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觉经讲记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净空法师讲述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此段经文特别介绍观音、势至两位菩萨,利生的功德超过一般菩萨。

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豫知之。

读此经文,必须先说‘寿众无量第十三’,‘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寿命之长无法计算。接著又说‘又有无数声闻之众’,弥陀弟子有天人众、声闻众和菩萨众,这三类中举一类人数比较少的。天人众跟菩萨众最多,比较少的声闻众的数量,也没有人能知道。‘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这是说弥陀弟子们的神通、能力。声闻众人数到底有多少?经云,‘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星宿’就是星球。三千大千世界星球之多,也不是一般人能计算得出的。这些星球上的众生,目犍连有能力‘于一昼夜,悉知其数’。只要二十四小时,他就能把三千大千世界里的众生数目计算出来。目犍连有这种能力。

又以比喻说,‘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缘觉的地位比阿罗汉高。‘一一缘觉,寿万亿岁’,有这么长的寿命。‘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这是极其形容西方世界声闻众之多,没有人能算得出来。如果再加上菩萨众,再加上天人众,我们就能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确实是无法计算的!

极乐大众不可思议的能力,在‘大士神光’一段经文中看出,与弥陀本愿完全相应。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彼佛国中,诸菩萨众”。声闻也是菩萨,人天也是菩萨,彼土是菩萨法界。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皆是菩萨。他们的天眼皆能“洞视”,尽虚空遍法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想瞒过他们,是不可能的。

“彻听”是天耳通。我们说悄悄话,不让第三者听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没有一个听不见的,能骗谁?由此可知,欲欺人者实是自欺。西方世界这么多的菩萨众,没有一个能瞒过,没有一个能欺骗的。“八方、上下”就是十方。‘去’是过去;‘来’是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是讲时间;十方是讲空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的一举一动,他们看得见;细声小语,也听得到;连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

“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此句指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心意善恶”。起心动念,是善是恶。“口所欲言”。口里说些什么,他们全都知道,乃至我们什么时候度脱,什么时候超越六道轮回,什么时候“得道往生”。‘道’指‘一心不乱’,指‘功夫成片’。取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格,他们都知道,没有一样不晓得。所以,把这两段经文合起来看,真的是令人寒毛直竖。

我们住此世间能欺骗谁?只可以欺骗愚痴之人。诸神、菩萨、天地鬼神,无法欺骗!所以念佛人要想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段经文要多念几遍,要真实体会,知道事实真相,决不敢起一恶念。尽虚空遍法界,诸佛菩萨天地鬼神都已见闻,岂止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心净则土净’。告诉诸位,决不是经念得多,佛号念得多就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念佛人为什么有的往生,有的不往生?不欺骗佛菩萨的个个往生,万修万人去;欺骗佛菩萨的不能往生,道理就在此。不欺骗佛菩萨的,心地清净、正大光明,这种人‘万修万人去’。心地不清净、见不得人的人,西方世界今生没分。什么时候真正发心,回心转意,以清净心、恭敬心执持名号,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诸大菩萨立刻就现前。这是我们决定不能疏忽的。所以,这段经文给我们当头一棒,给我们很大的警策,应当牢牢记住。

又彼佛刹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天人、有声闻、有菩萨?经上告诉我们,这都是随顺十方世界众生而说的。在西方极乐世界实际没有这些称呼,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如果有菩萨、声闻、天人,就不平等,就不是清净平等觉。所以,这是随顺他方世界而说的。虽然随顺,也是事实。如果离开事实,佛就打妄语,那就错了。是什么事实?此有二义:第一是你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们由人道去往生的,就称为‘人天’。阿罗汉、辟支佛回向念佛往生的就称为‘声闻’。这是指未往生以前的身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身分、名称都没有了。

第二是虽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菩萨,智慧、神通、道力,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大家好像差不多,而实际上烦恼并没有断。是‘带业往生’去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还没断,生到西方世界之后,才慢慢的断。经上说,每天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听佛说法,回来之后,又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天天消业障,天天长智慧,还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把业障全都消除,才能圆成佛道。

我常提醒诸位同修,我们的业障习气有多么重是无法想像的。修学其他法门,决定不能成就。不是法门不好,是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其他的法门虽然好,治不了我们的病。唯独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门之外,没有第二个门路。这一门你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懂得它的理论,晓得它的方法,认识它的境界,我们念佛功夫才能得力。如果完全不知道,也是盲修瞎练,念佛念一辈子也不能往生。

所谓“声闻”,相当于在他方世界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未破的一类。比照他方世界断证果位来说,相当于他方世界的声闻。但是在极乐世界是菩萨,只是从断烦恼上讲,等于他方世界的声闻。

