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觉经讲记 至心精进第五

净空法师讲述
至心精进第五
前一品是讲发愿。李老师在《眉注》里讲,这一品是‘解’,他判的是信、解、行、证。古德常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你要想成就佛道,‘佛道’两个字要搞清楚。道是道路,就是凡夫成佛的一条正路。佛是觉悟的意思,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觉而不迷,这就是佛道,佛道就是一条觉悟的大道。你要想能觉悟,一定要先发心。发什么心?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梵语,译成中文是‘觉’的意思,你要有觉悟的心。换句话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要不迷,这个很难,不是容易的事。迷、觉的标准又是什么,讲起来很多,很难讲,也很不容易听懂。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简单明白,让我们听了一点怀疑都没有。他说得的确是好,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注解‘发菩提心’这一句,都没有蕅益大师讲得那么明白,那么容易懂。他怎么说?‘发心求生西方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此说,我们听了很容易懂,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说实在话,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注解菩提心,没有这种说法,只有蕅益大师一个人这么说,说得真好。我们仔细想一想,他说得妙绝了!除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任何思想、见解都是迷惑,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是真的,都是幻妄虚假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真在那儿?真在无量寿!一切真实中,寿命是第一。种种殊胜庄严,有寿命才能享受。世界很美好,但是寿命太短,也无可奈何。十方世界的情况,跟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有比我们这个世间寿命长的,像《无量寿经》讲世间自在王如来当年在世,寿命是四十二劫。四十二劫跟无量寿不能相比,太短了!所以无量寿是西方世界无量庄严中的第一德。
只有求生净土的心是真实的,绝对正确。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一天到晚老实念佛,那是真正觉悟。还不肯老实念佛,这个人还没有觉悟。虽然也听经、念经、念佛,若有若无,若断若续,这不是真正觉悟的人。不能说他不觉,有一点小觉悟,这个觉悟靠不住,要彻底觉悟,究竟觉悟。所以,在一切经里就学这一部经,一切法门里只老实念这句‘阿弥陀佛’。
有不少同修来找我,问我,佛要怎么念法,要不要出声念,不出声可不可以,到底念四个字还是念六个字,用什么样声音来念?问我这些,实在讲,我在讲经的时候都讲过。这个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不讲求任何形式,所以你念佛,喜欢大声就大声,喜欢小声就小声,喜欢默念不出声在心里念,都一样。古人固然说过,大声念见大佛,小声念见小佛,你要仔细看看他是对什么人说的,是有特殊对象,应机而说的。佛教我们依法不依人。大声念见大佛,小声念见小佛,经上没有,我们就参考而已,不要太认真,不要太固执。经典上没有这个说法,我们就晓得是祖师应机而说。大声念,对治烦恼的效果大,也就是能把我们妄想杂念赶掉,全部精神集中振作起来了,有这个作用。小声念、默念,有的时候昏沉,打瞌睡,什么时候睡著,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念佛要自己会调节,当昏沉,妄念多的时候,大声、高声念,妄想、昏沉就没有了。精神饱满的时候就小声念,保持自己相续的力量。所以,要会调节。
共修时有绕佛,就是经行,像散步一样,走累了就坐下来念(止静),坐久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还有拜佛念,这都是调身。所以诸位要记住,念佛没有一定的仪式,没有一定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一定要念得自己心很安静,妄念不生,这是念佛的目的。我念佛,心愈念愈清净,烦恼、妄想愈念愈少,愈念愈有智慧,这就对了,念佛就有功夫。假如念佛,愈念愈烦恼,愈念妄想愈多,就错了,是念的方法有问题,你不会调心,不会调身。所以,要著重调身调心,心要安、要静,身要活泼、要健康,身心都健康,这个很重要。
‘修行要务,立愿居先’。人要修行,先要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然后功夫就能得力。立愿必定要愿生西方净土,花开见佛悟无生。
‘至心精进’,至是到了极处,至诚,无上的清净心。本经经题上就讲得很明白,要用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来念佛,以念佛的方法达到清净、平等、觉,相辅相成。用这个心念,念念相续来圆满清净平等觉,这才是精进。精是不杂、不疑。若有怀疑、夹杂,就不精了。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
这一句是总结前文,前面说了十首偈。偈的大意是赞佛发愿,请佛证明。说完之后,又向佛说:
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先看看他发的愿,再想想自己,这样才是修行,这样才有用处。不要念的是‘阿弥陀佛’,佛的因地与我们自己毫不相干,那有什么用处?经是白念了,阿弥陀佛才不要听。所以,念经是为自己念,念给自己听的,不是为别人念。念了要想一想,人家怎么样,我怎么样,我应该如何去学,这样念经才有功德。不这样念经,你一天念十遍、二十遍,念一百遍、二百遍,说老实话,一点功德都没有,只比你口里讲闲话、骂人好一点,其他的好处没有,诸位要懂这个意思。
你看看,法藏比丘说“我今为菩萨道”。菩萨道就是度众生,为菩萨道就是为度一切众生。他发的愿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不是为自己!在前面偈子里我们看他的愿心,他有这样的愿心,所以才有以后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他的大愿落实,人家本来的存心就是这样。我们存的是什么心?我们今天学佛,要学阿弥陀佛,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想想自己的心、自己的愿,跟阿弥陀佛比一比,像不像。他发愿是作佛,我们今天为什么学佛?许多人来学佛,是为了自己烦恼太多,生活太苦,希望自己的家庭平安、升官发财,目标就在此。
我学佛四十多年,没听说那一位同修进佛门来,发心要作佛,没有遇到一个。问他为什么要学佛?说了一大堆,都是为自己,多半都是家庭平安、事业顺利、健康长寿,为求这些的。没有听说他想当菩萨、他想作佛,所以他成不了佛,也成不了菩萨,修了一辈子还搞六道轮回,因为轮回心没有舍掉。他的目标就是在人天两道求福报,还未必能求得到,因为他求的方法错误了。每天在佛菩萨面前念经,以为念经,佛菩萨就喜欢他,就好像佛菩萨的乖宝宝,每天功课都做得不错,每天供点香花水果,巴结佛菩萨,贿赂佛菩萨,这样就可以得人天福报。完全错了!
