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200天“体检 ”乐山大佛今日正式出关
2019年4月28日更新皈依佛网
  4月26日,随着凌云寺的晨钟敲响,历经了200天闭关“体检”的乐山大佛正式出关了。

  “在完成加固工程后,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险情得到排除,胸腹部生物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文物本体更加安全。”在当日举行的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竣工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上,项目承担单位正式发布了“体检报告”——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阶段性成果白皮书,详细介绍了大佛整体五大病害类型、胸腹部病害表现及四大成因、渗水层位置及岩层渗水初查原因等阶段性成果。

  公元713年,在四川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的凌云山上,一座宏伟的大佛正式开始修筑。工匠们叮叮当当的錾石声在江边持续了90年,公元803年山崖一座通高71米的巨型佛像修建完工,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

  面对峨眉,脚踏三江,巍峨壮观的乐山大佛在1216年的日晒雨淋中,身体逐渐衰老。风化严重导致的“皮肤病”、雨水渗透导致的“风湿病”都一点点地侵蚀着大佛本体的各个部分。

  2018年10月,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前期研究及勘测设计项目正式启动,而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对乐山大佛的最大规模保护工程。

  从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前期研究及勘测到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排险加固项目,在这整整200天的“闭关”中,乐山大佛先后经历了全面体检、美容保养及智能监测等环节。

  “项目完成后,大佛脸花鼻黑、胸腹部开裂等病害得到了明显改善,更为可喜的是,我们获得了乐山大佛有史以来最为详实的病害勘测数据,为下一步科学制定乐山大佛保护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天,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承担单位代表、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中心的副主任孙博发布乐阶段性成果白皮书,下面,就跟着川观妹来看看具体情况:

  A 高科技助力
  做了10余种“体检美容”项目
  采用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对大佛及胸腹部开裂区域进行测绘;

  采用地质调查手段,对乐山大佛赋存岩体进行精细化勘察,包括薄片鉴定、易溶盐检测、压汞试验及微观测试,对不同高度、不同深度岩石进行检测;

  采用现场调绘、手持探地雷达检测、材料劣化性检测等手段对胸腹部历史修复材料开裂病害进行现场勘察及检测;

  采用现场调查、室内实验测试,对大佛周边区域植物进行调查;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胸腹部区域岩体内含水率分布进行检测;

  采用大地自然电场法对大佛本体两点间电位进行检测;

  首次在石窟寺病害勘测中采用荧光碳点示踪法对岩体内部渗水来源及路径进行检测;

  首次在石窟寺病害勘测中采用光纤监测系统,在文物本体布设光纤监测系统,长期有效的采集位移、渗压、温湿度等监测数据;

  采用人工监测方式,对大佛胸腹部渗水点进行50天的连续监测;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开展乐山大佛保护材料机理、性能研究。

  这些词汇听上去是不是太专业和高大上了?没关系,在这200天里,川报观察记者也多次走进勘测现场采访、拍摄,不管是首次采用的【荧光碳点示踪法寻找渗水路径】,还是【不再“花脸”的保养秘籍】,抑或是【光纤监测系统为大佛穿上智能外衣】,川报观察记者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大家记录下了一个更为直观的“体检”现场。

  B 本体五大病害、胸腹部四大病害
  大佛“体检报告”正式出炉
  1.乐山大佛修缮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和总结。历史上有证可查的大佛本体保护次数达12次,即宋代2次,民国3次,建国后7次。

  2.获取了传统捶灰材料和替代材料如混合捶灰材料性能及配比。

  3.大佛整体病害类型为风化病害、水害(渗水、降水、凝结水、地下水)、生物植物侵蚀、佛身小型片状或块状岩石脱落、后期修缮材料空鼓、开裂、脱落等。

  4.大佛胸腹部病害表现为2001年修缮材料层空鼓、开裂、脱落,面积约30平方米。而次病害形成原因有以下四点:a 大佛胸腹部岩体带状渗水产生溶蚀作用、静水压力,导致粘接界面失效、修缮材料层逐渐剥离;b 修缮材料本身劣化;c 修缮材料层热胀冷缩,形成微裂缝;d 植物在修复层裂隙处滋长,加速修缮层起鼓、开裂、失稳。据监测,空鼓区域共发育裂缝52条,其中横向30条,纵向22条。

  5.通过调查检测,佛体及两侧崖壁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32科53属56种,其中维管植物木本植物16种,根系发达的构树、黄葛树及栾树生长茂盛。

  6.获得了大佛赋存地层岩石微观结构、小构造特征、易溶盐分布特征、岩石孔隙特征、氧化物及元素分布特征,标识了渗水层并初步查清岩层渗水原因。

  7.完成乐山大佛头部发髻病害调查并开展了日常维护工作。

  8.获取了乐山大佛脸部修缮层结构特征和病害数据。

  此外,根据以上勘测及研究成果,依据《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对30平米的开裂残损区域实施了排险加固工程,包括开裂残损区域植被清理、开裂残损部位揭取和预加固、清理疏导基岩表面及排水系统、检测修复垫层和面层等工作,“在加固工程完成后,大佛胸腹部开裂险情得到排除,胸腹部生物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文物本体更加安全。”孙博宣布。

  C 牵手高校、成立日常维护队

  大佛监测保护不会停止
  然而对大佛的监测保护并未随着现场“体检”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根据现场勘察及试验研究成果,提出科学有效的本体保护措施。”据孙博介绍,他们还将对乐山大佛病害类型、特征及成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尤其是大佛岩体渗水来源及通道进行论证。

  其中,覆盖大佛四周的23块光纤光栅传感器如同给大佛穿了一件智能外衣,有了它就能对大佛实施全生命周期监测,包括水压,应力,应变,位移,结构等,“穿上这件衣服,一颗小草长出的力量我们在后方都能实时监测到。”

  同时,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表示,针对乐山大佛现状,除了加强石窟研究院人才、保护队伍建设,投入保护经费等保护工作外,主要继续开展乐山大佛科研,实施保护项目, 包括“乐山大佛保护设施(大像阁或遮盖物)建设可行性研究”、“乐山大佛修复材料研发”、“乐山大佛水害勘察和治理工程”,“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勘察和加固工程”、“乐山大佛附属文物造像龛群保护工程”、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监测系统二期工程等都多项工程。

  而为了汇聚更多保护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力量,发布会上,乐山大佛景区还与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签订遗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保护。

  当日,乐山大佛日常维护专业队也正式成立,这只维护队由乐山大佛景区工作人员和此前参与过乐山大佛修缮工作的工作人员等10人组成,其中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石窟研究院大佛保护股股长杨天宇任队长。

  杨天宇介绍,维护队成立后,将不定期开展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大佛两侧植被清理,周围碎屑、垃圾清理以及面部的清洁保养,让大佛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
www.guiyifo.com 皈依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