他们的“身光一寻”。‘一寻’是八尺,相等于自己身高的光明。“菩萨光明,照百由旬”。菩萨破了无明烦恼。‘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法身大士’。他们的光明殊胜。‘照百由旬’是指一般菩萨的‘常光’,不是放光。如果放光,大家都差不多,都有同样的能力。平常身体就有光明,菩萨、声闻有光,天人也有光明。我们凡夫有没有光?也有。但是我们的心太乱、太脏,不干净。假如我们的心清净又不乱,则所有一切人的身光,也能看得到。人的光没有一寻,大概只有一、两寸,身边有一点点光。修行功夫愈好的,光就愈大,光的颜色也不一样。

练气功的人,心要清净。气功是属于定的一种,是未到定。他的心要清净,心不清净就练不成功。练成功之后,他能看到一个人的光,从光的颜色能知道这个人身体健康的状况,所以能为人治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个人都有光,只是很小,没有这么大。下面特别为我们介绍二位菩萨。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这两位菩萨的常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弥陀佛的常光则可想而知。阿弥陀佛不用放光,常光就遍照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都在弥陀常光普照之中。这一品经特别介绍这两位菩萨,他们是阿弥陀佛的助手,是阿弥陀佛的继承人,西方世界的‘补处菩萨’。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

这两位菩萨,就是家喻户晓的‘西方三圣’,除阿弥陀佛以外的二位。佛经中有三部经专门介绍观音菩萨,三经皆附属在大经里,不是独立的。第一是《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观世音菩萨代表‘第七回向位’的菩萨,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在这一部经里,介绍观世音菩萨‘自行化他’无量无边的功德。第二是《楞严经》第六卷的前半《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一部经主要介绍观世音菩萨怎样修行成就,著重在他‘自行’。他修行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值得我们作借镜,值得我们效法。第三是《法华经》的《普门品》,专讲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帮助苦难的众生,偏重菩萨‘度化众生’的功德。

《观音三经》,是夏莲居居士将这三经合印在一起,他把重复的地方省略。这个本子此地有流通,但是最好把这三本完全印出来。我们在没有看到夏莲老的本子之前,图书馆曾经印过两次,两次都采取古大德的注疏。《观音三经合刊》特别介绍观世音菩萨,我们印过好几次。观世音菩萨与中国人的缘分特别深,‘家家观世音’。拜观音菩萨的人很多;可是认识观音菩萨的人不多。把观音菩萨看错的人很多;能认清楚观音菩萨本来面目的人真的不多。要认识清楚,必须深入《三经》,依照经典讲的理论、方法修学才正确。

大势至菩萨的知名度比观音菩萨差很多。台湾是个小地方,大陆讲经说法的法师,在沿海一带的大都来到台湾。台湾地方小,人口不多,法师很多,到处宣扬。所以,台湾同胞有福,对于大势至菩萨也知道得很多,比起大陆佛教徒胜过太多。你在大陆若问大势至菩萨,有许多人不知道,没有台湾这么普遍;说观音菩萨,他们皆知道。大势至菩萨的经典,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里的一段,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有二百六十字。《楞严经》我们讲过不少遍。单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讲了很多遍。虽然讲,都依照古人的注解讲,对这一位菩萨也未能认识清楚。

一直到我读到《净土五经》,知道五经的来源,对于大势至菩萨才真正有少许的认识。净土三经是佛说的,释迦牟尼佛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称为‘净土三经’。前清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四十华严》最后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附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四经是这么来的。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读《无量寿经》就知道,经文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而且经上一再讲,就是四十八愿里也说普贤行、普贤道,在《无量寿经》出现过不少次,可见《华严经》末后这一品与《无量寿经》的关系非常密切。换言之,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这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要想成就圆教佛果,一定要修普贤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位菩萨都修普贤行。

我们才看清楚西方世界,原来即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是普贤菩萨,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从十信位的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等觉、妙觉,都是普贤菩萨。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认识更清楚,更明白,彼佛国中无一不是修普贤行。这一品附在三经后面成为‘净土四经’,非常有道理,若非真实智慧焉有此见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从《楞严经》里取出来,附在‘净土四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五经是这么来的。印光大师是何等人物?我们在《咏思录》里看到,他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实在不简单!他把这一章经提出来,附在四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提醒了我的注意。

