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讲演(一)明法品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2009年,中坜圆光佛学院。各位同学大家午安!在佛门中有所谓三大部,一个是法华经,我们说要了解如来出世的苦心,就念法华经;谈到修行的迷悟关键,就是读楞严经;如果想了解佛门的富贵庄严,就是读华严经。

我记得学院过去也开过华严经的课,那位老和尚已经往生了,有没有讲完华严经呢?没有。因为华严太多了,尤其是八十华严,如果要讲起来,十年、二十年。所以我们教务长希望我来讲华严经的时候,我说这个实在很为难,只能选择其中的一品跟同学们结缘。

华严经有有三种的译本:六十华严,八十华严,还有四十华严。六十华严是东晋的时候,佛陀跋陀罗所翻译的,我们称为旧译,分七处八会,总共有三十四品,翻译的时间大约是在西元四百一十五年时所翻译的。

后来到唐朝的时候,实叉难陀所翻译的,事实上是八十一卷,但是我们称为八十华严,后来称为新译。那是在公元六百九十九年所翻译的,总共是七处九会,一共有三十九品。 。所谓「七处」就是七个地方。

后来在西元七百九十八年时,唐朝的罽宾有一位般若三藏,他所翻译的是四十华严,不过从四十华严来看,它是八十华严入法界品详细的解说。

弘一大师建议我们念八十华严,就是八十华严第一卷一直念到第五十九卷,五十九卷念完了,再跳过去念四十华严,总共九十九卷。但是我并没有照这个方法去念,也没念六十华严,也没念四十华严,直接就念八十华严。八十华严的文句念起来比较适合我们现代人去研究,因为说它是文言文又类似白话文,说它是白话文又是很精炼的,所以我是直接念八十华严。

为什么我要特别选第十八卷明法品呢?因为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出家众,出家众不外是要内修外弘,这一品叫作明法品,无论要内修、要外弘,就是要明了诸法的实相,明了修行的方法,才能够自觉觉他。我们之所以烦恼痛苦生死,就是无明,就是不明我们身心世界的如实相。如果我们通达了身心世界的如实相,那么于法自在,无论是内修外弘都能够契合众生的根机。所以特别选第十八卷明法品跟各位同学一起来研究。

至于译者,是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各位念过《地藏经》吧,地藏经也是实叉难陀。可是根据历史上来看,这八十一卷的华严不是全部他翻译的,有其他的法师翻译,已经翻好的就没有重新再翻,他是补足其它没有翻译的。我想我们可以资料上自己去寻找他的答案。

现在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精进慧菩萨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初发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具大庄严,升一切智乘,入菩萨正位,舍诸世间法,得佛出世法。

因为第十八卷的明法品是从第十七卷发心功德品来的,所以这个地方就是精进慧菩萨来白法慧菩萨。在第十七卷发心功德品讲到能够成就这么多的功德,然后他有些疑问,替我们把这些问题提出。所以我们看一个人问问题,就知道他的内心里面有几斤几两;问题问对了,答案就出来了;如果问题问错了,那么这些答案没有用。

有一天,有一个信徒说:「我读华严经前面几品,我都读不下去。」我说:「为什么?」因为前面世主妙严品里面有很多的地神山神水神,下雨也有雨神,整个山河大地我们看得到的几乎都有神。他说:「我们佛教不是变成多神教了吗?」所以前面五卷他念不下去。

我说不但你念不去,最初我念得也很惊讶,为什么有树神山神河神川神海神?甚至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神?当时念起来我也觉得很奇怪,后来整部华严念完的时候,我就会发现佛经里面讲到的神,跟我们民间所讲到的神不一样,但是精神是一样的。民间谈到神的时候一定是很恭敬,佛经里面谈到的神是一种譬喻。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我们四边周遭不是有树木吗,我们会看到民间在树上绑一个红布,这棵树比如说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上千年,我们就当神来崇拜,把它绑一块红布。但是佛经里面讲的不是这样子,是说我们是依赖它来维生,因为树会吸收不好的东西(二氧化碳),吐出好的东西给我们(氧气),让我们身体健康,树木跟我们是平等、互惠的。山河大地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我们的恩惠者,我们不可以去破坏它,所以在遗教经里面谈到,出家比丘比丘尼不可以垦土掘地、砍草树木。

