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中印文化的关系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中华学术院印度研究所开学致词

  华冈学园张创办人、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白圣长老、中国文化大学潘校长、印度华侨总会叶侨领、中印缅锡文经协会陶理事长、各位教授、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同学:

  今天在此为本所硕士班第一期研究生举行开学典礼,承蒙创办人亲临指导,中国佛会理事长白圣长老,驾临开光,潘校长、叶侨领、理事长等的演讲,以及各位教授,各位诸山长老和尚护法居士们的光临观礼,增加本所无比的光彩,也带给全体同学莫大的鼓励,仅代表全体师生,向各位表示甚深与诚挚的谢意!

  诚如张创办人曾说过本所未来的任务,对于国家、对于佛教,以及对于国际学术地位,都要负起非常重大的责任的。为了使各位同学进一步了解,深入本所研究的重要使命,仅提出几点浅见,来说明二千多年来,中印两国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本所正式招收硕士班研究生的意义,也希望在座诸位先进长老大德们,惠予指教!

一.印度所受到中国的利益

  一般共同而普遍的认识,都以为佛教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所以受惠者都是我们中国,但实际上,印度在过去或近代,以及未来,都曾有或将受到我国重大的贡献,举例如下:

 (一)印度古代势力的扩大

  根据汉书西域记的记载,汉朝匈奴兴盛时,常引诱西域诸小国为辅助之国,但中国也致力降服,以断匈奴之野心与力量,后经孝武大行讨伐,至印度迦腻色迦王时,匈奴已不能为患中国,但中国既不好大喜功,便不再用武,西域以附庸之国,一变而为自由之民,印度势力因以渐渐入侵,迦腻色迦王之势力,并有西北印度及中印度一部,地跨葱岭东西,庞然成一大帝国,此即坐收我国的利益。东汉末叶,西域并且与印度同用文字,所以到了三国时期,佛教遂大盛于西域。

 (二)印度佛教古迹的重现

  印度是比较不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家,所以近代曾经统治过印度的欧洲国家如法国、英国等,为了了解印度的民情风俗,以便于控制统治,而致力于印度历史文化的探讨。但记载于历史的原始资料,非常缺乏,后来发现中国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对于古代印度的地理、佛教圣地、风俗民情及语言等记载,非常详细。循此宝典的线索,终于一一找回佛陀的圣迹,以及古代印度的面目。真令人难以意料,玄奘大师的丰功伟德,至今犹能润泽于整个印度。除此之外,法显法师的佛国记、义净法师的南海寄归传,也是寻找印度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三)协助印度民族的独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先总统 蒋公,一直非关常心印度的安危与独立问题,当时的 蒋委员长负起了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的任务,就曾偕夫人访问印度,与圣雄甘地会商共同防务,加强中印友谊,并力促英印双方以谈判的方式,解决印度问题。

  蒋委员长于访问印度两星期的临别前,在加尔各答广播电台向印度人民发表一篇演讲,节录如下:“自从我来到这里,我觉得非常满意,所有的人民,对于抵抗侵略都有一致的决心,中印两国共有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边境绵亘达三千哩,两千年的邦交历史,只有文化与商业的交往,从无兵戎相见的冲突。”

  “然,别无其它地方,我们能找出两国邻邦维持和平,达如此长久的时间,这足以证明这两大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我们两国民族有着共同特殊的德性,即为正义真理,而自我牺牲的高尚精神,本此传统精神,使他们为了救济人类而不惜毁灭自身,……我愿向印度的弟兄进一言,在文化历史上最艰危的今日,我两大民族实应尽最大的力量,为人类的自由而奋斗,也唯有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中印两国的人民方能得到自由,反之,若中印两大民族有一个得不着自由,则世界决无真正的自由可言。……”