佛菩萨在经典里教训我们,要我们学他,才真正会得到利益。学他发心,学他的愿心。他发愿要作佛。作佛就是作一个真正对宇宙人生彻底觉悟明白的人,作九界众生的好榜样,一点都不迷惑。一切法的真实相,《般若经》上讲诸法实相。彻底通达诸法实相,就是佛,就是菩萨,所以佛菩萨不是神仙。神仙还是六道众生,对于诸法实相还是迷惑颠倒,没搞清楚,唯有佛菩萨清楚。这是发无上心。四弘誓愿里,‘佛道无上誓愿成’,他发的是这个心,这个目标远大,这个目标真实究竟。他有这样一个目标,诸位想一想,这个人还会造罪业吗?还会有坏念头吗?没有!还会被诱惑吗?也不可能被诱惑,他要求大的,小的东西诱惑不了他。世间有人来请他当总统,他不要当,他要成佛!天上大梵天王现在退休,请他去当大梵天王,他也不愿意去做。他的目标、方向纯正,才能不受一切诱惑。
我们今天一心一意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我们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愿是有了,怎样做才能成佛?要学法门。所以,四弘誓愿是从后面说起的。怎么学法门?先断烦恼。成佛道是果,修法门是因;修法门是果,断烦恼是因。你看经文的次序,就是这样的。“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是指‘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求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此句是断烦恼,这才是真正的大觉,真正彻底觉悟。不是真正彻底觉悟,不肯坚决奉持,换句话说,他不肯照做。“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是彻底觉悟的态度,彻底觉悟的样子。我们今天若问同修,这部经典,你做到几句?那几句用在自己生活上?天天念经,一句也做不到,依旧是迷惑颠倒,还是不觉。觉悟的人一定照做,依教修行。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造作,跟经上讲的不一样,要依照经中的教训,把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修正过来,这才是修行。
譬如我们在此地读到,法藏比丘听佛说法,他就奉持,如法修行。我们没有做到!我们听了佛法,读了佛经,经是经,自己生活是自己生活,毫不相干,没有如法修行,经是白念了,念一生也得不到结果。得不到结果,回头就谤佛,说佛经不灵,佛菩萨没有保佑他。谤佛、毁谤三宝,就堕到阿鼻地狱。殊不知,不是佛不灵,也不是经不好,是自己搞错了,你没有能依教奉行,把‘依教奉行’当作是每天念一遍,念给佛菩萨听,这错了。是要把经里的教训做到。
这一句是法藏对佛,就是对老师表明求学的态度,如果不能真正奉行,如法修行,老师就不教。教你干什么?讲了半天白费力气,讲了你也做不到。所以,老师教学生,一定会看看,学生能做到多少,他就教你多少。能做一分,他就教你一分,不会教你两分。为什么?你只能做到一分,另外一分就白教了,老师愿意省省力气少说几句。如果你能做到十分,老师不能教你九分,教九分对不起你。你可以做得到,一定要教你;你做不到,不必教你。这是教学的态度,绝对不是老师偏心,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若有这样想法,你就错了,就冤枉老师了。老师观察学生,那个学生能做多少就教多少,没有私心,没有偏爱,这要知道。
“拔诸勤苦生死根本”。生死根本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迷惑的众生,谁不是勤苦修六道轮回,修贪嗔痴,修是非人我,这就是轮回的根本。法藏常常听佛讲经说法,他明白了,现在要在生死根本上下功夫,真正要学了生死,出三界,永脱轮回,人家奋发干这个,这就是‘拔’,要把它拔除。这就是四弘誓愿里的‘烦恼无尽誓愿断’。
“速成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最后他要证果。这几句合起来就是无上菩提心,真正彻底觉悟,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学佛,首先要发成佛的愿,要发帮助一切众生的愿,这是菩提心。从那里做起?要先断烦恼,再学法门。断烦恼,就是我们这一生努力的目标方向。学法门,留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开始。我们在这一生不学法门,因为法门太多,寿命太短,学不了。所以,在今生今世完成第一个目标—断烦恼,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今天劝诸位同修念《无量寿经》,念净土五经,目的在断烦恼,不是在学法门。学法门要亲近善知识,这个世间到那里去找善知识?烦恼断了,我们念佛三昧就得到,得到念佛三昧就决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法门无量誓愿学’。西方世界有好老师,有好的同参道友,所有一切经论具足。这个世间,我们想找一部经,有的时候找不到。《大藏经》固然不错,字太小,看起来真伤眼睛,所以放在那里作参考资料而已。真正要读诵,需要从前木刻版的经本,读起来舒服,字都是寸楷,纸张也大,一面六行,一行十六个字,所以从前人一生念书,都不要戴眼镜,不会近视。现在我们没有福报,没有那么好的版本,找一个好的版本找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应有尽有,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以后再学法门。四弘誓愿后面两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完成,这样决定不错。有很多人急著要在这一生中完成,结果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法门学得太多,烦恼断不了,心不清净,把求生净土的机会错过,这个非常可惜,我们要搞清楚。下面我们再看他的弘愿,更殊胜,更不可思议。
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
法藏的弘愿很特殊,一般学佛,发愿作佛,就很难得。我成佛,也像你这尊佛一样,我们听说过。弥陀此愿,我们没有听说过。‘欲’是希望,希望我将来作佛的时候,“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我的智慧,我的光明,我所居住的国土,我所教授(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字,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众生,都能听得到。这个愿很奇怪,确确实实一切诸佛在因地没有发这样的愿。这个愿就殊胜,弥陀的智慧、弥陀的光明、名号,“皆闻十方”。
‘国土’是西方极乐世界。“教授名字”分人、分法,他教授的方法是‘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教授的名字,就是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实在讲,最殊胜的法门,就是最简单的法门。虽然简单,含义之深广,连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信愿持名‘南无阿弥陀佛’,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佛果地上,对于这个方法、名号的功德才彻底明了,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要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世尊在其他经里告诉我们,有比西方极乐世界更殊胜、更庄严的,不但有,而且很多。为什么说阿弥陀佛第一?阿弥陀佛真正的第一就是‘教授名字’。他的方法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而且是真实的成就,确实第一。就这一个角度来看,十方一切诸佛都没有。这是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一切众生依照这个法门平等成佛,因果都平等。
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
这也是阿弥陀佛第一。他发这个愿,他真做到了。这句经文非常重要!我们在经上有时候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人天,还有声闻,你会生起疑惑,以为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有天人,换句话说,那里没有三恶道、没有阿修罗道,还有人道、天道、声闻。现在我们读这一句经文,就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十法界。
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菩萨,所以他的世界是一真法界,声闻、缘觉、六道决定没有。佛在经上有的时候也说有,本经里解释得很详细,佛说西方极乐世界人天、声闻,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你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们是人道去往生的,佛说他是人;小乘发心求愿往生的是声闻,是这个意思。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菩萨,决定没有人天、声闻这种称呼。第二个意思,是从修行功夫上比照他方世界。像我们初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都还没有断,所以从修行断证上来讲,等于他方世界的人天。如果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有破,就等于他方世界的声闻。说为人天、声闻是这个意思。
