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13;宇宙万有本体论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一切时中,自性自如,念念不生,念念不灭”,注意,不生就是空,不灭还是空,你注意看这一句很重要的,念念空性,念念还是空,念念不生就是念念空,念念不灭还是念念空,何以故,不生就是空,不灭还是空,悟到了理体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统统叫做空,到尘点劫还是空,所以成佛一刹那就是永恒际,三际皆空,所以前念不生后念就不灭,念念不生就念念不灭,“远离诸执”,种种的执著,“心无所行”,因为歇即是菩提,“清净无染,心恒自在,出秽如净”,我们住在这个污秽的娑婆世界,就象住在极乐世界,你心清净了,“以第一义,庄严其身”,是为菩萨,第一义就是无相法,中道法,绝对法,平等法,所以以毕竟空的第一义谛来庄严其身这是真正的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圆觉经云,如果一个人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当远离,一切幻化”。应当放下这一些世间,如同幻化不实在的境界,叫做“虚妄境界”,底下,如果要真正修行般若波罗蜜要坚持 所以这个“由坚执持”,这个执不是执著的执,这个执就是坚固的道心,由坚执持。由坚固的道心,要彻底的实践什么。“远离心故”。要彻底的放下,“心如幻者,亦复远离”,由我们坚执执持远离心故,就是我们坚定我们的意志,要彻底的放下哪个执著,这一句,你要把它倒过来解释也可以,由坚定的远离心,远离那份的执著,所以这个执持放在底下,心的上面就更清楚,由坚定的信心远离执持心,这样子也可以,因为心如幻者所以要放下,“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还是要放下,远离心加一个心,“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还是要放下,这个远离就是放下,到这一段再讲一遍,由坚定的信心,远离那一颗执著的心,因为心本来就是生灭如幻,心生灭如幻所以心还是要放下,亦复远离,这一颗远离的心还是虚幻的还是必须要远离,然后“离远离幻”离一个句点,第一离字就是放下,远离幻就是幻化之心,放下远离幻化之心。还要放下,“亦复远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远离幻化之心,第一个离用放下整个意思就清楚,放下那一颗远离幻化之心,你说,我要远离幻化,一直呼口号,要远离幻化,远离幻化的心,我有一颗远离幻化的心,连这个念头还是要放下,就是这个意思,不要一直说远离幻化我现在已经远离幻化了,着一个远离幻化的念头,连这个都要放下,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心相本来就是空无自性,一直到无所离,真的放得都彻底的,“即除诸幻”,就除掉种种的幻化,诸幻如果灭尽了,非幻就不灭,种种幻化灭尽了,非幻就是我们的真性,清净自性就不灭了,那个是存在但是无相,自性是存在但是无相,它不是一切相,可是它不离一切相,犹如虚空但能察觉作用,实在说不出所以然。

八十九页,“十六,无念无住,心本无念,念逐想生”,我们的心本来就没有什么妄念,这些妄念因为追逐着外境,逐就是随,念逐想生,随着妄想就生起来了,念头是跟着妄想,意思就是说追求外境,境,心本来是一如的,我们因为追逐妄想就一直生起来,“此想”是“虚妄”的是流转生死的,如果“能观无念,为向佛智”,这句话要画起来,修行的根本重点就是这句话,换句话说,今天你的贪嗔痴还存在,还不能达到无念,摆不平,要摆平了你的内心,你就摆平了全世界,能观无念就是空,能够不着一物不著一念,这是向佛的智慧,就接近佛了,“观无念者”,你要怎么样呢?“屏息万缘”,所谓屏息万缘。就是观万缘都是空性,这个屏息就是不着,一定要不着于种种千差万别的万缘,“一念不生”,统统不执著,一念不生就是妄想一念都不生,“歇即菩提”,放下就觉悟,这么简单吗?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从以前修行修到现在问题为什么不能成佛,就是因为放不下,歇就是菩提,放下就是觉悟,而且要放得很彻底,放得非常彻底,真正修行的人心中没有来去,取舍没有增减之相,没有什么谁是谁非,没有,统统没有,象我到日本东京去,信徒对某一些本位主义的道场不是很习惯,那个法师,我跟他讲我离开东京以后,你还是要回去那个道场,因为我没有办法在旁边教你们。师父,他叫我不要来听你演讲,我说:没有关系,我叫你要去亲近那个道场,因为我人在台湾,你人在日本,歇即是菩提,没有计较的心,你怎么对待我都没有关系,你要就近取材。我在台湾离你那么远,你万一有什么不测,打电话要助念办个手续签证来不及了。你还是要亲近那边的法师,一个真正歇的人,就不管别人对你怎么样,也不在意别人对你怎么样,他统统可以放下。计较也没有什么意思,歇就是菩提,“一念永息,直至无生”,放再放,放不下再学习放下一直到无生,到无生,时间是幻化的嘛!“一念多劫”,“多劫”就不离“一念”,时间是没有自性的东西,时间是人类意识心刻画出来的妄想相,所以一念就是多劫,多劫就是一念,多劫时间就长了,长跟短其实都在一念,叫做“延促由心,三际平等”,延就是长,促就是短,长短的观念还是由心,婚姻不幸过一天如同一年,婚姻要是幸福的话过十年,二十年甜甜蜜蜜犹如过一天,尤其是等待,那半个小时象十年很难等的,对不对?所以时间没有所谓长跟短,都是观念,延促由心,三际其实是平等的,实相“一乘”的“妙旨”,是“无念为宗,无住为本”,住就是执,不执著是修行的根本,“真空为体”,真空就是绝对,绝对的空,“妙有为用,随心所念,一切诸法,悉从缘生,空无自性”,随心,随着我们这一些起心动念,一切的诸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我们都是随这个起来的,譬如说我们见到这朵花红色,空,其实是空无自性的,我们安排一个红色,黄色,绿色,安排一个观念,但是火花以后红黄绿白,统统化为灰烬,这个时候什么观念都没有,换句话说不必等到境界除掉,见一切境界你都知道,那只是观念。那个时候不可以被绑死,这个观念,观念只是工具而已,观念是圣人的工具,你不需要去屏除它,但莫于观念住着,你安排一个红色,绿色,一个美一个丑,一个好坏,只是方便来表达,我们内心的世界,使众生更加了解我们的想法,接近于我们的想法,所以说这些假相对圣人来讲统统是开悟的工具,它会制造种种的因缘,来利益众生,譬如说我们也知道空无自性,难道就不做佛事吗?不行,大量的印经典,大量制造录音带,我也知道空无自性,我也知道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可是还是要这样做,还是要做,因为不昧因果,对不对?所以“知一切法,幻化不实”,我们了解一切法都是幻化的,“六根无染”,六根不要去染污,“对境寂然”,就很寂静了,看一切境界就没什么好计较的,所以对境寂然要用两种功夫,不计较,不比较就OK了,对境界寂然,看到什么境界,我们享受我们的生命,“不染不着”,不染污不执著,“念念不住,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无染,即是修行,忘心而照”,放下这颗心,放下执著心,用这种心回光返照,“无念而知,自然得入”,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没有颠倒的念,这样子清净的知,清净本性的知,无念而知,无念就是清净心无念,无念的清净心的知,自然就得入了本体,“清净心体”,“了生”就是“无生”。九十页,“知妄无妄”,知道妄心是空无自性的,当下就没有妄心,知妄无妄。知妄,悟到了妄就是空无自性,就是没有妄心,所以中间加一个即,知妄即无妄,了悟了缘起的妄无自性,就是真心的无妄,“觉”悟“了”心即“无心”,就是没有心,“无缚无相”,没有束缚也没有相。“即念”,中间加一个而“无念”,自性的念其实还是无念,“即定无定”,的心相之执著,自性本自具足有定,“即慧无慧”,的心的执著,即定而无定,即慧也无慧相,就是 说我们当在定中,自性的定,没有说我在定的相,当我们般若智慧具足也没有一个般若智慧的相,即“行而无行,菩提无得,般若无知”,不是那种草木的无知,而是没有分别心的无知,是自性本具足有知,所以“念念无迷,心心无所”,心心就是念念,无所要加一个字,无处所,中间加一个处所,就是念念没有一个能念,所念,其实你找不到,叫做心心无所,或者是念念无处所,你要找到分析的念,念念都是空,“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如果心没有执著,分别心就停止了,也没有一个愚痴的无心之念的执著,“亦无无心”之执著,我无心了,还执著一个我无心那也不行,要把无心化作一种真实境,解脱的境。而不是把无心化作一个观念境,再来谴除那又不对,“有无总无”,有心也放下,无心也放下,总无,无就是空,最底下那个总无就是总是空,有心是空,无心也是空,有心,无心总是空,“身心俱尽,我法体空”,那个体要用两次,我体空,法体空,那个体要用两次,我体,法体皆空,什么叫做我体空呢?我就是身心,我这个身心,五蕴身法就是万法万相都是缘起,不但我体空,法体还是空无自性,“泯齐万境”,灭掉齐万境,泯齐,怎么能够泯齐呢?