  “最后我诚恳的希望,充份地相信,我们的盟邦英国,不必等待印度人民的要求,而能尽快给予他们实际的政治权力,使我们得充分发挥精神物质的力量,知道参加作战,不单是为了替反侵略国家争取胜利,而且也是他们争取印度自由的转折点。……”

  由以上先总统 蒋公于一九四二年访问印度临别前的演讲词中,可以知道中国给予印度的关心与贡献。

 (四)协助印度文化的复兴

  佛教是印度最宝贵的文化之一,但它的命运却像犹太的基督教,自其本国成长,然后发扬于世界以后,却又在它本国消失了,现在印度佛教文化,可以说全部保存在中国的大藏经里,印度梵文反而遗失或残缺,今后印度本国的文化或佛教的复兴,甚至国际学者考据,为求印证,相信都有赖于佛经的转译回去!才能衔接得上整个的印度历史文化,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唯有大乘经典,才能表现佛陀教化的真正精神,也才能表现印度文学、哲学、思想的伟大,追溯印度的历史文化背景,不能缺少大乘经典的宝贵资料。民国五十二年,我访问印度,会见总理尼赫鲁先生,尼总理说:“印度号称文人古国,其实,除了佛教为世界人士接受以外,其它还有什么印度文化呢?所以我们印度,目前极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复兴佛教!”由此可见印度人现已觉醒到需要佛教了。

二.中国所受到印度的影响

  佛教自从东汉传入我国,到现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不论历代的盛衰如何,它已经和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它影响中国之大,真是不可计数,艺术方面包括建筑、塑铸、雕刻、图画、音乐、印刷、戏剧等。文学方面包括切音、文法、名词、文体、诗歌、语录、小说传奇杂记等。科学方面包括论理学、医药、天文、数学等。风俗方面包括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善恶业报、悔罪植福、延寿荐亡、修德禳灾、设供祈愿等。哲学思想方面,自魏晋南北朝迄今,不论是玄学、儒学、理学乃至近代的新思想,都有受到佛教的哲学思想所影响。

  现在就文学方面的影响.举出几个例子供做参考:

 (一)国语注音符号的渊源

  佛教输入,梵文也跟着进来,我国高僧仿造字母来应用,所以唐代僧人守温制作了“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今日国语注音符号,即增损此三十六字母而成。另外太虚大师说,中国之反切与音韵,是六朝时由“华严字母”等翻译,始有萌芽,至唐朝时,我国的切音学才得以完成。

 (二)国语名词的增加

  太虚大师说,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我国文学中亦增加数万(三万五千以上)新兴之名词。现在之佛学大辞典,虽未能将所有之名词完全搜尽,但睹之亦足以使人叹为观止矣!就如现在最流行自由、平等之名词,皆是佛典之成语,其它如一刹那、四大皆空、五体投地、六根清净、大千世界、万劫不复、心心相印、顽石点头、当头棒喝等都是。

 (三)白话文体的创造

  胡适之先生说: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造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国学大师钱穆博士说:六祖坛经是复兴中华文化七种必读经书之一,六祖慧能大师,在广州法性寺,指点两位僧众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就只这么一句话,就足以代替多少佛经文字,直截了当的点出人心。

 (四)文学小说的母体

  梁启超先生说:我国近代的纯文学若小说歌曲,皆与佛典之翻译文字有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恐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同时鸠摩罗什所译马鸣“大乘庄严论”,为一部儒林外史式的小说,我国小说自晋人搜神记以下一类初期作品,渐渐发展到唐代丛书所收的唐人小说,大半从庄严论经的模子里熔铸出来的。印度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释极微妙之教理,此等富于文学性的经典的译出,增进了中国人的想象力,革新了中国人的诠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胡适博士说:西游记的孙悟空是印度进口来的,在佛经里确实可以查到孙悟空的老家乡。(南传的或北传的藏经都有这只相类似的神猴)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于此可见一切。