其实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菩萨,不但是菩萨,我在讲席中常常跟诸位说,是‘普贤菩萨’。因为西方世界的大众,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与《华严经》上所讲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完全相应。所以彭际清居士称本经为中本《华严》,是有道理的,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西方世界每个人都修十大愿王,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那个地方是普贤大士的法界。我们再看看《华严经》,佛在《华严经》上明白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所以菩萨最后要想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修普贤行,所以我们可以说,西方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菩萨五十二个阶级,从初信位菩萨(当然都是圆教,西方极乐世界是圆顿大教)、二信位、三信位,直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都是普贤菩萨,实在是非常希有难逢。
魏源居士将《普贤行愿品》附在净土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很有道理,这是真知灼见。印光大师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尤其不可思议。如果他没有把这章经文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我们读《楞严》,往往把《大势至圆通章》含糊笼统念过去,没有留意,看不出它奇妙之处。印光大师把它附在后面,使我对于这一章经就特别留意,这才发现它是净土宗的‘心经’。《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六百卷《大般若》的精华。《大势至圆通章》是净宗的心经,不但是净宗的心经,可以说是整个《大藏经》的心经,比《般若心经》超过太多太多了。印祖这样一拈出来,使我们体会到了。净宗经论至此究竟圆满了,还要不要再加?到此为止,真的没得加了。
“诸天人民及蜎蠕类”。蜎蠕类是畜生。六道里讲了三道,其余的三道不必说,都包括在其中。“来生我国,悉作菩萨”。
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法藏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请教,我立的这个愿超过一切诸佛。法藏在因地所发的大愿,从“欲令我作佛时”一直到“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未曾发过这样的愿。这样的大愿能不能圆满?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愿必成,怕的是你没发愿。不是其他的诸佛做不到,是其他诸佛没有动这个念头,没有发这个愿。他发的这个愿超过一切诸佛。
愿是发了,怎样修学,怎样达到,这是非常大的问题。说实在话,我们读这部经就是要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那里?阿弥陀佛就在这部经上。我们只要发心认真的去学,佛就是经,经就是佛,佛就在我们面前,经本一展开,阿弥陀佛就在面前。你不发心学,展开这个经本,阿弥陀佛不在,没有感应。要学他的发心,学他的发愿,学他的修行。问题提出来了,老师怎样回答他,怎样教他?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前面说过,法藏比丘向佛请教,如何修行才能很快的证得无上菩提?唯有成佛,才能真正帮助十方世界一切苦难的众生,他无限的悲愿才能得到圆满。佛遇到这样的学生,当然非常珍惜,绝对不会让学生失望。我们来看看佛是怎样教导他。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说经的时间长,当然不能把世间自在王佛所说的一切经详细的叙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经四十九年,世间自在王如来住世四十二劫,你想想看,他要说多少经!此处先设一个比喻,肯定了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必定能圆满,这非常重要。他的愿,前面说得很清楚,他要成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第二大愿就是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生到他的国土都成菩萨。这一愿比成佛超越诸佛的愿还要难,还要细微,究竟能不能做得到?佛在此地说一个比喻:“譬如大海一人斗量”。一个人用斗来量海水,如果“经历劫数”,这是讲无限长久的时间,他不断的量,海水还是可以量得尽的,“尚可穷底”。海水可以用斗量,这个比喻就是说,只要你真正有决心、毅力,精进不懈,决定可以成就。下面是正说。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这一句最重要的就是‘至心’。‘至心’就是真心。我们今天求道,道业不能成就;不但道业不能成就,就是来听经,听了之后不懂,往往把意思错解,确实是有,而且是多数,不是少数。原因在没有至心。‘至心’这两个字怎么讲?事实上,夏莲居居士会集这一品经文,品题用‘至心精进’,就是经文这两句。‘至心’是真诚心。什么是真诚心?若有一个妄念,这个心就不诚,当然更谈不上‘至’。所以,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心才是至心。若用一个妄念都没有的心来听经,会开悟的;即使讲经的人没有开悟,听经的人也会开悟。‘至诚感通’,会开悟的,所以古人常说‘会讲不如会听’,会听很重要。
佛教他‘修行要用真心’,也就是本经经题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正净’,用这个心是至心。用至心生活,你的生活就快乐,真正离苦得乐。我们今天生活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有那么多痛苦?心不清净、不平等,迷而不觉,所以生活才有痛苦。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苦从那里来?苦就是从不平等、不清净、迷惑颠倒来的。乐从那里?快乐是从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来的。
佛法的教学就是在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目的就是教我们离苦得乐。现在就离苦,不是将来。如果离不开现前的苦,能离开将来的苦,没有人会相信。所以,佛法学了马上就管用,立刻就见效,这是真正的佛法。我们学佛,学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不见效?你虽然学佛,你的心不诚,不是真心来学佛,所得的效果不如预期的理想。
‘精进’,决定能成就,而且能快速的成就。因为法藏比丘希望他速成无上正等正觉,要速成,那就要精进。精是精纯、简洁,不多、不杂、不乱。如果你学的太多、太杂、太乱,你想快速成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佛法教学是教我们精纯的进步,一门深入。如是契入之后,于其他无量无边的法门,一接触就贯通,就是触类旁通。可惜的是现代人不相信,认为修学一定要读很多很多的经论,才能真正透彻的理解佛法。殊不知,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佛法绝对不是多闻可以得来的,佛法是从开悟得来的。怎么能开悟?是修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明心见性,大澈大悟。净宗讲‘理一心不乱’,跟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是同一桩事。只是宗门教下用的名词不相同,境界是一样的,这才能通达一切法门。
过去、现在、未来的菩萨、祖师大德,没有一个不是从这个途径成就的,这是诸位必要知道的。悟后起修,那时候才博学多闻,没有开悟之前是没有资格博学多闻,这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讲的。没有开悟,烦恼没有断,多闻都变成了邪见。他讲‘有解无行’,解就是看得很多、听得很多;无行,妄想、烦恼没有断,没有修行,‘增长邪见’。你所学的都变成邪知邪见,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道场里的一些同修,展开经典、注解,叫他讲一段给我听听,讲的都是邪知邪见,为什么?用他自己意识来讲,把佛经讲成凡夫之经,佛知佛见变成凡夫知见。清凉大师讲的话没错!如果‘有行无解’,真正修行,但是不读经典,清凉大师说‘增长无明’,那也不行。因此,祖师大德才教我们一门深入,解行并进。
读经,我就读一本。读一本,我心里有行又有解,我既不是邪见,也不堕无明,无明邪见两边双破。这个方法好,所以初学教你一门深入。读经的目的是修定,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我们选择《无量寿经》,一切经里最殊胜的经典,依这部经修行,能精进不止,就是此地讲的“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佛道一定能成就,特别是指这一部经,万修万人去!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
