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药师经》讲记一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2007年4月22日·四川省成都市昭觉寺大雄宝殿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尊敬的演法大和尚,尊敬的各位长老法师,尊敬的各位居士: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到昭觉寺就教于大和尚,就教于各位师父。也许大家看的那个布告,刚才大和尚已经介绍了,布告上贴的是宗性和尚来讲《药师经》。今天临场为什么变了?你一看,这个不是宗性和尚,给变了。今天早上七点过就接到宗性和尚的一个电话,他说原来是答应了大和尚要来讲《药师经》,临时他的外公病了,家里的人这个也招呼不住,那个也招呼不住。他回去才招呼得住。所以说布告也贴出去了,他自己又到不了场了,所以赶紧给我打个电话,救场如救火。我说这个场不好救,这个《药师经》不好讲啊!再加上我们昭觉寺里都是藏龙卧虎的。但是,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那么好久了,就在说要来亲近大和尚。

原来刚刚出家的时候,我也在这个地方亲近上师,亲近我们的大和尚,可以说受益无穷。刚刚出家啥也不懂,在昭觉寺安居,就听上师在这个地方讲。开头还很不容易把他那种话语能够听清楚,但是一坐两坐,这样来听,终于还是有些机缘,内心里面受了这种洗礼,直到今天还一直是感念在心。我很怀念那一段时间在昭觉寺安居,在昭觉寺学习。想到有上师在的时候,我们这些众生真是幸福,每一天有经听,每一天能够在上师座下好好地修行。那么现在,上师已经圆寂几个年头了,我们再想听到上师的法音已经不太容易了。幸好今天演法大和尚撑持法门,昭觉寺应该说是如日中天,各位师父们精进学修。我的内心里面时常有这种向往之情,希望啥时候还像刚出家那样,到我们大和尚跟前听听经,学学法,这个就是我的最大心愿。所以,一次又一次地给大和尚说,哎呀,现在要有这样的机缘,在大和尚跟前当当侍者、听听经、闻闻法,那就很殊胜了。

今天,应该说成就了这样的因缘,把讲《药师经》的因缘来给大和尚、各位师父、各位居士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所得,也就教于大家。那么,《药师经》不知道安排的是几天?看我自己?就是随时都可以停止是吧?阿弥陀佛!布告上说的是多少时间?讲完为止?哦。因为原先的没有了解,原来大和尚吩咐过,就说啥时间你有空了,到昭觉寺这边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始终因为自己水平低不敢应承。但是今天,还是因缘所托,终于还是走到这个地方来了。那么我们就依讲完为止,好吧?

我们今天讲《药师经》,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缘。在上座之前,大和尚都在说,这几年到处讲经说法的,讲《药师经》很少。但是《药师经》在今天的时代里面应该说是很契机的。为啥呢?因为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两大法统,一个方面是阿弥陀佛,一个方面是药师佛。应该说是针对于不同的根基,来安立的善巧法门。释迦牟尼佛出世,他唯一的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引导大家,要究竟成佛。所以说,万万千千的经典,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能够圆满成佛。

不管是对自己也好,对众生也好,我们自己圆满成佛,对于自己没有烦恼,没有分段生死,没有变异生死,这个生死轮回的大事彻底解决了。而我们自己的智慧,已经圆满了,对于诸法实相已经完全能够证悟了。这是从自己的角度上来说,需要有一种圆满的结局。对于利益众生上来说,更需要我们圆满成佛了,我们现在看到世间上无量无边的众生,应该说都和我们有因缘。我们今天要想成佛,就必须要发大菩提心,去利益这无量无边的众生。如果离开众生以外,我们要想成佛也不大可能。所以说,我们发大菩提心,希望圆成佛道,就要在众生当中修学,不离众生而修学,要离开众生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说,我们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也是势在必行。

当我们面对这无量无边的众生,应该说,许许多多的众生都在受煎熬,万万千千的众生各有所求。你追求这样,他追求那样。唯一的目的呢?也就是想离苦得乐。所以苦海无边,无量的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头出头末。三恶趣的苦那就不用说了,地狱、饿鬼、畜牲,这些苦随便拿一样出来,我们自己都经受不了。就是在人世间,我们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求不得这些种种的苦处。难道是我们所希望的吗?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说,在这个生死过程当中,我们备受煎熬;在这种生死过程当中,我们也许还有这样那样的欲望,想这样、想那样,偏偏求而不得,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钱财,但是想钱想不到。这个世间上多少的人去追求金钱,但是最后这个金钱追求不到手。我们想名利,可这些名利也不好追求。我们想家庭和谐、人生幸福,其实也不容易。在人世之间,我们所经历的这些事情,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我们感觉到人生是苦海。所以说,人世之间的苦,经历过来的人都知道,五浊恶世,人生不太圆满。所以说,我们今天能够来学佛,无非不过是想追求一条满足自我、提升自我的圆满之道。

