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专辑出版序言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民国七十九年八月,正当法缘日益兴盛之际,普献法师卸下了狮头山元光寺住持职务,随后,暂停国内外弘法工作,带着简单的行囊,独自到南部山区的简陋工寮作长达数年的潜修。破旧的木制桌子铺上一块塑胶布当佛桌,潮湿的水泥地垫着一张草席,是他每天礼佛、诵经、静坐、品尝法味的场所,天花板上时时传来老鼠嬉戏的声音,还常常掉下因追逐老鼠而失足的蛇。入夜后,漆黑的山谷,回响着虫鸣、蛙叫,天上的繁星闪烁着,月色由缺而满、又由满而缺,伴着他渡过了数个寒暑。

这期间,电话中问他是否需要什么,法师总是说:「需要用功精进而已!」又说:「山上果树开花时节,成群的蜜蜂就来采蜜,人也一样,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德养,才能真正利益众生。」有一天,无意中听到法师说:「信徒转来两万块,我用它建了一个化粪池的厕所。」我沉默了许久,原来他是住在那种最原始的浴厕环境中闭关的。又无意间发现他现在书桌上的看书架,居然还是闭关期间自己用木板拼凑钉成的,内心不禁的惭愧与感动:修行是用心的功夫―「依」与「舍」的磨练;簇拥的信众、优裕的环境、庄严的佛像、方便的工具,都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只有坚固的道心、恒常心、胜解力、精进力,才是道业成就的基石。

闭关期间,法师在经藏及心性的体悟全力精进,对般若法门、以及菩萨即世间而出世间的度众精神,有更深的解悟,坚定了他「护教、重法」的决心,也树立了「融通、不攀缘」的风格;如今,许多题材在他的智慧语辩中,也发挥得更精辟,更贴切而感人,让信众在光怪陆离的声色娱乐之外得到一股清凉,厘定行为价值。

为了荷担如来家业、圆满菩萨事业、成就众生道业,出关后这位菩提道上的园丁,秉持「报佛恩、报众生恩」的信愿、坚持「对众生有益的就做」的悲心,又开始为弘法而风尘仆仆的奔波于国内外。他的生活用「忙」字形容实不为过,如果对他说:「辛苦了!」法师可能回答:「心不苦!」为守护正法城,他一直将挫折当助道资粮―成长的媒介,让生命能量做最大的发挥。

法师向来不肯让信众公开为山上募款,他说:「老是跟人家要钱,会让众生对佛教产生误解。弘法是我们的本分,人家肯布施,我们要把它回馈于十方;人家没供养,我们还是要以平等心对待。」

法师常说:「做人切忌占人家的便宜,只有读书例外。读书是最占便宜的事,花少许钱就把人家毕生的心血买回来,花少许时间就把别人的经验吸收为自己生命的营养,这种便宜不能放弃。」所以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收听英语广播,具有以流利的英语及多种语言弘法的能力;又由于多方面不断的吸收最新科技、医学等等的知识,造就了他博学多闻、能写能说、能文能武的特质。

他常提醒信众:「修学有主修、副修之分,千万不能舍本逐末。以菩提心为根本,以大悲与般若助成,三者相摄,才能圆满。其余种种功行,都只是助道资粮。」又说:「没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只有了义与不了义之别。」如今,许多人错用心,难怪不能与善知识相应,更无法契入菩提道 。

 

专辑自序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原是出家僧的本分事,多年来挂着弘法的招牌,国内外到处奔波忙碌,虽具「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苦心,奈因内容粗浅、德学不足,以致感人不深,是一大遗憾。

身为现代的弘法者,除了博学多闻之外,最重要的是内修实证,以德服众,在善巧方便中契理契机,提升信众的信仰品质:未信者令生信,已信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总之,当以正知正见为首要。肯定人性的尊严、人身的可贵、当下的重要、今生的把握,切莫显异或众,偏离修学正道。

弘法者应是「学佛」者,而非仅是佛学研究者,佛法乃生命的实践,而非仅是数说名相;善说法者当分类演绎,引导信众,从现实人生中,背尘合觉,勘破五光十色的如幻性,能够随缘作主,立处皆真,烦恼层层脱落,正见步步增明,即世间而出世间。

华严经云:「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譬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学佛者当从现实的人生中掌握佛法;商场即道场、工地即佛地、人事即佛事。 「有智慧分名为菩萨」,若能从保持正念与明触方面着手自我训练,则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发白面皱,皆是如来无常法音的宣流,身心世界一切皆是佛法的流露,顺逆皆是契入法界的良机。


衷心感激中观佛教文化中心,将多年来于国内外的演讲,收集整理、摘录其中部份重点,编辑成专辑,愿所有见者闻者正见增明,亦愿所有出钱出力者福慧圆满。 (普献法师序 于祥龙山龙音禅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