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里的图书馆:方丈亲自选书 五万藏书面向大众
2018年4月24日更新皈依佛网
  一座千年古寺里的公共图书馆,将在2018年4月23日“世界阅读日”这天迎来开馆一周年纪念。

  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年)的七塔报恩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在闹市区的车水马龙中隔出一方佛门净地。寺内的栖心图书馆建成于2017年,是国内少见的、完全向公众开放的寺院图书馆。这里的藏书不仅限于佛教典籍,还有文史哲、医学、经济、军事等综合类图书,以及珍贵的日、英文原版书,共计五万余册,均提供借阅服务。

  栖心图书馆因其交通便利、开放程度高、藏书质量可靠,吸引了不少热衷阅读的市民和学者;寺内僧人利用图书馆更是近水楼台,记者前往时便偶遇一位正在自习英文的年轻僧人,以及正巧在图书馆看书的七塔禅寺住持——可祥法师,有幸得以向他们一探究竟。

  从藏经楼到图书馆
  中国佛教寺院藏书的传统由来已久,藏经楼历来是供奉三藏典籍的重要建筑。近代以后佛教转型,“人间佛教”理念兴起,一些寺院开始兴办图书馆等现代文化设施;时至今日,佛教寺院为创办佛学院,也需设立图书馆来满足宗教院校建设的要求。

  但是,这些寺院图书馆普遍开放程度不高,主要服务于佛学教研,能够面向公众、开放借阅的实属罕见。

  栖心图书馆每周一下午至周日向读者开放,工作日开放至晚上八点。傍晚时分,寺院谢绝香客入内,但只要说是去栖心图书馆,保安便爽快地放行。

  图书馆位于寺内西侧一处仿四合院建筑中,清幽静谧,馆内自助借还设施、图书分类及检索系统均与一般大学图书馆无异。馆员是寺内义工,待人亲切和善。阅览区可以自由出入,借阅图书仅需提供身份证和一百元押金,限期一个月,可以续借。

  馆藏图书除佛教典籍外,还有颇具特色的各种地方志,以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军事、经济、医学、伦理、社会等多种类别的著作;其中两排开架上呈列有外文书,其中日文书多与中日古代佛教的往来交流有关。

  馆中书目支持馆外查询,可以通过栖心图书馆官方网站检索,无需登录。记者尝试以“中日”为关键词搜索得出18条检索记录,每一条书目均有借阅记录、豆瓣书评、馆藏情况、目录等信息。

  因为有图书馆,寺内除了香客往来、僧人穿梭,还能见到不少学者模样的面孔。一位宁波大学的青年学者告诉记者,他认为这是市区内尤其适合写论文的一处场所,环境好、离家近,比起去往四五十分钟车程外的研究室要方便许多。

  据七塔寺住持可祥法师介绍,栖心图书馆自创建伊始便奔着公共图书馆的目标而去,一切硬件软件设施都按照公共图书馆标准设计,目的是满足包括佛教徒在内的现代社会人群的阅读与研究需求。

  除了开放程度超过同类图书馆以外,馆内藏书质量也令人印象深刻。一般社区图书馆往往馆藏陈旧,新书购置也以各类畅销书为主;在这里则不时能看到高质量的社科研究及传统文化类书籍。

  可祥法师告诉澎湃新闻,这些书是他用最“笨”的办法一本一本挑选出来的。

  爱逛旧书网的大和尚
  办图书馆大概是可祥法师担任七塔寺方丈这些年来最费心力的事务之一。

  栖心图书馆开放于2017年4月23日,而早在2015年,可祥法师就在筹备选书了。

  “起初是从学术论文的引用文献里找书,后来到各所大学的图书馆里去拍书目,回来再请义工整理成电子版,然后请书商帮忙配书。最近我去南京大学、香港大学看朋友,挤出空余时间就去他们的图书馆里拍书目。”可祥法师说。

  方丈的一大爱好是逛旧书网站。“有时候上午十点打开‘孔夫子旧书网’,能一直逛到晚上。”他尤其关注旧书网上出现的一些外文书,尤其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日文著作,这些珍贵文本在一般书店已经不易寻觅,他则想方设法为图书馆购入,并且开放借阅。采访当天,记者在可祥法师的电脑上看到最近购入的一批二手外文书书目,均为日本学界的佛教研究著作。