释迦牟尼佛,他就因应了这样的形式,给我们讲经说法。他的目的也就是给我们开示,怎么样才能够离苦,怎么样才能够得乐。那么这种苦与乐,它也是有因缘的,不是没有因缘的。这个因缘是什么?那就是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因,接什么样的果。你做了善因,你就为这种善因感得的结果也能让人很舒服。如果说我们因为行了恶法,内心里面起了不好的念头,嘴里面说了不好的话,身体上做了那些不该做的事情,往往我们得到的结果就是非常糟糕。世间上的人,都陷入这种盲区当中。我们希望追求快乐,希望最求幸福,但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呢?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够真正地离苦得乐。所以说,佛教就把这种真实的因果道理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离苦得乐。

当然,究竟的离苦得乐,那就是成佛,这个世间上最圆满的也就是成佛了。一切智慧都圆满,一切能力都具足,一切实相都能够圆满无余地证到诸法实相。从佛下来,菩萨、声闻、圆觉这一些智慧,应该说赶不上佛陀。这个世间上,最高、最无上、最圆满的那就是佛陀的智慧了。我们今天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智慧,知道佛陀的智慧,也就是希望我们人人都能成佛。但是成佛也不是那么简单!一天、两天、三天,那样修行就成功了吗?所以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也许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也许经过无量阿僧祗劫。所以说,修学佛道应该要有一种长远心,没有长远心是不行的。我们今天许许多多的出家人、居士,刚刚一出家三天、五天,我们就希望自己赶快成就。一年、两年没有结果了,我们内心就非常焦急。所以说一年、两年看不到结果;三年、五年也看不到影响,我们的内心最容易退失了。

所以说,释迦牟尼佛把这个长远的佛道,给我们安了几种阶梯。叫你一下子成佛,也许你很艰难,但是我们一步一步来,可不可以?一步一步来就可以。把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落实在我们当下,力所能及,能够办到。所以说世间上的一切事业,应该说都是佛陀的现象,都是佛法的现象。一切法都是佛法。所以说这个《药师经》主要就是消灾免难,满足于我们自己现世事业的幸福,以此为一种方便,增上,让我们能够发出离心,发究竟的菩提心。

所以,这对于我们中国的人来说,非常契合于这种根基。为啥呢?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后世的圆满。西方的人也最喜欢后世的圆满。就从我们这个世界上来说,西方世界的科技非常发达,信天主教的也好,信基督教的也好,或者说信伊斯兰教的也好。他们相信的是什么?天堂的幸福。希望后世有个好的目标,所以往生于天堂,继续去享福,他们希望后一辈子能更圆满。但在东方世界,比如说中国,孔老夫子就说:“未知生,焉知死。”佛教讲究的生死是一种大事,但在中国来说人们更关注的就是现世的利益。

你看我们这些居士,学过去,学过来,然后把香一插,你听他发个愿,听他祈祷的大多数都是现世利益。“哎呀,释迦牟尼佛啊,阿弥陀佛啊,观世音菩萨啊,你要保佑我儿子长得健健康康,事业能够非常成功,我能够健康长寿,要活一百岁,一千岁。”他所追求的更多的着眼点,是在现世世界。你要想叫他学佛,他说:“学佛有什么好处啊?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实的好处?”如果没有现实的好处,大多数就不愿意去学了。这就可以让我们知道,在我们周围的这些人,他的根基大多数是追求这种现实利益。

那么佛法针对于这一种根基的众生,那就有圆满的结局。比如说,我们今天说佛法并不在将来,并不在过去,会说佛法就在我们现前当下。每一个人在现前当中,能够把佛法落实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那是人人都能做到。比如说你的心念,如果说有一个不好的思维,它就会给我们带来烦恼。我们经常所说,在家里面男人出去工作了一大圈了,然后回来,这个女人在家里面要做脸、做色、做过场。为啥呢?自己需要得到一种承认。得到承认了,得到一种满足了,自己也了当,把这种目标说出来也就得了。但是一般的人就是不说,她要做脸色给你看,要让你猜,要让你去想。想了半天,猜了半天,你还是猜不着,所以心里很烦恼。