因为用空性来做桥梁,透过空性统统划等号,三千大千世界空等于一微尘的空,一微尘的空等于一朵花的空,一朵花的空等于一个电灯的空,一个电灯的空等于我们色身,五蕴身的空,你跟我都可以画不等的号,也可以画相等的号,如果你跟我不等,这是站在相的缘起的角度说,我跟你是不一样的,站在毕竟的空性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是画等号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所以开悟的人,你就是我,我疼爱你就如同疼爱我自己,我疼爱普天下的众生就如同爱惜我自己的生命,我不忍心去伤害那些幼稚,无知的众生,所以我们看到众生的无知,我们只能用同情怜悯的心,却不能生一念伤害他的心。所以我体空,法体也空,叫做泯齐万境。为什么,用一个空无自性贯串所有的缘起,“万境如如,本来就空,合本一冥”,冥就是如如不动的本体,合起来本来就是如如不动的一个本体,同一个本体叫做合本一冥。合起来本来就是一个如如不动的本体,没有什么好争的,如果每一个国王每一个将军,战斗的将军,武将,都能够研究这个佛法,心就会善用他的武术,如果每一个记者都能够站在一个泯齐万境,万境如如的心,他的执笔就会比较客观,执笔就会比较客观,所以现在就是你攻击我,我攻击你,所以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生活来到贵娑婆世间四十七年我就很认了,很认了,认命了,因为是非莫辩,善恶莫辩,对错也很难讲,还是解脱比较重要,这就告诉诸位这个事情,就是说世间都是这样子的,很难去定论,不过空却是平等,“冥然幻照,照无不寂”,冥然幻照意思就是说我们本体合于统一的本体,产生了智慧般若的照,照无不寂,用这个本性的照,没有一个照是不寂的,都是如如不动的,依无不虚。“以寂为体,体无不虚,“用空性当作体,没有一个体不是空性,所以“虚极无穷”,就是我们空达到了最大的绝对极限,通同法界,就跟法界一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真如门就是无相,无相就是绝对,绝对就是虚空,绝对如虚空就是无一物,“真如无念,非想能知”,这不是妄想可以知道的,不是妄想可以知道的,“实相真空,岂识能见”,岂就是哪里,识,就是分别,哪里是分别的识心所能见到了,叫做岂识能见,实相无不相的真空绝对平等的心性,哪里是用凡夫的分别心能够见到的,“若见寂然,即是作意”。就算你看到了 那个不动寂然一切的境界的寂然就是静静的,还是有造作的意识心,即是作意就是还是有所造作的意识心在作用,意思就是说当你看到寂静这个寂然就是静,很安静没有声音这些还是造作的意识在作用,不是真正的空,“内守幽闲 ”,这个闲本来就是熟的意思,很成熟,也可以当作是闲,空闲的闲,这两种看哪一个角度,内守幽闲就是第六意识的微细处,意思就是说我也不着境我也不着心,就好象没有动静的执著,好象而已,就是杵在那边不动,但是并不是有透过智慧力,断烦恼的那个本体的不动,只是说没有这些外境的干扰,内心里面有一点点的轻安,这个叫做幽闲,内在如果守住那个一点点的轻安,不为动静所动,那还是妄想,“犹落法尘”,法尘就是心相,心相就是法尘,就是对外尘执著落入微细的意识里面叫做法尘,法尘,心识的影相叫做法尘,分别心产生一种影像,这个影相落入我们的心变成一种执著。或者是讨论的一种话题,或者内在的一种心的资料,或者是一种经验,这个都是属于法尘,“远离戏论”,无益生死的叫做戏论,“透出妄识,如如不动”,看到如如不动的本体,“动用无穷,如果本体一动,这个就是妙用无穷,本体若动就是妙用无穷,“用而常空”,虽妙用但是本体常空,虽本体是空但是依体起用,却是常常在作用,就象一面镜子一样,这里后面如果是一面镜子,照得大家清清楚楚,我们车子开过去这个影象,你看这面镜子在作用,你去摸都是平平的,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子的,在座诸位也是这样,我们看了在动,我们的心平平的,你怎么摸摸不到,镜子是有形相的东西,来比喻还不是很贴切,我们的心是无形相的东西,看一切东西就像影相一样的,看个东西就像影相的。眼睛一睁开影相吸收起来晚上又开始做梦,这个都是影像。用而常空,虽“空而常用”,“行住坐卧,心无起灭“,心无起灭就是不会了落入意识心态的种子 内心里面也就没有切割,也就是感情跟理性、智慧保持一个平衡点。“一切时中”“毕竟”一个“空寂”,“妄息寂生、寂生知现”这个很重要,妄就是妄心,息就是止息,妄心如果停止了,寂生就是寂静的自然就产生,寂静之心就产生,妄心如果停止了,寂静之心就产生,寂静之心产生了,妙用的知就立刻出现,寂生知现就是寂静的心一生起来,从本体展露出来的话,妙用就立刻现出来。心体的妙用“知生寂舍”,如果心体的妙用之知一生起来,大用现前,对不对。二乘人沉空滞寂,寂舍,二乘人守寂的心就舍了。知生寂舍就是心体的妙用的知一生起来,意思就是大用现前,二乘人所死守的那个空寂的心,又一并舍下,二乘一舍菩提就显现了,所以是则“菩提真见”,菩提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心,度众生的心,真见就是无所见,这菩提真见就显露出来,“菩提心生”,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一产生,菩提心就是无念,生灭的心就灭了,“生灭惧尽,得大解脱,生灭俱尽,得大解脱,自由自在,纵横尽得,万德斯具,妙用无穷。”九十一页,“十七,平等一相”,平等一相就是空相的意思,也就是万法都平等,都平等没有对立,“性空缘起,千差万别”,这个在强调缘起,就是空性是平等的,但是无量的缘起。这个人生宇宙就是无量的缘起,如果在地球悟道,在他方世界也是悟道,为什么?他缘起还是缘起,所以性空缘起重点就放在缘起就千差万别,就是我们现在六根,六尘所看到的东西就千差万别,缘起性空,重点就放在性空,契入空性的本体,就叫做“寂静一味”,为什么叫寂静呢?内心里面没有贪嗔痴,也不必要贪嗔痴。也本来就没有,也不需要加以断除,恢复到本来面目,寂静,内心里面充满了智慧的一种透视力。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动到他一个念头,成佛的究竟,寂静一味,这个一味就是不二。没有意识心没有颠倒,没有妄想,它都是一个如来藏,清净的本体在显现,“虚空万有,幻相虽异”,虚空这些万有幻相虽然不同,但是毕竟空的“真如本际”就是我们的清净心,“实”在是“无差别”,“蕴等虽殊”这个蕴是指五蕴,这个等一般都是指四大,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入或者是十八界等,等就是等,凡是就是包括在内,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六尘,六识,或者是十二入,十八界等等,这些法虽然不同,空相是一的,毕竟空它是一的,不管你怎样的去讨论它,它都是平等,绝对的毕竟空,“垢净为二,”凡夫看起来垢跟净是二,“其性非二”其性,它的空性毕竟空实在是不二。翻过来九十二页。“真净法界,性相平等”,我们真如清净的法界里面性相平等,什么叫做性相平等,性是指我们的清净自性,也可以讲心,悟道就叫做性,凡夫就叫做识,心就是笼统的名词,心有意识心,有清净心,有执著心,有见性的心,心就比较笼统,但是要区隔开来,用性来区隔开来,就是心达到最高的清净的境界叫做性,所以性相平等,为什么呢?相把它分析起来是无自性,无自性最重要的在讲什么?在讲无生,在讲无生,在讲缘起,相,我们看这一朵花,它好象有东西长出来,有那么一朵花草,但是你彻底把它分析起来,它都是宇宙的元素只是一个化学成分而已,所以他虽然讲花有生,但是其实是不生,没有一个真正这样的花,你看到的只是相而已,外相而已,我们看到的只是相而已,我们今天说有一个人,也是一样一个人 ,如果我们用电子显微镜来看人的细胞再透视它,这个人本身也不存在,可是我们众生却着于这个相,圣人来讲的话,到他的清净自性一展现,所有的相都是空,性是内空,相是外空,这是对凡夫来解释是不得不,可是性相是平等,意思就是毕竟空,站在毕竟空的角度来讲的话你见过哪个花哪个树,见就是性,性就是见,你看到就是你的真心,这些都是我们业力所影现出来的虚幻的一个世界,但是你要真正的放得下,要下一番功夫,因为我们内在有一些习气。简单讲你要怎么样训练到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没有挂碍呢?到临命终你从现在开始训练,训练到什么?训练到放下,就要那种功夫,就是你被倒一百万,一千万,乃至说你最喜欢的东西被人家偷走,或者是你的爱人被人家杀死,或者说你家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都是如如不动,要训练,到临命终的时候,最重要的生命一放下,极乐世界的莲花马上就开,要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训练到放下,统统放下,你不放下又能如何?你要问自己,今天我不放下我能如何?无济于事,一点用处都没有。