《楞严经》我讲过很多遍,讲得也相当熟,但始终没有注意到这件事。经他这一提示,就注意到了。再仔细观察,这一章经实在不可思议,虽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四十四个字,确是净宗的心经。这是印祖何以把它列在四经之后成为净宗五经。它是楞严会上的心经,超过《般若心经》太多。《般若心经》只是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经》,不能代表全体。《念佛圆通章》是三藏十二部的心经,换言之,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的中心。不仅是世尊一代弘法利生的中心,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中心。印祖这样一提示,我才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一点儿都没有错。我们感激祖师大德,若不是他这样提醒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夏公也非等闲之辈,给我的启示也很大。他在《净修捷要》里称大势至菩萨为净宗初祖。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以前没听人说过;我讲《楞严经》多年也没发现。他这样一提,我想很有道理,一点都不错,确实是净宗初祖。

从前我讲《华严》,知道《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在菩提树下,定中第一次讲的大经。华严会上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知道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则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初祖,范围更大。虚空法界里,第一位提倡‘念佛成佛’的是大势至菩萨。在娑婆世界,第一位提倡的是普贤菩萨。在中国,第一位提倡的是庐山慧远大师。所以,慧远是中国的初祖。因此,我们讲到净宗初祖,要问是法界初祖,是娑婆世界初祖,还是中国的初祖。于是我就特别重视《念佛圆通章》。不要看此经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确实含摄了无尽的佛法。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不出这二百四十四个字。真正不可思议!

这两位菩萨,其余的我不需要讲。如果根性利一点的人都能体会到,晓得为什么这两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为什么这两位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后补佛。我今天在此地不说明。你们明白,体会了,很好;体会不了,存疑也行。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等到将来有机会,我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会把它讲清楚。

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

此段经文含有无尽的情意。娑婆世界众生很重感情,原来这两位菩萨是我们的乡亲。他们就在这个世界修行成就去往生的,所以娑婆世界是这两位菩萨的故乡。因此,娑婆世界的众生,对这两位菩萨的感情特别深重。所以,他来度化,众生就很容易接受。过去生中如果没有缘分,菩萨智慧、神通、能力再殊胜,奈何众生不愿意亲近,不愿意接受,也就没有法子。正是佛门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跟众生没有缘就不能度。正因为如此,学佛的同修要时时刻刻,念念之中与一切众生结法缘。法缘结得愈深、愈广、愈多,将来成佛度众生就度得多。要是不肯与众生结法缘,将来成佛,没有众生相信你,也度不了几个人。即使成佛,你的三千大千世界很小,没几个人。因为你在因地中不肯跟人结法缘。

想到将来成佛广度众生,要想眼前讲经说法有许多听众,就要广结法缘,没有法缘,你就没有听众。可是现在台湾有一个特殊的情形,就是制造群众。像作秀一样表演,制造群众,这不是真实的听众。这是一时来看戏,看表演一样,人虽然多,绝对不是常随众。‘常随众’是一部经讲几十天、几个月、讲多少年,天天都来。这是听众,是‘法缘’。所以,一定要知道结法缘。

过去台中李老师在世的时候,我们跟他学,他就常教导我们,要跟听众结法缘。他说,‘要不结法缘,将来你讲经没人听’。听众多少,不是讲经的人说得好不好,而是缘分。有些人真正讲得好,没有听众,没有法缘;有些人讲得实在不好,听的人却多。当时在台中同学们,法缘最殊胜的是林看治居士。林看治居士讲得不见得比我们好,这是真的。我们懂得比她多,学得也比她好,讲得也比她好,但是听众却比不上她。她的法缘深,我们的法缘不如她。可见与大众结法缘,比什么都重要。

我到外地其他寺院、佛堂参访,一定先到大殿拜佛,拜三拜。你们拜三拜,我也拜三拜,我跟你们拜的不一样。我第一拜是发愿与这个道场结法缘,将来使我有机会到这里来讲经。第二拜是与这个道场的常住(里面住众)结法缘。第三拜与这个道场的信徒结法缘。我都拜了,将来他们请我讲经,我在这里的听众就多。所以,我的三拜跟你们不一样,我是这个意思拜的。念念之中要与一切大众结法缘,这很重要。

这两位菩萨虽然是在娑婆世界修行往生的,但是菩萨的心量广大无边,不仅仅与娑婆世界有缘,而且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的众生都结法缘,将来法缘才广大。

