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风,吹进了上虞多宝讲寺
2020年1月15日更新皈依佛网
  在浙江有一家寺院,以精美的敦煌画风的壁雕,惊艳了上虞,惊艳了绍兴。她就是位于曹娥江边龙山环抱的上虞多宝讲寺。

  上虞多宝讲寺始建于1999年。当年,受浙江绍兴上虞领导的邀请,一代高僧智敏上师来上虞选址,确定了曹娥江边、龙山脚下这块山坳,遂开始了艰辛的建寺历程。2019年11月19日,上虞多宝讲寺举办了建寺20周年暨全堂佛像开光庆典。举办开光庆典的大雄宝殿内部面积700余平米,净高16米,视野开阔,光明遍满。殿内鲜少的立柱,使得众生与佛陀融融一堂,无任何阻隔。人们只要一抬眼就望见佛陀微笑,恍如再现灵山说法。

  人们被大雄宝殿四周的壁雕艺术魅力深深吸引。这些壁雕造型来自于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壁画瑰宝,但又经过了现代佛教造像工人的二次创作,成功地以立体浮雕的形式再现世人面前。

  从壁画到壁雕,从平面到立体,实属创举,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每一幅壁塑,从选材到着色,无不体现了当代工匠虔诚敬业的精神。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但是,凭着一腔的虔诚,塑泥稿、脱模、刷桐油、贴麻布、压瓦灰、修模、拼装、生漆着色……每一道工序都以千年大计的定位来进行,一丝不苟,最终将这座宝殿塑成了艺术的殿堂。

  在释迦牟尼佛主尊右上方的壁雕,描述的是二转法轮时期,佛陀演说《金刚经》时的盛况。在青山绿水、奇花异树之间,声闻、缘觉、菩萨、诸天等,围绕在世尊的莲座周围,神情专注,正在听法……这是参考莫高窟第112窟的壁画而作的。原画损毁严重,工匠们在这里赋予了她新生。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树下,佛陀与大比丘众共聚一堂,演说大乘空性奥义。

  大殿西墙最南面的一幅壁画,描绘的是佛陀在摩罗耶山顶,楞伽城中说法的情景。画面左下角,罗婆那王乘坐着花做的宫殿,前往世尊所,劝请佛为众生说法。

  楞伽经变图,为三转法轮时期佛陀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从彼种种异佛刹来。佛陀在这里阐述了大乘经典的深义。

  大殿西墙最北面的一幅壁画,展示的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期在舍卫国祇树华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宣讲《阿含经》的场景。这样,佛陀一生三转法轮的事迹已经在上虞多宝讲寺大雄宝殿壁雕里得到全部体现。

  大殿南面三幅均是西方极乐世界情景。第一幅是莫高窟第220窟再现的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云集,莲台高耸,阿弥陀佛双手结说法印。第二幅是莫高窟第159窟西方极乐世界的再现,殿宇庄严,法幢高树。第三幅是榆林窟第25窟西方极乐世界的再现。宝座花台,乐宴升平,无量寿佛右手说法印,左手触地印。

  大殿北面三幅均是药师经变图,展现的是东方琉璃世界。第一幅参考晚唐莫高窟第85窟,药师佛双手结说法印。第二幅参考的是五代时期莫高窟第61窟,药师佛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定印。第三幅参考五代时期榆林窟第16窟南墙壁画,药师佛双手结说法印。

  敦煌风,吹进了上虞。上虞多宝讲寺大雄宝殿壁塑的造型与色彩,融入了新时代工匠的创作,鲜亮而协调,浑然一体地融合在建筑整体的古铜色调之中,大漠的雄浑与江南的柔美在这里相遇。正如佛教从古印度传来,经过千百年与中国地域文化的相融相合,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风出现在上虞多宝讲寺,是向敦煌文化的敬礼,也是多宝讲寺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上虞多宝讲寺是在三门多宝讲寺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智敏上师复兴后而建,而三门多宝讲寺前身则是东晋时代敦煌高僧昙猷尊者跋涉数千里抵达三门湾上岸后而建的龙祥院。是巧合,还是冥冥中的缘分注定?请您自己来上虞多宝讲寺来走一走,看一看,再做出您自己的评判。

  敦煌的出现,原非为了艺术,只为信仰。无人知道那些传世壁画的创作者到底是谁,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工匠。他们的笔尖凝聚着对佛教的热忱,却不期然站在了艺术的高峰,让敦煌成为世界文化宝库。而如今在多宝讲寺,也是由一群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匠在传承着敦煌画风,之所以采用壁雕的形式再现,是因为这种工艺可以保存千年。岁月会老,他们笔锋下的那份拙朴或许不够唯美,唯虔诚信仰将代代相续。

  (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唐中)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