九十二页,“恒沙诸法”,恒沙就是万法,诸法,“同一体性”,大家都是同一个体性,都是平等的,“虚空大地”,“有为”法,“无为”法,“三界六道,染净诸法”,染法,净法,诸法,二乘人,都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对立,染法或者是净法,因为二乘人承认有一个涅盘可得,那么到究竟的圆满菩提才没有染净诸法,这是平等不二,所以染净诸法,对凡夫来讲是存在的,但是它,底下就分析给你听,叫做“根本性离”,这个很不好懂,根本性离就是说,着一个有能够依靠的实有之性,是不可能的,染净诸法,染法也好,净法也好,真正有没有。。。根本性就是有实在性,譬如说阿罗汉,是不是真正有一个阿罗汉的性呢?没有,有没有四果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这些菩萨,也没有,你把他透视起来都是无自性,叫做根本性,根本性中间加三个字就很清楚,根本实有之性,在本跟性的中间加这三个字,划一线写三个字就很清楚了,在上面加一个著,执著的著,染净诸法,如果着一个根本实有之性,就是你认为那个是有实体的东西,有实实在在的这个东西你就完了,离就是放下,这个离当作是没有,也就是说,染法,净法一切的法,如果你找来找去以为有一个根本实有之性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应当怎么样?离,放下,应当放下,本来就没有,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要找到这个世间,有实实在在永远的东西那都不可能,所以参禅第一个步骤以不可得为大前提,修行也是一样的,念念回光返照,觉照的心了解万法不可得,根本性离就“本来寂灭”,什么叫做本来寂灭,本来就是寂静,灭就是灭贪嗔痴,本来就没有这些贪嗔痴。没有这些贪婪,执著或者是嫉妒,攻击性,恶言相向。本来也是没有,本来是寂灭的,可是我们一直失去了本心,“究竟一等,等同虚空,”所谓究竟一相就是究竟处都是平等的,“本自解脱,本来清净,”本来就是解脱,没有任何一个人绑住我们,只要我们动一个执著的念头,那个东西就会绑住我们,简单讲作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观念如果转不过来有的苦吃,别人的好意就会变成恶意,为什么?自己内在里面无明转不过来,他的烦恼。。。他始终往坏的一方面去偏,为什么,他没有见性,所以说本来就是解脱,本来就是清净,“毕竟平等,,没有高下”“一切世间,诸所有法,皆是菩提”。为什么,以清净心看这个世间所有的万法都是享受,都是清净妙明心中之物,我用清净心看,任何的变化都是清净的东西,我用清净心听,任何的这些攻击,毁谤,赞叹,都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清净心稳得住,守得住,菩提念自然就不死,不管千变万化的外在都不可能动摇那一颗不生不灭的菩提心,则一切世间诸所有法皆是菩提,就是菩提,“妙明真心,皆是真如”万法都是妙明的真心显现,万法都是真如,“一心妙性,性能现相”我们的内在如果悟到不可思议的清净妙性,这个清净妙性能够显现在相就是万法,一切法,这个相不只是指有形,无形的,也是指有为,无为的,但依名相所成立的染,净,真如这些都叫做相,有的语言相有的文字相,有的心相统统叫做相,内在的清净不可思议的毕竟空性的见性心,能够显现在万法的相上能够大用而不被粘着,“性能融相”,一个见性的人一定可以容纳万法缘起的假相,何以故,不真实的,“依体起妄”如果依照真心起了妄想的心,无生的本性就变做无明的生灭,就“无生而生”,本来是无生,因为缘起无自性就是在表达无生,这个很难体会,但是老参的人,慢慢去思维这个道理,就会体悟到无生的道理是什么,所以说我们依体起妄。依照这个真心起妄想心本来就无生了,只是因为动了一念无明把真心化作生灭法而生,变做有了生灭。“摄用归体”如果我们。。。这个用就是万用的体,体归一个体,如果摄这个万用回归到一个体性,虽然是生灭,但是却是无生,意思就是说当我们见缘起见到毕竟空的体就在当下,万法都是平等,“生而无生”虽生就是无生,你不必去寻找不必拐弯抹角回归现前,本自不生的一念,所以生就是无生,“本觉妙明,诸法所依”本觉妙明之心,诸法所依。“相虽万殊,其体本一”我们这一颗本觉的妙明之心是万法所依靠的,这是我们追求的达到最高的涅盘境界,相虽然有千差万别但是体是一,“清浊虽异”但是他是“湿性不二”这是指水的比喻,清水,浊水虽然不一样,但是它的湿性不二还是一样,“依一真如,而成诸法,”依照一个真如的心化做无量之法,那就随缘显现而成就诸法,“融会”了一切万法“诸法”把它探讨起来,“原”本就“一”个“真性”,“性德无尽”为什么讲无尽呢?它可以大用现前,无量的妙用现前,所以这个性德是无尽,“全在相中”相要表法,没有相没办法表法,是不是?譬如说我们内在的智慧,你说这个人怎么有智慧他一定要显现,是不是?怎么知道这个人有智慧呢?在处理事情当中我们看到,在说话当中我们看得到,在他行为,行动当中我们看得到,是这样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为什么?相表示性,性本来不可见,可是由缘起去显现出来,就是全在相中,譬如说宇宙万有有地水火风之性,可是那要看缘起,哪里缘起哪里就显现地水火风。底下,“会相归性,性相如如,”会合这一些万法的万相,归一个本性,所以我们就会了解性空相也是空本来是不二,性相如如就是性相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我们一个清净心就可以展现在一切的万法当中而不粘着,简单讲,一即一切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用一颗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而无所住于一切相,一切就是一个真性,一切就是万法,所以“于一切法,不见二相”什么叫不见二相?看到一切法他马上就透视它无自性不可得,他绝对不会迷惑颠倒,也许他现在会有感伤,可是速度很快就弥平了,底下,于一切法,不见二相,一切法没有看到对立,二相,一切法都是平等,“万有“是”平等“的,”“唯是一相”“性相一如”如就是空性,真如自性,性相其实都是同一个空性,“体用不二”依体可以起用,摄用可以归体,体用是不二的,依体可以起用,摄用可以归体,体用是不二的,“空相常遍”,为什么,空相如果不遍的话就不叫做空了,我们看过虚空什么时候有障碍吗?没有的,一个人悟到空相那就无障无碍了,空相常便“同于真际”真如本际,“差别之相,了不可得”如果说这样子还是体会不出来,很简单我把这盆花把它晒干,再把它用一把火火化,干了再用混合机打一打。这样就什么是白花,红花,不复存在,不复存在,相不可得,为什么要用破坏性的因为众生的直觉。讲经说法只有用这样的直觉,让你去感受,差别之相,是了不可得,一切都是妄想,颠倒跟执著,如果有这一层的透视,万法它就是这样,本来就是这样子,“唯心印心”只有心去印这个心,用一个绝对真如去印证一个绝对的真如,“似空合空”就相空来跟空合,其实空是绝对没有什么合不合,为什么?方便说,用这个绝对的心,印证这个绝对的心,用这个绝对的空来合这个绝对的空,绝对,为什么要用绝对呢?因为它没有对立,它没有来去没有生灭的东西,“寂照如如”寂,不管是静态,照,不管是动态,大用现前都是与空相应,如如不动,“动静无碍,无念可念”无念就是无分别之念,可念这个念当执著,没有分别之念可以执著,“念本”来就是“空故”,“无法可法”这个法不当做法,这个法当作形容,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去形容它,去雕刻它去道出所以然,何以故,万法它都是无自性的。无自性是没有办法去形容也没有办法去讲出所以然。无法可法,无一法可以形容讲不出来。“法本寂故”法本来就是寂静就是无争,真正悟道的人是与世无争,你要赢就让你赢,为什么?他不落入对立的,法本来就是寂灭,所以当心熄灭的时候,熄灭,息掉这些贪嗔痴,灭掉这一些贪嗔痴的时候,我们的心就能够体悟到万法都是让你享用不尽的,有无尽的财富是让我们享用不尽的。所以,坐在座位底下的诸位,你们不晓得修无量百千万劫一下子碰到佛法了,你们碰到佛法就有机会解脱了。要碰不到佛法你没有机会解脱,完全没有机会,连法是什么,不知道,这个法要是没有佛陀开示谁能够开悟呢?对不对?如果今天我没有碰到佛法一定还是一样活得很痛苦的,所以我们到国外去看看众生相也是这样子,福利很好,无争,风景也很好,可是就是没有法,很可怜。底下,无法可法,没有一个法可以当作一种实体的东西来讲,法本来就是空,寂静,“本空本寂,应用亦空,法不见法”为什么应用亦空呢?因为现起种种的作用它还是空性,就像我们今天来说法诸位来听经当下还是空,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还是空,法不见法,没有一个能见也没有一个所见,法是绝对的空,没有能所叫做法不见法,这是站在眼睛的角度。底下“法不闻法,法不觉法。法不知法”这个见闻觉知是在告诉我们六根没有能所,用眼睛没有能见所见,用耳朵没有能闻所闻,这个觉第三个这个特别注意,这个觉不是佛的解释那个觉者,智者,佛之释意。在这里的觉要加一个字觉受,就是鼻舌身要去接触到它才有觉受,这个觉不能当作觉悟的觉,这个觉是指觉受,意思就是指感受,要碰触它才会有感受,譬如说鼻,这个烟没有碰到里面的黏膜,没有感受到香,臭,这个舌头没有触碰到酸甜苦辣,就尝不到觉受就没有。