  每当有新书上架,可祥法师便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新书信息。他的小目标是:图书馆藏书量在2025 年前突破15 万册,建设“浙东佛教文献收藏中心”和“浙东地方文献收藏中心”。

  在他的影响下,不少朋友也站出来支持图书馆。一位企业家从日本文物拍卖市场购得珍贵的延宝七年刻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套,赠予栖心图书馆作为馆藏。宁波大学的一位历史学者也表示自己曾将一些专业书籍捐给图书馆,让更多人能看到。

  “一般方丈政务繁忙,但可祥法师花很多时间看书,还能做不错的研究,非常难得。”这位与可祥法师相识的学者这样评价他。

  古寺地下的书库与讲堂
  栖心图书馆除了地面上的两层馆舍,在地下另有两层;地下的现代化设施和地面建筑的古色古香形成鲜明的对比。

  地下一层包含重要历史文献书库和一个可以容纳400人的大讲堂;地下二层则是停车场,车道蜿蜒而出,直达七塔寺西门,通向人间烟火。

  “报恩大讲堂”创立一年来举办过15场讲座,主题涉及佛教(如张雪松《佛教对宇宙人生的基本看法》)、历史(如黄复彩《梁武帝的佛教人生》)、医学(如华永飞《肿瘤疾病与预防》)、艺术(如何鸿《敦煌艺术与精神》)等,免费向公众开放,听众累计有3000多人。

  在地下书库,记者看到了整墙的《四库全书》、《大日本续藏经》、《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等藏书。可祥法师表示,书库的空间毕竟有限,正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制作电子图书数据库,“这是大势所趋”。

  对话七塔禅寺住持可祥法师
  澎湃新闻:您在寺中创设图书馆的初衷是什么?

  可祥法师:图书馆是对传统寺院藏经楼的一种发展。藏经楼在过去是寺院供奉经典的场所,只有一部分人能接触到经典,难以对广大信徒和公众起到普惠性的作用。

  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从藏经楼走向图书馆,而且是以现代化的标准来建设新型图书馆,让广大市民能通过它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一些佛教典籍,也能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建图书馆也是满足我们佛教徒阅读与研究的需求。中国佛教有三大传统: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交流。也就是说,要劳动,要修行,还要做“科研”——历代高僧对佛教教理、典籍的研究形成了大量著作,这是一个传统。

  一座城市的历史是否辉煌,去看她的博物馆就知道,一座城市在未来是否充满希望,去看她的图书馆就明白。那么也可以这样说,看一座寺院的过去是否辉煌,未来是否充满希望,看她的藏经楼与图书馆便可知晓。

  澎湃新闻:那么现在的藏经楼是什么情况?

  可祥法师:目前藏经楼正在修缮。七塔禅寺藏经楼所藏珍贵文献包括著名的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光绪颁赐之《龙藏》一部,梵文贝叶经一束280片等。

  澎湃新闻:为什么叫“栖心图书馆”?有哪些特色馆藏?

  可祥法师:唐懿宗曾经赐名本寺“栖心寺”,这是“栖心图书馆”之名的由来。特色的馆藏包括《全宋文》、《全元诗》、《敦煌遗书》、《天一阁藏历代方志汇刊》、《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寺观卷》、《大正新修大藏经》、《碛砂大藏经》等。

  澎湃新闻:完全向读者开放的寺院图书馆不多见,管理上会不会有困扰?

  可祥法师:不会。我们完全按照正规公共图书馆的标准来管理,读者每次可以借阅三本书,一个月后可以续借。书目已经全部电子化,可以自助借阅。图书目录管理方面我们采用的是Interlib图书馆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将来还会实现从书目到电子资源的访问。

  澎湃新闻:图书馆藏在古寺中,来访的人多吗?

  可祥法师: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来,多的时候有几十人。因为书籍质量比较高,来查阅的人比较多,环境也比较适合做研究。

  澎湃新闻:寺内的僧人好像也来?刚才看见有年轻的法师在二楼自习。

  可祥法师:是的,出家人就应该努力。否则佛教文化靠谁来传承?

  澎湃新闻: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

  可祥法师:栖心图书馆将会有二期扩建工程,我们希望把它建成三个中心:“浙东佛教文献收藏中心”、“浙东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和“栖心图书馆电子图书中心”,馆藏图书在2025年前突破15万册。希望通过栖心图书馆能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传播,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也为中国悠久的藏书传统增添新的内涵。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