所以说现实社会,我们这些众生所采取的一种方式,大多数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大多数也不是那么合理合法的。比如说,我们本来是追求快乐的,但是我们的人,偏偏那种思想就喜欢朝那个牛角里面钻,哪里想不通,他就喜欢朝哪里去想,哪里烦恼他就朝哪里去想,欢喜的他偏偏不容易去想。所以今天,你要想做佛菩萨,你就高兴起来了,但是他不会去想佛菩萨。除了世间上的痛苦事情,只要你不想就可以不痛苦,只要你去远离那些烦恼的因缘,你就可以不痛苦。但是世间上的人,偏偏喜欢朝烦恼里面堆。你说叫他不生气,“我怎么能够不生气?周围的人都叫我生气!”你看看,所以我们自己内心里面不能够解脱,往往我们还要怪周围的人。是爱人让我不高兴嘛,是孩子让我不高兴嘛,是左右的邻居让我不高兴嘛,是单位的同事让我不高兴。

我们总能够找到一种因缘,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把我们自己烦恼,把我们自己不高兴的这种因缘推给别人,推给周围的世界。其实,佛法给我们说这就是错误的一种方式,不应该把这种责任推给别人,而应当在自己身上来承担这种责任。如果不承担这种责任,你要想叫别人给你解决这个问题,那谈何容易。我们看世间上打架的、吵嘴的,不就是因为这个而引起的嘛。我们到处去要求世间上的公平,要求世间上的正义,但是在追求了一辈子,何尝有什么正义,何尝有什么公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目标追求错了。不是说你追求正义,追求公平错了,而是你追求的方法追求错了。把我们自己幸福与否寄托在别人身上,要让别人逗你高兴,要让别人来哄你幸福。可不可以办到?很不容易办到。除非你在多生累劫的过程当中,种了大福德因缘了。如果没有在多生累劫的因缘过程当中,种下大福德因缘,那实实在在的我们现在人际关系就是很糟糕!我们自己所追求的这些东西呢?也就很糟糕!所以说,你要把这种方式方法,要换过来,要当下就能得到受用。

所以佛法说,你要在现实过程当中来受用佛法。当下就能够受用佛法,原因是你要把佛法用在我们起心动念。究竟佛法与世间上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呢?它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一般的人,是向外寻求的,但是佛法要求我们,向内寻求。一般人,不明了正确的因果,佛法要求我们从正确的因果开始学习。所以说,因果是世间上法尔如是的道理。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它始终在那儿。释迦牟尼佛出世,也仅仅是发现了这种真理,并不是发明了这种真理,而是真理的发现者。他给我们讲经说法,无非不过也是把他发现的真理,如实地介绍给我们,把这种因果关系如实地介绍给我们。给我们说,我们自己所受的苦,来源于自我的烦恼,我们这一生、这一世所遭的那些天灾人祸,人世之间的种种不如意,也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业报。所以说,你要从因果上着眼的话,那就找到根本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说,我们要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幸福的依托。它依托在什么地方呢?依托在善恶因果关系当中。你要掌握了这种善恶因果关系,你要追求幸福,那就得要从善业当中来。我们自己,要检点这一生、这一世所受到的一切苦报,没有外在的原因,唯一的原因也就是我们内心。我们内心起了贪心,起了嗔恨心,起了愚痴心,起了贡高我慢心乃至起了邪见心,这些根本原因就让我们招致现世的不快乐乃至后世的不圆满。都是从这些因果当中起来的。所以说,我们这一辈子学佛,求助于己而不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的改正,而不求助于那些神、上帝、主。求那些求得到吗?求不到。只有求助于我们自己。人人以自我为依归,人人以因果为依归,人人以诸法实相为依归。依照佛所讲的真俗二谛,如理如法地认知世间上究竟是可以改变的。

那些苦也是没有自性的,我们人世之间所遭受到的烦恼,那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的思维方法一发生改变了,我们自己的苦乐,立马就能发生改变。比如刚才我们所说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别人,但是别人偏偏不让你幸福。我们要寄托于自己的时候,能够自尊,能够自重,能够自己救度自己,落实在自己的因果关系上。我们要想自己快乐,我们自己心情要愉快一点,要朝想得通的地方想,不要朝那些想不通的地方想。还有很多人说:“哎呀,以后我要是想不通了,我就来出家;我要想不通了,我就来学佛。”好像这些学佛的人都是傻瓜,都是笨蛋,都是想不通了才跑过来。我就跟他说,你这个观点就错了,想不通了你来学佛,你还不好学,这些学佛的人,大多数都是想得通的人。你朝想不通的地方走,那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所以说,我们的自心、苦乐依托于我们自心。