这个皮肤,触,色声香味触这个触,他碰到皮肤他才有感觉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个觉是觉受的意思,不是觉悟的意思,所以法不觉法,如果你解释说法不觉悟法,就完了,意思就是说鼻舌身这个法这三个没有什么能尝所尝,能闻所闻,能触所触,这是指鼻舌身,法不知法这是指意根,跟我们这意根,意,没有什么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就是透过无明,根本无明,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的枝末无明。才有根身器界种子去讨论它,否则的话没有所谓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一尚不可得哪里有什么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是因为透过无明所建立的唯识学,“空不入空”因为空是绝对的,绝对并没有来到绝对也不镶入绝对,譬如说我们把钻石镶进我们的环里面,耳环钻石镶进去这个有来把东西安进去,把小的东西安进去,大的坑洞里面镶进去,可是空它是绝对的,空是绝对不入于空。“寂不入寂”寂就是绝对,绝对的寂静叫做寂,绝对的寂静也绝对不入于绝对的寂静法,为什么?绝对就没有任何的相对,没有来去,没有生灭,没有任何的造作,“法性平等,亦无等者”亦无等就是也没有言说之平等相,你讲法性平等连平等这两个字都不可说,所以亦无等者,也没有一个平等之相可得,叫做法性是平等的,法性是毕竟空的平等相,但是也没有平等相可得,“本源不穷,戏论不减”本源中间加一个字“若”本源若不穷就是穷知了悟,本源就是我们这颗如来藏清净心如果不把它穷知了悟,我们这戏论则不减,戏论就是无益生死,统统叫做戏论,我们这一颗本源的心如果不开采出来穷悟了知,我们对生死的戏论没有帮忙的就无法灭掉,“毫理不尽”毫厘就是一点点,理就是知见,一点点的知见如果不铲除,还留一点点知见,因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还留一点点知见不除掉,则“至道不显”至道就是如来藏心,就显现不出来,意思就是不可留有任何的知见,这个知见换我们现在一句比较接近的话来讲叫做观念,不可以在缘起法里面建立任何的对立的观念,譬如说染,净,圣,凡。天,地,男,女,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能建立种种的观念,这观念拿来用没有关系,拿来说不要执著也没有关系,照照相看一看留念但是不着也没关系,就是了知那都是空性,不能够在任何的缘起法里面安一个是非,善恶。任何的对立能所这就是我们的清净心的展现,看到非常恶劣的众生我们同情他,所以新闻报道有一个男孩子,他爱了一个女孩子,人家不喜欢他,那女孩子跑到父母家去躲起来,他连她父母都砍,一个死后来两个都砍成重伤,这个就是不懂佛法,如果懂佛法他了解缘起法,绝对不伤害人的,真的没有缘各人走各人的,没有什么好谈的,也没有什么好挂碍的碰到你不得不,对不对?要是说你搁不下,搁不下还是要放下,到最后没办法的时候,就只有这样子做,否则的话你一直说她走了,你怀念你到死了人家也不回来,这个男孩子就是这样没有佛法,坏了,杀死一个人把两个杀成重伤,你看,人家不爱他,最后变成这样子,所以这个就是法的东西,他不了解,如果他今天懂得一点点法了,跟他离开会很难过,但是慢慢,慢慢的去调适,学佛他就是会有一个好处,内心的深处会有一种稳定性的力量,我们法的东西听久了以后会开智慧,久了以后内在里面的深处会有一种稳定性的观照力,一下子不能接受,可是过了一个月,七天,三天再一天,后来再化作一个念头,事情就是这样子,到最后你还是要搁着,还是要放下来,因为大家都不是圣人,一下子没办法,可是内心的深处有相当的稳定性,至少有一个定心丸。“解脱涅盘,即同法身”解脱涅盘,至道不显。毫理不尽,至道不显,解脱涅盘就同法身,法身就是无相,有一个解脱的心,不生不灭的心,涅盘的心就跟法身一样,“无比法中”无比法就是没有对立,无比就是真如绝对的意思,真如绝对法中是“寂静安乐”的,“清净真如,平等无差,万法一相,一道清净,”万法到最后都是毕竟空不可得,一道清净,“不生不灭,非有非无”讲有也不对不着有,讲无也不对也不着于无,“出流不垢”就是我们的佛性落入生灭法也不肮脏,“返流”反过来入于圣流也“不净”也没有特别干净,出流就是落入生死落入生灭也不垢,不污染,反过来有一天回光返照,我们返入圣流了,返流就是反入圣流,也没有增加清净,“无来无去,常住不变,离诸对待”对待在旁边写两个字就是缘起,缘起是一定对待。不管你怎么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离诸对待,“不住”“缚脱”,这个“不”要用三次,不住就是不执著,本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执著,不缚,也没有任何东西捆绑你,也没有东西,你说你今天解脱,也本来就没有东西捆绑你,不能说你解脱,你本来就是解脱的人,你本来就是佛,也没有任何东西让你解脱,没有,所以不住,不缚,没有任何东西捆绑你,不脱,也没有任何的解脱,为什么,本来就是佛,“诸佛界如”诸佛界,如就是空,“众生界如”众生界还是空,用空来贯穿意思就很明显,很容易了解,诸佛界是毕竟空,众生界还是毕竟空,“诸法的本源,皆同虚空”意思就是无相了不可得,“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不了此心”不了解这个空性的绝对心,“岂知正道”怎么知道是什么是正道呢,弄一些小小的感应与鬼神相通就说他是怎么样怎么样,是不是?底下,佛教讲的都是究竟的正道,众生就“颠倒取相,妄计见解”妄就是妄想,计就是分别,种种妄想他不晓得那是空,衡量多,衡量少,衡量是非善恶,落入对立的东西,他没有办法达到究竟的无争的心。圣人他是碰到什么事情他就是无争,他连解释都很懒,你误会他他连解释都不要,他就等,他多做的工作就是等,等水落石出,他还要解释什么东西,妄想分别计度见解种种的知见,“妄见生灭”为什么妄见生灭呢?因为我们意识心一直在变化,因为这是缘起里面增增减减,他以为是有实实在在的增增减减。其实是没有都是化学元素的凑合,今天化学元素营养跑到这里这一棵树就比较营养了,再把它分析开来是宇宙的元素而已,这个人多一点这个人高大,可是宇宙的元素稍微多一点而已,人是水做的,以水为基础就碳水化合物,死了火化磨成粉末状。妄见生灭,所以每一个众生都有病,只是病重跟病轻,人家骂你神经病,你一定要接受,因为真的是神经病,就不晓得重还是轻,学佛大都属于比较轻的这一边的神经病,有救的,人多多少少都含有歇斯底里症的,真的,每一个人都有精神异常,因为人都是双重人格,妄见生灭,“增长诸恶,念起法生,入诸尘劳”念起就是这些贪嗔痴慢疑,这个念头一起来法就生了,就以为有实在的就拼命追。入诸尘劳,到最后捞起来一具尸体不可得,“犹如病眼”这是指无明,透过无明的心“横见空华”空中种种的花,空中实在是没有花,意思就是说我们实在是一颗清净的佛性而已,可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种种的缘起,却以为这个是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种种的以为有真的讲堂,真的柱子真正的花草,树木,好象是罗列展现在你的面前好象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但是我们一透视它的时候,万法它都是空,留下来的就是纯粹一个清净的佛性在作用,学佛就是见到什么就透视什么,看到什么就解脱什么,如果说我们无明就是指病眼,在病眼就是这个眼睛有毛病看起来就什么都有,横见空花,空中有花那就错了,意思就是着相的意思,人生跟宇宙本来是万法皆空,你认为有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这个缘起法里面贪嗔痴慢疑入诸尘劳,“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发心不正叫做因地不真,初发心不正确,你果就弯掉了,不正确了,“不依此悟,所作非真”如果不依照毕竟空绝对的心性真如,一相,万法一相来修行,所作非真。所作都是着相,着相就非真,“自为修行”一着相每天都在着相,自己认为自己是在修行,“元来”是在“结业”元来结业,就是造作业力。因为着相拔不出来。“十八,定慧等持”,“观察万法,缘生性空”,观察这个万法是缘生性空,“一相平等,不堕边中”边就是空,落入空落入有,就是着空着有,二乘人着空,凡夫着有,菩萨悟到法性不着两边叫做中,其实也没有所谓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怎么可以立一个空,假,中呢?不堕边就是空边或者是有边,不着空也不着有,着空也不对,因为不坏缘起,着有也不对缘起当下就是空,这中本来就没有,如果你不列出一个空一个有哪有什么中呢?你一定要有左边,右边,才有一个中间,是不是?“一念不生”因为缘起无自性,所以一念不生。“心境荡然”心也空,境界也空,就用这个心一下马上就成佛,一念不生直了真如道场,一念不生心境荡然,荡然就是谴荡一切的相,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随分别智”加两个字,随心性分别之智,“应用自在”为什么分别智呢?心性本来就有分别的能力,就像我眼睛看,可是我如如不动,可是我还是能够了解什么是红花是白花,这是麦克风,这是墙壁,这个心本来就可以了悟一切万法清清楚楚,就是一个眼睛瞎掉的人也可以用耳根的觉性。