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相法师:杀生有罪过 但起心动念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
2020年11月3日更新皈依佛网 谈到杀生,人们自然会想到吃荤与吃素的问题。其实吃不吃肉还是第二步,最主要的是在于杀不杀生。有的居士说,我可以不吃肉,但是我的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吃肉,说的也很在情理,所以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去纠结。 就吃荤与吃素而言,你认为吃素好,就多吃素少吃荤,并不需要高深的道理。如果你想吃荤呢,也不需要找那么多可以吃荤的理由。就怕你想吃肉,尤其是到饭店里专门去点你喜欢吃的肉食。从心里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以前有好多居士问我能不能吃荤这个问题,我一般不予回答。如果我说能吃,罪过都是我的;如果说不能吃,他又不能接受。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禅师在河边摆渡。在冬季,来了一位秀才,对佛教也了解一点,此季河水下降,当船靠岸的时候,水里的鱼虾就被船冲到岸上。这个秀才看到了,就问禅师,出家人不杀生,但是你这样每天摆渡不是很多鱼虾都死了吗?请问禅师:这罪过是您的还是乘船人的?禅师说,这是先生你的罪过!这虽然是禅宗里面的话,但是这种现象在生活里也很常见,有许多时候不要太计较,就像坐禅本身就是要活泼,你如果斤斤计较,你禅也参不好。 杀生肯定是有罪过的,但是起心动念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如你在坐禅的时候,有只蚊子总在你身边嗡嗡叫,令心烦燥难耐,这个时候嗔恨心生起,一定要把蚊子打死,此时你若把蚊子打死,与你无意间打死蚊子,这两种结果是不一样的。从现实法律的定罪角度来说也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故意伤害,一个是过失罪,这两者有天壤之别。问题在生活中,有的人不只是要吃肉,而且是死的不吃,专要吃活的,这个区别就非常大。 杀生也有开缘,如从大慈悲心出发,杀一恶人以救众人,也是大担当。 谈到养生,吃荤和养生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见到很多素食者身体都健康且长寿。问题在于迷而不觉。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魎。何以故?你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主命鬼王也说:“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佛教告诉你,种恶因必得恶果,不要违背这个规律。比如这个电,你不碰不会吃苦头,如果你去碰了,侥幸没有死,我相信你就再也不想去碰电了。问题在于我们往往不去理会这一切的后果,只有佛陀站在最高层,通观三世才知道来龙去脉,告诉世人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即使世人知道,又有几人能接受奉行?这就是众生之迷。不净的东西说是净的,明明是迷的东西,却又自认为是聪明的 ,佛教说这叫颠倒。 奉劝一句,想吃荤也好,不想吃荤更好,别找理由。酒肉穿肠过,要有那个本事!另外,有人说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这是知见错误,人有贪生的念头,动物再低级,再苦,也有求生的欲望。我们能不能通过这种现象唤起内心的慈悲,如果看到他人及众生的痛苦还生不起慈悲心,这才是我们的问题所在。动物从形体上与人有区别,从佛教角度来说佛性是一致的,只是形体不同而已,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绝对不能说它是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 我看到过一个视频,两头豹子追两只鹿,一只母鹿,一只小鹿。以母鹿的灵敏与速度,完全可以逃走,但为了救小鹿,母鹿放弃逃跑,被豹子吃掉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呵护子女的心与人是一样没有区别。现在很多人也能感受到动物的灵性而不忍心再吃它们。 在汉传佛教中,从梁武帝开始不吃荤而吃素,这是有经律论依据的。当然佛教中也有方便的一面,比如南传佛教,他们自己不生火煮饭,靠乞讨为生,乞讨到什么就吃什么,没乞讨到就挨饿,因此其生活环境决定不能有太多的选择,否则会给护法居士们带来更多的麻烦。佛陀当年托钵,一个孩子抓了一把沙子,佛陀还要接受呢。藏地也是因为生活环境,早期游牧生活中没有蔬菜,延续下来以荤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但是他们死了以后都会选择天葬。在他们的观念里,既然活着吃过众生的肉,那么死后也应让众生吃自己的肉。所以,不要把人吃肉当作天经地义的事。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其中往往有更深的原因,这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加以认识明辨。 人不一定非要吃荤的,不管站在哪个角度,人在动物中是万物之灵,但破坏自然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年头越好老鼠越多,过去“除四害”的时候,其中有灭老鼠,但是老鼠也没有灭绝。依科学研究老鼠繁殖能力极强,现在人不再捉老鼠了,你看到农村老鼠有泛滥吗?动物界与自然界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靠人为的做法。 还有一个故事,西方人做了一件当时认为是好事的事情,在一个草原上,有狼和野兔生活,考查人员看到野兔很可怜,于是就申请把狼运走保护野兔。过了几年后,人们惊奇发现兔子不仅长得肥头大耳,还有了各种疾病,寿命也比以前短了,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于是又申请把狼运回来。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尊重自然法规,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聪明。 有关吃荤与吃素,是众多居士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还可以继续探讨。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佛都金陵” |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