佛不告诉他,反过来问他,你自己去想一想,要怎样修,才能成就佛国土的庄严?
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这里佛讲了三个‘自’。佛道怎么成就的?是你自悟、自修、自证,不是别人给你的。这三个‘自’字都是直指人心,当人自性,所以这一段经文跟禅宗教学的仪式、义趣完全相同,禅宗里称‘机锋’。一切法不离自性,经上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一个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发起至心。至心就是‘是佛之心,作佛之心’,这是真心。真心里一定含有胜果,花果同时!佛门用莲花表法,莲花就是花果同时,果是莲子。不像其他的花,先开花后结果,花果不同时。因里有果,果里有因,所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此,只要你用真心精进,永远保持真诚心,这才是精进。
如果我们听起来还是很难体会,我们用经题,清净心、平等心。你能永远保持心地清净不染、平等不杂,这是真清净。心里起一念就染污。什么染污?贪、嗔、痴、慢染污。是非人我不平,就退转,这就不是精进。换句话说,怎样保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就是此地讲的‘至心’。这个心是因,这个心也是果,因果都是一个心,真正保持而不失,就是功夫。
佛跟我们凡夫不相同的,就是佛的心清净、平等、觉,凡夫为什么变成凡夫?心不清净、不平等、不觉,就是凡夫。所以,你的心一念清净、平等、觉,就是一念佛!可惜的就是一念成佛,第二念又退到凡夫位上,马上就退转,不能把佛保持住。诸佛的本事是能永远保持不退,我们这一念成佛,第二念就退回来,第三念就退得更多,愈退愈不像话!大家能从这个地方体会,你才晓得经论中常讲‘一念相应,念念相应’是什么意义。
这部经好讲,因为我们的目标、方向、修行的方法,都在经题里显示出来。所以,你只要能精进保持,就是经上讲的‘何愿不得’,可以满愿!像经文中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这是佛教法藏的苦口婆心,意思非常的深广。古德为我们略说三个意义。
第一、是法藏过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所以,若没有过去生中深厚的善根,实在讲,学佛很难成就。过去生中一定有非常深厚的善根,这一生又有殊胜的增上缘,像法藏所表现的‘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他无论在智慧、德行、用功,都超过其他的同学。则‘清净佛国’这一桩事还用得著说吗?应当自己明了。他有善根、有智慧,不必佛说。这段经文含有这个意义:你自己应当知道怎么做。这是真正善根成熟的学生,一点就通。法藏确实是有这样的禀赋,有这样的天才。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是摄取佛国,就是建立一个道场。极乐世界是一个大道场。每一尊佛有每一尊佛的愿望,不要说佛,我们把范围缩小一点,今天在台湾有不少法师,每个人依照自己理想去建道场,十方诸佛也是依照他自己的理想建立自己的佛国土。有些佛取秽土,像地藏菩萨的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人家都不愿意到地狱去度众生,他偏偏要到地狱去度众生。到地狱要现地狱相,因为你不跟他们现同样身,就不能度那一类众生。佛要度人道,他要现人身;度天道,他就现天身;度畜生道,他现畜生身,随类化身。因此,有些佛在因地取清净国土,有些佛取秽浊的国土,这是每个人意愿不相同。换句话说,世间自在王如来对法藏说,你来问我,你叫我怎么说?要照我的说法,就不能随你的意;这是随你的意,我怎么能说。所以,佛给他说‘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有这层意义在。
第三,凡是净土都有报、有化。法身是本体、是理体,是没有形相的。从有形、有相来讲,报身报土、化身化土,一定要菩萨自家本分去摄取。所以说,‘汝自当知’也是为应自分,这是古德讲的。‘自分’就是禅家所谓‘法身向上之事’,这就超越菩萨所修的范围。这几句话的意义显得非常深、非常广,不是凡夫所能体会的。法藏在此是示现,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跟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里示现成佛是一样的。他久远劫前早就成佛了,不是十劫之前才成佛的。他在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情形大致相同。不过,我们这个国土是五浊恶世,他的国土是五清报土,清净之极。他非常慈悲,装作不知道。因为装作不知道,佛才详细的说法。如果他在此地一下就开悟了,那底下经文都没有了,《无量寿经》就到此为止。所以,他还是装作一个凡夫,装作我们这个样子—佛讲什么,我听不懂。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这是装作听不懂,其实他怎么会不了解?佛一指点,他就彻底觉悟。为了利益众生,同时还有一个很深的意思,因为这个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假如他在此地表示开悟,极乐世界就圆满了。我们对于极乐世界真的是很难相信啊!他们这样表演,师徒一问一答,我们想想极乐世界是有点道理,非常符合我们现代所讲的科学精神,不是凭空想像建造的,四十八愿也不是关起门来在家里发的。底下这段经文,我们就看出来,的确为我们建立了清净的信心。
“斯义宏深”。这个意思太深了!深在什么地方?就是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平等成菩萨,都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都入诸佛报土,这个不可思议,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没有的,所以不是普通菩萨能知道的。
“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应正遍知,是如来十号里的两个德号,前面曾经讲过。
“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这是求佛为他说法,说明十方一切诸佛修因证果,建立刹土接引众生这些大事。法藏都希望知道,给自己作个参考,自己然后怎样来取舍?怎样来修学?底下这句话很重要,说明自己求学的态度。“若我得闻”。如果我听了佛为我说十方一切诸佛的妙刹,无量妙刹的因缘果报,我都知道。“如是等法”,就是指诸佛无量妙刹。我一定思惟,一定修习。“誓满所愿”,就是前面所讲的,他作佛的时候,‘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那就是他的本愿。十方世界六道众生生到他的国土,都作菩萨,把他自己求学的目标、方向、态度,全都表明了,老师才乐意教他。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学生真要学,老师就要真教。诸位同修要知道,世出世间的善知识、好老师,教学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学生认真,老师就认真;学生不认真,老师也不认真。真正善友决定不吝法,问题是在我们自己求学的态度。求学的态度,最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老师教我们,我们全部做到。教你放下,有没有放下?没放下,下一次就不教。所以,一个真正求学的人,不容易遇到。
我往年在台中求学的时候,老师就常常感叹找学生不容易,他常说‘学生找老师难,老师找学生更难’。所以,师资之道,可遇不可求,到那里去找?以后我在国外讲经,常常感觉到一个人非常孤独,总希望有多几个同学,做个助缘,做个帮手。所以,每次回到台中见李老师,都劝他多教几个学生。这话前后至少讲过二十遍,每一次见面我都会提一提,劝他多教几个学生。最后一次他就很不客气说:‘这样好了,你替我找学生!’从此以后我不敢再开口了,为什么?我想,我找不到学生,我到那里去找到一个傻瓜学生,百分之百的服从,老师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想一想,真的找不到。现在学生表面听话,转过头来就不是那一套。我才真正体会到李老师从前讲‘老师找学生难啊!’太难了,世间自在王佛有福,遇到阿弥陀佛这么好的学生,最听话的,真的是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的好学生。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高’是讲他的德行高;‘明’是讲他的智慧大,真正有德行、真正聪明。教学是以德行为第一个项目,孔夫子教学四科,第一科就是德行。所以,诸位晓得什么是教育?第一就是品德的修养,这是列入最重要的科目。第二科是言语。古人有个比喻,‘舌头,是一个人一生祸福之门’。说话要谨慎小心!往往我们自己随便说话,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言语中得罪人,跟人家结下冤仇,自己都不晓得,到后来报复之惨烈,不晓得祸根是何时种下的。所以,言语多么重要!言语列在教学的第二个科目。这是教育的大根本。中国古代的教育,从小就要求学生学应对,对长辈、对平辈、对晚辈,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言语,学习这些。自己身心德行的修养,人伦的关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等等关系,都要清楚、要明白。你才晓得怎么做人,然后才能跟人和睦相处,才有一生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教育的目的在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教育的目的。今天社会这么乱,因为家庭乱。家庭怎么乱?因为自身乱,本身没有受教育。所以,教育是以德行列在第一位。你好学,没有德行,老师不会教你的。如果老师教你,你将来能力强,在社会做的坏事更多,所以第一是观察学生的德行。
