎都是凌晨四点起床,奔赴首都机场;然后辗转乌鲁木齐,到达阿克苏机场时,已经下午两点多,再换乘汽车驶往巴楚。 冬季的南疆,目之所及一片枯黯,衰草漫野,沙石冷峻;雾霭朦胧,穹顶之下虽大漠广阔,却不能极目远眺,实为憾事。太阳在云遮雾阻的天空中,仿佛生了病,淡淡的一块,几乎让人无法联想起它的温度;那羸弱的样子,仿佛被清风一带,就会跌进云层里,连个影子恐怕都找不到了。快到巴楚县城的时候,天空飞舞起雪花,细细的雪粒又为这荒寂的大漠披上了一袭寒冷,令人心里也不禁增添一丝丝的寒意。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除了零星的加油站,高速公路的两旁几乎看不到建筑,倒是不时有一群群骆驼和绵羊撞入眼帘。目光掠过,它们安详且自在,静静地低头觅食,或昂首浅吟低唱,那随遇而安的样子,似乎它们就是这片天地里的主人。巴楚县城大街两旁的路灯柱子上,整整齐齐地挂满了国旗,沿街远望,一片红焰,焕发着浓浓的热情和勃勃的生机;道路中间的绿化带上,聚集着许多当地人在劳动,挖土植树,在寒冬中倒也暖和;不时传出的哄笑声,我们似乎可以感受他们内心的快乐。 同行的对外经贸大学刘红处长说,她查了一下,我们从北京抵达巴楚,足足行走了四千多公里,等于她曾经自驾游15天的行程;听了这个数字,我们似乎也可以自我安慰,披星而出,日落而达,我们也算是高效的了! 走近巴楚:大美中孕育辉煌 巴楚犹如一幅美丽的边塞画,铺陈在天山南麓,与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比邻而居;这里有316万亩连片的野生胡杨林,号称世界上最大面积胡杨林生长区,同时这里还是古丝绸之路驿站文化的重要发源之地,素有“胡杨之都、丝路之驿”的美誉。巴楚全称“巴尔楚克”,汉语是“一切皆有”之意,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 进入巴楚县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型铁塔,矗立在喀什河畔,被巴楚人津津乐道为“巴楚埃菲尔铁塔”。然而,仔细观察,它更像是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上海东方明珠塔的完美结合,成为巴楚大地的新地标。据何强书记介绍,“巴楚县共有自然人文景观4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自治区级3个、县级33个。巴楚出土文物散落世界各地博物馆,其中,新疆博物馆4000多件馆藏文物都是从巴楚出土,巴楚县博物馆现有馆藏国家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19件。巴楚县以红海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用文化支撑旅游、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传播文化,将巴楚独特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产业,赋予旅游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的红海景区处处闪现着文化的符号,弥漫着文化的气息,旅游产业的亲和力、生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行走在巴楚大地上,你会深刻地感受何书记话语的真谛,满眼的大漠风情,尤其是在世界最美的胡杨林,让你零距离欣赏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美誉的胡杨树,体悟它们的顽强和坚韧。 巴楚还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驿站,东承古丝路之长安道遥望长安,西承古丝路喀什噶尔道、越喀什及葱岭连通罗马,南接于阗道穿越和田抵达印度,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的交汇处,因此得名“三岔口”,名噪一时。在这里,文化融合,文明互鉴,商旅往来,曾经演绎了世界瞩目的辉煌。 历史随风而逝,现实命压人头,曾经的辉煌在时间长河里灰飞烟灭,今天困扰巴楚人民的是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贫困。不过,所幸的是何强书记面对贫困这座大山却满怀豪情,他表示,巴楚县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16年底,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贫困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这份豪情壮志,比我们国家整体2025年消除贫困的目标,可以整整提前9年。 牵手巴楚:温暖中启迪智慧 10所仁爱启明书院和10座仁爱小屋在巴楚开启,这是仁爱基金会慈善之旅的新疆首站。仁爱基金会理事孙丽艳老师一到巴楚,就感慨地说:“这个地方很美,但这个地方真正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只要去做就好了,用我们的行动来表达一切。”巴楚的几天,走在孙老师身边,多次听闻她给志愿者直截而简单地开示:“只管去做!”做慈善要知行合一,这也是十年来仁爱基金会跋涉在慈善道路上始终坚持的理念,当然也是十年来仁爱基金会之所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行胜于言,将自己的善意、善心、善良付诸善行,就是最好的慈善。平日里不善言辞的仁爱书院肖昱欣部长告诉记者:“我们与各地政府、妇联、教育部门合作,将启明书院开办到全国各地,真正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仁爱基金会的志愿者们还会经常到各地书院与孩子们互动、讲座,带领孩子们去看望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仁爱基金会运转的稳健,也能感受到志愿者们发自初心的公益本怀。 仁爱启明书院的行动宗旨,在于推动乡村地区及弱势人口读书文化建设,关注其生存和教育问题,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升生命品质。本次巴楚之行,他们不仅捐助了大量的图书,还发放“仁爱U盘”和“仁爱小药箱”,还有新疆少年儿童最喜欢的足球。仁爱志愿者走进学校,与小学生们亲密互动,小学生们也报以最真诚的热情和信赖,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戏,欢乐的波涛汹涌澎湃,感恩的涟漪欢乐四溢;志愿者马玉和兔子向孩子们伸出大拇指,教育孩子们学会赞美和感恩,孩子们给她们最热烈的拥抱,紧紧地拉着她们的手,久久不愿让她们离开。 关爱孩子们的同时,仁爱志愿者也没有忘记偏远乡村的维族乡亲。在启明书院靳惠玲副部长的细心组织下,志愿者们分成八个小组,在当地驻村干部的陪同下,将米面和食用油送到生活困难的家庭。同时,志愿者们又为他们戴上鲜艳的红围巾,接着一个深情的拥抱,告诉他们“向前看,我们永远在一起”;这一连串的温暖举动,令许多维族乡亲感激涕泣,甚至失声痛哭!“谢谢你们来看我们”,“永远感谢你们”,“你们的礼物我会永远珍藏”……发自肺腑的感谢,让大家的心灵很近很近,有的难以表达自已的感情,只能用维族语言高声呼喊“共产党好,共产党好……” 11月的巴楚,冬意浓浓,而且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瑞雪。何强书记告诉我们,好多年没有这么早下雪了,也好多年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了。在冰雪的陪伴下,在寒冷的督促下,仁爱基金会的志愿者们在巴楚忙碌了整整三天,忘却了辛苦,只有深深地感恩、感动。11月25日,完成巴楚慈善之旅的志愿者们踏上了回程。挥手与当地领导、乡亲告别,我们脸上的微笑,却掩饰不住内心的黯然。诚如李守山秘书长所言:“我们千里奔波,劳累的仅仅是几天,而你们却要用数年甚至一生的光阴,陪伴巴楚、奉献巴楚,你们才是最辛苦的!” 离开巴楚的时候,虽然寒冷依旧,但天空中太阳还是一个笑脸;走着走着,云雾升腾,微笑的太阳又不知所踪了,只有远处的天山,银装素裹,静静地注视着我们!回首望去,我们深深地祝福勤劳勇敢的巴楚人民,早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巴楚!(文:大公网副总编辑史利伟 摄影:王田田)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