分这是高音这是低音。就算耳朵再听不到也没有关系,用针一刺刺他的皮肤,他也可以体会到现在皮肤疼不疼,觉性跟色身是不二但是肉身只是显现觉性的一个工具而已,这个工具坏了不是本性坏,眼根坏了,眼睛瞎掉的人,他觉性还是存在的,动物也是一样的,就象大象来讲的话,我们人在这里如果说我们有苦难或者是种种的语言,在这个讲堂教室可以听得到,可是隔二十公里以外你听不到,因为我们的音阶高,大象不一样,大象如果说我在这里有危险,或者是有好吃的东西,大象所发出来的低沉的音声可以一直遍十公里,这里的大象一走寻找到水他就会发出一种频率,低频率可以传遍很远的,很远都可以听清楚,包括可以感动鬼神,譬如说我们念“六字大明咒”其实念六字大明咒本来就是应该低沉,所以你要是到西藏去,密宗的道场,你听听看他们念咒的时候,那个声波一直在振动。它本身就可以治你这个色身我们色身的病,声波来振动我们这个色身,密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是不可否认的,绝对是科学的,人自己认为我们的觉性超过万物是在某一个方面,人是因为业障比较少,但是能力不一定,大象的声音高低就远远的赢过我们,我们二十公里以外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还要拿一个大哥大,还拿个大哥大,大象也有语言的,不是没有,是因为人类不懂而已,天地万物的众生他的觉性都是存在的。“随心性分别之智,应用自在,“万缘俱舍”为什么要万缘俱舍呢,缘,诸位在缘的旁边写一个相,缘起就会有种种的相,就是万相统统要放下,只要是缘起统统是假相,万相俱舍,才不会造成内在心性的累计,负担,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因为我们把这个外相当做是真的,拼命的挑,挑得很痛苦,有一个政治大学的研究生被人家开除了,就放火烧那个科学大楼,被判了十二年还罚金,人家索赔一千两百万,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觉性教育,世间的这些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执著的教育,就是没有佛法慈善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解脱大般若的教育,没有,所以越读书越多造的恶业就越重,为什么,他头脑越好就变成世智辩聪了,碰到佛法他有多幸运,他有多法喜。他有多解脱,真的比中特奖还要享受,万缘惧舍,放下,“名真布施,清净无染,”加一个心,心清净无染,“名真持戒”才是叫做持戒的人,不是搭个衣持个钵,吃饭很有威仪这个就算是持戒,内在是贪嗔痴具足,碰到什么小事情,跟人家斤斤计较,内心一点都不解脱,这哪算是持戒的人。真持戒的人能许则许,他什么都好他不对立,他什么都不计较,他什么都无争这是真正的持戒,“不随不坏”不随因缘法而动念也不坏事相,而修行叫做不随不坏,不随就是不随因缘法而动念而分别也不坏事相的修行,坏了事相的你怎么修行,说我要远离跑到深山里面去,深山不是相吗?它还是缘起只是稍微静一点而已,没有人家吵。可是内心的烦恼会吵着你,趋赶着你下山,内心不悟住在山区也枉然,就是最静的地方你还是枉然,“名为忍辱”不随因缘法而动念,也不坏事相而修行,这个叫做忍辱,“念念无妄,名真精进”这一句要划两条红线。你每次都说你要精进修行你怎么精进修行呢?就是这一句话,念念无妄,每一个念头都跟真如实相相应,不跟妄想颠倒相应,念念无妄,念念没有妄想,颠倒,执著,这个就是真正用功的人,而不是一天到晚在佛前拜佛念佛每天跟人家斤斤计较的人,也不是这样子,“湛寂不动”湛寂就是一片光明,但是却是寂静,除了分别清清楚楚这个叫做智慧。“六法一体”前面讲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这六法就是六度法其实是一个体性,叫做六法一体,前面讲的布施等等六度法其实是同一体性,‘三学’这个戒定慧“等用”其实是同一个心性的妙用,简单讲开悟证量就戒定慧具足,一个有证量的人他就是戒定慧,心性本身就是戒,心性本来就有定,心性本自就是有智慧。“万法周围”性相是不二,理事是圆融,“湛然常寂”“即定常慧”定里面常常充满着智慧,智慧也常常在定中,“即慧常定,定慧等等”“寂用自在”寂就是体,用就是妙用,这个体用是自在的,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不二,所以叫做寂用自在,“定是慧体”如果慧一定要分体,相,用的话那么定是慧的体,“慧”就“是定”的作“用”“从定起慧,将慧归定”,其实就是依体起用,摄用归体,“即慧之时,定即在慧。即定之时,慧即在定,此义即是,定慧等学”,“系心一处”把心定下来,“法性寂然”你好好的去透视,观照,法性寂然,万法皆空,可以让我们的心一直在静里面非常,非常的静。“静极则明”明就是心就自明,静处到了极点心就会显露出来,自性就显露出来,心的自性显露出来,则“法性常照”我们空性的智慧就常常作用,妙用在前,如果“定多慧少,不离无明”定比较多智慧比较少,就接近外道,根本无明没有破,所以就不离无明,如果“定少”了“慧多”。智慧多可是他没有定力,就象世间人把佛学拿来做研究,学问的研究再来批评,日本最多,所以真正的日本很难找到一个真正如实修行的,很难,为什么,大部分都拿来做学问的研究就像现在的学者一样,批判,批评。为什么?拿到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就用批评,“增长邪见”“有慧无定,惺惺乱想”,惺惺就是浮动的意思,浮动,心浮动乱想,“乃生缘虑”之心,就生攀缘的心,缘虑就是放不下外相,在这个因缘法里面烦恼叫做缘虑之心,“便落狂慧,”狂慧就是没有定辅,没有定来做辅助的智慧,自己认为我就是佛,人家拜佛说人家,你着相,拜我就是佛,就是这样子狂慧,佛在世很多外道叫做。。。他自己认为是无上的觉者,诸位要记住,这一些轮回,业力,佛,这些名词不是佛教的,佛在世这些外道的也都是称佛。自己认为自己就是无上的智者,无上的觉者,我们业力或者是轮回或者是这个佛,这个都不是佛教的名词,都是外道的名词,但是佛在当时就运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名词,运用在佛教里面,叫业力,Karmaforce 不只是佛教讲业力,在奥义书里面,不只是佛教讲业力,外道也讲业力的,不只是佛教讲佛,有一个无上的至尊的佛,包括六师外道,九十几种外道也是讲佛,他们也是佛,轮回的观念不是佛教建立的,外道也讲轮回,外道也是讲轮回,我们一定要了解佛当时在世的种种的强烈的外道,在奥义书里面写得很清楚,种种的祭祀的仪式,释迦牟尼佛就说一句话,这些繁琐的宗教仪式,无益于觉性的开发,很烦琐的宗教仪式,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觉性的开发,无益于觉性的开发,很烦,外道都是重视这个外表,佛教重视心法,所以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一些佛法的这些名相。都已经存在佛教,外道互用,外道讲轮回,讲业力也讲佛也讲三世也讲善也讲恶。也讲无常统统有,这些先理清不是说只有佛教的才有这样子的观念,底下,乃生缘虑之心,便落狂慧,如果“有定无慧,”有了定力但是没有智慧,就落入外道。“寂寂”就是表示心理很安静,可是无记,无记就是心属无明,无记,没有妙用,无记可以说无明的一种,有善的无明,自己行善执著善落入无明,造恶,人家劝不听就落入恶的无明,我不思善,不思恶,不造作善,不造作恶,对不对,可是内心里面没有智慧,它还是无明,所以无记就是心属无明没有妙用叫做无记,叫无记心,这个外道更多,有定无慧,心虽然保持一个安静的心态,可是还是无明的一种,“易入昏住”,昏就是昏沉,住就是住着,很容易昏沉,执著,便落,外道,空定,外道的四禅天就是这样子,有定无慧,没有般若的智慧,但求于禅定,有了禅定可是没办法断烦恼,微细惑还在,所以便落外道的四禅,四空的定,最高就是非想非非想,“寂破散乱”意思就是当这个静态的心尽了,因为他没有智慧没有断烦恼他还是有漏。没有断没有超出三界,都是有漏心,用这个有漏心的定力伏住,伏到一天定力消失了,寂破这个寂,破就是尽了,这个定力到八万四千大劫,这个定力尽了的时候,散乱,心就失定了,散乱就失定了,因为我们没有超出三界就落下来了,叫做寂破散乱。空寂之心如果破了,就是失去定力了,“惺治昏沉,”保持正念叫做惺。可以对治昏沉,惺就是保持一个觉醒的心,可以对治昏沉,“寂生昏沉”如果太静的话,完全没有智慧的照的作用,只是一味的起定就生昏沉,心生散乱,如果太重的话,一直觉照,很烦恼内心里面一直想求生极乐世界。可是心一直定不下来,起作用但是定不下来,叫做惺生散乱,如果是太过于动了,散乱心就跑出来。“顽则失照”顽就是固执不通,譬如说凡夫,外道,二乘人,都叫做顽。这个顽包括佛教的外道,佛门的外道,为什么,不见性统统叫做外道,心外求法,顽就是固执不通,如果一个人固执不通则失去智慧的观照,“寂照非顽”,寂照同时的话,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时则非顽就是那就不是固执不通的心了,如果这个顽固固守己见,怎么样?顽则无知,如果固守己见的心不改变,则落入无知。无知就是没有慧观,没有智慧的观照叫做无知,了知非顽,如果了解这个知就是寂照平等,这个知划一线写寂照平等,了知寂照平等的法则。