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是怎样跨越千里“搬迁”到成都的?
2017年1月17日更新皈依佛网
  近日,成都惊现一“奇观”,8个敦煌石窟竟被原样“搬”到位于成都市中心的博物馆内。原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正在成都博物馆举行,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展。

  据介绍,大展在四川掀起一阵“敦煌热”,每天吸引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参观。元旦三天假期,参观人数就达6万人左右。

  石窟“搬家” 文物“聚会”
  长达13.6米的卧佛神情安详地躺在成都博物馆一楼展厅内,它是按4:5比例复原的莫高窟第158窟主体佛像。而包括敦煌藏经洞在内的其余7个石窟则是按1:1原比例复原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参展的大部分石窟因文物保护的需要,即使游客亲至敦煌也未必有缘得见。

  此外,大展还展出了10件藏经洞出土的文献真迹、70幅敦煌壁画临摹复制品、12尊彩塑临摹复制品等。

  敦煌壁画中竟有十二星座?慈眉善目的菩萨塑像竟都有贵妇原型?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惊呼。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看来,敦煌文化的价值来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丝绸之路开通后,敦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再加上这里本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使敦煌文化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张小刚说。

  张小刚还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制定了六项标准,一般符合一到两项标准即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符合全部六项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全球只有两处,敦煌就是其中之一。”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是本次展览的另一个主题,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文博机构的200余件文物在成都“聚会”,其中130余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两千多年前的“死对头”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陈列在一个展柜中;从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上打捞出来的瓷器静静“诉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许多观众感叹,竟然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百科全书上的宝物。

  千里送泥巴 秘密运宝物
  让观众一饱眼福的展览离不开文博人员的努力和汗水,这次也同样如此。为把莫高窟第158窟的卧佛“搬”到成都,敦煌美术所专业雕塑师们耗时一年多时间,分头颈、胸部、腹部、腿部、脚部5段复原卧佛。卧佛运到成都后,工作人员又花费8天时间才完成拼接。最令人惊讶的是,为了让佛像拼接得严丝合缝,他们甚至从敦煌千里迢迢地运来200多斤泥巴。

  据成都博物馆副馆长李明斌介绍,此次参展的8个石窟中,有2个石窟,即莫高窟第285窟、第320窟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展示。“这两个石窟是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中心共同研究复原的,它们归国后还没来得及‘回家’,就被‘请’到成都。”李明斌说。

  另外,成都博物馆工作人员设置了7条绝密路线,从各地文博机构“借宝”,并安全运送到成都。

  在点交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阿育王塔时,工作人员必须要数清楚塔身共有多少颗宝珠和金钉,才能完成交接工作。阿育王塔有28面镶嵌宝珠,37面镶嵌金钉。4名工作人员先分别计算再共同核对,最终确认整个塔身共有宝珠285颗、金钉553颗。此次参展的所有外来珍宝都是按这样严格的标准点交的。

  大展选择成都竟因千年不解之缘
  敦煌文化艺术展为何选择成都?分散在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珍宝又为何齐聚成都?在成都博物馆馆长王毅看来,这一切都来自于千年前的缘分。

  早在3000多年前,成都平原地区就有了来自印度洋的物品,开启了南方丝绸之路,比张骞出使西域早了1000年左右。学者在法国归还我国的敦煌文书复制品上发现了千年前的蜀锦广告,再一次证实了丝绸之路上的“明星产品”是产自四川的蜀锦。

  近代以来,川籍艺术家又在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大千。

  据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介绍,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率弟子、僧人十数人远涉敦煌,临摹大小壁画共276件。目前现存作品中,四川博物院藏有183件,四川博物院还专门成立了张大千艺术馆。

  “在大千先生带回数百件敦煌临摹品的70余年后,大量敦煌珍宝再次来到成都。”王毅表示。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表示,本次展览重现了丝路沿线城市的血脉联系和文化交流,让丝路文化更为丰满。据悉,此次大展将持续到2017年4月10日,并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