我们自己如果说做得了主,我想让自己快乐我就能快乐,你要不想让自己快乐,你偏偏要朝烦恼堆里钻,那你就会烦恼。所以这些烦恼,惟人自召;这些世间上的苦法,也惟人自召。所以说,我们要懂这一层道理,不要把因果关系抛在一边。我们信佛的,也像信基督、信天主、信上帝,我一信我就得救了。是不是可以这样呢?佛法不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也好,诸大菩萨也好,也就是给我们讲经说法。把这些经法讲给我们听了,我们自己知道这种道理以后,要把这种道理在内心里面反反复复思维。只有在反反复复思维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才能够加深对真理的印象。我们要理解真理了,我们要深刻地认同真理了,我们自己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

所以,最初听上师在讲经的时候,最初听他讲什么话都不太容易听懂,但是他反反复复地说,也就是念念不忘皈依三宝,念念不忘发菩提心,念念不忘要救度众生,念念不忘要一戒一定一慧,以戒定慧三学精进修学。这几句话那是常常听在耳边。基本上每一天听上师讲经,我们都要听到他重复好多遍,当时心里面不太理解这个道理,说上师怎么讲过去讲过来,就这么几句话呢?但是最后理解了,这几句话里面包含有非常深刻的内涵。所以说,上师圆寂以后,我们也把上师的法身舍利那几句话写来挂在方丈室,现在你到方丈室里面还可以看到。

这个说的是什么?念念不忘,也就是要在自己内心里面加深这种印象,如果不加深这种印象,也许这些佛法对于你来说都不稀奇。什么因果,什么无常,什么轮回四苦,什么出离心,什么菩提心,也许我们在座的都是耳熟能详,人人都能够讲一大通道理。但是为什么在现实过程当中,我们用不上来?我们的生活依然还是那么痛苦?现实世界依然是那么糟糕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是散乱的。对于这些真理,也许你听进去了,也许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这些真理没有在内心里面念念不忘地去思维。就由于我们缺少这种念念不离的思维心,如理思维心没有,所以说我们的心很不容易改正。

所以,我们经常在想这种佛教的修行,就是那么艰难吗?其实,不是很艰难,很容易做,但是我们就是不耐烦。今天念两句“阿弥陀佛”,马上又转到别的地方去了;今天念两句大威德,明天又改变法门了。所以说很不容易成功,就是因为这个散乱心。虽然说因果你找到了,那么容易就改变因果了?因果要用大力气去扭转它,没有这种大力能,没有勇猛心,没有长远心,那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说,我们的习气毛病,是多生累劫积累在那儿的。我们今天要想改变这些因果,也要用长远心、勇猛心,要经过多少时间的修行。不要有偷心,希望三天两天就成功了,那么容易?这个世间上,追求钱财的也好,追求名利的也好,你就是种一个庄稼也要等几天嘛,不是那么很容易,三天两天它就结果了。是不是那样呢?不是那样的。它必然要有一个过程。

所以说,能把这样的因果道理理解以后,落实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要一点一点地去做。真实的佛法,我们刚才所说的,要思维轮回的痛苦、生死的痛苦,思维三界的有漏,来思维出离心的好处,来思维菩提心的好处,都要在一点一滴地为善断恶中积累。只有我们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这些善法欲,一点一滴地对治我们内心的烦恼过错,这样子,在实实在在的修行过程当中,我们才能够真实地受用佛法。所以说,我们在这个地方非常赞叹方丈大和尚,长期跟在上师身边实修实证。也许没有多余的话语,但是就让人很受用,我们见到都是那么亲切。为啥呢?佛法也许不在言语上。刚才和尚在介绍,这个讲得好,那个讲得好,我们说讲得好不如做得好,就是要在这些实实在在的修行过程当中,能够从实际的一种断除过错、积累功德一点一点地去做,佛法才能够真正地受用。

也许我们的烦恼,一下子不能够完全解决,但是你可以一点一点地解决。今天我解决一点,明天我又解决一点。所以说,那些思维方式不是很容易改变,但是我们一天一天地来。所以说,慢慢地功夫就形成了,慢慢地修行就养成了。所以说,不要把修行觉得很艰深,看得很高远。就要牢记上师所说的话,要把佛法落实在平时的生活过程当中,在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上时时刻刻不忘佛法僧三宝,时时刻刻能够转变自私自利,来为众生服务。我们住在常住上也好,住在家庭里面也好,只要能够对治自私自利,只要能够对治以自我为核心,那么我们的烦恼就能够减少很多。