“既非顽空”就不是固执不通的人。既非凡夫,外道,或者是佛教的这些二乘人,顽固固执不通的人,则不落入断灭之见,则不会落入本性空无所有,就是说,连存在的清净觉性也否定,就不会落入断灭之见,则不断灭,就是不会落入断灭之见,昭灵现前。我们清清楚楚的灵性,觉性就现前。“一切普照,了了明明,一念不生,惺惺寂寂。”“即照而寂,一念不生”就是在观照当中妙用现前但是不离体性,不生不灭的体性,一念不生,了了明明,一念不生是因为了解缘起,所以缘起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最主要就是在说明无生,一切法无生,没有所谓的什么树木,人相,我相,这些相一生就知道这是空。没有所谓的什么树木,人相,我相信这些相一生就知道这是空。只是缘起凑合,让你记忆里面的一种幻影,你拿这种幻影来当作是真实,拼命的追求到最后一样,就象小肯尼迪一样什么都没有,所以一念不生但是却了了明明,“寂寂惺惺,即寂而照”虽然心很安静可是充满着智慧的觉醒叫做寂寂惺惺,即寂而照,即寂就是即体而起妙用之照。“日应万缘”,每一天,应就是应对,反射在这个万缘,万相。因为我们要生活,食衣住行,行住坐卧。日应万缘,不取于相,这倒是很重要,不取于相,因为相不可得,有一天连我们这个臭皮囊都要丢掉,所以日应万缘,不取于相,“任性自在”,任凭我们的清净自性一直自在,来去没有任何的阻碍,任性自在,怎么样?“心恒寂静”那个心是永远保持着欢笑,这个寂静里面简单讲就是充满着法的喜悦。寂静就是我对世间真的无所求。真的看透了,要对这世间的幻起的缘起的假相要看透透。就很了不起,非常了不起。万缘这寂静法,什么叫做寂静?那种美,那种对世间的感受那种觉,真,因为他见到了真性,善,他是纯正没有执著。他就是做一切的善,他都没有觉得我在做善事。也不会执著我在做善事。那种美,内在那种慈悲喜舍的那种美。那时圆满,性相圆融。一切法无诤。受到赞叹非常的欢喜,因为众生懂得赞叹他就会成佛。所以有的人赞叹慧律法师。我都跟他们讲,你讲人家的好话你会当佛祖。我都会跟他补上这一句话。讲好话,对不对?如果人家恶言相向,我们心还是很寂灭。要同情他,他将来也可以成佛。他将来还是可以成佛。我们内心里面就充满着一种享受。真善美的世界。简单讲一个有证量大彻大悟的人,或者是证悟的人,他的心是什么?他时时刻刻都在享受佛陀所赐给我们的心法。那种安详,真善美,寂灭,他这个世界你不晓得有多美。就象玄奘大师的师父戒贤论师。戒贤论师,玄奘大师还没有去的时候。腰烂了一半。腰烂了一半的时候会长虫。他跳一跳的时候,这个虫掉下来。他从地上把它捡起来,又放到那个脓烂里面。他说这是你的生活环境,我不好意思破坏你。大无我的精神,寂灭的心。吃自己肉的血。因为他证悟到无我的空性了。这个虫掉下去他怕它饿死,又把它捡起来,放到自己脓烂的地方,这个是什么心,要是我们怎么可能拿起来,不是我愿意杀死你,你实在是你逼我没办法睡觉。让你。。。。。所以到现在。。。。要不然调查一下,请问你,你学佛了十年以上你内心看到那个蚂蚁,蟑螂那个蚊虫。从来不打死的又起欢喜心让他们叮的,请举手。他还是外面的还不是里面的,他是长虫。还把他抓起来放着,你看一个圣者那个悟道的心,那有多了不起。我有时候出国晚上有两只蚊子,半夜就起来抓了,无法睡觉要不然叫我怎么办,对不对?没办法,还是没办法,说一句实在我们把他赶走,打死倒是不会。不过有时候是故意把它抓死,心自己宽恕自己。我不是故意的,我给你念,《毗卢遮那佛大光明咒》,给你超度,实在是真的把他捏死的,这个要老实讲,实在是吵死了,真的没办法了,还有一点习气,真的很难做到这个,一个人做到如如不动,这个不是简单的,只有大家尽力而为,有的人说心里慈悲我们买几条蛇来文殊讲堂放生。哇,麻烦大了,真的,你不晓得以前就有人这样子。拿到我们南普陀去放生的 ,买那个毒蛇去放生, 他说我认为你们这边出家人都很有修行,他就不怕我们被咬死,真的。底下,任性自在,心恒寂静,“如如不动,保其勿失”所以我们现在学一个“守”字,守得住这个如如不动,要先用守的功夫,到最后连这个守都不必了,先守住如如不动的功夫。每天都是那么欢喜,照不离寂,智慧不离定,寂不离照,就是定力不离智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常寂常照,名常寂光。”

“十九,缚解从心,”你要束缚也是你的心,你要解开那个痛苦,也是你这一颗心,观念错误你就会束缚。要观念正确有无相,空,平等的心的正确的法你就解脱,了达诸法,如梦如幻,这些万法都是象梦想象幻化的,“无依无住”,无依就是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永远的依靠叫做无依。无住,不要不执著于任何的缘起的相,“无取无舍”,舍就是刻意的回避,有时候你一定要面对他,譬如说你已经结婚了,两个夫妻吵得很厉害,观念不一样,你想要逃避没办法,因为孩子已经三个了四个了,你一定要去舍弃他没有办法,你一定要面对他,要记住,师父跟你讲一句很有智慧的话。解决烦恼的办法就是采取行动,你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世法,出世法你都一定用得到。我体悟了佛法二十多年,就是这一句是我自己体悟的,你打开任何的哲学,心理学,佛法,都没讲过这句话,这句话我体悟了二十几年,解决烦恼的办法就是采取行动,一定要面对它讲清楚。把事情观念贯通,观念化解于智慧,升华到佛的心灵慈悲喜舍。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些烦恼都是多余的。再恶的人,恶劣到极点的人,你都可以宽恕他,无取无舍,舍就是逃避,本来就没有缚,也本自就是解脱,如果能够“对境无心,”无心就是放得下,对一切万境统统放得下。嫁女儿也好自己年纪老化也好,健康不佳也好,都知道这个是幻灭的生灭的无常法,当下就是缘起无自性,也不需要在意,尽量照顾他,但是碰到了,你就非得接受不行。对境无心,八风吹不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有钱,衰就是没钱,毁:毁谤,誉就是称赞。讥就是讥谤,苦就是苦,乐就是心里欢喜。这是八风”不为所系,八法之风,不动如来。心不动即是如来叫做不动如来。“念念不住”,无所执著。即无系缚,也就没有办法捆绑着你,“直下无心”便是,加两个字,直下无心便是,这六个字是修行的根本。直下就是碰到什么事情你只要无心,不要再去思善,思恶。思对,思错,有很多事情是很无奈的你一定要去接受的,所以直下无心,不要再讨论了,再讨论就烦,因为再透过语言每一个人各执己见没办法解决事情,就用这个无心放下来处理事情,因为这个越讨论就会越烦,绳子越捆绑就会越紧。不必讨论你宽恕我,我宽恕你,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反而事情好处理,无心便是,“究竟解脱”。

九十八页,着即烦恼,离即菩提,执著就有烦恼,离就是放下,它就是菩提,“成相即心,”成就是着,着相就有分别心,你对缘起法看不透,认为有一个相的存在,就是心就是分别心,“离相即佛”就是见到了佛性,佛就是我们的性,所以要成佛一定要见性,“离心”是“无境”,“离境”也是“无心”,为什么,心境是不二的,心跟境不能分开的,为什么,正报,依报,怎么能够离开,五蕴这个色法的色受想行识是不二的,身心是不二的,心境也是不二,离心是无境,离境也是无心,“缚从心缚”,束缚从心来束缚,一般观念突不破这就是束缚。解也是从心,彻底的透视观照就解脱了,“缚解从心”。有一个人我真的很赞叹他,一个居士,他的爸爸骑摩托车从田地骑出来,一下一个年轻人骑摩托车骑得非常快的撞死了,把他的爸爸撞死了,他的爸爸七十多岁了,这位居士是师父的徒弟,很有学佛,修学佛法相当的了不得,他也不责备这个年轻人,他说:事情碰到了,我们就要去接受,我不会跟你要求什么,不过你尽一点心力。这个年轻人还一直逃避,说不是他怎么样一直要摆脱,后来这个孩子的爸爸就出面,说:人家这么讲道理的一个人,我们实在感动,你还跟人家讲什么,就揍他了,我们这个居士还阻止他说:孩子不懂事情发生了,他说:你真了不起,你的爸爸被我的儿子骑摩托车撞死了,撞得头破血流都不吭一声,也不牢骚也不抱怨,他就合掌跟他讲,佛陀说这就是果报,因缘果报,碰到了,我哭有什么用,我求赔偿,也不能挽回父亲的命。也许是前世父亲欠你们,作这样的观想,后来他们全家都被这个居士感动统统学佛。所以我们有时候太过猛烈的苛责一个人,有时候反而没有办法在道业上下工夫,也没办法度众生。所以我就跟居士讲你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的,就凭你这样子的智慧。就凭你这样的仁慈,就凭你这样的透视,没有问题,撞死爸爸都不动一个恨都没有。他就是这样心静如水,很冷静,理性的处理。结果度了对方的全家,要碰到我,就不晓得了。。。。这要看当时的状况我是不会就这样装着若无其事。我要看他是不是有意或者是恶意的,如果是恶意的当然要给他一个教训,教训,如果是无心的这还可以原谅,我会看状况,法师处理事情我还是会看状况来处理,不会一概的去接受它,我不会这样子。但是我一定不会牢骚,抱怨,因为我会要求他赔一千万。为什么?我的心是好的下次你不敢了,对不对?你今天撞死我爸爸明天就可能撞死你爸爸,我的观念就是这样,我一定要给他一个惩处。发的也是慈悲心,你说我这样做不对吗?也对,法就是这么圆融,用硬的来也对用软的来还是对,这个年轻人很冲的你不给他惩罚,我告诉你放纵恶人。回光返照讲起来,我还是可以往生。一样是上品的,要教训,教训。底下,“缚从心缚,解从心解。