法藏确实有高尚的品德,有聪明智慧,老师教导不费力气,他领悟得快。“志愿深广”,这一点特别难得,他有大悲的愿力,所以“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二百一十亿是表法,依《华严经》与《大智度论》,二百一十亿代表圆满的数字,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也不漏,代表圆满。密宗里常用二十一代表圆满,二十一的十倍就是二百一十。前面贤护等十六正士,十六也是密宗代表圆满的数字。所以此地的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数字就不大了,就漏掉太多了,就不能说是圆满的。这些诸佛刹土里的‘功德’,功是修因,德是果报,正报、依报。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修功而后才有德,才能得到!你自己没有修功,那来的德?所以功德两个字要认识清楚。
现在有很多人把功德两个字错解了,认为在寺院里捐几个钱就做了很多功德,这是错误的。功德不能用金钱买来的,在寺院里出一点钱,那是种福田,是福德,没有功德。功德要自己修。古代梁武帝当年在世是佛门大护法,他以他的地位、权力、财富,在国境内建了四百八十所寺院,度出家人;就是帮助人出家,有几十万人。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梁武帝跟他见了面,就很自豪的说,‘我替佛教做这么多的事,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了这句话很生气,就不护他的法。达摩祖师没有法子,跑到少林寺去面壁。假如达摩祖师点点头说,‘你功德很大。’梁武帝是不是就护他的法?假如梁武帝问,‘我的福报大不大?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他修的是福啊!功德是戒、定、慧。持戒修定是功德,这不是拿金钱能买得到的,也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一定要自己修。要持戒,‘戒律’我在讲席中说得很多。持戒就是守法,就是依教奉行。所以,我们看到持戒这两个字,戒、定、慧三学,看到‘戒’不能只想到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你把戒想得那么狭小,错啦!戒律的意义非常广大。老师的教诫要遵守,老师教我们一门深入。
昨天新加坡演培法师到台湾来,我们谈了很多,谈到从前观宗寺的教学,谛闲老人教人就是一门深入,除了本宗的教学之外,其他任何宗派经典都不准看。那时候演师很年轻,在观宗寺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心里不服,到后来才知道真是有道理。因为他的教学不是教你博学多闻,目的是教你修定,修戒定慧。你能遵守这个方法修行,就容易得清净心。所以,他的目的是在修清净平等觉,不主张广学多闻。等到你心地真正清净,然后再开放参学,广学多闻,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心没有得到清净,绝对不许可广学多闻。换句话说,第一个阶段是品德的修养,第二个阶段是学术的修养,教学分两个阶段。
学生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父母的教诫、朋友的规劝。我们有过失往往自己不知道,朋友看到了,来劝告我们,只要是对的,我们一定要遵守,一定要改过,这都是持戒。才晓得持戒的意义是多么深广!乃至于晚辈看到我们有过失,告诉我们,我们也要改过自新。所以,看到‘戒’就想到佛在经上讲的戒条,这是死在字句之下,不懂得佛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死在字句里,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唯有真正守法的人,他心清净,心清净就能开智慧,这是功德。戒是改过自新,是功德,定是功德,慧是功德,功德是讲的这些。
‘严’是庄严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很美好,生活环境美好。我们这副长相是自己神识投胎的时候,依照父母相貌变现出来的。因为喜欢父母(你不喜欢就不会来投胎),就自自然然变成父母那个样子。现在人不懂这道理,认为是遗传,不是的,是神识来投胎时取的相。但是诸位要晓得,相能改,不能改得那么快,慢慢的可以改。从那里改起?从心改。所以四十岁以上,相貌就不是你投胎那个时候的,是后天的。你在这一生中起心动念,你的心地善良、心地温厚,相貌就是厚重善良之相、慈悲之相;心胸险恶,相貌就不善。所以四十岁以后,相貌就要自己负责,不是你投胎来的。相会变,相随心转。一个真正有修持、有学问的人,你想骗他,骗不了的。为什么?你的心思都挂在相貌上,有学问、有功夫的人一看就知道;你的心是清净还是污染,是善是恶,都能看出一个大概。
要想自己相貌好,先要修好心。‘相随心转’,心好,相就好,这太重要了。心好,相好,境界就好。境界是环境,环境就好了。为什么?‘依报随著正报转’。相好是有福!有福的人就住在福地。看风水的人常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福报的人,即使这一块是福地,他也住不下去;他住在这个地方总是别别扭扭的不安,几天就搬走,没有福。这才晓得修福多重要。
佛称为‘二足尊’,一是智慧,一是福德。‘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成佛,就是福报圆满、智慧圆满,两种都圆满。福慧中,他是第一福德,第一智慧。所以,不可以把他看作两只脚里最尊贵的,那大错特错!由此可知,依正庄严都要从心地上修,修因才能得到果报。庄严要清净,那才是真正的庄严。庄严是美好,美好而不清净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天上很美好,但是不清净,所以是有漏的福报。清净是无漏的福报。无漏的福报通常称为功德。因为‘净’是功德,‘严’是福德,是庄严美好。严净合在一起,福德也变成功德。功德可以包括福德,福德不能包含功德。
“广大圆满之相”。广大是讲十方无尽诸佛刹土,太大了。圆满是完完全全讲解给他听,没有漏掉、没有缺失,全部都为他说出来了。
“应其心愿,悉现与之”。不但讲解给他听,佛有神力,把诸佛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自己去参观。换句话说,他不但听佛所说,而且真正见到,就像释迦牟尼佛在皇宫里讲《观无量寿佛经》的情形一样,释迦牟尼佛把诸佛刹土现出来,让韦提希夫人自己去看。那时候不只是夫人一个人看见,宫中还有五百宫女同时看到。全都看过之后,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不是释迦牟尼佛主动推荐西方极乐世界的,是把十方世界展现出来,看你喜欢那个世界,我就教你怎么修法,让夫人自己选择。世间自在王佛也是这样的,把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都展现在法藏比丘的面前让他看。
“说是法时,经千亿岁”,这句我们决定不能疏忽。他告诉我们两句话,‘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老师有耐心教千亿岁,这么长的时间,学生也学不疲倦,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修学。我们今天修学的时间稍微长些,大家都不肯干,怎么能成就,怎么能跟法藏相比?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短时间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那时候的人寿命长,四十二劫,所以他有这么长的时间来教学。
今天,我劝诸位同修,劝你们一部经学十年,如果你们嫌时间长,则成就就很有限。十年学一部经,说老实话,才能学得透彻,学得彻底!真的把一部经消化,学到了。若是十年学十部经,等于一年学一部,学个皮毛而已。一年学个五部、十部,那更是开玩笑,什么都学不到。善学者,第一部经要花十年,第二部经要两三年,第三部经大概半年,第四部经一两个月就行了。愈学愈快,而且保证你所学的部部都通达,部部都圆满,那才是真正快速成就。你不用这个方法,一切经一生都不得其门而入。这话你相不相信?你要相信,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这就是持戒,就得定。心里不打妄想,不想再学第二部经,心定了。一门深入就是慧,戒定慧三学立刻就得到。这是真的戒定慧三学,不是假的,虽然是浅一点,确实是真的三学。我们常常念经要注意这些地方,你看看人家教学的精神、耐心,为什么他有成就,道理就在这里。
这一段就是叙说世间自在王佛的教学,法藏比丘求学的经过。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经文不长,没有几行,但已叙述千亿岁,时间很长。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
这部经典不仅是我们一生学佛的依靠,实在也是人生在世作人的指南。依照经典教训去做,经上所讲的‘真实之利’,真实的利益,我们才能得到。换句话说,违背经教是出不了业报的;业报就是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在三恶道的时间必定长久,三善道的时间短暂,佛在经上常常这样提醒我们。
我们自己想一想,佛讲的话有没有过分?若冷静的去思考,佛讲的话句句真实。怎么知道佛说的没过分?从自己起心动念上观察,我们从早到晚待人接物,一天起了几个善念?善念是与大众、与社会有好处的念头;有几个念头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是恶念。不知不觉做了损人利己之事;损人还罢了,损害国家社会,罪过造得就大;破坏佛法,罪业就更大了。佛法里的结罪,诸位如果读《戒经》,就会寒毛直竖。我害一个人,结罪只对这一个人,将来冤冤相报就一个人。如果我害一个团体,害一个国家,就要跟那一国人,那一个团体结罪。如果在佛门里造罪业,所结的罪业是尽虚空遍法界,永远没完没了。
