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工艺大师与赵朴老的一“佛”之约
2017年6月23日更新皈依佛网
  赵朴初,精研佛法的宗教界领袖,也是诗、词曲和书法大家。在现今的大多数山门前,都能看到他亲自提笔的寺名。同时,他也是“人间佛教”的提倡者,是“爱国爱教”的典范、榜样和楷模,“绍隆佛种”的播种者、耕耘者和实施者,为中国佛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之无愧为近代佛教界的泰山北斗。

  姜文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007年被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德艺双馨大师称号。多件玉雕作品获得“工美杯”、“天工奖”、“百花杯”等多项大奖,作品被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

  让我们把时间调拨到20年前,当时赵朴老还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学院院长。虽然身居高位,却从来平易近人,时常把与佛教发展推广有关大大小小的事情挂在心头。

  据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净慧长老回忆说,那时常有北京玉器厂的人找来佛协,借由雕琢佛教题材作品,敬请佛协诸多业内人士指导把关。赵朴老为人热心,又是一会之长,是最多被玉器雕刻师们请教的对象。所以尽管公务繁忙,赵朴老仍极力抽出时间接待访者,就来者的困惑提出专业的解答和看法。

  赵朴老认真观看了部分佛教题材玉雕作品,发现一个问题。大家仿佛都习惯于抓住佛教的某一个细节去展现,从未有人试图雕刻表现佛教大事记的宏大题材。他不知道这是思维的局限还是技术的局限。1990年,在他的主导下,素有“北玉四杰”称号的玉雕大师宋世义、董文钟、杨世昌、李睿合力完成了一组玉雕佛教题材开山之作——《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开启了中国佛教题材玉雕作品新世界的大门。

  这种既使得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又能让玉石材料得到充分利用的展现方式,很快风靡了雕刻界。可是,赵朴老看遍了这些作品,仍有一个遗憾存在心头。此时,一个在北京玉雕界被称为“怪才”的年轻人闯入了他的视线。

  这个年轻人,就是姜文斌。他自80年代初进入玉雕行业以来,兢兢业业,辛勤雕刻,很快称为了功力深厚、技艺全面的玉雕大师。加上他本人思路敏捷、涉猎广泛的特点,很快称为玉雕界难得的一把好手。

  对姜文斌而言,玉是几亿年才形成的灵物,雕刻者应该本着对长者的尊重和孝敬的态度,与玉做一场心灵的对话。如此,才能真正把玉的美、独特性、珍贵性充分地体现出来,也才能够让世人感悟和欣赏到玉器的艺术魅力,这也是做玉人的德行所在。

  赵朴老闻听深受感动,多次与姜文斌促膝长谈,其间,他提到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他说:“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结缘。”他非常希望看到能有一件玉雕,是以中国传统玉雕工艺制作,反应释迦牟尼佛事迹的大型作品。赵朴老认为,如有此作品,让更多爱佛、敬佛的人瞻仰拜奉。必对中国佛教界,是一件大好之事。

  姜文斌作为玉雕工艺师,深知一件作品的问世,除却巧妙成熟的构思、炉火纯青的工艺,还需要恰到好处的机缘。寻到一块合适的玉,才是成就这件作品的关键之处。

  这次谈话过后,赵朴老的心愿就印刻在姜文斌的内心了。虽然没有明确进行过约定,但是在姜文斌看来,赵朴老将自己的心愿告诉了他,就是将这份期待付诸在了他的身上,等待机缘降临,他一定要完成这件作品。

  时间来到了2005年,此时,赵朴老已仙逝五载。或许是佛感机缘已到,一块重达3吨是完美翡翠原石终于出现在了姜文斌眼前,在得到原石主人授意后,他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精雕细琢。

  之后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在近两年的媒体报道中了解过了。一场以这尊佛像为起意的大型佛教公益行走“佛缘之路”,开启了它长达533天漫长朝圣路。途中,他们拜谒了全国365座百年古刹,在“传递祝福传递爱”的宗旨下沿途开展心愿收集活动,以心愿佛为承载,最终收获了30万张心愿卡片,携带着它们共同走到了佛陀故乡尼泊尔蓝毗尼。

  时至今日,这两位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的大家皆斯人已去,但是他们各自的风骨和共同创作的作品,依然在今天借由这尊心愿玉佛流传于世。愿这尊如今承载了千万人心愿的心愿佛,能够不负两位大家之约,在“佛缘之路”越走越远的行程中,完美践行佛陀当年济世传法的盛况,将中国梦落实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建立一个全民祈福的心愿节。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