这一辈子的烦恼来源于什么地方?就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执着。常常执着于自己。所以说,那些虚妄分别心由此而起,那些坚固的烦恼也因此而起。如果说,不以自己为核心,而以众生为核心,随时随地我们想着怎么样去利益众生,就是上师所说的,念念不忘发菩提心,利益众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把思维的重心改变过来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思维态势就变了。如果说改变不过来,人世之间有钱,要朝我包包里面揣;有好吃的,我首先要享受这个好吃的;有好处,首先看有没有我的份,如果没有我的份,我的心里面就很痛苦。就因为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自我为核心,所以说我们的烦恼才如此深重。佛法无我的态度,实际上就给我们昭示了一个方向,要改变以自我为核心,要改变以自私自利为核心,要从因果当中来着手。

比如说大乘佛法,将就因果,大乘成佛的因果,他不是依托于自己,而是依托于众生。众生就是我们成佛的父母。所以说,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众生去服务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这种修行的心就转过来了,那种自私自利心,就转成菩提愿心了。能够把这种思维态势变过来的时候,它就不一样了。所以说,现世之间的因果,实际上就是通过心态的改变,来改变一种命运,把思维模式要改变。原来是一种悭贪心的,嗔恨心的,愚痴心的,今天就要能够对治这些烦恼。以布施、供养来对治悭贪;以忍辱,以平等来对治嗔恨;也有智慧来对治愚痴。你把自己放得很矮,别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个人是凡夫。把自己放得很矮的时候,它就能够对治贡高我慢。

我们经常来思维因果道理的时候,它就会以这种正确的因果,来对治那些邪见,那些断见、常见错误的因果关系。你就可以对治。只要我们内心里面,有这种对治了,实际上吉祥就在我们自心当中发显了。要消灾免难,就来源于我们心态的改变,它就可以消灾免难。所以说,《药师经》关键是看我们依于《药师经》,怎么来把现实当中的东西能够发生利用,那些天灾人祸,我们怎么杜绝它。今天,也就是从因果关系当中去领悟。


所以说,你看看,每次到昭觉寺来,会坐密宗堂。每天我们去念《药师经》,差不多每天都要念好多遍。为啥呢?希望现在的世间,都能够离苦得乐,希望我们所有的人,三灾八难都不能够遭遇上,能够逢凶化吉,遇难能够呈祥,世间上统统不如意的,能够变为如意的。但是,你仅仅请这些师傅念经,师傅们有修行能够给你消灾。但是你自己有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如果说不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要想彻底地离苦得乐,那个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说,一个方面,我们仰仗于三宝,求三宝加被;二个方面,仰仗于现前的僧团,我们天天请师傅们给我们念经、回向、摄受,这种力量不可思议。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外缘都具备了,诸佛、诸大菩萨、现前的僧团都很慈悲,都能够成就我们,都能够利益我们。但是,我们自己如果不能够从真实的因果当中,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成就自己,那么一辈子我们只能当小娃娃。

为啥呢?就是说,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要人家整好了,拿给你吃,你才吃得到,你自己不能够自己做东西吃,自己没有生产力。我们要想自己有生产力,自己能够离苦得乐,那就不仅仅是要求三宝加被,不仅仅是要求僧团给我们念经,更进一步地就是要把《药师经》的道理要能够明了。明了这种因果关系,明了天灾发难都是从错误的心态,错误的言语,错误的行为当中引起的。我们真的要想消灾、免难,那就要从内心里面开始做起,把那些错误的行为改正。如果说,我们不把内心里面错误的行为改正,实际上我们一边在请僧团念经消灾,一个方面我们自己内心里面又不断地想那些不该想的,说那些不该说的,做那些不该做的错事。所以说,我们的起心动念、开眼吐语、待人接物都在造一种业,而这种业最终就是招致苦难结果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今天我想常住上安排讲这个《药师经》,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明了消灾免难的道理。不仅仅是念念经。我们说“念经千卷,不如解经一句。解经千句,不如按照经上的道理,老老实实地行持”。所以说,学佛不要从形式上去学佛,逐渐落实到实质上来学佛。要从那些仅仅依靠佛法僧三宝,到把我们的自性三宝彻底地启用。尽虚空、遍法界,佛法僧三宝不离于我们每个人的当念而远。要从我们的自性三宝当中启用,要知道佛法僧三宝不离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要在身口意三业当中,能够升起觉醒心、觉察心、觉悟心。把这些经法听了以后,努力地来检查自己,对治自己,看看我们心里面有什么差距。这就非常实在了。