缚解从心,非关余处“。不关其他的,“水清月现,心净佛显”太棒了,这八个字,“性觉妙明,清净本然。”我们的本性的觉悟不可思议的光明智慧本来就是清净的,清净本然,把这个本然放到前面去,一念那就更清楚了,“性觉妙明,本然清净”,本来就是清净的,“终日随缘,莫污自性”你整天随这个因缘但是不要起心动念去分别。但是悟道虽分别不做分别想,不要染污了清净自性。“心境一如”如就是空。心境是同一个空性。“正智朗然”,正知正见的智慧就清清楚楚的显现。“云为动作”,云就是言说。就是我们透过语言,为就是造作,动作就是行住坐卧。这个语言种种的造作行为,行住坐卧这个动作,“皆是菩提”,为什么?来自一颗清净的菩提心,“理极情忘”,要加几个字,无生之理穷极,极就是尽了,就是透彻的体悟到无生之道理,叫做理极。这个理是指无生空性的道理,一个人对无生空性的道理达到了究竟之处则情妄。则分别心他就统统放下,执著心统统放下,情就是凡夫之见,当一个人无生之理穷尽了,则凡夫的分别执著,颠倒之见,就统统放下,“菩提智慧,恒与法性,”就恒与诸法的空性。“相应相冥,”恒与种种的法性,相应相冥合。“了脱之术”就是了生脱死的方法,“唯有观心”把这个字麻烦你画两线,唯有观心,注意我们的观念,注意我们的正见,了生脱死的方法没有其他的,只有好好的观照这一颗心,保持正念守住无心,当下放下,“观心得悟,一切俱了”,如果观心了,开悟了,一切俱了,其无所住,本来就无所住。“无缚无脱,则为旷然”,一切俱了,如果一切都明了了,其,就是他的心,他的其心就无所住,这个心无缚也无脱,则为旷然,旷就是没有范畴,就是无相的意思。旷野就是没有边际没有涯,没有边际没有边涯。“其旷然者,乃为出离,三界之家”把胸量放大到虚空包容一切这个是出离三界之家,这个三界是指贪嗔痴。表法的是指贪嗔痴。实在的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所以三界有实有虚,所以说我们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不用,我们从以前的六道轮回到现在,已经不止三大阿僧祗劫了,我们已经无量无边了,你只要在今生今世碰到佛法,一念之间你就是成佛,一念之间回光返照我们就是佛,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功夫了,

“二十,绵密不断”就是做功夫,要下一点功夫。“一切时中,不间不断。”一切时中要保持正念,是时时刻刻不间不断,“不杂用心,”象我就是一直念阿弥陀佛。妄想一来,佛号被打断了马上知道,我就是用这个来锻炼来观照,杂念杂用心一起来马上知道,念佛念到哪里去了,马上就观察到了,佛号被打断了再提起佛号,我都是用这个方式,来检查自己有没有间断。“不杂用心,不停迈进”,不停的前进,“终日吃饭,未咬粒米”咬就是执著,不着,这是表示空性之法,整天吃饭没有执著饭的好坏,这是禅宗讲空性的在事相上的表达,未咬粒米,就是从来没有咬到米,意思就是他与空相应了,也不着于米的味道了,“终日行路,未踏片地”为什么,行路的人是五蕴皆空,地也是缘起也是空,整天在走路,未踏片地就是形容空性,内外空,“视而未见,听而为闻”为什么,万法就是梦幻,虽有所见可是因为观照的心不间不断,不杂用心,他一直不停的迈进所以他视而不见,他的心不间不断不杂用心,所以听而未闻。他“忘餐失寝”。他一心一意的参究。“似救头燃”意思就是说今生今世这么幸运的听到佛法,万一这一念一息不来又落入三界怎么办。当然拼命的做功德,拼命的尽力拼命的修行,“放舍闲缘”闲就是熟。闲缘就是指外境之缘,这个闲缘就是指成熟的因缘,譬如说,打电动玩具,喜欢看电视,闲聊,这个都是你熟悉的外境,你要放弃那一些色声香味触法,你所熟悉的那一些外境,要先学习着放下,为什么?这些都与你生死无关,你开那么好的车你还是死,穿那么好的衣服还是死,洋房大楼还是死,这一些玩电动玩具,玩电脑,玩网路,这一些所熟悉的你最喜欢的着迷的境界要先怎么样,放下,放舍闲,这个闲。跟那个空闲的闲不太相同,中间这个木部是指熟,很熟的,你很喜欢的外境叫做闲缘。你要放下那一些你所执著很喜欢的外境,歇却心识,心识就是分别心,要把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譬如烹茶”譬如说泡茶烹茶,如果“火力微弱,时续时断”火力太差了,一下子连续一下子断。“水终不沸,”腾,这个开水烧不开,煮不开,如果“火力猛利,绵绵密密,不间不断”,不间不断的一直烧,“终达沸点”这是比喻,我们修行人没有什么放假的,没有什么假期,你在国外也还在国内也好,不管你在哪一个地方,早课,晚课,念佛,这一念了生死的心一定持得住,一定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有这个心,终达沸点,以前有一位居士告诉我他是念佛的,这个居士是很老实的人,他说:师父,我看到七宝莲花,七宝莲池就在我墙壁显现出来,白鹤就在虚空,他眼睛一睁开来看,七宝莲池,鹤是怎么样子,宝阁,他就是显现出来,他是修这《十六观经》观自己念佛清净的业,这个居士真了不得,善良到了极点,他念旁边没有信佛的人说他是精神病。他笑一笑后来他不敢讲了,阿弥陀佛,继续念,他来讲给我听,我说:我相信,I believe 我非常的相信,一个人念到净业现前的时候,他就是这样,后来这位居士往生了二十四个小时这个头顶都是热的,这个我们是绝对相信的,因此我们要了解修行就是象这样子,念到极乐世界现前,闻香。见佛,见光,见花。生死自在,还是继续念,绝对不间断。“犹鸡抱卵”孵这个小鸡要抱这个卵,“暖气相续”你一间断,母鸡跑掉了卵孵不成了,“自证圣智”自觉圣智“亦复如是”“此贵心行,非徒口说,”这个可贵之处是真心下功夫去修行的,靠内在里面观照的而不只是嘴巴说一说。“步步着力,念念相应”,这八个字是修行的根本,步步着力就是修行的时候要检验自己,知道你每一步走下去,就是真正的很有功夫。念念相应。

一百页,“转入转深”愈来就愈深。“造极为则,”则就是目标,以心性的观照达到无生,造极,如果是以念佛,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要这种功夫为目标,“二六时中,念兹在兹”为什么?生死重要。“行斯住斯”,斯就是观照空,行观照空安住于一切空,行斯住斯,要尽全力以赴,“体斯用斯”体悟这个自性用清净心,叫做体斯用斯。体悟这个自性用清净心修行。“忍辱精进,长远不变,取证菩提,易如反掌,无思无念,不生不灭”,思就是念的深入的功夫,深入的功夫我们叫做念力。念就是分别,思就是微细的烦恼,没有微细的分别,也没有粗糙的念头,“不生不灭,前后际断”前后际断的意思就是妄想,颠倒,烦恼断不是本性断。本性是存在的他不断。前后际断就是当下这一念,让烦恼无所遁形,全部透视。“一性怡然”这个怡然就是不假造作,平等如此叫做一性怡然。用一个清净的本性不假造作,平等心就是这样子修行。“离念现前”离念加一个妄,离这个妄念正念的佛性就现前,叫做离念现前。但是“亦不自满”就是不骄傲,不狂妄,我有时候看了一些居士,护法,学了一点点佛法目空一切。我们到大陆去见到赵朴初多么的谦虚多了不起,政协的高层的人士,宗教的领袖,佛教会的理事长,我去北京医院看他,多么的谦虚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恭敬三宝,我跟广化老和尚去听,他讲《李炳南老居士》华严,他还没有讲课前走到广化老和尚前就下跪顶礼了,二话不说,先顶礼后上台,我说这些大居士绝对不说僧过。大居士绝对不会去说出家人的过失。真正一个居士怎么去说三宝的过失。恭敬都来不及了,三宝有修没有修,他负因果。他有一件福田衣值得我们恭敬,也种福田,所以在律学里面讲供养一个破戒的比丘尚属无量功德。何况持戒清净,所以我们就知道我们不自满在家居士这个观念很重要。越有修行的人就越了不起,陈履安做过国防部长,监察院长,我们请他到林口体育馆致词,他多么谦虚他看到师父二话不说马上下跪顶礼。陈履安现在人还活着,还可以求证,他对三宝那种恭敬,这哪里是这些居士学佛一年,两年,三年,十年可以比得上的,我们觉得李炳南老居士对三宝,赵朴初中国大陆多么了不起的,你到中国大陆去看,道场都是赵朴初题字的,几乎almost,你看,看到三宝他就是下跪顶礼。多了不起,我们法师看到这一幕,赞叹,赞叹,所以我常常说越有修行的在家居士他一定恭敬三宝。所以有一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不敬三宝学法无益,不敬三宝学佛无益。这一句话,麻烦你要做你的座右铭,不礼敬佛,法,僧,学佛没有什么意义的,底下“亦不中辍”就是间断,“努力修持,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就是淡薄一切也就是不着一切。“绵密之中,更趋绵密,”功夫毫不停止,一点都不自大,“微细之中,更趋微细”意思就是修行不能自满,有功夫的人也不要一直赞叹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机缘一到,豁然贯通,桶低脱落,”桶低就是无明,最后一层的无明叫做桶底,你这个桶子一拿起来,它怎么能够盛水。承受那么重的负担桶的底不脱落的话负担一直存在。桶底就是指无明,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弄通了,“身心俱寂,五蕴皆破”。