我们现在人论环保,其实环保的祖师是谁?释迦牟尼佛。它里面有讲到火神水神山神,现在我们乱砍伐树木,造成八八水灾、造成土石流,甚至有许多住在山上的人整个村落淹没下来了,因为我们对大地无情的去伤害,造成大地反扑了。所以佛经里面谈到这个山神地神水神火神,也就是说,存在于世间的一切,以佛的眼光来看都是平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样了解以后,念起来就觉得华严有它特殊的意义,这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世主妙严品第一卷到第五卷讲完以后,就讲到苦集滅道,然后再讲到发心功德品。我们还没有讲到修行的时候,一定是先讲到这个有形的世界。华严经先讲有形的世界是怎样子的组成来源,所以讲到山河大地都是我们众生业力的增上,而不是有一个创造主来创造我们,是我们全体众生共同来创造这个宇宙。所以有空轮、有风轮、有水轮、有地轮,这个就是整个宇宙形成的构造,这个很符合现在科学的研究。

从这个地方来看,佛教是无神论;宇宙不是那一个神来创造的,是无神论。但是我们有没有精神?有精神,有意识作用。对宇宙的产生,我们认为是没有一个神可以创造这个宇宙,是我们全人类共同创作的,也就是集体创作,但是各别享受,共中有不共,不共中有共,有共业、有别业。

前面这五卷都是谈到宇宙的形成。众生的业力,甚至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没有哪一个神来支配安排。这个是讲到,要了解这个甚深的法门,先从具体可见的世界去了解,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佛法谈无常苦空,毕竟我们还是必须依赖四大(地水火风)、山河大地、种种的衣食住行才能生存。

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众生是正报,说山河大地是依报,可是真正讲起来,我们是颠倒了,如果没有山河大地、没有树木的话,我们能生存吗?马上死。因为我们没有氧气,氧气是从树木来的。所以,我们反而是依报,我们是依靠山河大地树木才能生存,如果没有山河大地,我们怎么生存?我们说它是依报,不对吧!以佛法、华严来看,是法法平等。

我们顺便来讲到《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题,简单略略的解释一下。

证大方广的佛果,必须有许许多多的菩萨行,以菩萨行这个「华」来庄严;也就是说,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不是一经一论、一佛一咒就可以成佛。在这部经里面讲到十波罗蜜,以十波罗蜜来庄严我们的身心,从十种波罗蜜当中来让我们的身心升华净化,乃至成佛。所以信佛学佛的人一定要发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我研究华严,我是属于华严宗;我研究法华,我就是属于天台宗;或者是研究其它经论,比如说:俱舍论、俱舍宗,唯识宗、或者禅宗、或者是念佛的净土宗。其实无有一法而可贪着,无有一法而可厌离,我们研究华严经要有这种精神,才能跟它相契相应。

所以法华经里面谈到说:菩萨摩诃萨证到空性的圣者,他不会厌离任何一个法、或者人、或者事、或者物、或者是法门,也不会去贪着任何一个法、任何一个人事物;研究华严一定记得要有这种精神。

我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讲,不管我修什么宗什么论,我看到这个人很讨厌,我见到这件事情很可恶,这个就叫烦恼,身烦心恼。各位有没有动过这种心念?所以我发现,所谓「烦恼」,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检点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对人事物产生一丝毫的可厌可恶、讨厌、不喜欢,如果有的话,叫作「烦恼不除根,境风吹又生」,这五尘六欲的境界马上就会去增长我们的无明。烦恼不除根,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人、遇到事情、看到的东西,你起了一念的贪爱恋着也好,瞋恨厌恶也好,任何境界一来,你的无明就会增长。

所以我们研究华严,千万不要局限在我是属于哪一宗哪一派,因为这个不叫作「大方广」,心量要大,福报才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方」是方方正正,「广」是广大,无上的佛果是用「大方广」来形容体大、相大、用大。因为我们的心胸狭小狭隘,我们的心术不正,所以我们烦烦恼恼,苦苦恼恼,永远就在凡夫、在六道里面打滚流浪。所以用「大方广」这三个字,来形容无上的佛果是这么庄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陀的境界。佛陀的境界,就必须由菩萨六度万行来庄严这个佛果。这是这部经的经题,我们就简单的让各位了解。

在明法品里边,首先出现的是精进慧菩萨。各位有没有注意到,经典里面的菩萨取名字都有他的意义。我们想追求这个智慧,必须要精进;如果你懒懒散散的,甚至你听经都眯着眼来听,这就懈怠了,智慧就不能开。这样了解吗?

这个地方讲到精进慧菩萨替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常常讲,问题问对了,答案就出来。如果你不去研究,自己不去用功,你就提不出问题,甚至你问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从你的问题当中,我了解到你是否精进。