有差距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改变?能不能够改变?所以说,修行在这个地方。所以说有很多同修在说:“哎呀,我修了十年、二十年了,怎么我还没有看到什么结果呢?”我说修行,一定要善巧修行。怎么样善巧修行呢?也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修法。为什么要这样修?这样修作用在哪里?它的作用是怎么发生的?所以说在念经、看经这种过程当中,就要明了这种道理。所以说,我们今天来学习这种药师经,那就非常有必要。针对我们现在的根基,对于我们现实当中的一切事情,能够从因果上去明了它。然后,把这种因果落实在自己身口意三业当中。把我们自己的命运,自己要承担起来。没有别人,来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

所以说,要从我们自己行为上来改变命运。能够实实在在地从行为上改变命运,那么自我拯救之路也就开始了。所以说,这个地方应该是非常明显。但是,这个非常明显的道理,我们今天说来就像口水话。而这些口水话,大多数是不为众生所重视的。我们都喜欢什么?非常高深的。学密宗的,一下就想学圆满次第、生起次第。我们学那些佛法的,学显宗的,一般都要求:“哎呀,唯识的道理很精深,中观的道理很精深。”一上来,就要学那些唯识、中观。但是对于这些基本的道理,我们都很忽略。所以说,这个基础没有产生,基础没有打好,我们要想学那些高深的法,也没有办法。

所以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我们说三世道的次第。次第,不容违约。我们现在开始,痛念无常。要思维这个无常以后,一口气不来,我们堕落于什么地方?检查检查自己的因果关系。这一生,做了什么事情。究竟是善事多,还是恶事多。如果恶事多,那么我们堕落于三恶道当中,将会受无量无边的苦处。如果我们有善法,有清净的愿心,那可以托身到这些善道。但是我们自己检查检查,这一辈子所做的善事,可以说非常非常之少。好不容易发心做点善事,都是不长久的;好不容易能够进入佛法,修行都是有一朝没一朝的,有一天没一天的。

经常我们的内心,就想着玩儿,就想去贪耍,就想去放逸。看电视、干啥、打扑克牌、赌博这些,我们最欢喜。世间上喝茶、聊天,我们最欢喜。所以说,把这个现实的生活当中拿来一比较,我们是不是真心地修行,我们这一辈子做了多少善事,那就可以一目了然。从这种因果对比过程当中,我们来检查自己,托身于善道的这种机会有多少?没有多少。更多的,非常有可能就是堕落于三恶道。如果说一堕落到三恶道,所受的那些苦法,我们受得了吗?没有办法,受不了。所以说我们学佛,至少能够让自己不堕落,不至于袈裟下失去人生,不至于把这个人皮耍掉。这老百姓所说的“你不要把人皮耍掉咯”。

这一辈子,这个人生非常难得,但是最容易失去。那个生命非常微脆。心脏病,摔一跤,吃饭咽着了,或者说躺在床上,很容易这个生命就交代了。所以说至低限度,我们修行要能够保住这个人生。怎么保住人生呢?最起码受持中品五戒。能够依中品五戒,好好地修持这种善法。十善业当中,我们不说做得很圆满,至少能够做到中等程度。而且我们的内心,发心要清净。还要有清净的回向发愿心。这种人生,才能够保得住。如果不然,这种人生怎么保得住呢?而这种人生你保得住,还要遇上佛法。所以说,我们要让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辈子比一辈子好,一生比一生更精进,更有善法的因缘。这个时间,那就是要在善法当中不断地去修持善法,积聚善法。只要把这些善法行持起来了,我们最少能够保持这种人生,能够消灾免难,能够让时间上的不如意一点一点地减少。让时间上幸福快乐的因缘,能够一点一点地增加。所以说,这就是我们最基础的一种修法。

我们说趋向于后世,趋向于现世。现在生,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一些幸福、快乐、和谐能够积聚起来呢?实际上,当下佛法的一种心态。这种转变,它就非常重要。所以说,药师法门在释迦牟尼佛的整个教法当中,应该说占据了这种方便的条件。让我们对现世的这种苦乐,有如实的一种认知。从因果上来,能够建立一种正确的因果观。知道我们自己消灾免难,应该从什么地方去消灾、免难。把它落实在我们自己内心世界里面。今天的世界,我们如果说它注重于那些究竟成佛,好多人他的根本追求还没有达到这种能量级,他的追求还没有这么高尚。你比如说,很多皈依的,很多出家的。我们问:“为什么出家呢?为什么学佛呢?”他要想究竟成佛的心,在大多数人的心当中都还没有这个概念。内心里面的概念,无非不过是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点。这也无可厚非!人世之间,谁不想生活得好一点?这个发心是无可厚非的。我们要承认这种一般众生的心理因素。