“二十一,性等虚空”“万有如幻”万有缘起就象幻化的,“无缚无脱”没有束缚也没有解脱,“心心寂灭”心心就是念念,念念都在涅盘的境界里面不生不灭的境界里面。“无身心相,”身空心也空,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当你离开这些妄想,颠倒,执著这些种种的妄想,离念相者,离开这些妄想之相,你的心大智慧现前,你的心就象虚空界一样,绑不住你,“虚空法身,无二无别”你就了解法身是什么。记住,“大道虚旷,绝思绝虑”这个大道是虚旷,如太虚空如无涯的旷野。绝思就是绝分别的思,绝烦恼的虑,虑是指烦恼,思是指分别,绝分别的心。绝烦恼的虑,这是不一样的,思是指分别心,虑是指烦恼心,我们真正了解大道是无一物的不须要去分别。所有分别也都是短暂,刹那就是无常变化,所以绝思绝虑,“无所不遍”当你没有分别,没有烦恼的时候,你的觉性就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就是平等,在大善人也是平等,大恶的人也可以成佛,“寂照忘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忘知,就放下了这个分别,这个忘不是忘记是放下分别,知就是分别,“虚含万象”就象虚空含这个万相。“虚明气象”气象就是万法,心如果虚,心如果空出来象空性一样,心如果悟到了空性则明,就拥有光明,怎么样,明气象就是万法,虚明气象意思心若虚空就拥有一片的光明。这些万法就显现,“浩然无涯”浩然指大用现前,浩就是指大,海水叫做浩然。大海水叫做浩然,浩荡,浩浩荡荡是指大用现前,无涯就是无尽。依体起用,这个大用现前是无尽的,就象“如大日轮,常在虚空,遍照十方,无障无碍”,就象这个太阳处在虚空遍照十方是没有障碍。“如镜鉴像”,就象镜子鉴这个性,反射叫做鉴,就象镜子反射这个像。“一无系着,”你看镜子的面,从来不会被相所粘着的,我们见一切相也是这样子,心不要被捆住,“如水澄清,万象明现”我们的心清净就如水,水一澄清万象就明现,“照体本空,而能显物”我们觉照的心体是本来就空无一物,虽空无一物但是它存在,而能显物,所以说照体,我们觉照的心体本来是空,但是它是存在而能够显物,因为存在才能显物,存在但是摸不到,看不到,但是它存在,“心体灵知,湛寂不动,”虽然无相可得但是大用现前,心体灵知是湛寂不动,“无心镜像”没有里面的影象,没有心镜相,意思就是无心镜像,统统没有,不落入这个像,虽“照而常空”“忘怀虚朗”忘怀就是不着一物,则心自然朗就朗照。忘怀就是不着一物则心虚朗照,心如虚空而能够朗照一切,“虚而可见,”因为它就像一面镜子,虽然无一物但是是存在可见就是还可以作用,“犹如明镜,空洞虚豁,了无一物”,但是碰到了有形的东西,它就会反映,“遇形斯映,”就象钟,钟放在那边没有声音,小扣就小声,大扣,咚,就大声,不扣就无声,声音是蕴藏在钟里面,可是你不打,它响不出来,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存在的一个佛性的潜能,有智慧,就随时可以展现妙明的境界,钟也是这样,钟放在那边不响,大扣大声,小扣小声,心也是这样的,小小的缘起妙用小小的作用,大大的缘起,大大的作用,针对一个人小小的作用,针对无量的众生大大的妙用,所以说“心量广大,遍周法界,了了明明,便知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直下无心,朗然大觉,”这几个字要是记得住,你真是用不完,来去是这么的自在,我们是来是被来,不晓得来是空,去也不晓得去也没有所谓的去,我们就执著有一个来,执著有一个去就不自由了,大修行人心中拥有的东西都知道这个是空,哪有什么来跟去的东西,哪有什么增跟减来去就自由了,心体无滞,心性绝对不要让它去阻碍,记住,直下无心,当下统统放下,朗然大觉,所以我就告诉诸位,诸位从无量劫来已经也许修行很久了,今生今世听到师父这样一开示,《宇宙本体论》悟道了你就是佛,虽然没有办法像圆满的佛,可是心见性的人就是佛,“无心之量,说为心量”,加两个字叫做“方便”无心之量说有一个心量,“此一念心,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不离中间,”不离内外。我们这一念心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也不离中间,也不在内外,“犹如虚空,平等不动,” “觉性遍满,清净法界,圆无边际,”“无边虚空,觉所显发,”就是为吾人觉性之所显法。“无心之量。说为心量”无心,当然就没有量了,因为没有影象的东西,没有执著的东西,没有切割分裂的东西,当然就没有量了,方便说为心量,就是方便说,为心量,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因为无所谓的中,左边看是右,右边看是左,前面看是后,后边看又变成前,这个定位是人类方便,给予的东,南,西,北,所以不在中间,不在内,也不在外,如果在内先看到五脏六腑,如果在外,可以看到自己的脸。那么心在外跟我们也不相关,这《楞严经》阿难七处征心就讲得很清楚,但是 “不离中间”这个心也不能离开这个中间,因为要方便说,在这个中间,“不离内外”如果离开内外,心就没有觉受了,所以也不离开这个内外,中间是缘起,内外是缘起,其实这句话直截了当说,心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但是不离因缘,不离缘起,不能离开这个缘起法,缘起才定位这个中内外嘛,没有缘起怎么定这个位呢?比如说虚空,哪里是东,南,西,北,没办法定位,“犹如虚空,平等不动”虚空,你跟他赞叹,如如不动, 跟它吐痰,如如不动。跟它撒尿,如如不动,你给它一百万,一千万,如如不动。拿刀子切割,不痛不痒,拿火烧,烧不烂,不坏,就象虚空平等不动,“觉性便满,清净法界,”觉性遍满也就是说到处都充满着我们的觉性,如果一个人有所证量,他走到哪里,他觉性就不离当下。所以叫做觉性遍满,一个开悟的人在台湾开悟,有证量,到美国他一定不会失去的,简单讲不受空间的约束,或者是这个左右,叫做觉性遍满,清净法界是圆满无边际。“圆无边际”就是圆满无边际。“无边虚空,觉所显发”他在这里意思就是,这一句话,是根据《楞严经》的,虚空是属于色法,意思就是说,虚空是衬托有色的东西,虽然虚空是无形相,但是因为有虚空,然后衬托出有形相的色法,有形相的色法是因为虚空来衬托,那么 虚空也必须由有形相来衬托,所以虚空列为色法的一种,当我们的意识心打破了,那么分别执著也没有定位了,那么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那么就不会有所定位,东南西北,包括这个虚空,也只是我们觉所显发,这也是清净自性里面的一部分,就是这个意思,无边的虚空只是我们本性所显发出来的一个相。虽然是无形相的东西,但是还是属于色法,是属于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心包太虚”心是无形相的,心包太虚这一句话其实是讲绝对的意思,心怎么能够包太虚,哪里有包来包去的,这是方便说,意思绝对的心性其实跟太虚空的绝对性是一模一样的,是不二的,所以叫做心包太虚,太虚当然没有止尽,没有界限,那么心就可以把他包,那么当然心也是表示没有止尽的,那么心包太虚的“量周沙界”如果心包太虚是指如果站在无形相的角度,心可以遍无量的太虚,那么如果站在有形象的量,那么就遍法界了,沙指无量无边,界指三千大千世界,如果论到我们的心性是大到可以包太虚空,论到我们心性的妙用无量无边的妙用,那么是周遍恒河沙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法界。它就是这个意思,“广大虚空”,广大的虚空,“生大觉中”意思就是只是大觉性的一小部分。广大的虚空在众生看起来是很大,但是在一个证悟的人,虚空也只是觉性当中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常常讲顺逆二境是生命的一部分,生老病死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在这里讲虚空是自性大觉中的一部分,“犹如片云,点太清理,”太清就是虚空,就象一片的云,小小的云出现,点就是出现,出现在这个太虚空当中,太虚空是指本性,云就是指虚空,比喻指虚空,意思是虚空虽大,我们的胸量更大,“亦如大海”,比喻说我们的本性,“一沤之发”沤就是小水泡,一个大海里面中的一个空气浮起来的小水泡。那算什么,这么广大的虚空只是觉性的一小部分,这算什么,对不对,就像大海水中出现的一个小水泡。也不算什么,简单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觉性是无量无边的大,没有办法形容,你看到的太虚空还不大,我们的觉性,心性是无量无边的,“若有欲知,佛之境界,当净其意,犹如虚空,”这是出自华严经,若有欲知佛的境界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应当好好的净其意,净就是把这个净化,除掉这些妄想,颠倒,执著那就是净。犹如虚空,虚空是无形无相,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也只有这样能够比喻清净的自性,比较接近,否则实在没办法比喻。“远离妄想”,因为一切都是妄想,“以及诸取”,以及种种的执著,“令心所向,一切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