升座讲经,在升座之前礼佛三拜。我这三拜和你们拜的又不一样。我从前拜三拜,第一拜一定是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是拜毗卢遮那如来。毗卢遮那佛对我的恩德很大,因为我是从华严入净土的,我感激毗卢遮那佛的恩典。第三拜是拜阿弥陀佛。但是,自从讲《无量寿经》以后,我的拜法就改变了。第一拜还是拜本师释迦牟尼佛,决定不能忘本。第二拜就改了,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我这个缘就结得广大,不只是毗卢遮那一尊佛。我也像观音、势至一样,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我都拜到,都结法缘,这与《无量寿经》就相应。第三拜就是拜本师阿弥陀佛。要把心量层层拓开,与法才能相应。我们才知道,阿弥陀佛把他们两位选拔出来作为助手,主要就是心量广大,普度法界众生。如果观音、势至只度娑婆世界众生,将无量无边的世界偏在一边,阿弥陀佛决定不能选他们出来当助手。正因为这两位菩萨的心量跟阿弥陀佛一样,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才被选出来当助手。

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

不仅在娑婆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众生,心里有感,菩萨就有应,就像《楞严经》上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是指十法界的众生,不是专指娑婆世界。观音、势至就是我们净宗修学的榜样。这句佛号要能念好,功夫要得力,真正能往生,我们要与法界众生真正结善缘,就要学这两位菩萨的行持。两位菩萨所代表的,从总体上说,观世音表慈悲;大势至表智慧。这是从大前提、大原则来说,不能没有慈悲,不能没有智慧。

如果从修持落实来讲,观世音菩萨教我们‘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用这个方法念佛,得‘一心’就快,功夫就得力。什么是‘返闻’?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返闻’的‘闻’是一个代表字,代表六根起作用。我们眼往外看,现在要我们回头,不要往外看,要往里看。耳朵往外听,现在不要听外面,要听里面的。里面是‘自性’。回头闻自性,回头见自性,六根都回头,这是‘明心见性’。禅宗用的功夫,原理、原则完全取自观世音菩萨,就是‘都摄六根’的意思。可是怎么回头?张开眼睛明明看到外境,怎么回头看里面?竖起耳朵一定听到外面,怎么听里面?这桩事详细的说明在《楞严经》第六卷。我总要找个时间重新讲一遍《楞严经》。从前讲的不透彻,真正的意义都没讲出来,不是我吝法,而是程度不够。将来有时间我会重新再讲一遍。

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做到‘都摄六根’?与观音菩萨法门相辅相成,能返闻闻自性就是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返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特别强调的就是‘净念相继’。如果没有净念相继,只有都摄六根,跟禅没有两样。上根人得利益,中下根人得不到利益。净念相继,连下下根人都得利益。所以,净宗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像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只能度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没分。教他返闻,他不晓得怎么返,于是就胡思乱想。

由此可知,我们要效法这两位菩萨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慈悲。把我们的心量拓开,不仅度自己,度家亲眷属,一定要度法界众生,要有这么大的心量。然后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跟菩萨一样,“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这两位菩萨是修学净宗的模范、榜样。我们每天供养西方三圣,用什么供养?香花水果,佛菩萨不要这些。香花水果是表一点敬意,真正的供养是依教奉行。

见到观音像,提醒自己要以慈悲对一切众生,这一念慈悲就是供养观音菩萨。处世、待人、接物,要理智,不再用感情。理智就是供养大势至菩萨,这是真实的供养。菩萨像挂在这里,看见三圣像,对一切人要慈悲;对人、对事、对物要理智。供养佛菩萨形像,目的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教导自己,这是真实的供养。家里供养西方三圣,如果连这一点心也生不起来,佛菩萨就不在你家里。你家里没有佛、没有菩萨。虽然供的是佛菩萨像,佛菩萨却不在家里。如果真正依教修行,常常能提醒自己的慈悲,提醒自己的理性,佛就在家里,菩萨时时刻刻没离开。

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此界’是娑婆世界,指的是地球。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星球上,为我们说出这么多的经典、法门。观音菩萨在那里?观音菩萨也在我们这个世界,广度众生。也许有人问,观音菩萨在我们世界,那其他的世界有没有?‘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学佛、亲近佛、供养佛,要以清净心、虔诚心、恭敬心、平等心,就能见到佛,见到菩萨。如果想菩萨在我们世界,就有我、有他,就有分别、执著、妄想。一有分别、执著、妄想,则诸佛菩萨去我们远之又远了。

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这一句话很重要。起一念分别,心就不清净。有一念执著,心也不清净。有一念自他,不清净。不清净就是夹杂,夹杂妄想执著,夹杂邪见烦恼,这就不是‘净念’。‘净’字就是我常常提示同修们的‘不怀疑’,根本就没有疑惑。不夹杂,以清净心持佛菩萨名号,这是‘净念’。二心就不清净,就夹杂,要一心称念。‘相继’就是一句接一句,念佛不中断。像黄念祖居士,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即是表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教我们佛不离口,珠不离手。念珠有两种作用:一是计数;一是提醒自己。不必计数没有关系,提醒自己拿著念珠就想到念佛。所以,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世尊特别强调,主要的用意是以这二位菩萨作为我们修学的榜样。只要修学与菩萨的法门相应,必定得到菩萨威神加持。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菩萨威神加持、保佑。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