一旦了解这些众生的心理因素之后,这就是众生的根基。而我们弘法,更多的是要朝这个根基上去作业,一步一步地引导。好啊!怎么样来追求?今天,讲这种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更注重的,是把那些三大阿僧祗劫那么遥远的佛法,能够拉到现实世界里面来。能够把那种增上身,乃至趋向于后世的安乐。我们说后世安不安乐,先不要管它,现在我们能不能够安乐。佛法,能够现在安乐,能够找准这种真理,能够找准这种正确的方法。现在能安乐,他后面也能够安乐。所以,从现在一直趋向于后世,从后世一直到生生增上,一直到究竟圆满佛道。他这种善业都是不变的。它有一种坚实的基础,就是要落实在我们当前对佛法的受用上。如果说当前对佛法没有受用,你要想叫他趋向于后世也不容易。

所以说,你经常叫他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恒超生死。在一句“阿弥陀佛”当中,我们就能够奠定自己出离生死的大业,就能够解脱生死轮回。但是,多少的人念不起来。为啥呢?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见不到。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净土五经,我们自己信心又不是很具足。那么我们现在所见得到的,也就是现世的利益。所以,他在现世利益当中,他的心分了大部分走。因为内心分了大部分在现世利益去,所以说学佛仅仅成为了业余的学佛。所以说,经常你叫他听经、闻法,“哎呀,师父我不空呀!要等我空了之后再来!”你看到他都已经七八十岁了,他还说自己不空。说:“老人家你在忙什么呢?年轻时候你在忙,年老了也在忙,到底忙些什么呢?”哎呀,这个世间上人就是不自在呀!年轻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要把自己肚皮填饱,所以说不容易。那个老人走了,后面还有儿子。那个儿子供大了,还要结婚,还要生孩子。到最后,孩子的孩子这个老人家还要照顾。孙子一代照顾完了,也许麽麽一代又来了。

所以说,这个世间上人的责任和义务有很多,我们的心绝大部分就是分到现世当中去了。在现实当中,如果说不把佛法落实下去的话,我们趋向于后世安乐的,像净土法门,想往生这些上士的一种净土世界,往往我们自己因为在现实当中没有受用。没有受用,对佛法升不起一种亲切感,总感觉到这种佛法离我们很远。就因为这种心,所以说在修行过程当中,那就始终不能够香象过河,不能够脚踏实地。所以说,这个药师经法实际上对应于我们现实世界,把这样的道理就讲得非常非常明了。

所以说,在以后的这几天晚上,我们都能够和大家一块儿学习。今天,就先把《药师经》的,可以说是一种玄义,就是《药师经》的根本意旨给大家提出来。要是不给你提出来,讲了半天,你不知道《药师经》讲些什么。《药师经》讲些什么呢?我们这一辈子的消灾免难,我们要想得到现世利益,怎么办?就要体用佛法的真理,体认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当中,来反省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通过学习《药师经》,我们就希望大家能够建立这种因果关系。能够把这种因果关系,对应于自己身口意三业。这种因果不在外面,而在于每个人的行为。我们自己的行为,不要依赖于别人,也不要依赖于佛,也不要依赖于善知识,也不要依赖于我们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要依赖于自己修行。

我们修行是干什么?不仅仅是烧烧香,不仅仅是念念佛,而是要懂得这种修法,懂得这种道理。落实在现实过程当中。看看我们自己,把三句话落实好:起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在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当中,真要把这三句话很好地落实下去了,那么我们心态很好,我们自己不往那种烦恼角落里钻。我们说的语言,是自利利人的,不去说那些长长短短,不去说那些没有意义的,世间上的那些玩笑话,没有实在意义的话,聊天一聊就是一整天。聊过了,聊些什么呢?什么也没聊。无非不过是图嘴巴热闹。所以说,就要把这种彻底改变。

还要从行为上,要真正的对自己有利益,真正的对众生有利益。你要看这种行为,那是在修行善业。随时随地远离于杀、盗、淫、妄,随时随地能够发菩提心。依菩提心的摄持,让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吃喝拉撒都能够积聚善根福德因缘;都能够把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点石成金;都能够让这种高深的佛法,落实在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内。应该说,我们讲《药师经》,学习《药师经》,应该要把这样的心态树立起来。那就很好。