譬如这部经里讲的‘盗戒’。盗戒很容易犯。‘盗’的定义是‘不与取’。没有得到主人同意就把它拿来,这叫‘盗窃’。我们偷一个人的东西,将来当然要还债,欠钱还钱;我只欠他一个人的债,偿还一个人。假如政府公共设施,像公用电话是市政府设的,你把它偷去了,将来要还谁的债?市政府的东西是全市老百姓的税收买的,债主就是全体市民,你欠这么多人的债,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如果这个公共设施是国家的,那更不得了!这一国人都成了你的债主。所以偷,不如偷一个人的,将来好偿还。寺院是十方常住,寺院是道场,道场是十方的,尽虚空遍法界的出家人都有分,所以常住物不能盗。盗了常住物,债主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出家人,这是堕阿鼻地狱的罪业,比什么都重。所以,常住物要爱惜,毁损都有罪过,何况盗取。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就会小心谨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榜样,看看他是怎么样修成的。
他听经闻法千亿岁。“尔时”,在他求学的时候。“闻佛所说”,他听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讲解。“皆悉睹见”,老师以神力将十方诸佛刹土展现在他的面前,他都看清楚,看明白。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因果’,看到因缘果报,要知道这个果是怎样结成的。善因必定结善果,恶因必定得恶报。我们要想得善果,就要修善因。不愿意受恶报,就不能再作恶因。善恶果报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给我们。如果说是有人能给我们,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没有人能给我们,成了佛也不行,佛的果报也是自己修的。西方极乐世界比别的佛土殊胜,因为阿弥陀佛因地上修的不一样。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在因地上修的不一样,所得的果报也不相同。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阿弥陀佛的世界是‘极乐世界’。成了佛也没有办法把因果颠倒过来,这才晓得修因的重要。他把这些事情看得清楚明白,才发“无上殊胜之愿”。
‘无上殊胜之愿’就是后面所讲的四十八愿,可见这四十八愿是在千亿岁,五劫修行中逐渐发的,不是一次发的。看到十方世界的好处,他发愿要学习,他的世界将来跟诸佛世界一样美好。看到十方诸佛刹土里有缺陷的、不美满的,又发个愿要防止,他将来建立的世界里没有这些恶报。没有恶报就没有恶的业因,这个选择实在太殊胜了。我们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品经文,必须细细去研究。西方净土固然讲‘带业往生’,须知只带旧业不能带新业。不能说,可以带业往生,天天造作恶业不要紧,还可以往生,没有这个道理。恶业,是你发愿求生净土之前所造的可以带,现在你明白有西方极乐世界,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从今天起就不能再造恶业。‘心净则土净’,这是往生净土的真因。
临命终时才听到阿弥陀佛,才发愿的,也符合这个标准。因为他过去没有听到这个法门,听到了他就发愿,就不再造恶业,虽然时间短,十念之中不造恶业,这样才能往生,即是带业往生。我们现在晓得了,到临命终时再图侥幸,那是大错特错。临终十念一念往生,我老实跟诸位同修说,我们在座的人都没有希望,因为你们至少今天已经听到这个法门,你不是临终听到的,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于彼天人善恶”,这是讲正报。‘彼’是指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九界众生,除佛以外,菩萨、声闻、缘觉,下至六道众生,一切善恶因缘果报。善恶里有因有果,这是正报的庄严。法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国土粗妙”是依报。说一个正报,说一个依报,就把所有一切全包括了,一点都不漏。一切诸佛刹土里的依正庄严,他全部明了,有因也有果。
“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一心是西方报土的真因。十方世界为什么比不上西方世界?第一个因素就是西方世界的人皆是一心不乱。他方世界的人是二心、三心、多心,叫‘三心二意’。这是它们差别的真正原因。阿弥陀佛一心选择所欲,此处要特别注意,‘一心’是真心在选择,不是妄心。分别心、执著心、虚妄心的选择,有时候会选错了,真心选择决定没有差错。所以,选择也要学阿弥陀佛,心地平静的时候选择就决定正确。若有妄想、杂念,你去选择一定有错误。妄想、分别、杂念是‘迷’,不是‘觉’。一心就是觉心,不是妄心选择。
我们为什么比不上佛菩萨?说老实话,是心不清净。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晓得应该怎么学佛,乃至于怎么作人。学佛要清净心,作人也要清净心。现在这个世界有许多奇怪的病,常常有些同修来跟我讲,家亲眷属得怪病,这些怪病有些鬼神还能治,真的一治就好。有没有呢?有。你问我相不相信?我相信。为什么鬼神一治就好?说实在话,那些病都是鬼神在作祟,你去找他,他一下就把你治好,你就相信他真灵。实在讲你没病,鬼神作祟叫你生病。为什么鬼神会找你麻烦?你心不清净!如果心地清净,鬼神沾不上边。
真正念佛人以至诚心、清净心念佛,经上讲得清楚,四十里范围之内恶鬼恶神都不敢接近。这是你自己身心清净,阿弥陀佛和诸佛菩萨威神加持,鬼神不能接近。换句话说,鬼神还常常接近你,这是很大的耻辱。也就是说,你学佛一点功夫都没有,连鬼神都瞧不起你,你的佛号怎么念的?真正念佛人,鬼神怕,不敢沾你的边。你天天念佛,鬼神还捉弄你、戏弄你,跟你开玩笑,糟糕不糟糕。原因在那里?实在讲,是你学得不如法。把经典里的教训认真去做,就是‘如法’。只是口念,心里还有怀疑,就‘不如法’;心里还有攀缘,就不如法。换句话说,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还有贪嗔痴慢,还有是非人我,就不如法。因为你虽然念,天天念经,也念佛号,与‘清净平等觉’五个字丝毫不相干,那没有用,白念了。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每天读经,每天念这句佛号,就是要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决定不自欺欺人,这才是真正念佛人。
‘一心’非常重要,经上教我们修行是‘一心称念’,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我在讲《华严》的时候也提示同修们,一心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能所不二。什么人在一生中就证入一真法界?念佛人!念佛人往生净土,一生入华严世界,就证一真法界。
“结得大愿”,这一句就是法藏圆满的成就,大愿就是后面所讲的四十八愿。“精勤求索”。‘精’是精进,‘勤’是勤奋不懈。法藏的求索,是为一切众生作最殊胜的增上缘,不是为自己。“恭慎保持”,‘恭’是恭敬,‘慎’是小心谨慎,保持不失,就是后面经文讲的‘从容中道’,欣欣不厌,没有丝毫疲厌。“修习功德”,要认真去做,十方诸佛刹土里一切善因要修,自然得一切善果。一切恶因要断,自然西方世界就没有恶的果报。不但没有恶报,经上讲得很清楚,连恶名都听不到,那有恶事?所以要认真的去修习功德。‘修’是修正,‘习’就是实习,要在生活中做到。“满足五劫”。接受老师教学之后,又用五劫的时间来修行,这都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有他的精神、他的方式,努力修学,我深信这一生人人都能上上品往生。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
“俱胝”是古印度数字的一个单位,相当于我们讲的千万。一千万就是一个俱胝,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亿。前面讲二百一十亿,此地为什么要用二十一俱胝?诸位要知道这个经本是会集本,五种原译本译文不相同;夏居士的会集,力求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原文,自己不敢改动一个字,是这个本子的好处。二十一俱胝佛土,就是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
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
这是说他对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因缘果报没有一桩不清楚,没有一桩不明了,这样他才能舍人之短,取人之长,建立极乐世界。
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法藏真做到了。“所摄佛国”就是他自己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真的超过一切诸佛刹土,弥陀因地上的大愿到此方才圆满。