此处‘善’的标准并不高。因为它上面加了‘世间’。要是不加世间,单说善男子、善女人,标准就高。因为这是大乘经,就是大乘标准的善。加上‘世间’,则三福里只要具足第一福的四句就行。读经文真的不能疏忽。我们要得观音菩萨保佑,如果三福都修,不容易。现在只要修第一福就行,观音菩萨就保佑你,有求必应。第一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不孝之人,佛菩萨决定不会保佑。不孝的人,邪鬼邪神来保佑,他不孝顺父母,你也不孝顺父母,他和你志同道合。第二句是‘奉事师长’,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只要你做到这四句,佛就是对这些人讲的。这四句都做不到,那就没有办法。在急难恐怖时,念观音菩萨也不灵,也没有办法。

急难中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的人很多。譬如《观音菩萨灵感录》,过去许多名山的传记,记载这些感应事情很多。还有历代许多名人的笔记小说里,记载也很多,像《阅微草堂笔记》里就有很多;《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笔记;《夷坚志》宋洪迈著,记载也很多。最近我们图书馆翻印的《曲园笔记》,是清朝俞樾所写的,也有很多。这都不是假设,不是虚妄的。在我们一生中,自己亲眼所见到的,亲耳所听到的,周边的朋友、眷属,急难时念观音菩萨得感应的也很多。然而,毕竟不是每一个念观音菩萨的人都得感应。为什么菩萨偏心,对这个人有感应,对那个没有感应?实在讲,菩萨不偏心。

菩萨没有心,有心就会偏,没心就不偏。有心就不能感应,无心才能感应,这是一定的道理。像我们敲磬,里面是空的,无心!所以你敲它,它就响。敲就是感,响就是应。若把里面塞得满满的,敲它就不响,有心就不响。菩萨没有心,菩萨没有念,有感而已。可是感应一定要具备‘世间善’的条件。

佛法从那里修起?佛法是教育,现代的教育怎么不谈?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儒家孔孟的教育,跟佛菩萨的教育,在理论、方法上都非常接近,都是从‘孝道’教起。现在人许多不当的行为,我们能不能责怪他?不能责怪,因为他没受过教育,怎么可以责怪他们。

儒家正式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诸位念《礼记》,《礼记》是古代的杂记,就像现代的杂志一样,我们能从这里看出古代教育的教学宗旨、方法。宗旨就是教孝、教敬,是教怎样作人;教人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知道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于是自然知道处世、待人、接物。这是教育,知道孝敬是作人的根本,所以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总是不好意思要求子女,你要孝顺我。子女若问他,我为什么要孝顺你,往往是说不出来的,这需要第三者来教导。

老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家庭才能和睦。父母的责任是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也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尊敬老师,也说不出口。所以,必须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教育的根基是从这里奠定的,无论再高深的教育,再广大的学问,都是孝敬的拓展。所以,教育一展开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离开孝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孝敬’二字包括尽了。这就是教育。

佛法从初学到成佛,就是‘孝敬’的圆满。所以我常说,要能把孝敬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丝毫欠缺。等觉菩萨还不圆满,因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就是不孝,就是不敬。父母希望我们能成为圆满的人,还有一点欠缺,就是对不起父母。老师也希望我们成为完人,没有做到是对不起老师。

什么是教育?孝敬而已!这是为什么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地藏法门学起。《地藏经》是根本法,《无量寿经》是圆满。一是开头,一是终点。《无量寿经》是佛法的顶点,究竟圆满。《地藏经》是基石、是根基、是开始。此处要求不高,但是并不是没有条件。世间善,三福里第一福的四句做到,这样的人在急难恐怖的时候,只要诚心诚意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会来帮助你。

无不得解脱者。

这个时候一心一意念观世音菩萨,求菩萨救苦救难,必定能消灾免难。如果诸位仔细观察,看看传记,看看左右的人,急难的时候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的,看看他是不是符合这四句的条件,三福的第一福是不是具备?必定有这个条件,然后再证明经典说的没错。要在急难中得到菩萨的救助,先要老老实实记住,三福的第一福非修不可。如果第一福没有做到,一切诸佛菩萨、护法善神,想保佑我们也没办法。是我们本身有障碍,‘不孝、不敬’就是大业障。所以,学佛须从这里学起。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