看看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时间里面,能不能够把这样的一种目的升起来。所以说,一般法师在讲经之前,先要讲一个玄义。这个玄义实际上是什么?就是讲经的宗旨,讲经的目的。这个要说清楚。你要是把这种宗旨和目的要忘记了,说了半天不知道要干啥。就像我们修行一样,很多人修行不知道怎么修。为啥呢?他没有靶子,没有目标。没有目标,没有靶子的这种修行,那个就是盲目的,没有目标的修行。你说那个盲目的修行,我们盲修瞎练。盲修瞎练怎么能成功呢?说:“你为什么要修这个法呀?”他说:“我欢喜。人家都在修,我就修了嘛!”没有对治性,目标不强烈。修了一辈子,人家也在念,我也在念。大威德念,《药师经》念。念过去,念过来,自己到底为什么念,自己不去研究它,不去追究它,不追求这种法的一种目标。

一切佛法都是对治烦恼,但是我们只能够拿佛法去对治别人的烦恼,不拿佛法来对治我们自己的烦恼,那怎么能够成功呢?也许你说了半天,人家的烦恼被对治了,但是你自己还在烦恼当中。这个就是“马列主义打电筒”,经常去照别人,不照自己。而佛法,最开始就是要建立一种关系,一种方向,要向内心里面回归。要自己检查自己。学了佛法之后,要检查自己身、口、意三业,而不是检查别人。如果说你检查别人,哎哟,完了!那个烦恼就太多了!我们今天,每走一个寺庙,这个寺庙不如法,那个寺庙不如法;这个师父不如意,那个师父也不如意;这里的居士不圆满,那里的居士不圆满。我们看看整个佛门,就好像一团糟。其实,是不是一团糟呢?糟就糟在我们自己内心。我们的内心太糟糕了。你的方向用偏了。你去检查别人,去挑拣别人的是非,而从来不挑拣自己的是非。

所以说,用功夫用偏了。越学,烦恼就越深重。所以说,这样学习,那就越学越远,南辕北辙。这种方向用偏了。你要检查别人的时候,越检查就越多,越看现实世界的一种过患,那就越多。“哎呀,那个现在世界哪里还能够找大德善知识啊!哪里还能够找真正清净的道场啊!哪里能够找圆满的佛法啊!我看现在世界都变了!”什么变了?就是你的心变了,你那个方向用岔了。真正的修行人“他非我不非”,在我自己内心里面对治烦恼。只要你把心用好了,用端正了,一切是非从自心上消,一切过错从自己内心里面来消。这样子,是非就越修越少,功德越修越多。就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真实的佛法就在我们内心里面,就像白月一样,初一、十五不断的圆满。一到十五的时候,放大光明。

所以说,修行应该建立这种方向。如果说最初的方向,你改变了,那就是很不容易成功了。所以说,有一句话就是说“最初,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天边”。也许我们皈依也是这样。刚刚皈依,“哎哟,这个佛法好殊胜!”皈依两年、三年,昭觉寺也好,文殊院也好,宝光寺也好。“哎呀,寺庙我走多了,这和尚我见多了。哪个是好和尚?”那个佛法跑到天边去了。为啥呢?因为不懂佛法怎么用功,不懂这种佛法是在回归到内心。随时随地,学了这些佛法,标准提高了。但是这种标准是拿来检验谁的?不是检验外在的,而是检验我们自己的。我们今天的人说这些众生都颠倒。颠倒在什么地方呢?就颠倒在这个地方。不朝里面寻求,而要在外面寻求;不检讨自己的过失,要检讨别人的过失。

于是,就形成一个强权的社会;于是,就形成一种颠倒的社会。人人你来指责我,我来指责你。这个世间上就充满斗争,充满是非。有这种是非,看谁说得最有理,谁最有力量,谁的武器最先进,谁打得赢谁就是大哥。这不是一个强权的社会吗?!强盗逻辑!而这种强盗逻辑,根本就违背了我们的一种正确的因果关系。所以说,整个《药师经》,我的理解就是要把这种正确的因果关系,要推荐给大家,让大家认知这种因果关系。而且,知道这种因果关系以后,我们能够断恶,能够修善。这就是消灾免难的根本方法。所以说今天晚上,就把这几天所要说的宗旨,先给大家报告。

时间差不多了,是吧?今天我们就到这儿。阿弥陀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