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还有研究“神”的学院?僧人揭秘上学体验
2017年9月26日更新皈依佛网
  美国Tufts大学的佛教法务Priya Rakkhit法师曾在哈佛神学院攻读宗教学硕士学位,他在接受弓街一号采访时回忆起了这段经历。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弓街一号:请问您和佛教的第一次相遇是什么样的?
  Priya法师:我和佛教的第一次相遇来源于我的父母。我出生在孟加拉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小时候,一切的佛教修行,都是模仿父母亲来的。他们做早晚课,我便做早晚课;他们受五戒、八戒,我也跟着,他们供养出家人,我也跟着供养。所以,小时候的佛教信仰,就是来源于这样一个家庭。

  弓街一号:您为什么会选择落发出家?
  Priya法师:早在11岁的时候我就出家了。之所以选择出家主要是从教育方面因素考虑的结果。在孟加拉国,佛教人口只占到全国的1%左右。而要接受佛陀的教育,最好的选择就是去斯里兰卡的佛教学校去读书。而那些学校只接受出家人。所以,我就出家了。

  弓街一号:请法师谈一谈在斯里兰卡的受教育情况?
  Priya法师:我在斯里兰卡上的学校就在佛教寺庙里。平日的学习和考试也都是在庙里,外头哪儿都不去。我们学习的科目一共有六门,分别是:佛教、巴利语、梵语、英语、英语文学和数学。当时的学习是很紧张的,周六、周日也都上课。到了相当于美国的10年级时(大致相当于中国高一、高二),我们和全斯里兰卡的其他普通学校学生一样,都必须参加全国O Level考试,试卷也和其他学生考的一样。在通过O Level考试之后,我们学习的科目就只剩下四门:佛教、巴利语、梵语和基础知识。最终,我们以这四门功课参加A Level考试(大致相当于中国高考)。

  弓街一号:您曾经在2014年到2017年在哈佛神学院攻读宗教学硕士学位。作为一名佛教的出家人,在哈佛神学院的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

  Priya法师:在哈佛的这段教育经历对我很有意义。过去,我所在的学校都是佛教学校,无论是中学时期在斯里兰卡,还是本科时在泰国。从老师到学生都是佛教徒。而作为佛教出家人在哈佛神学院,我属于极少数,所以这个经历很特殊。在这里,老师和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宗教信仰也各不同,这是一个正面影响我在哈佛学业的重要因素。我从其他的宗教传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也因此,找到了理解佛教经典的新视角。这种多重宗教的学习环境的确很有利于我的学习。举个例子来说,我过去在佛教学校里,大家都熟知佛陀和他几个大弟子的生平和故事。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都在讨论和叙述这些关于他们的故事。但是,他们传记里的某些方面,我过去却并没有留意更多。比如说佛陀的表弟、也是他的重要弟子之一——阿难陀(又作“阿难”、“庆喜”,梵语作“ānanda”),过去我知道的都是他记忆力超强,且尽心追随、侍奉佛陀左右。但是,我以前并没有太留意他帮助病患者、扶植建立女性僧团的这一方面。而在哈佛神学院,由于学习的内容包括宗教人员的职务和责任(比如基督教的牧师、佛教的出家人等的职务与责任等),这就需要深入经典本身去探索佛教如何看待出家人的职责。因此,首先我们就从佛陀的几个大弟子开始,探索他们一生的作为,看看能否从他们那里理解宗教人员的职责是什么。于是就观察到了一些以前被忽略的内容。

  此外,以前在亚洲的佛教学校,学习佛教一般就只是学习佛教本身的内容。但是在哈佛,即便是佛教伦理这样的课程,教授们也会同时带我们读佛教以外的其他伦理学文本。比如,阅读西方的一些伦理学基本著作等。这种参照和对比,帮助了我去发现佛教文本里面、一些在没有参照系下被忽略的内容。这种把各个宗教和信仰传统乃至各种学术理论放在一起的学习环境,的确让我受益良多。

  弓街一号:作为Tufts大学在职的佛教法务人员(Buddhist Chaplain),您如何看待佛教在今日社会所扮演的角色?

  Priya法师:其实,佛教从古至今都有一个最根本的角色要扮演,那就是指导大家良好地生活,安享祥和、安宁的生活。而在今天的社会,我认为佛教需要对大家持开放的态度,这就需要向任何可能从佛陀教义受益的人们开放,即便他们不是佛教徒。要让大家能够接触到佛陀的教义,让这种教义真的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哪怕是眼前的问题。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新的问题的特殊性。而要让佛教去帮助大家解决现下的这些问题,在社会上扮演这样的角色,我们也需要有优秀的佛教导师们,能够时刻不断地去诠释佛教经典,以便回应现下大家所面临的问题,让大家真的受益。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