这一段经文叙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来由,叙述阿弥陀佛修学的经过,我们要在此处认真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小善,也不能不知道,也不能不学习,集小善就成大善。纵然有很小的过失,也不能不明白,小过就要改,不改的话,小过就积成大过,就变成重大的罪业。断恶修善就从微细的地方下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近代社会型态转变非常大,从前是农业时代,现在不仅是工业,已经到科技尖端的时代。有些人主张小小戒可以舍,可以马虎一点。诸位想想,小小戒能不能舍?不能舍!真正修行就在起心动念之处。不可以造谣生事,这是属于口业。最近南部有位同修来告诉我,说现在我在外面讲经是有价钱的;我不知道,他们都晓得。佛法是要普遍弘扬流通的,怎么可以谈价钱?谈价钱是裨贩如来,把佛法当成生意买卖去做,是造地狱业因,将来要堕地狱的。
现在因为请我讲经的地方太多了,分身乏术,没有法子。许多地方的盛情,我实在非常抱歉。这一次我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就有许多地方来邀请,我只好将经书、录音带送给他们,确实是没有时间。真正发心修行,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人数再少也要帮助,因为他们真正有疑问,真正想知道修学的方法,所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没有诚意,就没有必要。我们在一块儿研究佛法,是建立在诚意的基础上,认真修学,希望这一生决定往生。这个意念是我们考虑的基础,其他的,我们就不考虑。
这一两年来,大陆上黄念祖居士一再劝我,他说,‘你讲经三十多年,不要再讲了,不要再到处跑了。’他对我非常关心,我很感谢。他要我‘好好写一点东西,教几个学生;佛教后继无人是值得忧虑的大事’。他对于今天世界各地方的佛教活动都清楚明白。你要问,他怎么清楚的?我不说,你们也都知道。佛法弘传在缘,我不是没有心教学,是很有这个意愿,但是没有缘,没有人来找我,我总不能到外面去招生,我也招不到学生。有人来找我,我很乐意教,没有人来找我,我只好到处去旅游、去玩玩!顺便跟大家结个法缘。如果有人来找我,我确实可以住下来,用几年的时间来帮助年轻人,将来让他们在世界各地弘法利生。可是我们要记住一个重要的原则,发愿要真实,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记住随缘而不攀缘。缘没有现前的时候不勉强,不去求。不要去制造机会,制造条件,那就错了。有个制造的念头,心就不清净,就不如法。所以,要等待时节因缘自然成熟。因缘没成熟,认真修行,修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在这上面下功夫,等待机缘成熟,决定不能攀缘。攀缘里,向人家化缘是第一桩坏事情。这个地方没有道场,是众生没福。众生有福报,佛菩萨来建道场,何必我们操心。
慧远大师在庐山的念佛堂大殿叫‘神运殿’,莲池大师道场的念佛堂也叫‘神运殿’,自然成就的。所以,诸位要想在修行上有成就,真正要在这一生中得到一心不乱,往生净土,要注意心地清净。古德说得好,‘好事不如无事’。缘成熟了,大家一定要把钱财送来,没有法子,不能不替他做事。他不送来,我一身清净,没有事做,这多自在!多舒服!这才是真正的清福。身心没有事是真正的福报,有事不是福报。所以,没有事的时候绝不找事,事情来的时候要认真去做,这就对了。同修们要记住,用我的名义在外面化缘,那都是假的,我没有拜托任何一个人替我化缘。说请我讲经要多少钱,这也是假的。说我讲经的录音带、录影带流通有版权,或者说有委托的,都是假的,没这回事情。请大家不要受骗。
老老实实念佛,心清净,身就清净,百病不生。有许多同修有疾病,念佛念了没多久,他的病就自然好了。不久之前陆居士带了一位淡江的教授,他的头部长了个瘤,有二十多年,因为不太大,他也就没有注意,最近比较严重一点,医生劝他开刀拿出来。有一个人劝他念观音菩萨,不必开刀,他就老老实实念观音菩萨,念了四个月,再去检查,瘤没有了。陆居士带他到此地来皈依,这位大学教授是诚心诚意。所以,不必去理会疾病,心清净,身就清净。长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身不清净。身不清净,是因为你心不清净,就这么个道理。佛法不是讲信佛,是信自己!佛教我们信自己,不是信他。你看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了六个‘信’,第一就是‘信自’。这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丧失信心,佛菩萨威力神通再大也加持不上。自己有坚定清净的信心,佛菩萨力量随时就加上,真帮助你,所以最重要的是信自己。为什么许多信佛的同修听别人说几句话,心就动摇?对自己没有信心,很容易上当。
《楞严经》说,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常讲,现代人很可怜,听骗不听劝。骗他很容易,他相信。好心去劝他,他打了好多问号,怀疑这个不太可靠。听骗不听劝,他要受灾难,这是各有因缘。我们看到很多人上当受骗,我们也帮不上忙。有人来问,我只好说‘各有因果’,那有什么法子!不但我帮不上忙,诸佛菩萨来也帮不上忙。我不是叫你听我的话,是听佛讲的话,经上字字句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说的。所以,我们要想救自己,要想这一生超越三界轮回,往生不退成佛,首先要相信自己,然后相信佛。相信佛就是要相信经!经上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做,照著经典理论、方法、教训来学习。所以,弥陀在此地,确实给我们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既摄受已。
这句话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建造成就了,法藏菩萨是用五劫的时间造成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到今天已经十劫,世间自在王佛的寿命是四十二劫,所以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造成了,他的老师还住世,还没有圆寂。老师既然住世,他成佛也不能忘本,尊师重道,还要到老师面前向老师提出报告,交出修学的成果。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藏菩萨的修学成果。
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
西方极乐世界造好了,法藏成佛了,就是西方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再回到老师的面前。
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
他成佛了,而且成就超过诸佛。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不对他礼敬赞叹的,他对于老师还是要恭敬围绕,行礼如仪,没有丝毫的傲慢心。不但对老师如此,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如此。我们在这里能看到,弥陀无论从仪态上、言词上,都跟从前作学生的时候没有两样,这是身教。我们再看看现在有些年轻的学生,稍微有点成就之后,目无尊长,瞧不起老师,见到老师那里还行礼?给你点个头,问个好,还没有到见面不认识,就觉得很对得起你。现在人就是这样的。我们要问,他有没有学到东西?什么都没学到,学的是贡高我慢,所以佛法学得愈多,眼睛愈往上长,长到头顶上,目中无人,那不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没有学到,真正佛法是‘觉正净’。他所学的是‘迷邪染’,一天比一天迷惑深,一天比一天邪见加重,非常可怜。
我们看看阿弥陀佛在此地的表现,再展开《华严经》看看五十三位善知识,善财童子的表现,那才是学佛。所以真正学佛,没有对老师不恭敬的。不但对老师,对老师的家属都要尊敬。师徒如父子,不管老师教诫你多久,他曾经教你一天,那就是老师,这一天的恩德不能忘记。他曾经帮助我改过自新,帮助我断恶修善,这是大恩大德,永远不忘!老师的儿女跟自己的亲兄弟没有两样,一生都要照顾,这才是不忘本,这是教育。世间教育教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佛法的教育是在人伦教育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今天世间人的时髦话,‘爱心教育’。佛法是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心,是理性的爱心,不是感情的,不是染著的。今天佛法这样衰微,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许多误会,能怪别人吗?不能怪!是代表佛法住世的出家弟子做错了。社会对佛教的看法没有错,人家看你的行为表现;可是佛在经上的教训不是这么说的,跟我们现在所作所为不一样。所以,真正佛法在经典里,读经才晓得佛教原来是这么回事。现在这些佛弟子违背了佛的教训,背师叛道,使大众对佛教产生误会,产生曲解;我们四众弟子都要负起这个责任。
学佛从那里学起?从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做起。这是根本的根本,是学佛的基础。这个要是做不到,戒律就不要谈了,没分!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戒律是第一层楼,禅定是第二层楼,般若是第三层楼,戒定慧。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是地基,你连这都没有,还谈什么戒定慧!所以今天虽受戒,不能持戒。受了戒是入圣人之流,圣人的基础是善人,善人就是修十善业的。十善都做不到,还能入圣流吗?这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明白的开示。《观经》虽然是净宗三经之一,它的原理、原则是通一切宗派的,不管是大乘、小乘,乃至于五乘佛法,这是真实的基础。我们在此地看到的,表现出来的也是这个。读了这段经文,看到眼前佛教界的现象,非常感慨!我们学佛就在这里学,学孝亲尊师。能尊师才重道,老师的教诫、经典的教训才会依教奉行,真正做到。对老师不敬,对于老师的教诫就没有看重,不会去做。