三.为国为教都应有的准备

  张创办人恢宏的胸襟与高瞻的远瞩,令人敬佩万分,张创办人曾说:华冈就等于一座佛教的大丛林,我为这一句话,一直感动不已。这一座华冈学园,就是为我中华五千年文化做承先启后的重镇,而他却以佛教丛林为喻,可见张创办人对佛教尤其是对本所,其期望是多么的热切。华冈就是一条龙,它需要有龙的传人,本所就是负责这种准备工作的重要部份:

 (一)为国家栽培人才

  站在这个艰钜的时代,一切以国家的需要为前提,不论是在国际学术,或国际公共关系,国家都亟待培植研究印度学术人才,中印目前虽然没有邦交,但民间的往来,却日渐密切。印度是亚洲第二大国,她的政治局面之发展,不仅邻近诸国受到影响,甚至于成为世界强国注目的焦点,一旦局势转变而有所需要,本所希望能随时协助国家,提供对印度方面有研究的人才。

 (二)为佛教造就人才

  这是张创办人真正的希望,要中华文化继续传承弘扬,佛教也必须要跟着传承与弘扬。胡适之先生对清华大学学生开的国学目录,三分之一皆属佛教之经典,所以为佛教造就人才,就等于为发扬中华化文培育人才。

 (三)为华冈储备人才

  华冈学园包括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与潘校长,在中国文化大学改制时,曾宣布将成立印度学系,属本所毕业的研究生,如合乎条件,即可充任该系之师资。

 (四)发扬中华文化

  太虚大师曾说:近来西洋学者,探讨中国之文化,亦大都以佛教为主体,故欲使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非先发扬佛教不可,而佛教又发源印度,故我中国文化,实已融和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之二大文化精华,此中又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喜爱和平,故欲发扬中华文化,以达到三民主义的最大目标──世界大同,必须有对印度文化及其现况加以深一层的探讨的必要,如此才能辅助我们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全体。

  以上四点浅见,正是告诉各位同学,认识进入本所研究的重大意义,希望各位同学都能以此自勉。

四.略述本所未来的计划

  本所草创于民国五十七年,六十二年才开始展开所务,而今年才是第一次招收硕士班研究生,成为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印度学术与印度现况的唯一机构,虽然只是起步的工作,但责任上却如前面所说的,是非常重大的。在张创办人的督导之下,暂订几个工作计划项目如下:

 (一)召开国际文化宗教会议

  本所预定与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国际文化宗教会议,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除了邀请有关哲学、宗教、文化各方面之国际学者之外,并拟邀请诺贝尔奖金评审桑德士先生,出席这项会议。

 (二)申请改为甲种研究所

  本所虽属乙种研究所,确是国内唯一的印度学术研究机构,根据国家对培育人才的需要,以及张创办人的大愿力,相信不久将可获准改为甲种研究所,希望全体同学能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三)出版学报

  这项工作具有几点意义:(一)鼓励研究员努力于学术之研究。(二)提高中国佛教学术之地位。(三)迎头赶上日本佛教学术的研究成果,逐渐消除对日本佛教学者之依赖。

 (四)编纂印度古代文化史

  这是本所师生的集体研究工作,一则为未来学者筹备工具,二者对印度文化传播的回礼酬报。

  除此之外,本所今后亦将对印度实务问题,作多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加强师资、学生、文化教育方面之交流,如何推动农工商方面的合作,都亟需要从研究而推行。

  今天各位同学,不必像玄奘大师,徒步于茫茫无边际的大沙漠里去求法,也不必像法显法师,跋涉于蛮荒峻岭,飘荡于滔滔大海,为求大法而不顾身命。大家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现成的,安住于华冈大丛林之中,呼吸充满书香的芬芳空气,浏览五千年的文化美景,在这优越的条件之下,同时也得天独厚的赋予各位担当承先启后的重任,即将放出光芒万丈的火炬,正等待各位共同的双手燃起,祝福各位顺利成功!谢谢各位贵宾光临指教!(弟子心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