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这是向老师报告西方极乐世界建成了。“庄严佛土”,是讲依报。“清净之行”是讲正报。身心清净,国土庄严。
佛言。善哉。
我们看这一对师生,实在是我们的最佳模范,是我们的典型。老师看到学生的成就超过他,老师没有嫉妒,没有妨碍。阿弥陀佛确实是超过世间自在王如来。自在王如来寿命四十二劫,阿弥陀佛无量寿,超过太多太多,不能比!老师不嫉妒。“善哉”是赞美、赞叹他,你做得太好,有这样了不起的成就。
今正是时。
你来向我报告正是时候。诸佛愿心是相同的,都希望众生快快成佛,可是众生业障习气太重,成不了!阿弥陀佛建立西方世界,确实给业障深重的众生一个最殊胜成佛的增上缘。所以说,你做得太好,这些学生我度不了,你来帮我度吧!意思就是这样。多大方,多真诚!现在有一些法师心量很小,某个法师在讲经,他劝他的徒弟们都不要去听,你们要听我的,不可以听他的。他说这话是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自己主持的是正法,那一位讲经的人是说邪法,保护自己的学生,这是对的。另外一种则不然,是自己有私心,怕信徒听到那位法师讲得比自己好,信徒跑掉了,到那里去皈依;信徒荷包的钞票去供养那位法师了,他更看不顺眼,是为了自私的原因。这种事每一个地方都有!我们在此地看到,世间自在王如来不怕他的弟子跑掉。不但不怕他跑掉,还鼓励他们去跟阿弥陀佛学,跟他比跟我好,跟我寿命只有四十二劫,跟他就得无量寿。这是真正善知识,所以说“今正是时”。你有成就,我们大家都有福,成佛的机会成熟了。
汝应具说。令众欢喜。
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深深体会,认真学习,决定不能妨害一个人的前途。他要遇到真正善知识,真正高人,我们要鼓励他亲近,赞叹他随学,不可以阻扰,不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阻扰别人修学证果的因缘,那罪业就造大了。“令众欢喜”。要法藏说出他自己修学的成就,同学们听了一定会代他欢喜,分享他的喜悦与成就。更进一步,同学里善根真正成熟的,就发心跟阿弥陀佛,就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了。
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
为什么说“亦令”?有一些善根还没有成熟的,感情很重,因为一向都跟世间自在王如来,舍不得离开他。阿弥陀佛那儿虽然好,我跟这位老师这么多年,这样离开不好意思。那就没法子了。这是善根尚未成熟,这一生成佛的机缘还没到,佛不会勉强。世间自在王佛不会强迫你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也不可能强迫一个人赶紧到极乐世界。他不会拉人,要你自己真正发愿。
“大善利”真实的意思,是欲令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的九界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一切含灵皆得度脱。这是弥陀的本愿,实在讲也是十方诸佛如来度众生的本愿。但是一切诸佛当初没有想到这个妥善的方法,被阿弥陀佛想出来,想出来之后,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在办佛教大学,每一尊佛都希望把他自己的徒弟送到那里去求学。我们知道每一尊佛的教区是一个大千世界,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作教主,教化一个大千世界,唯独阿弥陀佛的教区是尽虚空遍法界。现在十方世界诸佛怎么教众生?都是劝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换句话说,阿弥陀佛在办大学,十方诸佛都成为弥陀在各地的招生委员,都替阿弥陀佛招生。这个事实真相,我们真正了解,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我们选择净土,才会死心塌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再不会怀疑,再也不会动摇了。这一生那有不成就的道理!
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佛刹”指西方极乐世界,“修习”是指一切往生的人,这才满足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度生的大愿。大众闻法得利益,普遍发弥陀之愿,学法藏之行摄取佛刹。满足大愿就是满足往生净土一愿,所有一切的志愿都满足了,生一佛土就等于生一切诸佛刹土,见一尊佛等于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我们读经读到此处,要从这里细心去体会,然后才真正明了佛用什么方法度众生,佛用什么方法教我们成佛。法门虽多,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不是教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唯独这个方法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所谓平等,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一律平等成佛。这个法门到那里去找?你去查《大藏经》,除这部经典之外,找不到第二部。我在讲解经题时报告过,这是平等成佛的经典,使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方法。它的纲领都显示在经题上,经题上明白告诉我们,这是大乘,古来大德赞叹此经是大乘之大乘。如果你说大乘之上还有一乘法,古德又说,这是一乘中的一乘,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专中之专,赞叹到极处。一点都不过分,是真的。
我们所求的是无量寿,无量寿是所求。‘无量寿’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无量寿包括一切的无量,无量的无量。无量的无量中,以寿命为第一义!尽虚空遍法界你圆满得到了,一样也不欠缺,这才是无量。今天我们讲欲望,没有比这更大了,这是最大的欲望。你们所求的只一点点,太小了!我们所求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样都不欠缺。庄严是美好,清净平等觉是修因,无量寿、庄严是果报,因果不二。修清净、修平等、修觉,这一部经就是清净平等觉的阐扬、解说。你在生活中如何修清净平等觉,你处世待人接物怎样修清净平等觉,此经即是为我们讲这些事理,我们要把它认清楚。
昙鸾法师是净宗早期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很遗憾,他没有被选为祖师,其实祖师的身分他当之无愧,一生专修专弘。昙鸾法师在《往生论》的注解(《往生论注》是他作的)里说:‘和盘托出诸佛心髓’。法藏五劫的精勤求索,只为众生能真实发起往生西方净土的意愿,我们想想昙鸾大师这话说得过不过分?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法藏在世间自在王佛那里学了千亿岁,又用五劫修行,结得大愿,造成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一个愿望,希望十方众生求生他的净土。这话说得很有道理。确实如此!目的非常单纯,愈是单纯,就愈简单、愈容易、愈快速、愈稳当,究竟圆满。我们把这个意思体会到,明白了,我们今天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其他东西不要学了。学些拉拉杂杂的东西,把西方极乐世界耽误了,去不了,那不是诸佛的意思。
‘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以后,再向他要求我要学无量法门,这才是正确的。因为你寿命无量,学东西有的是时间,决定来得及。我们在这个世间寿命短促,学什么都来不及。昙鸾大师真的一句话,把一切诸佛度众生的心髓为我们说出来,所以我们只要求生净土,就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应。四十八愿,我们要不要一条一条去学?生到净土就都具足,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了。你想想看,四十八愿就在一句名号之中,菩萨万德万行也在这一句佛号之中,真的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到最后就变成这一句‘阿弥陀佛’,究竟圆满,这真正是不可思议。
我们在这一生能遇到,遇到了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这是希有的因缘,真是彭际清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遇到之后,要紧的就是要把它抓住,要保持住,我们这一生决定成佛。没有搞清楚,还想学这个、学那个,心还不死!真正搞清楚,就死心塌地再没有第二个妄念,晓得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这一部经就是《大藏经》,这一部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龙树菩萨在龙宫里看到的大本,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那个经就是这一部,没有第二部,这才生无量的欢喜心来接受,依教奉行。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